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半月谈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中信证券国际热点半月谈(7月30日)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qiuleniu 2012-7-30 31 1280 fin-qq 2023-12-1 22:01:34
半月谈:一人搞科研 全家随便吃? 基金与课题申请 ahsdpress 2014-10-6 22 7676 妹子一枚 2015-4-15 11:31:26
[刚刚网]中钢协:亚洲钢市半月谈(1月下) 宏观经济学 fq1370 2015-2-2 0 1027 fq1370 2015-2-2 11:21:33
服饰纺织行业:"时尚半月谈"(10月期) CapitalVue版 CapitalVue 2014-11-8 0 42 CapitalVue 2014-11-8 18:24:01
全球钢市继续横盘走势 CapitalVue版 CapitalVue 2014-10-30 0 35 CapitalVue 2014-10-30 14:12:54
半月谈记者报道:高校科研经费被曝变个人提款机 几乎无报销监管 学术道德监督 mhhhd 2014-10-5 2 1715 温柔散尽 2014-10-6 10:57:47
全球顶尖智库的思考:全球智库半月谈汇总(更新中) attachment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swufeliuyi2010 2014-9-1 25 4777 yjhsn 2014-9-20 19:36:24
【半月谈】大学生就业:热门专业不吃香 冷门求职遭哄抢 爱问频道 李攀 2014-6-23 2 1175 cpamodeler 2014-6-24 23:15:05
全球智库半月谈 attachment 金融实务版 211020204266 2012-12-1 0 689 211020204266 2012-12-1 14:48:04
中国社科院-全球智库半月谈(2012年11月<上><下>) attachment 宏观经济学 tonnie 2012-11-20 0 970 tonnie 2012-11-20 10:04:03
《半月谈》2010年第1—7期【半月评论】 休闲灌水 jh0434 2010-5-9 23 4273 belindatan 2012-10-23 15:58:06
中信建投-《国际热点半月谈》第6期:后危机时代中美股市牛熊背离的经济诱因-121015 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黄金交叉 2012-10-16 0 964 黄金交叉 2012-10-16 17:16:39
[免费下载《半月谈》] attachment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swulcp 2008-2-21 65 22819 青石伴月 2012-7-7 10:46:17
悬赏 半月谈2010年1---5期 - [悬赏 1 个论坛币] 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ytyulei 2010-4-1 5 1761 ytyulei 2011-2-28 11:54:35
《半月谈》2010年国内外大事及小测验 attachment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njs0111 2010-12-18 2 1633 badmanxx 2011-2-26 17:04:35
悬赏 求半月谈资料(09年上半年和08年全年)的清晰电子版 - [悬赏 5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frank1997078 2009-10-11 3 1793 frank1997078 2010-8-9 17:55:02
《半月谈》资料 休闲灌水 ghh311 2009-9-10 0 1156 ghh311 2009-9-10 15:39:26

相关日志

分享 熊丙奇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身份登录《半月谈》
大庆商江 2015-1-9 17:31
熊丙奇以“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身份登录《半月谈》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不隐瞒。但是,“满城贴告示。还是有不识字的”,还是有没看到告示的。魔术照常演出。其乐无穷。 2014 年 12 月 26 日 ,熊丙奇新浪微博《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补记: 2006 年时,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贴在我的博客里。文章如下——记得钱钟书先生说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可眼下的现实是,每个“母鸡”下蛋时,就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似乎身份越高,下的蛋就会“更鲜美”,就会“更有营养”——道理很简单,同一句话,一个平民老百姓说,和一位北京大学的专家说,肯定是不一样的效果。 2004 年后,因为出版的《大学有问题》,在各类媒体上,我的姓名前,多了几个字符,或“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专家”,或“青年教育学者”——这并非我本意,我想单独以我的姓名出现,不涉及工作的单位与部门,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定语,可以是“《大学有问题》作者”,但有的媒体说,这有为你推销图书的“嫌疑”,总要有表明你身份的,就这吧?否则怎么具有权威性呢?当然,也有媒体接受我的建议的,于是有了“《大学有问题》作者熊丙奇”这个“广告嫌疑”很重的称呼,这个称呼,也引来各种我的身份版本:中山大学教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等等。 2005 年 后,我的姓名后,又多了两个字:“教授”。因为这一年我评为 “正高” 职称。说实在的,我所在的职称系列,为编辑出版——从留在学校工作起,就一直在从事新闻宣传和报纸工作——我的职称,准确的说,是“编审”。更准确的是,我连大学教师也不是,因为我工作在机关,从事管理工作,根本就不是“教师编制”。根据同行经验,编审后面有时是可以加一个括符,括符里是“教授”二字,以此告诉别人,编审就是正高,就“相当于”“教授”。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你这个职称,和你谈的教育话题,不太匹配哦,我们就用“教授”吧,反正你也是“正高”——在《大学有问题》一书之后,我说要成就“正高梦想”,体会“教授感觉”。显然,素有“教授情结”的我流之辈,也就 默许 了。这一默许,就让其广为流传 , 也似乎就把自己的“业余研究”变为“正规研究”了——我的本职依旧是新闻宣传和主编报纸,研究高等教育还是业余的事——有学术会议,寄来邀请函,也寄到了高等教育研究所。 我是一个高等教育问题的业余研究者, 谈不上专家,也不是教授——我一直认为,专家的话并不一定“到家”,教授的话大众不一定会接受。大家在乎的,是你说的话,是不是客观、真实——真实,在现今社会已经足够了。权威不靠头衔,不靠行政评审和命名表彰,权威的“秤”在老百姓心里。既然追求真实,就应该还原自己的“真实”。如果媒体再出现我的名字,建议有三种做法,一是沽名钓誉型——“编审,博士”,二是工作性质型——“高等教育问题业余研究者”,三是广告宣传型——“《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作者,出版各种书籍近 20 种 30 余版次”。中国教授已经很多,我不是,就不要“相当于”混进去。这也会坏了教授的名声。这篇文章贴到博客后,有的媒体接受了我的建议,而有的媒体还继续以前的做法。当然,我的“身份”,也随着不断关注高等教育问题,有了不同的称谓,甚至有媒体称著名教育学者。这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虚名,对问题的解读,并不会因身份而增加多少分量。 2007 年之后,我很少再用所在学校的身份发表文章、接受采访,并反复关照媒体。不是我不愿意,而是 我被要求不要用学校身份撰文、发表意见 ,尤其是批评教育问题的意见。我理解学校承受压力的苦衷,再说,发表这些观念,本就是属于个人,与所在单位无关,因此,我也接受了学校的要求。