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攀
1184 2

[经济] 【半月谈】大学生就业:热门专业不吃香 冷门求职遭哄抢 [推广有奖]

贵宾

学术权威

74%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鼓励原创论坛首发

计量学习解答资料

中国经济书籍资料

威望
4
论坛币
515546 个
通用积分
17.8729
学术水平
1954 点
热心指数
2245 点
信用等级
1864 点
经验
398275 点
帖子
5820
精华
4
在线时间
33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27
最后登录
2017-1-9

二级伯乐勋章 一级伯乐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4年6月18日 半月谈

2014年高考结束已经结束,随着高考分数发布日期的临近,如何选择专业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热门专业每年都吸引大批考生填报,但是热门专业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

事实上,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屡屡登上“就业难”榜单,如医学、法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人才就因就业难而被高高亮起了“红灯”。相反,昔日被视为冷门的专业如建筑工程、气象、中医按摩等,则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曾受考生追捧的热门专业为何成为失业率大户?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又该怎样对待专业的“冷”和“热”,做出理智的选择?

近几年,曾经被认为炙手可热的计算机、英语、法律、生物和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许多毕业生纷纷诉苦,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明明是热门专业,眼下却已变得“冷清”。

时至6月,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生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小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知道我们这样的去哪里才算合适,去药厂面试,人家要专门学药学的。到生物试剂公司,只能从没有底薪的销售做起。研究所之类的科研机构,又得是硕士才行。”小沈显得十分茫然,“当年为了能上这个专业,大家都挤破了头,没想到毕业犯了难。”小沈的经历折射出热门专业求职的困难。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6月9日正式发布。根据这项报告,在2013届毕业生中,前些年被炒得火热的法学、动画学以及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此次都“入围”就业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这也是法学专业连续第7年登上“红牌”专业榜。就业率最低的十大高职专业中,法律事务也榜上有名。事实上,从社会需求来看,真正能够从事法律行业的专业人才,相对于每年法律专业的毕业人数,其实是少之又少。

临床医学也曾是热门专业。麦可思早在2010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中,临床医学以23.1%排首位,而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高职高专专业中,同样是临床医学以28.5%位居首位。

曾经的另一大报考热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日子同样不舒坦。由于几年前报考人数太多,如今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各大招聘市场上,昔日人人争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忽然变得无人问津,许多原本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干脆转行、另谋生路。据智联招聘统计,与计算机专业对口的岗位是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网游,从事这两大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只有6.92%和6.64%。

连日来,多位应届毕业生表示,今年金融业就业难的形势有所加剧,不少岗位竞争十分激烈。“现在学金融的很多,但能进入银行实习甚至工作却越来越难。”华南师范大学一位应届毕业生小周告诉记者,她今年参加了多场银行的校园招聘,竞争比去年师兄师姐遭遇的还要恐怖,一个岗位多人竞争,而且投出去了十几份简历只收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

智联招聘发布的《金融行业招聘供需报告》显示,金融领域人才供求不平衡,竞争比例接近5:1。前些年,不少高校在金融业方面加大了招生力度,也导致近两年金融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加大。

当年一窝蜂报考某些热门专业的后遗症正在显现,曾经的所谓“冷门” 专业,如那建筑工程、气象、针灸、中医按摩等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则普遍较受欢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据麦可思《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2013届毕业生中,无论是就业满意度、就业率还是毕业生月均收入,建筑学专业都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4个专业分别是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就业率最高的前5个专科专业,有3个和轨道交通有关,第一名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第三名、第四名分别为电气化铁道技术和铁道工程技术。

工业机械专业的小陈早早地签订了三方协议,据他介绍,学院招生从来没“热”过。但是工程类技术性比较强,别的专业不好来“抢饭碗”,找个对口单位,没什么难度。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工程机械岗位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最相关,对口就业比例高达30.43%。

与金融专业毕业生相比,每年招生都比较平稳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上则颇受欢迎。智联招聘数据显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财务/审计/税务工作的比例达到64.17%,专业就业对口率在所有专业中是最高的。

曾经的好专业为何突遭冷遇?

曾受考生追捧的热门专业为何成为失业率大户?有专家指出,这与高考志愿填报有分不开的关系。考生扎堆学热门专业,造成“今天有生源,明天无就业”的状况。“班里很多同学要么报经济,要么报法律。”一名高中生对记者说,大家觉得热门专业应该好找工作,就一窝蜂地报了。

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艺术设计、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10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其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毕业生人数排名靠前的专业还有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和金融学等。

为了满足考生的需求,许多高校纷纷上马热门专业,有些新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良莠不齐。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直言:“前些年,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好就业的专业各个学校都来办,结果造成了宏观上的失控。”英语、法律、新闻、工商管理等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相继跌入“最难就业”之列,很大程度上是人才质量和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果。

以曾是报考热门的新闻专业为例。以往新闻类专业只有老牌院校的中文系办,近年来新闻专业的开设规模空前庞大,综合性院校、专业性院校都在抢着办。然而与此同时,受到媒体发展变革的影响,不少单位严格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这样一来,新闻人才的供求失衡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如今就连进一些好的新闻单位实习都要通过打通“人脉”获得宝贵的机会,能够 “过五关、斩六将”杀入最后面试环节的应聘者少之又少。

