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洞察力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本版置顶 塞莱斯廷预言——聖境預言書+第十种洞察力 attachment 哲学与心理学版 紫氚 2011-3-28 32 21134 顺德容桂栗子头 2023-7-3 13:02:04
3D打印机——未来的技术革命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chenhong0188 2012-8-23 11 4978 悠悠仔 2023-2-28 16:21:12
专业,权威,贯穿商业界的敏锐洞察力,中欧商学院 attach_img 休闲灌水 anychem 2011-5-6 2 1176 512661101 2019-5-12 13:39:08
洞察力---决断力----定力之随想 金融学(理论版) lofuman 2005-9-16 2 2776 sunny2010830 2017-9-7 22:59:19
洞察力的“黄金时代”:大数据的美好未来 attach_img SAS专版 bolt2012 2013-3-3 103 8559 TS01566819 2013-10-7 13:30:49
隧道视野效应(关于一个中国农民和麦当劳的案例) 案例库 bruce.z 2013-8-27 1 1979 luodian910 2013-8-28 14:47:49
[市场/销售/公关] 市场部(Marketing)到底都在忙什么?[转帖]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babull 2013-2-1 9 4836 晨吟暮雪 2013-8-3 08:25:19
如何玩好超短线 金融实务版 金针私募 2013-7-8 0 715 金针私募 2013-7-8 14:15:51
为什么大数据比不上好直觉 数据管理、XBRL、BI、CI kissky 2013-6-29 0 2406 kissky 2013-6-29 08:32:51
如何提高商业市场敏感度和洞察力?? 爱问频道 新手老人 2013-6-26 0 5515 新手老人 2013-6-26 20:20:09
【凤凰网】招聘战略投资高级经理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hjj1986 2013-5-5 1 1136 manimaly 2013-5-14 10:45:37
人大经济论坛将于7月推出SPSS认证培训课程 SPSS论坛 youcai_vivi 2013-4-25 1 1497 jingjigdp 2013-4-25 09:04:02
从“大数据”到“大洞察”:迎接下一秒的价值和机遇 attach_img 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youcai_vivi 2013-4-24 0 1292 youcai_vivi 2013-4-24 17:51:06
GfK通讯行业洞察力报告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zpjzpj 2013-3-30 0 1063 zpjzpj 2013-3-30 13:23:48
[轉貼] 供应链管理 随季节性變動營銷策略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Toyotomi 2013-2-12 0 1160 Toyotomi 2013-2-12 00:15:45
测试你的人际交流和洞察力,超准!!! attachment 休闲灌水 liuwei820118 2009-5-26 17 14484 leijun851221 2010-9-11 22:57:43
[讨论]谁对经济形势更有洞察力?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mingjingfeitai 2010-2-4 8 1791 mingjingfeitai 2010-2-4 12:28:43
[转贴]中国古人洞察力大揭秘 休闲灌水 coocoo2007 2007-11-13 1 1785 wesker1999 2007-11-13 20:07:00
[原创]企业家洞察力 商学院 zynicmm 2007-7-15 0 1290 zynicmm 2007-7-15 10:40:00

相关日志

分享 六个步骤把资料转换成知识 (转)
gagugagu 2013-2-6 11:47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分享了从资料到知识转变的步骤,我把现在使用的方法整理一下,跟大家分享,经过多次调整和修正,目前是分为六个步骤 在大前研一的《低IQ时代》中提过,媒体虽然已经把资料整理归类完成,但这些资料并不是你真正该关心或学习的。要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必须经过自己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后,才能提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大前研一对资料的整理,一定经过浏览-归纳要点-口头解说-与人讨论,四步才能消化,一般经过10年时间就能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具备思考力和洞察力的专家。 1、明确你要关注的方向,控制在3-5个 根据自身的特别,选择3-5个长期关注方向,为每个方面建立知识库。每隔一、二年会增加一些短期的关注方向和目标。 人的精力有限,明确你的方向和目的,不要关注太多的方向。当你关注方面过多的时候,信息过载就出现了 2、确定关注的边界 花些时间确定关注范围,比如行业期刊、杂志,行内专家名人的BLOG和微博。去看看BLOG上的历史文章,把有用的部分进行摘录和整理。 对我来说现在微博、QQ群之类的收益越来越小,象TED、BLOG、专业杂志的来源比较稳定。 订阅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估,去除对于你帮助不大的内容,只保留少数几个关注BLOG就可以了。 可以试着用思维导图对一个方向进行发散性思维,列出相关的关键字,然后定期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可以不断更换关键字,经常能搜索到一些不错的内容。 【寻找信息时可不断缩小这个范围,减轻自己的负担。经过一段时间后,能累积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才会越找越准】 3、建立知识库,分类保留 把上面的内容进行细化,分为不同部分和相应的关键字。把有用部分整理后,保存在本地,我平时喜欢放在OneNote上。 我喜欢用思维导图做分类,形成一个大的系统框架,然后加链接和备注。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一点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对某一方面的深入,经常需要对特定方面不同细分。很多时候,只要观察一下分类就能了解你的关注方向和深入程度。 