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城市建设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中国公布2013年103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sunset1986 2013-8-6 4 2281 wondering999 2021-4-18 11:13:00
中国城市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汇总 数据交流中心 wool 2008-8-8 20 45425 wybapplepi 2015-10-19 16:37:14
2001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abbysmile 2008-1-6 6 6035 wendydeng4422 2014-10-9 15:47:53
垄断与价值观推高中国房价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蒋劲松 2013-8-7 10 2287 2416286660 2013-9-4 18:02:21
投资现阶段仍是拉动经济主力?---驳人民日报的无知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hhj 2013-7-28 41 4668 hhj 2013-8-10 07:07:40
"新城市"建设"接棒" 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大幅下滑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cryil 2013-8-7 0 992 cryil 2013-8-7 09:20:04
《统筹城乡研究》杂志2013年第03期全部稿件 attachment 农林经济学 hhddll 2013-7-8 0 1506 hhddll 2013-7-8 11:24:35
悬赏 求文献: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 - [悬赏 2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hmw123 2013-5-21 0 849 hmw123 2013-5-21 15:41:53
国土部今年用地计划 控制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行业分析报告 fwu19 2013-4-29 0 1872 fwu19 2013-4-29 09:54:41
悬赏 求《数字城市建设导论》 谢宏全 电子版 -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尘上雪 2013-4-15 0 1219 尘上雪 2013-4-15 16:47:59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1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耕耘使者 2007-1-16 18 6260 Rolex2012 2013-3-20 10:26:39
2004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燕南旧友 2006-5-19 21 10761 lily_cxl 2013-3-4 15:20:23
悬赏 多元化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悬赏 1 个论坛币] attachment 求助成功区 lowtone 2013-2-2 2 1280 GGOD 2013-2-3 09:34:44
城市建设大有可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太原张建宏 2013-1-31 0 1104 太原张建宏 2013-1-31 11:34:46
2005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chenbojun 2007-2-24 1 1921 icbchgb 2011-11-11 04:24:32
2005城市建设统计年鉴(Excel格式)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易周 2006-6-23 11 4275 alecya 2011-10-22 16:32:56
2005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YB401 2006-2-16 23 5515 lyz11 2011-10-21 19:59:33
2007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attachment 数据求助 fly620 2009-6-10 7 2180 bojun 2010-6-23 17:20:46
国际精英论道宜居城市建设 蔡奇:打造杭州模式 attach_img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fgq5910 2009-10-19 1 1288 fayedi 2009-10-19 09:59:56

相关日志

分享 new-1 北京规划建设研究
熊肉 2014-8-27 14:28
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结晶,城市化 是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 程的推进而发展的,是农业社会转变为现 代工业社会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 进步的一般规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 京市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 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 特征。经由最初的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 程起步阶段,到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缓慢 发展阶段,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 京郊区开始进入城市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阶段;同时,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迅猛发 展,城市产业和功能开始向郊区扩散,并 逐渐使郊区的城镇化进程与北京的大城市 郊区化进程合流,深刻地影响着郊区的现 代化进程,也使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 很多不同于一般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典 型特征和特殊规律。只有把握好这些特征 和特殊规律,才能为最终突破城乡分割的 二元结构和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和城乡一体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做好准备。
个人分类: 行政区划|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constuction design-1
cutelxh 2013-10-10 20:44
