tag 标签: 互联网金融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和行业报告(打包) attach_img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yushiguozhu 2014-3-6 12 2457 金融~~菜鸟 2016-2-4 04:33:00
互联网金融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netpai 2013-7-19 3 6044 微昕yr 2014-12-27 00:24:19
[互联网金融深度报告]全面清晰地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现状并重点分析其对券商业的影响 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shiyan1309 2013-9-17 92 6955 ranhu 2014-12-22 21:03:11
【反思】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需要怎么做? attach_img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chinxt 2014-2-20 3 5428 lanlyly 2014-11-26 10:02:12
说说我为什么看好阿里与平安银行吧 digest 金融实务版 mayday 2013-11-12 125 23377 杨义群 2014-11-2 17:37:01
互联网金融产品_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哦啦哇 2014-8-21 0 1378 哦啦哇 2014-8-21 15:36:40
跨境支付 给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 - [阅读权限 16] 金融学(理论版) wxfwolf 2013-10-15 4 245 hexilie 2014-5-19 00:20:33
搭互联网金融的顺风车,教你月入5千如何理财! attach_img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麦熙熙 2014-4-18 1 783 麦熙熙 2014-4-28 14:36:04
2014南京CFA“财富力”互联网金融论坛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liumengjiao 2014-4-15 1 1673 eyes_zjg 2014-4-16 12:05:58
【研究报告】近期金融行业研报汇总(包括互联网金融)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飞家小冰 2014-4-4 11 3255 Book_I_Like 2014-4-12 23:49:38
“第二梯队”互联网金融各有各的玩法 金融实务版 cjscm 2014-4-8 0 1350 cjscm 2014-4-8 17:04:07
互联网金融研报集锦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lecherme 2014-4-8 0 2880 lecherme 2014-4-8 13:18:53
互联网金融专题集锦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小CP 2014-2-19 4 1631 yunzhongfeng 2014-3-23 21:40:09
【图个明白第11期】银行的互联网之路(一):移动支付 attach_img 休闲灌水 银河的上游 2014-2-20 123 7374 420948492 2014-3-6 00:31:04
土豪易方达触网逻辑:自掏2亿垫资保本抢客户 金融实务版 mayday 2013-11-10 6 1196 mayday 2013-11-12 08:15:39
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汇总(大全) attach_img 坛友说 笑翠鸟 2013-11-7 0 1504 笑翠鸟 2013-11-7 23:33:11
悬赏 求助:美国信用商业化过程相关论文 -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pkulilei 2013-10-23 0 1043 pkulilei 2013-10-23 20:39:10
网上跨境支付能否改变中国海外银行营业点不足? - [阅读权限 16] 投行专版 wxfwolf 2013-10-15 1 175 wxfwolf 2013-10-16 17:34:34

相关日志

分享 文库‘‘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系列汇总’’创建成功~期待订阅
gdm401 2019-5-30 05:41
创建这文库目的主要是收集-整理国内外已刊的书籍,文献和报告,以供需要者研修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金融科技)大方向。前瞻这个新兴产业以多年来积累的海量数据和专业研究为基础,依托国内外金融研究机构和各行业协会提供的专业数据,持续关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产业市场的成长和发展。期待大家订阅~
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投资人网怎么样?
投资人网 2014-11-24 13:55
投资人网怎么样?
投资人 是 上海满溢投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获ZF批准,于 2014 年 11 月正式上线。 投资人 提供安全稳妥投资有保障的金融资讯给投资者; 投资人 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给企业,真正做到支持实业、支持小微金融,普惠众民。投资人互联网金融平台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优秀的管理团队、卓越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优质稳妥项目和风控措施,致力于成为专业的、可信赖的避险类资金投资理财一站式服务平台! 投资人以客户的理财需求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家庭结构等因素量身定制理财规划,帮助客户实现稳定、安全的财富增值。 投资人使命 规避投资风险 打造避险类互联网金融平台! 投资人承诺 资金不归集、不搞预充值、不设立资金池、平台属信息中介性质、平台自身不提供担保。 投资人网
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需要怎么做?
