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水水123
641 0

[经济热点解读] 斯蒂格利茨:资源福祸辩 [推广有奖]

  • 6关注
  • 53粉丝

学术权威

5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992159 个
通用积分
11713.0706
学术水平
368 点
热心指数
405 点
信用等级
328 点
经验
80113 点
帖子
3130
精华
2
在线时间
37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9-11
最后登录
2024-3-25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一些非洲国家(包括加纳、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新自然资源的发现引发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些飞来横财是福还是祸?会带来繁荣和希望还是与众多先例一样成为政治和经济的诅咒?

  平均而言,资源富裕国要比资源贫乏国表现更差。资源富裕国增长更慢,不平等性也更严重,与你所设想的正好相反。毕竟,对自然资源课以高额税收不会让它们消失,这意味着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可以用它们来为教育、医疗、发展和再分配融资。

  经济学和政治学有一个较大的分支致力于解释这一“资源的诅咒”,公民社会团体(如收入观察和采掘业透明度计划)的成立便是为了与此斗争。众所周知,资源的诅咒包括三大经济成分:

  ·资源富裕国的货币总是强势的,因此阻碍了其他的出口;

  ·由于资源开采通常不会创造很多就业,因此失业率会上升;

  ·资源价格的波动导致增长极不稳定,国际银行在商品价格高企时涌入,在商品价格低迷时涌出(这反映出一条亘古不变的原理——银行家总是把钱借给根本不需要钱的人)恶化了这一状况。

  此外,资源富裕国通常不会追求可持续增长战略。它们不会认识到,如果它们不将资源财富用于地上的生产性投资项目,事实上它们会越变越穷。政治上的无能加剧了这一问题,因为争夺资源租的冲突滋生了腐败和不民主的ZF。

  对于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有众所周知的解药:低汇率、稳定基金、对资源收入(包括该国人民)的小心投资、禁止借贷,以及透明化(以便让公民至少了解钱从何来,向何处去)。但逐渐形成的共识是,这些措施虽然必要,却并不充分。新致富国需要采取多个步骤才能增加“资源祝福”的可能性。

  首先,这些国家必须采取更多行动,确保他们的市民能充分享受这些资源的价值。在(通常是外来的)自然资源公司和本国人民之间往往存在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前者希望将支出最小化,而后者希望将之最大化。巧妙设计的竞争性透明拍卖能带来比暗箱操作多得多的收入。契约也应该透明化,并应该确保万一价格上涨——一再发生的事情——飞来横财不会完全流入公司的腰包。

  不幸的是,许多国家已经签署了坏契约,资源价值的大头被私人外国公司攫走了。但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重新谈判;如果重新谈判不可行的话,可以征收意外利润税。

  放眼全球,各国已开始如此行动了。当然,自然资源公司也会逆袭,强调契约精神不可侵犯,还会以离开相威胁。但结果通常正好相反。公平谈判可以成为更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

  博茨瓦纳对此类契约的重新谈判为其过去40年令人瞩目的增长奠定了基础。此外,不但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取了重新谈判的做法,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在这么做。连美国也出台了意外利润税。

  同样重要的是,从自然资源中赚得的钱必须用于促进发展。就殖民势力将非洲视为榨取资源的对象。一些新的资源买家也抱有相同态度。

  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带有唯一的目的:让资源以最低的价格运离该国,在开采国处理资源根本不予考虑,更不用说开发基于资源的本地工业了。

  真正的发展要求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关系:培训本地工人、发展中小企业以供应开采作业和油气公司的投入品、就地处理资源,以及将自然资源嵌入该国经济结构中。当然,如今这些国家在这诸多方面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有人会说国家应该坚持自己的优势。从这个角度讲,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是让其他国家开采它们的资源。

  这是错误的。起作用的是动态比较优势,或曰长期比较优势,这是可以培育的。40年前,韩国的比较优势是种植水稻。如果它坚持这一优势,那么永远不会成为如今那样的工业巨人。韩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具效率的水稻生产国,但会一直穷下去。

  公司会告诉加纳、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快点行动,但它们有充分的理由谨慎行事。资源不会凭空消失,商品价格也在上涨。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可以实施所需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以确保资源的好处能被所有公民分享。

  资源应该是福,而不是祸。它们可以是福,但不会自己变福,也不会轻易地变福。






作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来源: 财经网 2012年08月07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斯蒂格利茨 格利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奖得主 坦桑尼亚 莫桑比克 非洲国家 乌干达 经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