1.1.1 建筑设计行业行业发展趋势 1、 建筑设计行业竞争趋势 (1) 市场竞争更趋加激烈 在经历了上一阶段国家加大基本建设投资、拉动内需,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内基本建设的投入将会日趋平稳、更加理性,受国家这种投资战略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复杂。建筑设计企业如果要立足市场发展壮大,必须要认清目前市场竞争激烈趋势,加强品牌意识,培养好企业核心竞争力。 (2) 业主的需求日趋成熟和要求更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走出去,引进来。全民关注城市建设,关注建筑品质日已成风,全社会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项目的策划,项目方案设计,甚至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都能更多地听到“业主建筑师”的声音。业主对建筑理解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和设计企业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吸收先进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使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3) 突破行业、地区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几乎覆盖所有的行业及所有地区。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的影响,所形成的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地区的建筑由于受当地气候、环境、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其建筑也有地区特点。在市场、行业和地区的保护之下,设计企业要突破行业、地区保护,拓展自己的业务,除了向ZF反映市场保护现状,要求开放之外,还必须使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企业,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和学习将要涉足的行业和地区的新知识、新情况。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去开拓市场。从技术、品牌、服务全面提升建筑设计企业竞争力。 (4) 竞争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建筑设计行业由于其技术的通用性、不可能形成技术壁垒,对本行业进行有效的保护。受资质制约建筑设计企业向其他设计行业扩张渗透也不可能,而其他行业设计企业进入建筑设计行业则比比皆是。加上中国入关后,建筑设计市场已全面开放,欧美、日本、港台等地区的建筑设计企业进入国内建筑设计市场基本不受限制。由于我国本土建筑设计企业不断成长强大。跨行业、跨地区承揽业务已经成为国内优秀企业的拓宽市场的战略。每一个重大建筑项目竞标,往往是各类设计企业的竞争。竞争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 建筑设计企业发展趋势 (1) 建筑设计企业发展模式趋势分析 建筑涵盖广泛的使用类别,例如文化体育教育类建筑、办公类建筑、住宅类建筑、医疗类建筑等等。面对日起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类型设计企业将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某些个领域上下功夫、做市场,完成技术积累,培养该领域和地区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声誉、赢得市场,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大中型建筑设计企业走集团化道路将成为普遍,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做专做精也会是成功之路。在国家相关部门与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能力的建筑设计企业整体上市将成为可能。建筑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发展模式会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主业,两头延伸,会产生相应的专业公司,协调好相互关系十分必要。 在设计模式上, 2011 年我国的设计模式正在从过去的单一的承接设计转变为设计总承包、管理总承包、设计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多元模式,也就是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以前,设计行业不算高新科技企业,但现在很多设计研究院都在申请高新科技企业的认证。同时,一些设计公司已经上市,这是不多见的。 (2) 建筑设计企业科技创新趋势分析 国家宏观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家对环境、绿色、低碳方针的实施,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些专有技术和专项产品在建筑中将起到关键作用。而将这些专有技术和专项产品应用到建筑中,不但可以大大提升建筑的科技含量和品质,而且这些专有技术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筑设计企业建筑创作趋势分析 2011 年中国建筑设计业的方向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建筑师已经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国外建筑师创意、仅出方案,到国内外建筑师共同进行方案探讨和概念表达,发展到现在国内设计机构为主,作为设计总包将某些部分包给国外擅长的专向建筑师的格局。建筑的原创性有所提高,多个大型建筑都由国内机构自主完成设计。但我国建筑设计企业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创作能力: ( 1 )建筑设计企业保持较高的建筑原创能力与业绩,是提升企业品牌的必然选择。 ( 2 )积极参与国际化合作交流与积累,提高方案创作水平。 ( 3 )为适应建筑创作工作开展,需要建立专业化建筑原创队伍,建筑设计内部分工也呈专业化趋势。 ( 4 )为鼓励建筑创作工作,相关激励与奖励政策应更加落实。 ( 5 )为提升企业知名度,建筑设计企业会更加注重国优、行业优及省部优评选。 (4) 建筑设计企业内部管理发展趋势 图表 AUTONUM 1 :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内部管理发展趋势 类别 发展趋势 品牌建设发展趋势 1 )在建筑设计行业企业数量众多条件下,企业品牌建设更显重要。 2 )承接标志性建筑,中标高端项目,将成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抓手。 3 )培养高端人才,培育院士大师将成为企业展示品牌的有效方法。 4 )品质培养,价值创造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1 )建筑设计企业对人才重视程度将更加强化,高端人才争夺将更加“白热化”。 2 )针对企业注册执业人员缺乏短板,建筑设计企业将加大注册执业人员的培养与引进,相关鼓励政策也将继续实施。 3 )市场环境变化也将引发建筑设计企业人才外流,留住企业核心人才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 4 )人力资源成本,人才激励费用将大幅增加,企业效益空间会有所降低。 组织模式发展趋势 1 )综合所、专业所、事业部和工作室多元共存模式将继续保持并完善。 2 )多元化经营业务开展,将出现专业院所,作好相互间协调融合十分必要。 3 )集团化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将成为大中型建筑设计企业不同的管理重点。 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1 )建筑设计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得到普及。 2 )在完善二维协同设计基础上,三维协同设计已提上议程, BIM 技术将得到迅速发展。 3 )信息化标准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将协调发展。 4 )软件正版化将得到进一步普及。 资料来源: ** 建筑设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3、 建筑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1) 建筑设计回归自然化趋势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将成为设计的主旋律。