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招商罗毅
1483 0

论抄底的逻辑与艺术-关于中国,资本市场,选公司杂谈-一位热血分析师的自白第五卷(上)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高中生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73 点
帖子
13
精华
0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6
最后登录
2014-4-20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论抄底的逻辑与艺术-关于中国,资本市场,选公司杂谈

------一位热血分析师的自白第五卷

封面.jpg

前言:新的抄底征程开始,无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还是公司选择

从海外回到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差不多10年了,一直在证券行业工作,和行业公司一同成长,中间经过了最悲惨(05年),最亢奋(07年),又最悲惨(08年),然后蓝筹没有大机会,浑浑噩噩的又过了4年(09-13年)。是时候要走出温暖怀抱,踏上新的征程了!从去年的热血分析师第一卷开始,已经抱定决心,要抓住机遇,因为未来十年是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黄金十年,如果无所追求,抓不住机会,那就会丧失又一次重大阶层跨越的机遇。

一直在苦苦思索寻觅,终于在近期下决心做了决断。当前的我,对中国,资本市场,还有自己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也想跟大家分享下自己历史上的抄底经验,或许能有些启发,我自认在大方向的抄底上,基本还没错过。此处并不想显摆,只想给更多启发而已。

回首这十年,从刚开始领导面试时问的那条问题:你现在回国是来抄底的吗?到一个月之前再次被朋友问到同样问题,你又准备抄底了?我的回答都不曾含糊,是的,我是来抄底的!终于这多次的同样提问,让我开始思考,抄底到底算不算成功?如果成功,是如何抄底成功的呢?难道像很多人说的纯属撞大运吗?未来,自己到底抄的是个怎样的底?

我是如何抄的中国底?

抄底是个技术活,一定要从上往下的分析,这在西方经济学是著名的Top-Down Approach,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家里背景不深,没有过多的路径依赖,自由选择成分较大的年轻人。如果家里背景很深,我个人建议,还是听家人的吧,因为个体与个体差异很大,就算在不好的行业,由于之前家族的耕耘,也往往能带来不错的护城河与利润空间,所以用从下至上(Bottom-up)或许更好。对我来说,当时05年回国,这么坚定的在股市最悲惨的时候回来,这首先来源于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05年回国抄中国的底,国际与国内环境对比

可别以为回国这个决定好做,当时海外崩溃论正盛,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测是出奇的低,某人说中国三年内必崩溃,而由于楼市在03-05年已经初步经历了一波上涨,房地产崩溃论也甚嚣尘上,确实上海的房价在05年出现了小幅回落,而04年底中国也确实是开始了比较严厉的宏观调控,各路宏观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要大幅放缓,而且可能一头栽下去,起不来了。而策略分析师都认为股指05年低,06年更低,700点不是梦,我们简单拿一些海外当时知名人士的观点来看看,不是个人攻击,而是说,这种观点在当时很有市场,让投资者能够重回当时的舆论环境,看看当时是否自己的很多决定也被这种悲观情绪影响,再想想现在的环境

1:当时的市场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章家敦

1、在加入世贸之后,中国因无法解决国企问题而经济最终被拖垮,进而拖垮整个社会。为证明该点,选用的是四川金顶股份有限公司“政企难分”和鞍山钢铁公司经营困境的负面事例,进而引用了不但负面而且陈旧的数据。

2、认为中国国有银行体系是全世界最危险,最脆弱的金融体系。以中国的银行贷款50%甚至80%是坏帐这一假设与猜测为大前提,进而推算。

3、认为中国失业下岗人员持续增加,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最后会引发大规模的内乱。

谢国忠

对楼市:认为“中国政府的不加息,已引发最后的投机疯狂,地产泡沫即将破裂”。(2004年10月)

对股市:认为虽然中国的GDP出现了增长,但资本的价值并无任何提高,表示“我认为中国股市依然虚高。”(2004年10月)

易宪容

基础性制度的改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既然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利益关系充分博弈的过程,那么市场很难在短期内走出大牛市行情。(2005年8月)

胡祖六

要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希望股改完成之后,市场就会变得牛气冲天是不现实的。(2005年10月)