chinxt 2014-2-6 00:10
2013 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的不小的震动。余额宝、 P2P 网贷、二维码支付等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民生电商、阿里巴巴、腾讯、苏宁等互联网公司对金融业务的高调介入,更令业内惶惶不安。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该主动调整思维、加快转型、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牢牢抓住这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机遇,依靠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银行和互联网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业务,互联网企业确实有很多新的思维、新的观点和新的经验值得银行去理解、去学习,如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必将对未来业务发展起到新的推动作用。 1. 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客户文化 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和银行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简单说,互联网企业真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客户的关注度和点击量决定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因此,互联网企业更多的关注于客户数量、客户参与程度和客户体验;相对而言却较少关注盈利模式、经营成本和业务风险。这也使得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还在通过大力烧钱扩张来保证企业生命力的延续。而银行的文化是长期形成的风险文化,由于金融行业特殊性和监管政策约束等原因,银行始终是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操作流程和管理目标都关注于不出风险、不出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客户体验,典型的例子就是银行 ATM 因故障发生吞钱或吐钱后,银行不同的反应。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谁更贴近客户、更迎合客户,谁就越有话语权的时代,而银行现有的文化却让客户产生了深深的隔离感,显得那么的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并不是让银行摒弃现有的风险文化,而是需要银行在最大化的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行业信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视野去关注客户的操作感受,放低姿态去迎合互联网一代的消费习惯。如某银行在研发下一代网银时,就尝试引入“拆墙、透绿”的新理念,改变原来网银“会所制”经营的方式,主动“拆掉”用 U-KEY 和认证体系为自己树起的高墙,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信息开放在互联网上,只有在客户查询到核心信息或进行支付时才提供安全认证。 2. 产品“功能全”不如“用得爽” 由于行业文化的原因,互联网公司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和银行完全不同,他们并不一味求多求全,而是求快求精,致力于提供最吸引客户、最令客户惊喜的产品或服务,简单说就要让客户“爽”。 这一个“爽”字生动的表现出了互联网企业对客户服务的理解,他们认为,客户满意度就是客户对产品的体验与其期望值相比较的结果,即客户满意度 = 客户体验 - 客户期望。基于此,余额宝设计之初,项目团队就强调必须将投资门槛定为 1 元,结算周期定为“ T+0 ”,这样的设定即不符合当时主流产品的设计思路,也不符合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对客户而言却是大大超出客户心理预期的做法,让客户第一次体会到了理财也可以像存款一样简单方便。 在互联网环境下,银行需要学习互联网企业这种对客户体验的理解。客户满意度并不是一个理性的评估结果,客户体验也仅仅是客户自己的主观感受,就算把所有金融业务都移植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也不能说就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使客户有好的体验。因此,银行在依托互联网设计产品业务时,需要找到客户的“痛点”,如果有一两个优秀应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超出客户的预期,吸引住客户,其产生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整个系统。 3. 技术也能带来直接收益 互联网企业有着天生的技术基因,看重科技对价值的创造,在他们眼里,技术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体现了企业的竞争力。不论是在淘宝购物时的同类产品推介,还是在亚马逊买书时的同类书籍提醒。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客户的精确定位和精准营销,营销信息直接推送给目标客户,并促成销售,不再通过线下渠道和人工进行跟踪和维护。 而对银行而言,科技部门是为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后台部门,科技系统建设还主要是为业务人员操作提供支撑。这和银行的产品特性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反映出银行对自身科技力量还没有加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还没有能够直接产生出效益。 在互联网环境下,科技系统完全可以直接面对市场,通过科技手段去开展营销和拓展客户。春节期间火爆的“新年红包”应用,正是使用技术手段,利用了微信自有社交平台资源,形成了调动客户拉客户的粉丝营销,产生了病毒式的传播影响力,迅速扩大了微信支付产品的覆盖率。这期间,腾讯公司可以说没有投入一个营销人员、没有投入一笔广告费,就取得了爆炸式的营销效果。 现在,银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日趋成熟、各类客户数据日益完善、各条电子渠道业已打通、各类先进的终端设备也开始覆盖全网点。可以说,银行完全有条件开展基于网络的线上营销,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探索网上营销方式方法,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经营模式,使银行的信息科技力量真正形成生产力。 4. 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鼓励基层创新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很多创新只是起源于一个小创意、小改进,最终促成大变化。余额宝开发之初,项目团队的出发点还主要是想通过给予支付宝客户一定的资金收益,避免他们大量转移资金的问题,但结果却一举将余额宝做成了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并打造了全国最大规模货币基金,相信这也大大出乎项目开发团队原先的预料。 在互联网公司,来自于基层的创意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最大动力,因为基层员工最贴近客户,最能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反馈。而互联网企业又因其文化开放、管理层级少、员工自主性强,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著名 IT 企业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曾在员工手册上写有“小改进大奖励,大改进不奖励”的原则,这是因为在一家制度体系相对完善的企业中,大的变革是由企业高层负责的,而普通员工则应鼓励他们关注现有工作的优化完善。