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头脑
2575 6

[学术哲学] 拙著《重铸万学之学—辩证存在主义新哲学创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6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48 点
帖子
9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16
最后登录
2022-5-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哲学新著《重铸万学之学—辩证存在主义新哲学创论》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5707661.html

可自由阅读及下载。


本书是作者经长期潜心研究的学术成果。主要内容是在对以往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哲学)全面总结基础上有批判有继承地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元哲学体系——“辨证存在主义”。该新哲学以全新的“存在”范畴为基础(与西方所谓“存在主义”之“存在”迥然不同)并由此对自然、社会、人、价值等所有“存在形式”之最根本“共性”及其各自“存在特性”进行了深刻、彻底、系统的全面揭示及论述。该哲学无论在理论范畴、术语,方法论及体系结构等方面均有根本创新特性。该新哲学应是对以往所有哲学的一次全面“历史升级”。同时,该哲学也是中国学人第一部完全创新的、用严格严密逻辑方法著就的现代意义之元哲学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存在主义 万学之 share sina HTTP 存在主义 马克思 中国 哲学 创新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zl89 + 8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8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7-5 17:44: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希望楼主给个分章目录。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藤椅
头脑 发表于 2013-7-5 19:51: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录


目录



“前言”及“作者自序”        1
导论        11
上篇  西方哲学的终结——以往西方哲学的历史概评        11
关于“二元哲学时代”(“传统哲学”阶段)        13
关于“混元哲学时代”(“现代哲学阶段”)        16
关于“无元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哲学”)        22
中篇 “辩证存在主义”的根本内容        25
一,关于“前指谓存在形式”或“本然世界”        26
二,关于“被指谓存在形式”或“已然世界”        27
三,关于“指谓理论”        28
四,关于“潜实践”理论        29
五,关于“指谓存在形式”及“自我”的精准本质        30
六,关于“真理”的本质及根本特点        32
七,关于“价值”及“文化”的精准本质        32
八,全新的“自为史”理论及“精准历史观”        33
九,关于“精准逻辑方法论”        34
十,关于“辩证法”的本质及其根本意义        35
下篇  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哲学”和“科学”        36
一,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36
二,如何严格定义“科学”        41
三,以“精准哲学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几个重要事例        44
(一)关于霍金等“宇宙奇点(或时间开端)”说的哲学批评        45
(二)关于“测不准原理”之哲学结论的批评        46
(三)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根本关系问题        48
第一章 “哲学”所面对的“世界”        51
1-1.“真正的哲学”所面对的“世界”        51
1-1-1.“世界”的精准哲学定义        52
1-1-2.对维特根斯坦和胡塞尔“世界”定义之批评        54
1-1-3.对“世界”本质的一个普遍偏见之根本证伪        55
1-2.关于“事物”的本质        56
1-2-1.“事物”的哲学定义        56
1-2-2.“事物”之哲学定义的重要意义        58
1-2-3.罗素“事物”观的弊病        59