可媒体发文总要作者提供一个机构,于是,我曾用“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之名发文,但又有媒体提出,这个身份好像与你发表的教育问题看法不符噢——真不明白,身份难道对发表意见很重要?后来,我终于找到志同道合者,被聘为非盈利性的教育公益机构——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长,兼职参与我感兴趣的教育问题研究,这个机构吸引全国诸多优秀的教育学者,共同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当然,也有人质疑,作为公办大学的在职人员,参与民间机构的教育研究,这是不是不符合规定。而如你所知,参加教育公益机构展开研究,并没有任何教育利益,更重要的是,其开展的研究,也是为促进中国教育进步。——近年来, 21 世纪研究研究院后一直紧密参加国家教改的设计与推动,包括有的建议被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采纳。就这样,我在撰文、接受采访时,有了一个新的头衔: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这是过去 6 年多来,陪伴我最多的一个“头衔”。说实在的,这个头衔,只是为在当今的中国,发表文章、接受采访,有个“出处”,最重要的还是观点本身是否有价值。当然,我也乐意用这个头衔,因为让我不再受体制内身份的困扰,不必提什么编审、博士、教授之类,也保持发表意见的独立性。——意见是否有道理,由公众评判。再后来, 2009 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我不愿意放弃教育研究,我离开了学校原来的行政岗位, 被转岗到校产企业 ,我不在乎这种安排,因为 我已经没有在行政上发展的丝毫愿望 ,只要有一个地方给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安心研究教育问题就可以了。但新岗位身份,似乎更不适合发表分析教育问题的文章,我也只能继续延续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头衔”。而为了让自己有更充足的空间,我必须完成相应的项目指标, 基本上靠自己养活自己 。中国的教育问题非常深重,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的“身份”或许就是问题之一。既然选择了前行,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很多教育问题需要反复唠叨,于是几乎每天我都会早起撰写评论文章,每天都接受媒体采访。改革进展极为缓慢,像大学的问题,比 10 年前我写《大学有问题》一书时,没有多少减少,但不能放弃改革的努力。再旧事重提,且补记上最近几年自己的“身份变化”,还是希望还原自己的“真实”, 媒体不要再称我是某大学的教授 ,我已经在这所学校的很边缘地带了,而且职称本来就不是教授;提某大学的编审也不必,因为我也已经离开以前的工作岗位,虽然还有这一职称;如果要用单位身份,就用“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人员”,连副院长也不必提——这不是什么官位,因为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本就没有任何级别——如果不用单位身份,就用“教育研究者”或者“多年关注中国教育者”吧。最好,就用我单独的姓名,如同 10 年前,我希望的那样。不管是什么身份,哪怕没有任何身份,我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不会改变。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 http://weibo.com/p/1001603792109227392935 http://xbq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302041492009914641306/ http://xiongbingqi.blog.sohu.com/307313123.html 八年前文章《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补记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有一件迷彩服“ 21 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这件迷彩服有魔力,可以使人真假难辨。 2011 年 06 月 11 日 ,南方网(熊丙奇 教育学者)《熊丙奇:舆论盲目鼓吹,乃因教育常识匮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除了“盲目性”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识。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媒体记者,就是很多教育界人士,也不了解。所以,对一些教育管理的做法和“改革”措施,极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解读。 解读国家教育政策,有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是,有的媒体偏要找民办非营利组织“ 21 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岂非咄咄怪事! 2015 年 1 月 5 日 ,《半月谈》《 2015 年,哪些民生领域改革亟待推进 》:【教育制度改革:资源均衡配置】 2014 年 11 月,北京市一套 4.4 平方米的学区房卖出 135 万元的天价,引发舆论哗然。如何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均衡配置、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招生录取制度等问题再度被问及。“ 2014 年是教育改革措施落实最多的一年。” 21 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审议通过,提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和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春季高考、大学章程等改革措施已经落地。但与当前公众对教育改革的期待相比,这些措施力度还不够。熊丙奇认为,教育制度改革最需要突破的领域还是教育公平。他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强校和弱校之间的不均衡需要尽快打破。要从根本上消除不公平因素,还需要改变当前财政支持教育的方式,并推动优质师资的流动,促进强校弱校齐头并进,进而解决择校和天价学区房等不公平现象。对于高等教育,招生与考试制度改革还需要重点突破。在考试制度上,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能够被采纳、有采用价值,需要教育部门展开探索 ; 在录取制度上,如何避免高校的自主权和录取名额的分配造成新的不公平,也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今后,或许还有媒体殷勤请教“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的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 21 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以上内容约 4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发现新闻出版单位过度吹捧熊丙奇,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报电话: 010-65212870 、 010-65212787 国务院新闻办联系方式 总机:( 8610 ) 86521199 记者联络室:( 8610 ) 65592311 总值班室电话:( 8610 ) 65592731 传真:( 8610 ) 65592364/ ( 8610 ) 65592614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