显见,随着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性的增加,许多高校在一方面扩招、另一方面生源不景气的情况下,并不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知识水平,或者通过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发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是通过申办、炒作所谓“热门”专业,来迎合学生及家长,争取更多生源。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并不是“人无我有”或“人有我强”,而是相互拷贝、互相模仿,“你有我有大家有”。

今年3月份,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浙江有38所高校新设73个专业,而且都在今年开始招生。在这些专业中,“物联网工程”和“商务英语”等热门专业最吃香,被众多学校扎堆“抢注”。

近几年,国家对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物联网专业因而在高校走红。据报道,在教育部审批设置的专业中,全国共有700多所院校申请增加这一专业,目前已有数十所大学开设了这一专业。但作为一种新型专业、招生热门,物联网专业在被“热炒”的同时,该学科师资匮乏、教材短缺、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无论是高校还是教育部门,都没有对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给予明确评估。

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把关审核,但如果有些部门专业性不够,或者责任心不强,就难免出现把关失责的问题。一份来自我国43所新建本科高校建设的评估报告显示,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合格率仅为59.8%,专业建设合格率约为69.8%

基于此,那些曾经的招生热门专业,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冷门的例子屡见不鲜。“大多数学校缺乏科学预测,盲目开办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说。

辩证对待专业“冷”“热”选择最合适的专业

选择大学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在大学学习的状况,也影响到整个大学教育的效果,继而影响到学生日后继续深造的方向和职场规划。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目前大学本科专业设有12个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类,共506种专业。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在506种专业中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不是件容易的事。

许多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充分了解信息,仅凭眼前社会环境或舆论大众影响,就简单地给不同的专业贴上“热门”和“冷门”的标签,或是“老专业”和“新专业”的标签,直接将“冷门专业”和“老专业”排除在自己的选择范围外,追逐“热门”,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所谓的“热门”在就业时却遭冷遇。且不说这种简单粗暴不考虑自身能力和需要的选专业做法非常过时,这几种专业”划分“其实也是非常需要用辩证性的眼光看待的。简单来说,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是4年后的“冷门”专业,现在的“新专业”转眼也变成了日后的“老专业”。更有甚者,由于考生都涌向某些所谓“热门”专业,而各个专业的招生计划都有一定的限额,结果很多只能调剂到其他专业。

选择一个“好”专业为何如此之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背后有多方面原因,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我国学生在基础教育求学阶段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对大学和专业知之甚少。考生和家长热衷于选择金融、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这类听上去很好的专业。

很多家长、考生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现在热门的、报考人数多的、分数要求高、高校新开设的专业就是日后就业情况好的、薪资水平高的“好专业”。实际上,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例如,武汉大学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且是就业热门专业,却不一定是报考热门专业。像这类“冷专业热就业”的现象在国内其他高校都广泛存在。

所以,考生在选报志愿时,切忌盲目跟风,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来选专业,有兴趣、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好的专业。如果某一专业不符合考生自己的兴趣或不能发挥考生的特长,即使专业实力再强,选择它可能也是不科学、不合适的。每年都会有学生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而转专业的情况,也不乏考生发现所选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学得比较痛苦的例子。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8.0%受访者坦言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与当初判断不一致,40.5%受访者表示当初对所报考的专业内容及就业情况了解不充分。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国家,专业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专业的契合度。

其次,学生、家长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虽然教育部在2009年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高校公开办学信息,但总体而言,高校还没有做到充分、详细、及时公布办学信息,学生要获得全面的高校信息很难。举例来说,近年来高校招生专业变化很大,对于某些专业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很少有学校会详细介绍,家长只能从网上收集信息,或者向周围熟人打听,但由于信息不权威,有的甚至失真,就会导致选择失误。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数据,46.9%受访者呼吁建立权威平台,使家长和学生能准确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基本情况,37.1%受访者认为相关机构要加强专业就业情况发布。。

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而且是随时变化的。一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甚至不同人的身上,表现都会不一样。因此,考生家长就要对某专业社会需求情况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通过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着重了解欲报考院校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再次,受教育者缺乏充分选择的空间。我国实行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一名考生在高考中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规避高考录取的风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无论是平等志愿,还是传统志愿),都必须选择专业志愿服从调剂,在这种录取制度之下,考生很有可能被自己不感兴趣的学校、专业录取(尤其是专业),但又不得不去,除非选择放弃来年再考。

不过,如果考生最终没有进到自己心仪的专业,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满足自己的专业志愿。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推行校内换专业政策,在大学一年级结束时允许30%的学生换专业,中国科技大学甚至实现了100%自主选择专业。

总之,赋予学生选择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规划、选择,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当学生选择权增加,学校教育将树立服务学生的新理念,办好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专业。这样,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专业,对于将其作为选择的学生来说,都是好专业。(综合新华网 广州日报 教育部 高校招生 北京日报 新民晚报 新闻晨报 中国青年报等相关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学生就业 热门专业 半月谈 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 热门专业 半月谈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pamodeler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soar1120 发表于 2014-6-24 14:09: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冷门专业虽然好就业,但是工资一般不高。热门专业虽然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拿到职位,工资高不少。

使用道具

藤椅
cpamodeler 发表于 2014-6-24 23:15: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series reports.
Yes, it is a problem.

We have the most sufficient graduate candidates in the world.
The base is so big that it can fill any ga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lmost instantly.

The current gap won't be available two or three years away.
It is a dynamic evalu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 competitive students from top programs are still going to land very good jobs.
No doubt about it.
Good luck.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李攀 + 20 + 20 + 2 + 2 + 2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9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