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tevenying
18514 65

[经济学方法论] 陈明衡翻译的Milton Friedman《价格理论》完整版 [推广有奖]

21
城南明月 发表于 2011-3-28 18:26: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也正想提醒你注意这一段。be used to satisfy alternative ends

使用道具

22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3-28 20:13: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陈先生的提醒,经过仔细理解,我循着自己的感觉再次查了词典,确信这个"end"的意思应该是指“方面”的意思,见下面第4个解释。确实比“结果”和“目标”都讲得通。至于为什么肯定不能把end翻译成“目标”,因为本段原文中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单词“objective”,说明end肯定不能等同于objective。其实end就是我们中国人也经常用的"头",比如,“只要我管好采购这一头,你管好销售那一头,他管好财务那一头,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也就是“方面”的意思,呵呵。感慨中。。。。。解决了这个难点,我的参考译文就不难了,明天附上。


end
名词 n. [C]

1.末端;尽头;最后部分,末尾
My companion waited for me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我的同伴在街道尽头等我。

2.残片;残余[P1]
cigarette ends
烟蒂

3.目的;目标
I used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attain this end.
我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4.【口】部分;方面
I'll look after the advertising end.
我来负责广告方面的工作。

5.死亡;下场;结局[S1]
He met his end in the air crash.
他在这次空难中死去。

6.结束;终止;极限[S1]
There is no end to his grumbles.
他的抱怨没完没了。

使用道具

23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3-29 22:18: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拿“方面”作为"end"的解释做译文翻译,发现也还是不合适,于是接着往下看原文,发现接下来的段落中还在大谈“end”,于是再找线索,再查词典。于是又有了新的理解。讲到这里有点想嘲笑一下自己,呵呵。总是喜欢匆匆下定论。实在不是一个严谨做学问的人。

闲话少说,接着说我查到的线索。韦氏大学字典对end有这样的解释:“an outcome worked toward: Purpose”,也就是“努力想达到的一个结果,即目的”。似乎又回到了陈先生的“目标”,呵呵。奇妙的是这个解释竟然也包含有“结果”的含义,正好把我和陈先生的理解都包括了。让人不知所措,唉,继续推敲中。

使用道具

24
城南明月 发表于 2011-4-1 20:50: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1.9段,渊薮,错了,应为渊源。中文没有理解。

使用道具

25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4-2 10:15: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过仔细推敲,end的翻译似乎用“目的”比较好。想了一下,我认为“目的”和“目标”在意思上还是有区别的。“目的”一般是比较宽泛的,它强调‘效果’是否达到。“目标”一般是比较确切的,它强调‘指标’是否达到。我在想国内某些英汉词典把“目的”和“目标”混为一谈是否都太不严谨了。

目的是一种“需求、要求”,因此为了理解的顺畅,甚至可以引申为“需求”。以下是《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end的一种英语解释和例句,后面的中文翻译是我加的。

【AIM】 [usually plural]        【目的】 [通常是复数]
an aim or purpose, or the result you hope to achieve    一种目的或意图,或你希望实现的结果
political/military etc ends   政治/军事等的目的
 - 40% of all research is undertaken for military ends.  40%的所有调研是出于军事目的进行的。
 - She'll do anything to achieve her own ends .  她将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做任何事情。
 - Every task has a clear end in view .  可看到每个任务都有一个清晰的目的。

小结:end可直译成“目的”,也可引申为一种“需求”。这也比较符合本书“如何对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组织来满足不同需求”的主题。

使用道具

26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4-2 11: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文第2-3页】
The most difficult line to draw is betwee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Certainly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the kind studied by politicalscience are means whereby a particular society uses scarce means to satisfy alternative ends. The title of a well-known book by Harold Lasswell is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 Replace politics by economics and the title would clearly be equally appropriate-yet the book so labelled would be altogether different.

【陈明衡译】
最困难的是划分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界限。政治学所研究的那些政治制度,无疑也是一个特定社会使用稀缺资源追求各种不同目标的方式。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有一部名著,题为《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如何得到》。如果把政治学换成经济学,这个书名显然也很适合——但这样题署的书的内容会全然不同。

【本人译】
最困难的是划分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界限。当然,政治学是把其研究的这种ZF机构作为某个特定社会用以组织稀缺资源使用的手段来满足不同需求。(不象经济学是用市场机制作为组织手段)。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有一部名著,题为《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如何得到》。如果把书名中的‘政治学’换成‘经济学’,显然也同样是很适用的——但这样题署的书的内容会全然不同。

【注释】

首先是“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翻译成“政治制度”不妥!这是个通用词组,一般解释为“ZF机构”,这跟原文中曾提到的“mechanism involving command”和“constituted authority”是对应的。类似的可参考“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即非ZF机构、民间机构。注意:ZF是指“政”“府”。

本段原文中用到了一个“certainly”,彰显了作者的对比语气,为此,原文中的“are”就要翻译成“作为”,这样比较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意图。我还在译文中加了一句作补充,见括号部分,为的正是明确地表达出作者隐含的对比含义。

