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张明栋
20934 47

[一般均衡理论] [原创]相交两点以上的供给与需求曲线 [推广有奖]

以下引自《国殇:中国民营企业考察报告》,也算是一个说明吧,当然也不是很严密。

“倒U曲线”在经济学中又称“库兹涅茨曲线”。“倒U曲线”现象主要是指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和原始创业阶段,其业绩与规模呈现正常的上升趋势,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产品和利润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于严重的业绩和利润下降趋势,直到消亡这样一种轨迹。“倒U曲线”既可以指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和利润,也可以指它的业绩和规模,但从本质上主要是指企业发展的运行轨迹。 有三个民营企业案例: 案例一:A公司是以生产和经营高技术含量的中西药、保健品、生物药、美容品为主,兼营保健食品和现代建筑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创建于1990年10月。它以减肥茶起家,连续在1993、1994年实现利润2亿元,到1994年时其产值和利润已跃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完成了企业规模的原始扩张,实现了企业初期固定资产的快速积累和跳跃式整体推进发展的战略意图。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管理方面(尤其是人力资源政策的极大缺陷)的先天不足,于1994年底出现巨大的经营危机;其总裁D君于1995年6月突然宣布企业进入休整期,从此销声匿迹。 案例二:B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其前身为某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B公司是集技工贸于一体,以科技开发为基础,以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和医药产业为支柱的多元化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公司凭借人才方面的优势,先后开发出包括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等在内近200项高技术产品,获各类地方级、国家级奖励和荣誉称号无数。该公司是一个拥有大批一流人才的大型企业,拥有员工1000多人,平均年龄仅29.5岁,其中30岁以下的就占70%,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则占员工总数的48%,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近90%。1999年3月16日,创立了以信息和环保产业为主营方向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通过收购股权加大医药板块的资本投入。但是去年以来,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缺陷和薄弱及由此导致的某些人才的使用不当,使得B公司业绩和效益大大滑坡;在资本市场上也在今年上半年由绩优蓝筹股转为出现前所未有的业绩预警。 案例三:目前,被北京某大报评为“2001年度最佳公司——最具爆发力的民营公司”C公司,在保健品市场一向不显山露水,却于2001年6月8日率先撞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被业界誉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一次性筹措到17亿元资金(以发行价计算),这在中国资本市场前所未有,标志着国内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已经打通。”为什么该公司此时会如此恰当地选择进入资本市场?原因可能正如其董事长E君所言:“现在,面临着国外大企业的竞争,我们不能光靠盈利来扩大规模,那样速度太慢了。民营企业要做大,只有两条路:出让给优秀的跨国企业,再就是上市……上市是为了加强竞争力,把企业发展下去。”作为国内民营药业的典型代表,B公司只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由保健品企业向综合药业的成功转型,其中最成功之处就是它所网罗的职业经理人及其先进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考察上述三个案例,就会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常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就会上演一幕幕“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悲剧。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wintertide 发表于 2005-2-26 13:0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即使考虑的交易费用,平均成本也是逐渐降低。”这个有什么理论和现实的支持?这些只是你、我的猜测,要具体理论和现实来具体说明的,我们具体观察、调查一、两个企业怎么样?你怎么样回答这种企业或者说商品出现,人们福利的提升问题?这类企业与“稀缺、竞争、成本、选择”的经济学分析角度不矛盾了吗?

我感觉实际调查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法。但是调查是需要成本的。需要研究经费。唉,这对多数年轻的研究人员是个大问题。我学金融就感觉始终难以入门,我觉的最主要的是我对企业实际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无所知。

新古典理论只是分析框架,用钱颖一的话说是参照系,本来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可惜许多人忙于批评它。现实世界是复杂的。

一种新的产品出现之后,原有的均衡要被打破。重新实现均衡需要一定时间。一种新产品出现时,产量很少,不可能满足完全竞争的条件。如果是完全竞争的条件。它开使可以获得垄断利润,等到这种产品市场成熟的时候,他们新的产品又出来了。这是厂商常常采用的一种战略。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我也记不起在那看到。

这和倒U曲线理论有联系。中国很多企业一开始在刚开始进入某一行业时,竞争不足,利润很高,但到了一定时间,竞争激烈,利润就差了或者倒闭,甚至全行业亏损,彩电冰箱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倒是和囚徒困境很像。其实论坛里面有些人分析过这些问题。不过我觉得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好,但总想推倒主流好像力气用错了地方。

还请多多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6 13:04:12编辑过]

使用道具

张明栋 发表于 2005-2-26 13:04: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5-2-26 8:29:14的发言:

可以参见一下杨小凯的新兴古典,规模报酬递增情形时的角点解。

对于“边际”,可以想想“边际土地”是什么意思,在马克思那里为什么农产品的价格由“边际土地”上的产品价格决定;“级差地租”与“边际土地”乃至“边际”是何种关系。

经济学中“租”是一个对于理解经济学来说很重要的概念,而租的概念离不开“边际”的概念。找到了“边际(值)”,你可具体算一下哪方到底获得了哪些租。竞争的作用使租减少(张五常也提出了“租金耗散”的说法,但具体如何耗散,耗散多少,需要有“边际”的概念)。

