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袁大成2
628 0

[宏观经济学政策] 平衡与增长(续9)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50 个
通用积分
41.7951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896 点
帖子
43
精华
0
在线时间
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7-23
最后登录
2023-5-22

袁大成2 发表于 2021-7-25 11:03:1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续前


公费医疗

到底是把社会医疗系统划归到国家财政负责的社会公益的部门,还是让医疗也成为市场上自负盈亏的产业部门,这在中国是有争议的。


中国许多崇拜自由市场经济的人认为:公费医疗体制会导致老百姓爱看病的浪费, 从而增加国家的医疗负担。他们认为如果医院完全产业化,在自由竞争中就胜出医术高明、收费低廉的医院,而那些收费高、服务差的医院就会破产出局,从而减少政府的负担,也减少了企业的税负,因为他们坚信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优胜劣汰,从而减少全社会的医疗负担。


我认为,医疗产业化也许可以节省国家的财政负担,但是却节省不了社会的医疗负担。实际上,中国医疗产业化改革后,因为医院成了追逐利润的资本主义产业实体,所以,没有钱就见死不救的事屡屡发生。而且,一方面对没钱的人见死不救,另一方面对有医保的人却过度医疗,这都是医疗产业化后造成的。在当今世界上,美国也是医疗产业化的国家,作为医疗产业追逐利润的结果,让美国成为世界医疗开支最大的国家。不但是绝对数字最大,而且也是医疗开支在GDP中占比最大;在2017年美国的医疗开支占美国的GDP的17.1%,远远高于实行公费医疗制度的英国的9.1%,加拿大10.4%,法国11.5%,意大利9.2%等等许多国家。(见表一)

表一: 2015年 世界主要国家医疗开支情况表

医疗开支表

医疗开支表


从上表可见,拿同等医疗水平的国家比较一下:在医疗市场化的美国,2017年人均医疗开支是 11,150美元,而实行免费医疗的英国,尽管他们的医院连住院病人的吃饭都免费提供了,英国2017年的人均医疗开支是3900美元,不到美国人均医疗开支的三分之一。


其它实行公费医疗的国家也与英国差不多,比如澳大利亚,平均每年人均医疗费为5000美元,不到医疗产业化的美国的人均费用的一半。


为什么英国等实行公费医疗的国家,不但为其国民提供了优于美国的医疗服务,而且每年人均医疗负担至少比美国的少一半呢?


主要是因为在实行免费医疗的国家,医疗是非营利的公共事业,因此少了医疗产业化中的老板们的利润部分,少了小病大治的赢利操作,少了天价药品,这样一来,作为非营利的医院一切只是按成本来运营,当然就没有美国那么大的医疗开支了。


所以,中国千万不要把医院改革为追逐利润的产业部门,那样只能给福布斯排行榜上增加几位中国大富豪,反而增加了全社会的医疗负担,同时导致很多的魏则西们家破人亡。中国许多地方的医疗产业化以后,医疗费用大增。因为医疗产业化以后,医院作为企业有了强烈的赢利动机,医疗界每出一个亿万富翁,都是许多魏则西们的人财两空为代价的. 所以在我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医疗系统没有被列入产业部门P的范畴,而列在非营利的公共事业部门C2的范畴。

本文主要是谈宏观经济平衡运行机制这个软件的,还没有打算涉入到经济体制这个硬件的问题。但在这里我顺便谈一点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医院,如果制药公司也都是国营的,那么即使赢利,也可以把其利润全部上缴給国家财政,而国家财政可以把这部分收入又重新全部返还给了医院,这样一来,至少有部分医疗资金在医疗体系内实现了循环使用,从而可节省社会在的医疗方面的总开支。


总的来说,私人所有制企业的天性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并且要尽可能的少交税,把财富积累起来,结果造成了货币在产业端的沉淀,导致通货紧缩,经济下行。所以,最好以国有制为社会宏观经济的硬件,可以实现企业利润全部上交给国家财政,从而可以实现货币全循环。


这个原理在其它行业也是一样的。如果如果所有的产业部门都是国有企业,可以实现利润全部上缴国家财政,这更便于国家采用二次分配实现货币全循环,实现宏观经济的整体平衡。我认为这才是公有制的真正优点,要比目前的左派和右派们关于哪种所有制更有经济效率的争论,更切中当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左派与右派在经济学上都是供给学派和效率至上主义者们,他们之间的争论本质上仍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学内的争论,只是国家资本主义与私人资本主义之间的争论,甚至不过是企业管理学层次的争论而已。


此外还有就是医疗基金的来源应该建立在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上,然后向全体国民提供无差别的免费医疗服务。不要那种商业保险式的,每人一个账户,缴费多的住院报销比例大,缴费少的住院报销比例小。这样小锅饭就不是社会保险,丧失了社会保险的本质。而且这样的话,亿万富翁们就可以不参与医疗保险,因为他们有太多的钱,根本不需要保险,所以他们才不愿意参保替别人分担风险呢,医疗基金因而也会少了一大块来源,会有入不敷出之虞。


如果医疗基金来自国家财政税收,那么收入多的多交税,收入少的少缴费,这样才能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让公费医疗覆盖全国人口,让全国人口都由了病有所医的保障,一个都不落下。公费医疗实际上就是“按需分配”。在我看来,“按劳分配”依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社会主义应该实行“混合分配”,即: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 混合分配。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第一条应该是严厉禁止所有企业向环境排污。企业的排放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这应该属于企业内部的事,所以治理污染的费用应该属于企业成本的范畴,不属于国家财政负担的对象,不应该罗列在C2项目的讨论中。但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我放在此处要讲几句。