1-2-4.“有界物”与黑格尔的“限有”        60
1-2-5.关于“界”的“人择性”及“界不准原理”        60
1-3 “指谓”及“指谓理论”        62
1-3-1.“指谓”的哲学定义        63
1-3-2.关于“人择原理”及其与“指谓”的关系        64
1-3-3.“界”的“人择”本质之客观性        65
1-3-4.“界不准原理”和“根本一致”        66
1-4 “指谓过程”的实质是归纳或概括过程        67
1-4-1.作为“归纳及概括过程”的“指谓过程”        67
1-4-2.人类最初的“符号化”过程        68
1-4-3.“指谓过程”本质上更是“实践过程”        69
1-5 “指谓”或“有界化感知”几个基本形式        69
1-5-1.关于“形象指谓”        70
1-5-2.关于“抽象指谓”        72
1-5-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某些历史局限        74
1-5-4.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之积极意义        74
第二章 “哲学”的根本对象:“存在”        75
2-1.“本质”的根本定义        75
2-1-1.关于“自类”        75
2-1-2.关于“自类同一性”        76
2-1-3.“本质法则”        76
2-1-4.关于“定义”的定义        77
2-2.“世界”的“本质”        77
2-2-1.关于“世界本质”的定义        78
2-2-2.破解关于“存在”问题的千古之迷        79
2-2-3.“本质与现象”根本关系的“颠覆”        79
2-3.对“反本质主义”、“反普遍主义”的批驳        80
2-3-1.对德里达所谓“解构”说的根本批驳        81
2-3-2.对利奥塔反“普遍性”、“元叙事”等观念的批驳        82
2-3-3.对维特根斯坦彻底否认“同一性”观点的批评        83
2-3-4.对胡塞尔关于“同一性”理论的评介        84
2-3-5.对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观点的纠正        84
2-4.“存在”是真正哲学的“(理论)奇点”        86
2-4-1.“哲学奇点”的定义        87
2-4-2.“哲学奇点”的重要理论意义        87
2-4-3.“哲学奇点”的根本经验基础        88
2-4-4.“人类普遍经验”及其重大意义        90
2-5.“人类普遍经验”形成本哲学“存在奇点”的根本过程        93
2-5-1.对所谓“自明合理性”本质之揭示        93
2-5-2.“人类普遍经验”的实质是“归纳”或“概括”        94
2-5-3.“归纳”的根本可靠性问题        95
2-5-4.“人类普遍经验”归纳“‘存在’奇点”的根本过程        96
2-6.对以往重要哲学流派“理论奇点”缺陷之评述        98
第三章“存在”的深刻本质        112
3-1.“存在”的精准哲学定义        112
3-1-1.“存在”定义的“人择角度”        112
3-1-2.该“存在”定义的“实在论”本质        114
3-1-3.“存在”概念的真正含义是“存在性”而非“存在物”        115
3-1-4.人类将不再是唯一的“感知主体”        115
3-2.对“存在”概念的历史考察        116
3-2-1,古希腊“存在”观        116
3-2-2.中世纪“存在观”        118
3-2-3.近代“存在观”        118
3-2-4.现代“存在观”        121
3-2-5.后现代“存在观”        124
3-3.关于“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辨析        125
3-3-1.“存在为什么存在”        125
3-3-2.“存在的原因、基础”本身即悖论        126
3-3-3.“存在的意义”        127
3-3-4.“存在”应成为“真正哲学”的最根本范畴        127
3-4.“存在”的背面或特殊形式——“非存在”        129
3-4-1.“非存在”概念首先是逻辑必然        129
3-4-2.“非存在”之事实及“思有不对称同一原理”        130
3-4-3.“非存在”事实之四大基本形式        131
3-4-4.“非存在”之精准定义及根本特点        133
3-4-5.以往哲学在“非存在”问题上的迷误        134
3-4-6.“非存在”的现实意义        136
3-5.“辩证存在”——“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        138
3-5-1.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可验证的普遍事实        139
3-5-2.现实中没有任何“绝对存在”的事物        140