其他观点

1“700论。冠名华尔街电讯的机构发布《2005年中国投资者报告》,报告称,700点~800点是目前中国股市的合理估值区间,沪指将于6个月内跌回700点。

2、房地产崩溃论。

A2005年“国八条”出台,及上海二手房价格回调(据美联统计,05年4月成交环比下降20%,中心城区抛盘量加大,二手挂牌价回调5%~8%),让地产崩溃论“似乎”有了支撑。

B《纽约时报》指出,中国的房屋空置率已超国际警戒线,同时质疑中国房地产的泡末是否已经开始出现破裂。

从上述论据中,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舆论环境有多悲观,同时信心又大多处于低位。如果这些论据看起来有些宏大叙事,那就拿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说下,当时回国的决定有多么的非主流。

在英国,就算端盘子,一小时也能赚5英镑(我在学校食堂打工,差不多能到6镑),5镑按照当时的汇率一英镑能换15人民币,换成人民币也要75元,一天如果端八小时盘子或者洗盘子,那就是600元人民币,轻轻松松,而且还有保险等其他收入,那么月入14000人民币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只是工作22天来计算。而如果毕业后选择留在英国做金融(综合收入略高于平均),每月基本工资平均2800英镑到3100英镑,再去除各种税费后(主要是个人所得税),不算分红和年终奖部分,实际每月固定到手能有2200到2400英镑,也就是3.5万人民币一个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36小时不到,还能享受各种福利津贴和社保(例如基本不用自己掏钱的英国公费医疗、可以保证退休后每月领到2000英镑左右的养老保险等)。

但是回国后呢,在证券行业,刚开始的月薪是多少呢?4000元人民币一个月,年终奖1000元,所以当时不少证券从业人士跳槽去做记者了(据说月薪能有7000元)。如果纯看收入对比,我估计当时就不会做回国这个决定,海外又有蓝天白云,工作虽然不轻松,但不用动脑子,也挺舒服的,而且如果留下,还能有当助教的可能(年收入3-6万镑不等)。而原先出国前谈好的女朋友,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已经能达到13000一个月了,她家里听说我要去证券行业,都摇头叹气,还是希望我能留在海外,最好把女朋友能带出去。如果没有做好充分被鄙视的准备,我想是不会回国的。

但是,就在这种悲观的背景下,我没有被过度负面影响,而是最终义无反顾的回国。回头想想,这可能是近十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因为现在看留在海外的朋友,他们很难融入主流圈子,而更多的朋友是在重复着简单且琐碎的工作,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上进心和创造力。至于收入,可以确定的说,现在我能拿的,绝不比留在海外的小伙伴低,而从发展空间来说,我自认比海外华人更有发展潜力,因为在海外,像投资银行这种高端服务工作,一般是不会考虑华人的,除非是做中国的生意。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不会具有现在的这么多历史知识和借鉴,只是很多依靠之前的观察积累,最终体现为直觉。这里写写当时对中国有信心的几个关键的理由,和崩溃论关键的不同,回头看,也确实准确把握住实质。

1.     中国的空间摆在这里。虽然2005年时,人均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24,英国的1/22,距离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各项经济指标从改革开放后一直维持较快发展。即使经历东南亚等各种新兴市场危机,始终保持着较高速前进的势头。而从海外生活经验来说:感觉确实中国的基础设施在当时还有巨大的改善空间,例如公路,环境,地铁,铁路等,当时感觉英国人都住大房子,而中国的居住环境都不太好,周围还有很多人拥有改善住房环境的需求,所以直觉告诉我,房地产在05年绝对没到头,崩溃论是没道理的。

2.  中国人的勤劳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国的阶层固化问题远比西方要小,精神状态上中国人要比英国人强。我在海外待得时间长,很明白其实中国低收入人群的阶层跨越希望是远比海外穷人要大的,例如近20年来,中国多少穷人成为了富人?多少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通过自己的拼搏,勇闯了自己的事业?这种例子就算个人身边都是不少的。而在英国,由于我能和英国的穷人或中低产深入交流(我干过洗盘子,倒垃圾,打扫卫生等中低层工作),发现他们的贫穷往往是传承的,因为初始的教育差异(没钱进不了私立,或者好的公立),环境差异(周边小伙伴们的素质,人种差异还是普遍存在的),体制差异(哪里去寻找牛人的推荐信?没有牛人的推荐信,怎么进牛校,或者找牛工作?),而中低产人士到了30岁之后,对改变阶层失去期望,自然就是得过且过的生活,吸毒酗酒问题一点不轻。而中低产的年轻人,由于环境和家庭关怀的缺失,性格很多是偏暴戾的。(例如青少年犯罪,少女怀孕等问题,根本不是很多国人的脸谱化认识:所谓素质都很高)。