4、定期整理、归纳 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对这段时间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成关键字和要点。这一点很重要,经过整理的资料才会对你有用。 5、输出观点 把你知道或学到的内容分享出来,建个博客,定期把你想法和学到的东西形成文字,跟更多的人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讨论,往往能把问题看的更加深入和透彻。同时在这个过程会增加你的影响力,还慢慢结识一些跟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本书中说过,必须达到研究某个方面,一二年之后,把研究结果汇集成书的能力,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差距,以后会找时间写本书来总结一下。 注意:这一点在最开始的非常难做,必须要坚持几年时间才会看到收益,拿这个BLOG来说,今年是第四年。只能你能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收益。 你在学习上的努力,可能在当前无法看到收益,但总会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能用到的,千万不要只考虑眼前 6、持续改进的实践 把你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经常实践过的资料才会转变成知识。持续改造的实践有才价值。 4-6步需要不断的重复才行,不断的总结、输出,实践才能在某个行业内达到专家的程度。
个人分类: 转载|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独立思考
zyg1213 2012-10-15 15:24
div《熊秉元教授的诡辩逻辑 ——从“人是理性的是事实而非假设”的表述来看》/divdiv前几天,听闻经济学院有幸请到了熊教授来做题为“经济学的核心洞察力”的讲座,当日我欣欣然前往。/divdivbr/divdiv熊教授讲的都是经济学基础,按他的话来说就是“Economic 012”,这012有两层含义,一层意为“abc”,即基础知识;另一层意为其理论的简单概括(理论我就不介绍了,详情请见稹哥的英文通讯稿)。他一开始就说,经济学上有个表述是“人是理性的”,对于这句话的认识,分为两派,weak form认为这是句假设,strong form认为这是句事实。他承认他属于strong form。上来就要颠覆两年来甚至N年来大家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所有人都开始竖起耳朵听。我听完后虽说很不能认同他的观点,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当堂对质”,只好回来“意淫”一篇反驳文章。/divdivbr/divdiv按照North(诺思,一作“诺斯”)的观点,人类行为要远比蕴含在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内部的个人效用的“理性最大化”来得复杂。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仅有财富最大化行为,还有利他主义(altruism)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而这些不同动机会极大地改变人们实际选择的社会结果(参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熊教授要证明人是理性的是个事实,就必须面对利他主义和自我约束。他一再要求大家举出非理性的例子。话题很自然地引向了雷锋叔叔。面对质疑,熊教授是这样辩解的(大意如此),雷锋叔叔把做过的好事(事无巨细)都记在日记本上,有谁会这样做?教授说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言外之意就是雷锋叔叔做好事最终还是为了肯定自己,获得了效益,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故为理性的。另外还延伸到了各种情绪,诸如悲伤、高兴、愤怒等等,得出的结论是当事人之所以或出现这些情绪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效益,他们是理性的。/divdivbr/divdiv这里有两个明显的漏洞。首先是,情绪被量化了。然而目前学术界还未有人敢提出情绪量化的问题,因为这实在太难把握了,就算有成果也根本无法使人信服。熊教授的逻辑是他出现情绪A不出现情绪B是因为出现A带来的效益更大。且不谈情绪本身更多是一种自发式的行为,就说你怎么才能衡量出每种情绪带来的效益呢?有人也许会说,看他行为结果呗,选择A不就说明A效益更大么?这里就是第二个漏洞了,也是熊教授诡辩逻辑之一。以这种方式思考,是本末倒置的。具体来说就是认为“你选择了这个行为,所以该行为是理性的”而不是认为“某个行为是理性的,所以你要选择该行为”。试问前者如何证明了“人是理性的”是事实?难道逻辑是“你是理性的且你选择了这个行为,所以该行为是理性的,所以你是理性的”?/divdivbr/divdiv此外,当场也有人就后种说法向熊教授提问,即“按理性观点某行为是理性的,行为人却没有这样做,如何解释”。熊教授是这样回答的:“你提到的是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问题,我们不能用集体理性来要求个人理性。”话说到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这也是熊教授诡辩逻辑的一个高峰。若不提前面漏洞,他依凭这句话还真的能做到证明经济学研究的90%的人都是理性的。你想啊,无论那个人做什么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事,只消说一句“该行为人是依据个人理性而行为的,不是依据集体理性”就可以完美证明该行为人是理性的。我们可以说杀人犯杀人是理性的,可以说蓄奴者蓄奴是理性的,可以说战争犯发动战争是理性的,可以说慈禧是理性的,可以说美国历史上某些南方种植园主是理性的,可以说希特勒是理性的……是,这样是证明了那90%的人是理性的,但不依据集体理性来判断行为是否理性,这样得出的个人理性的结论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的理性标准千奇百怪,照这样实际化个人而不是抽象出一个个人并统一一个理性标准,那研究个人行为就无法推广到全体,不能得出一般性结论来指导人类社会,这样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divdivbr/divdiv最后,表示作者一直在后排听讲座,熊教授又不用话筒,很多时候只听得模模糊糊,如果发生误解还请见谅。此文章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南开大学观点~欢迎各位仁人志士对我的文章予以指正。还要提及的是,熊教授的讲座非常精彩,很能引人思考,锻炼人快速反应及抓重点的能力。如果经济学院的老师都能这么讲课的话,我想南开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则指日可待。/div
个人分类: 思考|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