3-5-3.任何“存在物”之“稍纵即逝”根本事实        140
第四章 “前指谓存在形式”或“本然存在”        142
4-1.“前指谓存在形式”的根本定义及其根本特点        142
4-1-1.“本然存在”是人类及人类感知的根本前提和来源        142
4-1-2.“本然存在世界”的根本状态是“混沌状态”        143
4-1-3.人类可无限地但不能终极地感知“本然存在”        144
4-1-4.“本然世界”可间接(整体)指谓性        145
4-2.对“本然世界”存在性之论证        146
4-2-1.“测不准原理”之哲学结论对“实在论”根本原则的错判        147
4-2-2.以“人类普遍经验”对“本然世界”的根本论证        149
4-2-3.以“精准逻辑方法”对“本然存在形式”的根本论证        150
4-2-4.关于普特南的“缸中脑”思想实验        152
4-2-5.对翟振明教授“虚拟实在”思想实验的批驳        153
4-3.“前指谓存在形式”或“本然存在”范畴的重要意义        154
4-3-1.发现了最根本的“存在形式”        154
4-3-2.彻底解决了以往哲学的根本历史局限        155
4-3-3.成为“辩证存在主义”新哲学的根本理论基础        156
4-4.人类思维逻辑的可靠性        156
4-4-1.“经验实证”包含“逻辑推导”必然环节        156
4-4-2.“逻辑”的定义及本质        158
4-4-3.“人类思维逻辑的可靠性”及其根本论证        163
4-4-4.关于“思辨逻辑”及其根本悖谬        166
第五章“被指谓存在形式”或“已然存在”        169
5-1.“被指谓存在形式”的定义及本质        169
5-1-1.“主客两象性”及“嵌合存在形式”        169
5-1-2.关于“主观性”及其本质        172
5-1-3.关于“感官主观性”        173
5-1-4.关于“认知主观性”        173
5-1-4.关于“物化主观性”        175
5-1-5.“已然存在形式”本质上属于“实在”        176
5-2.“被指谓已然存在”的根本来源        177
5-2-1.“本然存在”是“已然存在”的根本来源        177
5-2-2.“被指谓已然存在形式”的形成        179
5-2-3.“已然存在”与“本然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        181
5-3.“实在”的本质及其与“思维”的根本关系        183
5-3-1,以往哲学中“实在”的几种主要含义        184
5-3-2.“实在”的精准定义        185
5-3-3.“实在”范畴的“相对性”        186
5-4.“已然世界”的几个“形而下存在形式”        188
5-4-1.“(物理)物质存在”或“非生物存在”形式        188
5-4-2.“生命”存在形式        189
5-4-3.“人类”存在形式        190
5-4-4.“人化存在形式”        192
5-4-5.关于“体在”存在形式的本质        192
5-5.“已然世界”的几个“形而上”存在形式        193
5-5-1.“性在”存在形式及其本质        193
5-5-2.“反映存在”是最重要的特殊“性在”形式        195
5-5-3.“社会”存在形式        196
5-5-4.“时间与空间”的最一般本质        198
第六章 “指谓存在形式”或“思维存在”        202
6-1.“指谓存在”的含义及深刻本质        202
6-1-1.“意识”概念的混乱涵义及根本矛盾        202
6-1-2.“指谓存在”是“主观存在”的本质        205
6-1-3.对以往“意识”范畴的严格拆分        207
6-2.“反映存在”的自然演化及其生理本质        208
6-2-1.作为载体的“思维”之自然演化历程        208
6-2-2.“思维”的神经生理实质是“生物电编码脉冲”        210
6-2-3.“思维电脉冲”的“二进制编码”        212
6-2-4.“思维”的本质是对“符号”的生物电编码        213
6-2-5.“思维”的心理本质是“对符号的感觉”        215
6-3.“(符号)思维”的根本特性及优越性        216
6-3-1.“符号思维”的两个最根本特性或功能        216
6-3-2.“符号思维”的根本优越性        218
6-3-3.“思维结果”的神经生理本质        220
6-3-4.“映在”或“思维”的基本环节或形式        222
6-4.“认识”的本质及基本形式        224
6-4-1.“认识”的定义及本质        224
6-4-2.“认识”的基本形式        226
6-4-3.关于“模糊认识”        233
第七章“自我存在形式”或“自我世界”        235
7-1.生命体的存在特点和“感觉主体”        236
7-1-1.生命体的“存在特点”及其形成        236
7-1-2.“生命体”的“感觉主体”        238