虽然中国这两年阶层固化的问题确实变重了,例如房价的暴涨迅速加重贫富分化,让年轻人很多时候只能为房子奋斗一生,但中国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较高速的经济增长,明显是比西方国家更有利于阶层提升的。按照我的观察,在国内有能力,肯努力的朋友,大多到了不错的工作岗位,努力还是收到了回报,房车问题解决,年收入不比留在英国同学低,工作的升迁机会也不少。反观英国的朋友,生活一成不变的居多,虽然收入有提升,但幅度不大,很多是一眼看到老的生活状态,相对消极。而国内中低收入者确实是想多赚钱,也充满着对未来赚钱的希望,可以看看身边的高级技工,小老板,装修包工头的成长轨迹,很多都是工人出身,一步步成长,收入水平现在都明显高于白领,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具体的详细分析请看下篇《英国深度留学感悟与各阶层分析,兼谈西方认识误区-罗毅游世界系列》)

3.  中国的政治稳定性让人有信心。因为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香港电视台循环播放印尼华人被屠杀的事件,让我对政治稳定有了自己的看法,大陆当时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不乏唱空的声音,终于是挺过各种危机。其他新兴市场却集中在上世纪末爆发金融危机。例如97年亚洲金融危机、98年俄罗斯的卢布危机、99年巴西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当时的自己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中国在大风大浪面前都能稳定下来,这本身就是政治稳定的证明,只要政治稳定,船继续朝着方向前行,即使有时缓有时急,但最终也能到达彼岸的,所以中国的这种稳定也给了我回国的信心。

4.  中国有着我的亲人,女朋友,伙伴们,有着可以自由交流的朋友们,事业上可以互相帮助,情感上也可以相互依靠。看很多留学生写的文字,其中孤独这点基本是公认的特点。在完全不一样的文化环境中,孤独感本身就很容易被激发,相信不少留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地人讲了个很好笑的段子,就算听力没问题,由于历史背景的缺失,也往往不知道在说什么,别人都在哈哈大笑,自己傻傻的站着,后面只能跟着呵呵,但内心感觉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就算我对英超有着深刻了解,但是你跟本地人谈英超,他们虽然佩服,但始终保持着不愿意深谈的态度,因为这是他们的文化。而如果说到事业上的互相帮忙,那更是体现出巨大的起始鸿沟,除非你是准备做华人生意的,不然做本地人生意,没有家族的联系,从小一起成长的感情联系,别人为什么要跟你做生意呢?而回国,最少也有家人的支持,女朋友的感情鼓励,伙伴们的相关交流与支持,这点在英国都是没有的。

我当时考虑的就是这几点,后面看,也确实没看错,中国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的环境有变化吗?我觉得没有,上述各条仍然适用,只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仿佛能提供的论据更加充分了,如果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持,我们前面有热血分析师四卷,后面还会有我的英国深度留学体验,相信能给予独特的视角。我不敢奢望读者能全部认可我的观点,但不妨站在一个与主流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这些文章会有新的启发。

第一卷:我为什么对中国充满信心?-一名热血分析师的自白(13年6月)

第二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3年7月)

第三卷:中国如何实现平稳崛起-用数字与改革说话!(13年8月)

第四卷:为什么中国绝不会有金融危机?(13年10月)

还望有机会复习下,看看其中的论述是否有道理,热血分析师系列的经典绝不亚于M1定买卖和康波周期系列,感激收藏与阅读!可以到本人博客进行阅读。就是在05年全球都不看好资本市场的时候,我毅然回国,那么现在仿佛又是崩溃论盛行之时,只要你看明白上述各点,这难道不是又一次抄底的机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本市场 分析师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Approach 东南亚金融危机 资本市场 分析师 中国 朋友 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