目前,多数银行也非常重视战略方向选择、技术产品革新、制度流程创新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的顶层设计工作。但与此同时,也应学习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关注和鼓励基层员工参与到日常创新工作中来。基层创新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还能广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应对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有效手段。如某银行采用了员工的创意,在给客户手机发送交易提示短信时,增加了防盗刷回复功能,只要客户收到短信后回复“ DJ (冻结)”,即可立即冻结该账户,最直接的避免了客户的进一步损失;另一家银行在推广微信银行时,采用了技术部门一个员工的创意,在员工名片上都印上了微信银行二维码,大大提升了微信银行的传播效果。 5. 抢占互联网的入口端 银行如要涉足互联网,必须要重视对互联网入口端的争夺。所谓互联网入口就是指人们在进行上网行为时,经常选择的途径。最初,人们上网漫无目标,一般会首先登录的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后来,人们开始使用 hao360 等导航网站,从导航网站提供的网站列表上登录常用网页;再后来,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客户只需要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所需的信息,谷歌和百度开始控制了客户点击率的流向;现在,人们又开始从手机微信、微博登录,直接分享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入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的需求、上网习惯和行为模式,谁控制了入口端,谁就可以掌握客户的信息、引导客户的流向。 对银行而言,原来客户获取银行服务主要通过银行自有网点、银行卡和电子渠道。第三方支付和各类理财网站发展之后,客户完全可以通过支付宝进行支付,通过钱先生理财网去选择理财产品,通过融 360 、好贷网等垂直搜索网站筛选个人贷款,银行被从直接面对客户的前端窗口一下挤到了后台。就像携程旅行网掌控了各大城市酒店的客户量一样,互联网企业以后或将掌控银行的客户流向,从而提升自己对银行的议价能力。反之,银行恐将失去对客户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在互联网上失去话语权。 抢占互联网的入口端就是抢占客户数据。很多银行已经着手开发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直销银行、移动支付工具等电商化平台和应用,目的就是吸引客户通过本行的平台去筛选服务信息,这样银行才能获取和收集到客户数据、分析客户偏好、提供针对性的营销。 6. 跨界整合,合作共赢 在互联网时代,中小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开放民营银行等动荡的市场环境,也不断受到互联网企业对银行低成本存款和高收益资产的抢占以及主流客户群体的流失。互联网企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客户体验恰恰是多数中小银行的短板,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份额不断遭到蚕食。 目前,多数中小银行在互联网竞争中处境被动,互联网企业挟客户与银行议价已是主流模式。中小银行要想生存,必须立足当地地缘优势,与其他中小银行携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谋求相互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合作共赢。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对内应重视客户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加大对信息科技投入,提升系统客户体验;对外应寻求与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开展跨界合作,发挥自身金融专长,换取客户资源。 除了我们熟知的淘宝、腾讯等公司外,其实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在专业领域提供服务的公司,他们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如途牛旅行网、齐家装修网等。中小银行可以通过与类似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入合作,优势互补,谋求共赢发展。 2013 年被公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是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发展的一年,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和发展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题。不可否认,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和较大的不确定性,银行传统业务在短期内也不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到来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但其实,银行真正的竞争对手并非是这些互联网企业,而是其他的银行同业。在面对未来那些被互联网“宠坏”了的 80 后、 90 后一代时,如果银行不去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失去他们,但哪家银行最先改变,就一定能先人一步赢得这些未来客户的支持。
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郭田勇:让互联网金融回归金融属性
wxfwolf 2013-11-7 12:16
金融属性: 资金远程汇兑,资金清算、银行信贷,金融 融通的道路。 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金融业特有的风险问题可能相互放大,导致互联网金融容易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田勇   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渗透不断深化   近两年,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也正在向金融领域不断延伸和深入。从业务类型来看,互联网企业涉足的金融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第三方 支付 ,这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其目前规模巨大,仅2012年一年交易规模就超过了10万亿元;   二是金融产品销售渠道业务,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销售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铜板街网站销售银行理财产品等;   三是互联网信贷, 以P2P贷款为代表,如宜信。在提供P2P贷款服务的网站中,有的只是作为纯粹的信息中介,提供一个平台;有的以自有资金提供担保服 务;还有的先筹集信贷资金再寻找客户和项目提供贷款。可见,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信贷网站对金融业务的渗透程度也有深有浅;   四是 现在流行的众筹模式,即通过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项目募集公众资金实现融资 。 第一个优势是交易成本低。商业银行目前也在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办理一笔同样的业务,网上银行只有实体网点成本的十分之一,网上银行对实体网店的替代使得运营成本大幅降低。