7-1-3.“感觉主体”在哪里        240
7-1-4.“感觉主体”的深刻本质        241
7-2.动物“感觉主体”及其根本作用机制        243
7-2-1.“即在感觉”和“感觉集点”        243
7-2-2.“感觉主体”即是“感觉集点”的连续加和        244
7-2-3.“感觉主体”形成的“内外界相互作用机制”        245
7-3.人类“自我”的生成及其本质        248
7-3-1.“感觉主体”转化为“感知主体”        248
7-3-2.“感知主体”的双重本质或双重“自我”        249
7-3-3.“反观自我”的本质        250
7-3-4.“自在自我”的本质        253
7-3-5.“本我”与“映我”根本关系        254
7-4.关于“本我”的现实本质及其根本机制        256
7-4-1.“本我”即“根本思行定势总和”        256
7-4-2.“本我”形成的根本机制        258
7-4-3.“本我”的基本构成        261
7-5.“潜意识”及“潜我”        265
7-5-1.“潜意识”根本定义        266
7-5-2.“潜我”及其根本机制        267
7-5-3.“潜意识”的重要意义        269
第八章“精准实践”及其本质        271
8-1.“精准实践”的根本定义及深刻本质        272
8-1-1.“精准实践”的严格定义        272
8-1-2.与以往几种片面“实践观”的比较        274
8-1-3.“实践”的根本局限        277
8-2.关于“潜实践”        279
8-2-1.“潜实践”的根本定义或本质        279
8-2-2.关于“潜实践”的几个基本特点        282
8-2-3.“潜实践”的神经生理本质        283
8-3.“潜实践”的思维基础:“象逻辑”        284
8-3-1.(高等)动物的“类思维”        284
8-3-2.“类思维”的根本法则——“象拼接”        287
8-3-3.“类思维”或“象拼接”的几个根本定律        289
8-3-4.“象拼接”是人类“潜实践”的根本心理基础        291
8-4.“认识”或“实践”的根本环节或最一般过程        294
8-4-1.认识的“元有界化环节”或“初始指谓环节”        294
8-4-2.“形成一般指谓环节”或“形成逻辑大前提环节”        295
8-4-3.“演绎环节”或“推导环节”        297
8-4-4.“形成认知图式”环节        298
8-4-5.“实践验证环节”或“再实践环节”        299
8-4-6.“(精准)逻辑验证环节”        300
第九章 “真理”        302
9-1.“真理”的精准定义及其本质        302
9-1-1.“精准实在论”基础上的“真理观”        303
9-1-2.“一切真理都是有定义域的”        303
9-1-3.“根本一致”的“真理”        304
9-1-4.“真理”包括“非理性”方面        305
9-1-5.人类感知可“根本一致”地反映外部存在是根本事实        306
9-2.“真理”的几个本质特性        307
9-2-1.“真理的绝对性”        308
9-2-2“真理的相对性”        312
9-2-3.“真理的潜几率性”        314
9-3.关于“真理”的几个根本问题        316
9-3-1.关于“反身命题悖论”问题        316
9-3-2.确立关于“真理”的新信念        318
9-3-3.关于“真理”的检验及其根本方法        320
9-4.与“真理”有关的几个根本哲学问题        323
9-4-1.关于“决定论”问题        323
9-4-2.关于“确定性”问题        326
9-4-3.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        329
9-4-4.关于“阿基里斯赶不上乌龟”的“逻辑悖论”        330
第十章 “价值”及其本质        332
10-1.“精准价值论”的“价值”定义及其本质        332
10-1-1.“价值评价”实质上是“真理性判断”的特殊形式        332
10-1-2.“价值”的含义本质上指“价值关系”        334
10-1-3.“人化因素”是“价值”或“价值关系”形成的根源        335
10-1-4.“人化因素”的实质是“神经元特定连接形式”        336
10-2.关于“凝结价值”的几个根本问题        339
10-2-1.“凝结价值”的最大特点是“可实证性”及“价值一般性”        339
10-2-2.“绝对凝结价值”和“相对凝结价值”        340
10-2-3.哲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根本关系        341
10-2-4.“凝结价值”的基本形式        342
10-3.关于“普遍价值标准”问题        343
10-3-1.“凝结价值”特性决定了“价值标准”的“普遍性”        344
