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草源狼
1938 0

[CFA] 中产人群崛起扩充保险“有效需求”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海河居士

教授

6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5209 个
通用积分
6.0009
学术水平
-4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8 点
经验
1497 点
帖子
655
精华
8
在线时间
1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2
最后登录
2022-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简称《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创造条件”让越来越多的人群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全新概念。<br/><br/>  “这意味着中等收入人群将逐步兴起。”对于这一意义深远的新提法,业内普遍认同国家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和培育市场,以便让有产者,包括农村农民、城市居民、中产阶层等各个群体从房屋、车辆、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土地、收藏品等动产、不动产的价格上涨和价值重估中,获得诸如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红利收入等财产增值收益和资本利得。  <br/><br/>  “中等收入人群的兴起,会切实激活和增强市场对保险的有效需求。”诸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这一共性认识,中等收入人群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最大,“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新提法和新形势,赋予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以新的动力和条件。<br/><br/>  扩充保险“目标客户”<br/><br/>  据麦肯锡此前预测,到2015年中国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将从2005年的4200万个增加到1.98亿个,年均增长36%,占城市家庭总数比例从22%提升到70.8%,城市家庭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5万亿元上升至12.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中等收入家庭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由2005年的39.6%上升到66.2%。<br/><br/>  “中等收入群体的兴起有助于扩充寿险有效需求的客户基础。”中信证券分析师黄华民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中等收入群体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最大,通过计算1986至1995年、1996至2005年两个时期不同收入组收入增长速度和边际储蓄倾向后发现,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增长速度也越快,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边际储蓄倾向与收入水平高低皆呈正相关关系,中等收入家庭未来购买寿险及投资品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这也是不断上升的城市化水平有望带来保险深度加快上升的微观机理。<br/><br/>  “进入资本密集型社会和服务型社会后,寿险和投资型产品配置比例将大幅提高,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不断增长的财富水平和人们风险偏好的上升。”黄华民分析说,这也是金融市场结构自身发生变化带来的结果。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GDP提高将促使资产配置向寿险和投资型品种集中,中国在“十一五”期间保险业资产占金融资产比重有望从4%左右提升至8%,寿险公司是支撑保险业资产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成为诸多消费者纳入“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一大选择。<br/><br/>  可以预见,随着人均GDP逐年增长、中西部地区保险需求加速增长和寿险业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相当数量的居民会变目前对保险产品的被动消费为将来的主动消费,目前大量以养老、教育、防病等目的的预防性储蓄资金,将来会有相当一部分被以购买保险和养老基金的形式所替代,中等收入群体的兴起,显然会进一步提升寿险消费的有效需求。<br/><br/>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多和人群范围的扩大,以保障个人、家庭、企业等财产安全为首要职能的财产险业务,则意味着其刚性需求的增长,新形势更赋予财产险业务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br/><br/>  参与竞争?避开竞争?<br/><br/>  事实上,在越来越多的居民拥有不同种类“财产性收入”的过程中,近年来资本市场的活跃和基金产品的热销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对于以保险保障为根本职能和第一要务的保险业而言,显然不是竞争的优势,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已经在事实上对保险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影响。<br/><br/>  “寿险公司在应对替代性金融产品竞争时可采取两种策略,要么开发保障类产品避开竞争,要么开放理财类产品展开竞争,这取决于公司的战略部署和相应能力。”黄华民称。<br/><br/>  是参与竞争还是避开竞争?目前来看,保险业显然处在“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之中。在整个保险市场体系中,综合型寿险公司仍然以发展保险保障类产品为主要任务和重头戏,旨在进一步提高保障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此增强企业乃至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出于做大管理资产规模和完善产品线的需要,各类型保险公司仍然在不失时机地推出投资型业务,例如,投连险已经成为推动2007年整个寿险行业尤其是外资寿险增长的重要动力。<br/><br/>  不可否认,资本市场的大扩容在同步推动和促进着保险市场与股票、债券市场挂钩的寿险产品的销售。但是,竞争性金融机构及其投资性产品在层出不穷,保险业以投连险为首的投资型产品,不但打出了“兼顾保障、理财功能”的两全王牌,更是以“基金的基金”这一投资理念来争夺市场,企业的资本运作实力成为自身能否在市场角逐中胜出的关键。<br/><br/>  但回眸一看,随着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多和中产人群兴起,即便是目前保险业独具竞争力的保险保障产品,各保险市场主体同样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商业银行将会以更有利的条件运用其庞大的网络和客户基础发展银行保险业务,包括未来“银行系保险公司”新面孔的陆续出现,在这条竞争的跑道上,不会再赋予保险企业是“参与”还是“避开”的选择权,惟一的选择是置身其中,迎接挑战。<br/><br/>  无论如何,长达十年的“人口红利”期、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中等收入群体兴起提升寿险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存在,仍然成为未来5至10年寿险业乃至保险业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物质保障。对迎来黄金般发展机遇的中国保险业而言,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多和中产人群的扩大,意味着一个更具活力、竞争力和扩张性大市场的到来,置身其中的保险机构已经意识到,切实提高企业偿付能力、加强公司治理和增强资本运作实力,已经刻不容缓。</p><p>来源:金融时报<br/></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有效需求 金融体制改革 人均GDP 可支配收入 资本密集型 有价证券 十七大 收藏品 不动产 有产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