金融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在市场经济中,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就是不断向交易成本降低的方向发展。前两年大家都说银行业暴利,银行业暴利意味什么?意味着银行业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成本高。客户的成本就是金融服务机构的收入。从市场竞争的规律来看,未来的发展肯定要往交易更低的方向走,而互联网金融就代表了这种趋势。   第二个优势是 客户服务口径扩大,解决了长尾客户的问题 。 劳动法和办业务客户群的双重要求使传统银行有营业时间的限制,客户去银行的时间呈现正态分布,哪段时间客户集中度最高,银行就选择这段时间营业 ,但是有部分客户却有不同的偏好或者临时需求,这类处于正态分布两边的客户就享受不了银行网点服务。而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很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消费者大幅度节约时间成本,可以满足一直被忽视的“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   第三个优势是应用大数据,在解决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上有其内在优势。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所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筛选客户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强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行为跟踪能力能够逾越一般财务报表,有效地调查、监督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这在技术上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不断创新征信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泡沫”的正反两面   但与此同时,我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存有一些担心,在其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不容回避地存在一定造势、炒作、包装的成分。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处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境地。   担心一,开展P2P的互联网公司,如果其仅仅作为信息平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其在 放贷前的风险评估工作离不开线下面对面的交流、调研。这种线下活动与银行做风险管理没有差别 ,尤其是一些P2P公司先筹集资金再贷款给他人,这跟办银行的道理几近相同。   担心二, 众筹模式 。从根本上看,众筹模式和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是同一回事,若没有 信息披露的要求和相应的监管, 只是单纯筹资,其中蕴含很大的风险。   担心三, 有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互联网企业数量有限 。大数据到底是互联网企业与生俱来的功能还是外在性?据我了解,实际上能做大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多, 全国范围内真正拥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网站只有三五家,因为其要求客户数量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理论上讲,大数据与商业银行做小额贷款时做的一套数据库没有本质性区别,无非是零售业务、小微业务、批量化处理 ,只是互联网企业将其搬到网上,把大数据的概念做得更深入一些,但是这一定需要 以客户积累的量为基础 。   当然,一定程度的造势和炒作对于一个行业的长期发展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起步都需要一种感性激励。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典型的过度炒作的例子,由于互联网企业以点击率而非盈利能力为考核标准,导致了互联网行业盲目追求点击率,投融资过热的局面。但有趣的是,正是互联网泡沫的出现带动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企业的飞速发展,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同理,目前正在形成的“互联网金融泡沫”也或将加速推动互联网和金融业的融合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效率,惠及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   打开“正门” 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框架   上文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监管的缺失,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在监管空缺的灰色地带野蛮生长。那么,为何互联网金融长期以来未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业务规模尚小,属于“小打小闹”的尝试阶段,因此监管部门对此既不够重视,又难以达成共识;其二,互联网金融目前尚属于“三不管”地带,监管机构不愿主动“捅雷”。 从业务类型来看,银监会、地方金融办和央行均有一定的监管职责,但是银监会不愿意监管不吸收存款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地方金融办难以监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只有央行目前的主动欲望更强。   从一项金融业务发展的内在规律看,在产生初期,业务发展快、风险较低;而迅速发展过后,从业务和机构上都开始变得鱼龙混杂,风险随发展积聚,从目前互联网金融来看,也要进入这个阶段。为了防范风险积聚之后的爆发,合理的监管是必要的。如果央行牵头负责监管互联网金融,也需要根据业务类型,协调各监管机构,做好监管的分工,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主体。   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给传统利益格局带来冲击,我建议 ,一方面,对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该“登堂入室”的可以“登堂入室”,比如,可以给做得好的企业发放牌照、合理准入等等。互联网金融确实存在跨界经营、违规等问题,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类问题呢?正是因为“正门”没有对其开放。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局部性,互联网自身存在安全问题和金融业特有的风险问题可能相互放大,导致互联网金融易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因此, 如何保证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安全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防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中的“异类”,那么,通过给予其合法身份,并将其纳入监管的框架中进行规范将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其回归金融的基本属性。
个人分类: 商业银行|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