首先表示感谢。杨小凯的理论是我一直想学一下的,现在看来可以对照和批判地学,将有助于我功力的提升,再次谢谢。

在农业社会中边际分析可能是重要的,对于工业就不一样,对信息产业就更不同了。

关于边际土地或级差地租理论我认为是不完全的,这两种理论没有看到土地的价值,没有看到在社会发展时土地会增值。有关分析在本论坛内有一点,链接如下: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33-1-1.html&star=3&page=1

另,ccggqq关于对边际效用的批判,不知你的看法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6 13:25:48编辑过]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张明栋 发表于 2005-2-26 13:20: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5-2-26 9:53:07的发言: 大家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如何?真会有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吗?供给曲线是任意可以画的吗?(纯逻辑的也许可以,现有现实意义吗?)
供给曲线是不可以任意画的,这正是新古典错误的地方。在我的分析中,供给曲线是通过企业管理的成本算式推导来的。我在企业界呆了十多年,对企业还是有所了解的。有疑问的话,你可以去问一下教企业管理的老师。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sungmoo 发表于 2005-2-27 07:50: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谈“边际土地”并不主要侧重谈级差地租理论(当然级差地租理论离不开边际土地的概念),而主要想谈谈“marginal”的含义。

marginal本身就有贫瘠的含义。通过边际土地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边际这个概念。经济学中“租”是一个推广了的概念,而不局限于地租,由于供给缺乏弹性而引起的类似于地租的东西(在各行各业都可能存在)统称为“经济租”。这种租的理解与确定都与边际有关。而把握租这个概念对于经济学学习很有用。你可以考虑一下当供给曲线非完全弹性时(不水平时),是否存在类似于“地租”那样的东西(而土地的供给刚性一般而言很强,我们就可以想想人们为什么最初最容易谈的租是“地租”?)。

以上仅就“边际”在经济学中的意义而谈,而不谈供给曲线的可能形状。

对“边际效用递减”的批判,可以想这样的问题:对于边际效用递增的情况,“最优”的意义是否可以存在?如果没有最优的意义,其实是简化了经济学而不是复杂了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增”的情况中是很容易预测人的行为的(如果我们把经济学理解成对人的行为的某种解释),人们将是“单向度”的人(好像汪丁丁提过这个说法)。试想,若一个人做某事会边际效用递增,则此人将专注执着于此事情不能自拔。这种情况经济学就很轻松了。而经济学更想解决更复杂的情形:每个人是“多向度”的人(偏好的凸性),面对多种可能选择,经济人如何做出“最优”的多项选择。

边际效用递增并不妨碍经济学按其固有方式解释人的行为,更不会捍动经济学的基础,只是简化了经济学分析(显然的单项选择比不显然的多项选择要简单一些吧)。

使用道具

张明栋 发表于 2005-2-27 11:39: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地租”只是一种误会。其实土地是有价值的,“地租”只是土地价值的利息。只要有利息的概念,一般用不着“边际土地”这个概念。至于荒地是否开发,计算其投入与产出就可以了。

2、边际效用可能递减,也可能递增,也可能不变,或有时递减,有时递增,有时不变。这样的概念不用也罢。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百分之百 发表于 2005-2-27 13:07: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蓝版主:

  比方说您开的汽车公司年产100万辆,售价20万/辆。   如果年产200万辆,售价19万/辆

年产100万辆时总代价(总成本)=100万 x 20万=2000亿元 年产200万辆时总代价(总成本)=200万 x 19万=3800亿元

  结论:虽然生产越多越便宜,但总代价仍是越来越大。

PS:您的小孩很可爱哦。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百分之百朋友,照你这种逻辑,我们不学习、不生产不就代价更低了吗?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风歌行 发表于 2005-2-27 17:30: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各位的见解,鄙人深感佩服,愿意虚心向大家请教!我现在只是大二的学生,虽然对经济学很感兴趣,学习也颇刻苦,但苦于造诣不深,又初进论坛,操作不熟,故不敢轻言。但是,当我进入论坛之后,我的视野突然开阔了,仿佛进入了一个经济的殿堂,曾经的那种知音难求的喟叹烟消云散!衷心希望我们的论坛越办越好,我们的成员越来越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huangliang于2005-3-11 12:47:36编辑过]

会当击水三千里, 自信人生一百年。

使用道具

张明栋 发表于 2005-2-28 08:52: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百分之百在2005-2-27 13:07:00的发言:

回蓝版主:

  比方说您开的汽车公司年产100万辆,售价20万/辆。   如果年产200万辆,售价19万/辆

年产100万辆时总代价(总成本)=100万 x 20万=2000亿元 年产200万辆时总代价(总成本)=200万 x 19万=3800亿元

  结论:虽然生产越多越便宜,但总代价仍是越来越大。

PS:您的小孩很可爱哦。

我想我们所分析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是单位产品的平均供给与需求曲线吧?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