10-3-2.“一般价值准则”及其基本衡量方法        344
10-3-3.“一般价值准则”的最高标准是“人及人类的全面完善”        346
10-4.“价值”的三大根本构成——“真”、“善”、“美”        349
10-4-1.关于“价值真”        349
10-4-2.关于“价值美”        351
10-4-3.关于“价值善”        356
第十一章 精准“历史观”及“文化观”        365
11-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366
11-1-1.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越动)本性”        367
11-1-2.“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决定力量是——“文化”        368
11-1-3.“文化决定论”视角中的中西文化一瞥        373
11-2.关于“精准历史-文化观”的几个根本问题        377
11-2-1.新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377
11-2-2.衡量历史人文现象的最一般准则        379
11-2-3.“哲学”与“文化”的根本关系        382
11-3.“自为史观”与“法权”        383
11-3-1.“法权”及其本质        385
11-3-2.“法权”使“自为史社会”成为可能        386
11-3-3.关于“转基因社会主义”        388
十二章 关于“辩证法”及其本质        391
12-1.“辩证法”含义的历史演变        392
12-2.“(精准)辩证法”的真正科学含义        395
12-3.“世界”或“事物”的“辩证状态”        398
12-4.“辩证状态”的核心——“对立统一状态”        402
12-5.认识“事物”根本状态的“辩证思维方法”        406
12-6.“辩证思维方法”的几个典型实例        412
12-6-1.关于“全宇宙”辩证状态的根本描述        413
12-6-2.关于“暗物质”来源的逻辑推断        415
12-6-3.对关于所谓“超距作用”的反驳        416
12-6-4.人类所有宗教及信仰的科学归结——“大我信仰”        418





使用道具

板凳
头脑 发表于 2013-7-5 19:51: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前言”及“作者自序”

本书内容是在全面反思及借鉴以往广义西方哲学,即包括“辩证唯物论”哲学、“后现代哲学”等在内的“西方哲学”之历史局限及成果基础上,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元)哲学体系——“辩证存在主义”哲学。所以说是“全新理论体系”,因为本新哲学无论在根本理论基础、核心理论范畴或术语上以及根本理论方法上都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体系。但同时,本哲学中任何一个主要理论方面又都是从以往(广义)西方哲学中确定的相应理论部分发展、深化而来的,是历史的继承、扬弃和升级。也就是说,本哲学应该说是最大限度地继承了以往哲学主要历史积极成果,剔除其混乱、谬误及糟粕并加以根本创新、理论发扬而成,而不是抛弃历史,另起炉灶。本哲学认为,任何抛弃历史的“新理论体系”都不可能具有根本积极意义。
在本书长篇《导论》中,对以往西方哲学诸流派的根本历史局限和积极成果做了基本评判,并指出了以往哲学之所以走到连现今最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却主张要“消灭哲学”、“取消哲学”这种历史困境的根源及深刻理论缺陷,以及本新哲学为全面解决以往哲学根本缺陷及困境而提出的继承性创新理论体系之核心内容。
“辩证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创新之处是揭示了以往西方哲学的最根本缺陷即其存在的一个深刻理论盲点:没有根本发现和廓清整个“存在世界”中“已感知存在形式”或“已然世界”和“尚未感知存在形式”或“本然世界”两者之真实存在及其根本特性,以及“人类感知”即“反映存在形式”与这两个“存在形式”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说,以往“唯物论”哲学或“旧实在论”都没有看到,人类所“感知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实际上绝非是完全“客观”的,而且恰恰相反是与人类感觉、感知的“主观性”必然联系或“嵌合”而存在着的,就是说这种“已然客观存在”是必然具有“主客两象性”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而人类感知尚未触及因而与人类感知没有任何“瓜葛”的“本然世界”才是真正“独立”于人类感知而存在的“实在世界”。以往哲学正是根本上由于没有真正发现所谓“客观世界”中这两种根本“存在形式”之存在及其根本区别,而是将两者根本混淆而笼统视之,由此才导致以往曾经无比辉煌的“哲学”自“现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极为深刻的理论困境及无法自解的逻辑悖论,以至至今更走到濒临“死亡”的历史末路。“辩证存在主义”哲学正是在根本揭示及论证以往哲学笼统视之的所谓“客观世界”中这种“本然世界”和“已然世界”的存在及两者各自本质及根本特性基础上对以往哲学的各相应根本方面、环节进行了全面修正、改造和发展并形成了一个以“(辩证)存在”为根本核心范畴的元哲学新体系。