第一,环境污染并非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英国历史上有过严重的污染是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那时全人类都没有经验,所以英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跌了一跤。后工业化的国家应该吸取英国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是再跑到同样的石头前,再狠狠地摔上一大跤,非要“必然”了一次,才能感到心满意足。实际上,西方许多后发国家,根本就没有过环境污染的“必然阶段” ,也进入了富裕社会,可见环境污染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并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第二,环保与就业吃饭并不矛盾。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让许多污染得到治理,达到零排放。必须坚决关闭那些污染环境的工厂,只让那些排放达标的工厂企业运行。如果不惩罚和关闭那些继续排污的工厂,就会发生劣币驱良币,排污的工厂因为运行成本低反而把排放达标的工厂驱离市场。


环保措施减少污染,从具体的工厂的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它增加了工厂的成本; 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治理污染增加了成本就是增加了就业,增加了市场上的有效购买力,也就是增加了工人的饭碗,增加了GDP,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相反,那些为了节省几十万元的运作成本而关停了防污染设备的造纸厂可是真正地消灭了渔民们的饭碗,不仅让人没有鱼吃,还增加了许多病人,让整个社会都为污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三, 一开始就把污染预防住,也要比先污染后治理的效果好的多,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小的多。据说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严重污染已经渗入地下100米,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和一千年时间才能处理好,这是何等的愚蠢啊,仅仅为了给厂家节省成本,增加利润,就让全社会受害千年。


康德说:就一切来说,人是目的,其它只是手段。那种不惜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毁坏了人的生存环境,让人本身难于生存下去,这样的“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


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我看来,基建分两种:一种是在基本建设阶段的产业项目,比如一座在基本建设阶段中的发电站,或者一条在基建中收费高速公路,一条在基建中的地铁等等,这些项目在自己的建设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起到了吸纳吸收既有产业部门的产品的作用,所以许多经济学人主张以持续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来消除商品过剩就是这么个意思。我在前面某个地方已经讲了,这类项目在建成完工后,就会转变成为产业部门的新增的生产力,增大了社会中产业部门的产出,而且一般是企业自己投资的,属于C1范畴,不是国家财政投资,所以严格来说不属于我们正在讲的C2项目的范畴。


另外一种基建不是产业项目的基建,比如建设城市公路,建设街心花园,建设学校,建设图书馆等等。这些建设项目需要资金投入,消耗建筑材料,雇佣劳动力,建成完工以后,也不提供有偿品,而是免费的公共产品,所以这类基本建设属于国家财政支持的C2范畴内的项目。在三十年代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新政就开辟了许多这样的基建项目,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图书馆,街心公园,飞机场等等,雇佣人数几乎达当时的美国劳动人口的一半,极大地缓解了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平衡性矛盾所导致的失业,增加了就业,增加了社会有效购买力,从而帮助美国经济走出了经济大萧条。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这种建成后不会变为收费的产业项目的基本建设就是广义的社会消费项目范畴,属于我们模型中的C2项目


但是,基本建设终有完成的一天的,所以不能年复一年把城市的马路重新挖开再铺一次,造成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虽然这种制造垃圾的基建可以增加就业,缓解生产过剩,但是也不能无休止地干下去,成了劳民伤财。我认为,即使可以增加就业,也没有必要一直用这种以工代赈的办法把城市的马路反复开挖来增加就业,还不如把这些资金全部给失业者让他们在家里歇着,既减少了建筑垃圾,也减少了交通拥堵,一样增加了社会购买力,消解了商品过剩的压力所以建议以后各国政府不再把实现充分就业当成自己的施政目标,而是把逐年缩短人们的工作时间当成社会管理的指标。这样一来,国家的法定工作时间会逐年缩短,带薪休息的日子会越来越多,更能让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技术进步的益处

国防,科技,教育

如果国防、科技、教育都是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共服务,也是属于我们模型中广义消费的C2范畴,对宏观经济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念认为,国防开支是经济发展的负担,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国防开支增加了社会消费而拉动产业部门的产能运行,尤其在经济发展饱和以后,适当扩大国防开支可以消除商品过剩,拉动经济增长。科研,教育,体育等等也都有此功能。所以人们说美国的军费开支是国家的沉重负担,我看美国如果大幅削减自己的军费开支,经济可能更不行。当然,用制造杀人武器的军备开支来扩大社会消费和实现经济平衡,不如直接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来达到同样的经济目标;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领域的话题。从纯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问题,国防开支与社会福利开支同属于社会消费的范畴,都可以消费产业P领域的剩余产品,从而拉动着社会经济中的产业子系统的持续运行。所以,在我的模型中,国防开支,教育开支,科研开支,基建开支,养老开支,医疗开支,失业救济等等都一样,都是在国家财政所养活的社会消费领域C2的范围,其总量应该等于或大于产业的利润总额∆,从而维持了市场上的购买力和经济平衡。随着产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产业劳动人口越来越少,相应地由国家财政所养活的人口也应该越来越多,才能保持整体经济的平衡,社会生产部门的运行也才可以周而复始地持续进行下去。但是C2范畴中不同的项目——比如公费医疗和军备——对社会成员的福祉的效用很不一样,这个一定要注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经济发展 先污染后治理 拉动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模型 袁大成宏观经济模型 货币循环 资本主义经济的悖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