各类建筑设计建设中更加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采用更加贴近自然的艺术手法和风格,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的创作上下功夫,在设计上不断探索“节地、节水、节电、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2) 建筑设计节能低碳化趋势 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 30% ,建筑的低碳节能正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各种低碳节能的技术正逐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的外观,建筑的实用性上;应该从更深层次考虑建筑的意义,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统筹所设计的建筑。建筑项目策划、建筑项目的选址、建筑设计、建设过程、建筑的运行维护、直至建筑的日后拆除等全过程都将作为建筑设计需要统筹考虑的因素。 (3) 建筑设计整体艺术化趋势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室外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建筑物外观、室内环境、建筑室外景观是建筑整体艺术组成部分,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实例都是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整体统一的完美结合。 (4) 建筑设计高技术、高智能化趋势 建筑设计与建造,包含当今许多的高新技术,现代化建筑在设计理念、设计手段、建造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选用等各方面都对建筑设计师提出更高要求,而不单是丰富的经验和创作灵感。计算机辅助设计、 BIM 技术、 VAD 技术、节能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专有技术,正逐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运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平台上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工作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正是社会进步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未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内涵外延都会不断扩展。 (5) 建筑设计融入城市设计发展趋势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载体,而单体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单元。脱离城市单独谈建筑,无法评价建筑的优劣。城市的居住生活建设是居民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它占整个城市空间的 50% 以上。从人居环境应具有环境、生态与节能效益的观念出发,当前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建筑设计必须注重环境、具有生态意识和充分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只有注重环境、生态和注重建筑与整体城市的关系,才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才能与健康建筑、绿色建筑和建筑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相一致。 建筑产品既是技术产品也是艺术产品。不仅要满足人民生活、工作、娱乐、生产等物质功能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精神、美观要求。建筑设计是与建筑相关各种技术的集成,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的能耗,建筑的舒适性,建筑的美观等对国家、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对建筑设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 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1 、区域规划密集出台,带动新一轮城市建设。 2012 年以来,我国获批的区域规划频繁出台,发展规划数量之多,时间之密集,影响范围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截止到 2012 年底,中央ZF批准或批复的部分区域规划如下表所示。从地区分布上来看,沿海地区继续占据优势,同时兼顾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繁荣的壮观景象。众多区域规划的出台,必将带来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对建设设计行业来说也意味着无限商机。 图表 AUTONUM 2 : 2008-2012 年中央ZF批准或批复的主要区域规划 时间 区域规划名称 2008 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8 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8 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9 年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9 年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2009 年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2009 年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2009 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9 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2010 年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2010 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2011 年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2011 年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2011 年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 年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 年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2012 年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2012 年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2 年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2012 年 《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2 年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 2012-2020 年)》 2012 年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2-2020 )》 资料来源: ** 建筑设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2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ZF公共设施投资的加大,为设计行业提供了新机遇。 