“辩证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最根本的事实及深刻、精准的理论逻辑雄辩地确证及在新的历史层次上重新恢复了真正的“哲学”之“万学之学”的本来特性和地位,并在提出一个新的根本方法论即——“精准逻辑方法论”基础上,充分论证了“真正的哲学”具有“真正的科学”之根本本质,以图根本扭转近代以来百病缠身之“哲学”的历史颓态,重新铸造真正的“哲学之魂”,让“哲学”重新焕发及发挥出其“时代精神”(黑格尔语)和“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语)之真正品质及风貌,并对自己的时代真正尽到应有的职责及作出切实的贡献。
当然,这里对本新哲学的说明是作者的自我评价,而“辩证存在主义”新哲学的真正学术价值或“科学性”还有待于哲学界同人及历史的评判和检验。欢迎学界同人及各方人士对本哲学评论、批评及共磋、共建。(本人E-MAIL:tounaoziyou@yahoo.com.cn。为便于交流,本书为读者特设了一个网上评论园地。网址:http://head.bbs.xilu.com
此外,关于本哲学还须强调说明如下几点。
一,本书之所以称为“创论”,是由于本哲学属于全面创新理论体系因而其主旨只能是对该体系之最根本、最主要的理论方面的核心内容及其“合理性”给以根本说明及论证,而对新哲学中许多细节方面及结构方面等暂不能面面俱到。但对比较重要的细节方面还是给出了最根本逻辑依据及线索,有兴趣者一般都可从中得到本书内容未尽之根本理意。同时,由此也必然在论述及体系结构、理论内容等方面存在种种粗糙之处及缺陷,还请读者及学人给以严格批评和指教。作者在目前著述能力及现有篇幅基础上已尽可能地在最根本方面力求完善了。
二,本哲学的另一个根本目的是为本书作者即将推出的,也属全新理论体系的《人理学》、《大文化学》等提供根本方法论基础及元理论依据。因为任何在科学上根本创新的理论是不可能或很难在即定历史理论材料及方法论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本新哲学的另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以期为今后所有“理论科学”或所谓“形而上学”类理论提供一个全新“方法论”及“元理论”基础。该新方法论与以往哲学的“实践论方法”、“现象学方法”、“语言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方法”、“(‘存在主义’)本质直观方法”等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不同。一个努力要“自我消亡”的“哲学”是不可能再承担这个历史职责了。这里明确提示这一点,不但有利于读者对本哲学的理解,也希望各方人士对此加以特别关注及评判。
三,还须提示一点的是,本哲学是由中国文化背景的学人提出的一种按严格逻辑形式建构的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抽象理论体系,也希望读者注意这一点。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背景的学人力图改观东方文化在“抽象”及严密逻辑“学科”方面严重弱势及近代以来在根本创新方面几乎空白之努力,还体现了中国学人汲取西方文化积极成果而铸造中国文化现代魂魄之努力及成果。希望有同志于此的中国学人对本新哲学加以此方面之关注。此外再须相应说明的是,中国传统哲学太多地注重了“治世”和“伦理”等方面,因而虽然在这些方面取得某些重要成果,特别如中国文化的“人本位”特质较之西方文化及哲学“神本位”根本缺陷有明显的历史之“长”,但对“整个存在世界”及最一般“事物”之深刻、实证地把握方面则严重不足,尤其在根本方法论上缺乏严密、严格的逻辑思考及表达,因而与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根本方法论等方面迥然不同并存在相应的巨大历史之“短”。因此本书内容因篇幅及主旨等原因,主要是针对西方哲学,包括马列哲学之理论材料予以论述及建构的,而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评判只有待以后有机会进行了。本人认为,在提出了“辩证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提出其中的新方法论之后再进行这个工作似更为适宜。中国传统哲学在自身理论材料及方法论框架内若想完成现代化飞跃是极为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然而若用现今状态的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加以改造(有些中国学者有这种愿望)则显然极不适宜,何况“西方哲学”本身尚在“自暴自弃”。这也正是作者在全面总结、汲取西方哲学之精,从新的视角及层次建立一个“中国版”的现代意义之严密哲学体系及“精准方法论”的另一个根本意旨。也就是说,本哲学的创立也是为此后整理、评判及发展“中国传统哲学及文化”提供一个中国文化背景的现代元哲学观及根本方法论基础,但愿此举不失为一个积极的历史努力。
