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袁大成2
724 0

[宏观经济学政策] 平衡与增长(续7)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50 个
通用积分
41.7951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896 点
帖子
43
精华
0
在线时间
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7-23
最后登录
2023-5-22

袁大成2 发表于 2021-7-25 03:17:3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size=26.6667px]V I

点评C2中的几个公共事业项目


我在图1所示的模型的左侧的C2系统中,列举了几个具体项目的名称,下面来简单讨论一下其中几个。[size=19.3333px]
扶贫失业救济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比如在过去一个劳动力最多可耕种几亩地,而现在有了高效率的农业机械,一个劳动力可以轻易耕种几千亩地。那么多余出来的999个人应该到哪里去呢?社会如果不闻不问,任他们去饿死,那么几千亩地所收获的那么多粮食又给谁去吃呢?
[size=18.6667px]
这些被机械化所排挤出来的农业失业者当然可以向其它产业转移,否则仅农业现代化这一项在有些国家就可以把农业的失业率提高到99.9%。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其它产业也是人满为患啊!而且随着无人工厂无人银行等等的出现,其它产业也在不断地减少工作岗位。所以,单纯设法在产业部门内增加就业的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实际上,失业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个必然产物,它除了是我们前面讨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性矛盾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外,也是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结果。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社会所需要的总劳动时间也在不断地减少,其表现就是失业人口越来越多。如果社会对日益扩大的失业群体不管不问,人类技术进步就没有意义,并将导致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和人道灾难。实际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就和二十年代农业机械化把大量的农业人口排出就业岗位有关。


西方国家早就出现过失业工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为了防止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的壮大和蔓延,西方国家陆续实行了失业救助的措施。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以来,失业救助措施已经逐渐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必设制度。在我看来,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意中为防止原来周期性发生的经济衰退筑建了一个堤坝,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国民提供了可靠的生活保障堤坝这种保障也了在没有这种保障制度的时代那种一泻千里的经济大衰退。



因为这种保障制度实质上社会生产系统提供了一个不能再萎缩的最小市场容量的保障,从而阻止了经济衰退在除数作用下连锁发生。
[size=19.3333px]

[size=19.3333px]中国许多人总是把社会保障制度讥讽为大锅饭。我认为这种大锅饭其实是历史的进步,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它不但提高了社会进步指数,也阻止了周期性发作的生产过剩危机的对社会和生产力的大破坏。

[size=19.3333px]

实际上,自从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过剩危机在英国爆发以来,几乎所有的经济危机本质上都是生产过剩危机。这倒不是说物质产品真的已经极大丰富而引起了产过剩,而是没有保障的失业穷人越来越多,导致了的产品相对过剩。就像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如果只能吃糠咽菜,那就必然导致养猪业大衰退一样。所以,有了社会保障的大锅饭,即使生产力的进步把越来越多的工人抛入失业者的队伍,如果失业者们也照样可以吃肉,也就阻止了过去那种因为市场萎缩所导致的产品过剩危机的连锁反应所造成的一泻千里般的经济大衰退,从而保护了社会,也保护了生产力。
[size=19.3333px]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堤坝阻止了过去那种一泻千里的经济大衰退,但并没有把经济衰退根除,是把一泻千里的大衰退阻尼成了一泻十里的小衰退,即把过去大衰退时GDP下降50%,阻遏到下降了5%,把过去不到十年发生一次的生产过剩危机,延长到更长时间。
[size=19.3333px]

社会保障制度到底能把经济衰退阻尼到哪一步,要看具体国家的社会保障堤坝的高度有多高,大锅饭有多大了。比如每月88元的失业金与每月1000元的失业金所建筑的保障堤坝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堤坝越高,衰退发生时GDP下降的程度越小。这也是二战后,为什么像三十年代那样的生产过剩大危机再也没有在西方国家重新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size=19.3333px]

这里顺便点评一下中国的扶贫工作。[size=19.3333px]长期以来,中国人总认为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由于物质不丰富造成的。所以中国人非常重视生产。中国的扶贫资金也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观念的影响下,把扶贫款主要给了搞项目的老板们,指望这些项目搞成了可以多雇佣一些贫困户就业,让他们靠工作脱贫。
[size=19.3333px]

我认为不应该把这种扶贫方式作为扶贫工作的主流方式。如果扶贫总以授人以渔的方式进行,那就不是扶贫而是投资了。这种方式不能让扶贫款直接而精准地到达贫困户手中,而是通过做项目的老板们把钱拿去搞项目,所以不能直接而显著扩大社会消费力,反而是在扩大产能。这在总需求相对不足的时代不能有效消除供过于求的经济失衡,反而导致产能更加过剩,很难成功。即使有幸成功的寥寥几个项目,大都只是从现有的产业单位那里瓜分来了一点市场而已,所以即使成功的项目,对供给侧的GDP总量也未必有什么意义,反而降低了产业的生产效率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大都是供应学派,他们主要关注的供应如何产生的问题,很少关注到购买力从何出产生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扶贫项目大都变成了投资项目,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增加了中国的产能过剩。


所以,我认为,对于扶贫工作,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就是把扶贫款直接而精准地给贫困户自己,让他们直接用于自己的生活消费。这样不但直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而且直接增加了市场上的有效购买力。企业自然会根据市场上购买力的增加而增产,完全不需要把扶贫款给企业让它们搞生产,绕了一大圈,结果却常常是增加了生产过剩,贫困户依然是贫困户



总之,扶贫属于政府主导的二次分配项目是社会福利的范畴,其经济学意义就是扩大社会消费,实现经济平衡。所以不能把有限的扶贫款给了老板投资生产项目,那就不是扶贫,而是济富了。现在中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就是要纠正过去扶贫款给老板们搞生产项目的方式,把扶贫款直接精准地给贫困户自己,把他们的生活需求变为市场上的有效需,既改善了贫困户们的生活状况,也扩大中国国内市场的容量,从而可拉动中国经济上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生产过剩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学意义 劳动生产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