历时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被称作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ZF对房地产实施调控,旨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限贷、限购政策所限制的对象是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行为。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冷,是政策约束需求和错误预判影响需求的结果。但作为以房地产为主体的建筑业并未有受到冲击影响,建筑设计没有显示出衰退的迹象,反而还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产值、营业额和设计的规模上,还体现在有众多设计项目的涌现。其中,大型公共项目也有变化。主要体现在境外设计单位参与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日、英、德、法等国,以及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新参与的国家,实践视野越来越广阔。 这主要归根于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导致设计重心的转移。以往,建筑设计主要由房地产住宅项目主导,由于 2011-2012 年ZF投资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增多,这些项目即带来大型民用公共建筑项目的建设高潮,这一高潮使建筑师获得了更大创作空间。例如亚运会,ZF投资公共设施,包括医院、航空港,博物馆、美术馆和高校建筑等,实际上,这些大型项目是ZF宏观调控、加大公益性投入以抑制房地产商业演进的重点建设,建筑师获得更多机会。 除此之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水平提高及新型工业的发展,需要更为先进的生产环境,也将带来巨大的工业建筑设计需求。我国现有城市建筑面积 400 亿平方米,存量建筑的改造性任务量十分巨大。仅此两项,就带动建筑行业的用人需求保持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都未能对建筑行业的用人需求造成太大的影响。 3 、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房地产业、公共服务产业等相关产业的投资。 新型城镇化一方面将继续扩大城市数量和规模,另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城镇化将带动房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直接扩大对第二产业中的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需求;同时还将扩大对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的需求。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5 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011 年迈过 50% 大关达到 51.3% , 2012 年达到 52.57% , 18 年间年均提高 1.31 个百分点,而在此前的 18 年( 1977-1994 )年均仅提高 0.41 个百分点。基于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人均 GDP 与城市化的关系的认识,前瞻保守估计 2030 年前我国城市化率以年均 1 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预计 2020 年、 2030 年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 60% 、 70% 上下。根据官方统计,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为 6.2 亿、 6.66 亿以及 6.9 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30 年中国总人口为 15 亿。这样, 2020 年、 2030 年的城镇人口将分别为 9 亿以及 10.5 亿,较现在分别增加 2.1 亿以及 3.6 亿。 据有关测算,按照 2002 年的价格水平,每增加 1 个城市人口,需要基础设施投资 9 万元,按照最近十年每年增加 1800 万人计算,我国一年需要新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达到了 16200 亿元。再加上需要增加的公共服务投资,投资潜力巨大。 图表 AUTONUM 3 :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单位: % ) 资料来源: ** 建筑设计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个人分类: 职业需求|0 个评论
分享 (一)初征札记
amyclover 2013-10-8 21:42
打算写一个系列笔记,像是日记,亦是练笔练经济思维练观点。 开篇首先回顾一下曾经一条思考过的微博吧: “【北京拟疏散人口:中心区停建商品住宅 减少机动车摇号】为解决中心城人口聚集问题,北京中心区域将停止新建商品住宅,五环外地铁沿线的一些闲置用地将用于建设租赁房,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就近居住。同时,北京近期启动小商品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 ” 有人评论:好好地认认真真的把二三线城市建设好,把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分配到二三线城市去,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把人口从一线城市吸引出来流动到二三线城市。缩小中国的地域差距,这才是正经事儿。 转发时,我的思考是:“ 城市的聚集是为了产生更高的效率,但随着聚集程度的过载也渐渐产生负面的边际成本,这算不算是权衡边际收益与成本的问题?政策又如何才能顺应市场规律同时走在规律的前面呢? ” 其实这其中有好多想说的。 首先是,政策到底有没有用?这其实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还是(类)计划经济的选择问题。(具体是哪两个经济学流派来着)。我总不太相信完全依靠市场的调节力量能够完美地配置好资源,毕竟有公共物品公地悲剧的问题。那么政策的方向又该如何来把握?我相信历史对于它的反面例子都是集中在一些“拍脑袋”靠感觉制定的政策方针,因而必定会有出岔子的可能。正确的政策制定应该充分收集正确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再根据得出的实际情况做决策。因而我相信计划经济在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它的优势是充分减少了交易成本,根据科斯的思想,维持计划经济需要一个庞大的组织,交易成本减少的代价是巨大的组织成本,这个成本又是否可以减少?我相信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接着看这个例子的问题,城市的聚集程度在何等规模才能产生最高的效率呢?这是否是一个定量分析的问题呢。当城市过载而带来拥堵,一个好的有远瞻性的城市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觉得原微博是对症下药的,不过是属于止痛药。止痛药有没有副作用,取决于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市场整理和外迁工作合不合理,是否可以包容这个城市接下来的持续发展。 另外也同时需要开出治本的处方。城市过载说明什么呢?一个经济区域的饱和吗?当原有资源(特别是土地)的稀缺问题慢慢暴露出来,就会造成其他可转移的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的过度集中,交易成本增加造成相对浪费。那么应该开出的处方必须涵盖两方面:一方面是调整城市的布局,为今后的城镇化铺路;另一方面便是优化其他经济区域(二三线城市)的投资环境,让前面相对浪费的资源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去。 而如何才能建设好二三线城市呢?困了,下次再想, 晚安。
个人分类: 观点·练笔|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