四,还须强调指出的是,本新哲学体系是以“真正的哲学”或“真正的科学”形式构建的,因而在其理论内容和表述方式上力图使之具有如所有“(自然)经验科学”那样的“唯一性”及“哲学”本身所必须的“彻底性”。也就是说,本哲学力图使其理论做到如所有典范自然科学那样的,除最根本、尖端的元理论中极少数部分、环节外,所有结论、概念、术语等在根本上都应具有“唯一性”和哲学所要求的“彻底性”。比如“原子”定义、“基因链的双螺旋结构”、“质能转换公式”等,在即定条件下,本质上在世界范围及不同文化中都只能是“唯一”的和(相对)“彻底”的,即不容有多义、不同甚至矛盾的解释和表述。这是任何“科学理论”的根本且起码的标准。(当然从整体“科学”角度讲是允许“非主流”观点的不同解释,这也是主流规范科学理论发展的必要条件。)诚然,“科学理论”这种意义上的“唯一性”、“彻底性”绝不排斥其对自身最边际、前沿方面问题之分歧、争议、设想以及根本意义上的理论突破。也就是说,当某种科学术语、命题、结论的“唯一性”、“彻底性”一旦被真正“破坏”时,其实质不过是用更完善、更“精准”的“唯一性”、“彻底性”取代了以往的“唯一性”、“彻底性”而已。世上没有绝对、终极意义上的“唯一性”和“彻底性”。就是说,在没有根本突破条件下,任何严格科学理论中的术语、结论等不能有多义、不同的表述这是一个起码且根本的特点及本质要求。本哲学理论,既然如前述是作为严格“科学”甚至是“万学之学”标准建立的,因而必然应该同样具有这种“严格科学理论”之特质,尽管绝不排除其枝节上的粗疵,至少是欲建立一种“严格科学理论”这是必须的自我规范和公共准则。这一点提示读者注意并据此标准严格评判。以往哲学之所以陷入如今之历史困境,其中一个重要甚至根本的原因(或结果)正是因其向世人所呈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百无一用”之根本混乱状态使然!现今的“哲学”若想根本“翻身”、还原其真正的“科学”以至“万学之学”之本然地位,就必须要根本、彻底改变这种混乱的“垂死”状态。
总之,既如上述,“辩证存在主义”新哲学希望其自身的创立能够成为是对以往西方哲学特别是“实在论”及“辩证唯物论”哲学的一次全面“历史升级”,能够具有“划时代”的根本意义。尽管这一点大概要有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由历史来证实。

使用道具

报纸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7-5 22:44: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中国也有自已的哲学家,我先学习一下!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地板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7-5 22:50: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已感知存在形式”或“已然世界”和“尚未感知存在形式”或“本然世界”两者之真实存在及其根本特性,以及“人类感知”即“反映存在形式”与这两个“存在形式”间的根本关系。也就是说,以往“唯物论”哲学或“旧实在论”都没有看到,人类所“感知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实际上绝非是完全“客观”的,而且恰恰相反是与人类感觉、感知的“主观性”必然联系或“嵌合”而存在着的,就是说这种“已然客观存在”是必然具有“主客两象性”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而人类感知尚未触及因而与人类感知没有任何“瓜葛”的“本然世界”才是真正“独立”于人类感知而存在的“实在世界”。以往哲学正是根本上由于没有真正发现所谓“客观世界”中这两种根本“存在形式”之存在及其根本区别,而是将两者根本混淆而笼统视之,由此才导致以往曾经无比辉煌的“哲学”自“现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极为深刻的理论困境及无法自解的逻辑悖论,以至至今更走到濒临“死亡”的历史末路。“辩证存在主义”哲学正是在根本揭示及论证以往哲学笼统视之的所谓“客观世界”中这种“本然世界”和“已然世界”的存在及两者各自本质及根本特性基础上对以往哲学的各相应根本方面、环节进行了全面修正、改造和发展并形成了一个以“(辩证)存在”为根本核心范畴的元哲学新体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257902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7
头脑 发表于 2013-7-6 11:25: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马网友。

一定会有很多网友不服气中国会有自己滴哲学(这里指真正意义上滴哲学)和哲学家(也是真正意义上滴)。这就好。有不服,才会有动力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