显然作者开篇的段落始终在诠释经济学的范畴是什么,并通过对比其它学科的方法来确保读者能明确地理解它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点感想】
弗老著作的行文很精练,往往用一个副词或形容词就表达了很强的含义。比如这里的“certainly”和前面段落中的“opposing desire”中的“opposing”,直译的话很容易丢失了弗老的情感意味。我在担心照我这样的理解速度恐怕要花2,3年才能读完弗老的这本著作了,呵呵,完全没信心。工作也忙,一天能看3行就不错了,呵呵。所以不准备刻意追求速度,有空就看看吧。

使用道具

27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4-2 13:25: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城南明月 发表于 2011-4-1 20:50
2.1.9段,渊薮,错了,应为渊源。中文没有理解。
还没看到,还在细嚼慢咽中,一天看一小段,主要是看懂,呵呵。对后面的数学模型图形比较惧怕,估计也看不到第2章就没信心了,只想看看导论就浅尝则止了。陈先生能否对这本书的数学难度给点儿提示?

使用道具

28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4-2 19:55: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文第3页】
Or consider Alfred Marshall's definition of economics: "A Study of mankind in the ordinary business of life; it examines that part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action which is mos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attainment and-with the use of the material requisites of well-being." In the Great Britain of Alfred Marshall's day, this definition may have served rather well. But today, when the government plays so large a role in the attainment and the use of the "material requisites of well-being," it too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陈明衡译】
我们不妨看一下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日常生活事务的学科;它考察个人和社会行为的一部分——这部分行为与获取和使用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密切相关”。在马歇尔时代的英国,这个定义可能是很恰当的。但如今,鉴于ZF在获取和使用“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这个定义也未能将经济学和政治学区分开来。

【本人译】
我们还可以考察一下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对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日常事务的学科;它考察与福利物质必需品的获取和使用密切相关的那部分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在马歇尔时代的英国,这个定义可能是相当贴切的。但是,今天,ZF在“福利物质必需品”的获取和使用上已经扮演如此重大的角色,因而马歇尔对经济学的定义也未能将经济学和政治学区分开来。

【注释】

这段原文不难翻译,关键处是对“material requisites of well-being”的翻译。本人觉得这里倒是直译为好,即翻译为“福利物质必需品”。但陈先生译为“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这跟“获取和使用”这两个动词不太好匹配,而且是否也把原来具体的意思搞得抽象了呢?不易理解。其实,requisites是用了复数形式,更印证了它是确切可数的,译为“必需品”显然更合适。注意,译文中的ZF是指“政”“府”。

使用道具

29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4-2 22:51: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文第3页】
More fundamentally, Marshall's definition implies that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s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ends pursued, that economics is concerned with the "material requisites" and other disciplines with the "immaterial" requisites. But this is not a satisfactory criterion. Economics has as much to say about the use of resources for art, literature, thearer.school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material" requisites as for the material requisites. And clearly, governmental agricultural policies deal with "material" requisites.

【陈明衡译】
更重要的是,马歇尔的定义意味着,这两门学科的基本区别在于所追求目标的性质上:经济学关注的是“物质需求”,其他学科涉及的是“非物质”需求。但这个区分标准无法令人满意。经济学不仅讨论物质需求方面的资源使用,也讨论艺术、文学、戏剧、教育以及其他“非物质”需求方面的资源使用。而另一方面,ZF的农业政策涉及的显然又是“物质”需求。

【本人译】
(马歇尔的定义未能区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更根本的原因是,它意指这两门学科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所追求的目的的性质上:即经济学关注的是“物质必需品”,而其它学科关注的是“非物质必需品”。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区分指标。因为,经济学不仅会论述物质必需品所造成的资源使用,对非物质必需品在艺术、文学、戏剧、教育等方面引起的资源使用也有同样多的话要说。因此很显然,ZF农业政策是针对“物质”必需品的,(但不能因此就说它是属于经济学的)。

【注释】
More fundamentally笼统地翻译成“更重要的是”没能表达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它是承接上文结尾的“未能区分...”一句的,因此,可以翻译成“更根本的原因是”。最后一句的“and”根据上下文是起到“因此”的含义的。

还有一个很长的句型:“as much .....as...”嵌在这个段落中,因此在翻译中要用“同样多的”这个形容词来体现。

另外,这里把“requisites”理解为“必需品”而不赞成用比较抽象的“需求”,除了前面讲的的理由外,还因为“需求”是一种预期,还不是实际的资源使用,而“必需品”是指实实在在的产成品,已经造成了资源使用。

这段无疑还是在辨析经济学的范畴,考察的角度变成了“物质/非物质必需品”,但在辨析手法上是一样的,仍然是拿经济学和政治学作比较。

使用道具

30
arlong1999 发表于 2011-4-2 23:00: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下周去北京出差一周,就没空阅读了。恕不更新啦。呵呵。但会经常来看看,希望有陈先生和我之外的反馈。呵呵,那才有意思。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