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xghp
1199 2

[教学交流] 黄益平:短期经济对策需要改革而不是简单刺激 [推广有奖]

贵宾

院士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238943 个
通用积分
67.9060
学术水平
92 点
热心指数
128 点
信用等级
83 点
经验
4458 点
帖子
2378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4
最后登录
2023-11-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黄益平:短期经济对策需要改革而不是简单刺激

  搜狐财经独家直播,由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暨北京大学香港企业家金融投资俱乐部,以及北京金融客咖啡联合主办的“燕集香江 2014财经论坛”在香港主办,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产业与金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我们短期的经济对策可能是需要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因此我对短期的政策不是特别的乐观。反过来说,经济增长7.5%已经没有问题,通常的说法,政府努力一把,央行帮点忙,最后统计局把一点关,7.5%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最后得到怎样的增长,说实话,有一些不确定性。

  黄益平还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能不能转型,不是简单的靠发改委调控过渡的投资和产能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改变的是要素市场的扭曲,要素市场扭曲的核心,通过对投资者、生产者的激励机制,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因此我们的经济结构变得扭曲,要从根本上消除掉,才可以使生产模式出现改变。
  如果中国改革可以推下去的话,对经济增长模式是可以预期的,下一个中国经济重大的转变,我将它称之为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转向常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像其他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过去增长很成功,发展很成功,称之为经济奇迹,大家都知道既然是奇迹,就是不可持续的。
  对于中国经济,黄益平称,中国经济今天正好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折关头,过去对经济已经习以为常的特征,在未来几年可能很快就会消失。过去靠低成本和劳动力经济,靠投资和出口,靠制造业,未来都会发生变化,对于个人和投资者,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为发言实录:
  大会主席龚方雄:今天的论坛正式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下面有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他的演讲演讲主题是《金融改革与中国的经济转型》。
  黄益平:感谢大会主席,礼拜六一大早,大家如此的齐是不容易的,我以为在北京才是这样开会的。今天讲金融改革,实际上在香港队这个问题的了解,超过了我的理解。既然来了,我简单的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以及我的看法。
  第一,为什么现在的经济感觉这么困难。
  第二,金融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经济转型,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近一直有一点困惑,我们的经济增长,一直在减速,大家感觉我们的困难远远超过了一般人可以想象的程度,经济增长比较慢,达到了7.5%左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感觉不太宽松,实际上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程度不是特别的紧,为什么到了今天,大家感觉到难度如此的大,我感觉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周期性因素有关。我们知道,全球危机后,全球经济走入了衰退,现在有所恢复,实际上复苏的步伐很慢,对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口好的时候是5%到7%的增长,跟历史上20%到30%的增长,显然有很大的距离。周期性的因素,对今天有短期性的影响。周期性因素中,有自己过去做的事情。现在经常说,4万亿元的刺激后,最后落到经济上的不仅是4万亿。在2008年到2010年对我们的经济复苏造成了非常大的推动力,今天也看到,很多的后果。今天都在担心的大量过剩的产能,跟过去的4万亿刺激是有关的,官方的说法是消化前期大规模的刺激政策造成的一系列的后果,这一系列的后果,使得今天的经济变得尤其的困难。
  周期性的因素,有一些会过去,有些很难在短期过去。比如说美国经济真的复苏,全球经济反弹了,也许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但是我们很难回到2008年的情形。
  2、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转型的问题。过去十几年我们一直说这个问题,包括温家宝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是不协调、低效率的,因此是不可持续的。大家都在讨论经济当中遇到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收入结构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投资过渡的问题,对出口依赖太多,环境污染,因此很难像过去那样持续。现在要转变,转变就意味着接受一定的成本,如果转不过去,增长就很难持续。如果要转的话,是否可以接受相对低一点的增长速度,将经济结构扭转过来,反过来说,过去做的习以为常的工作,现在很难持续下去。增长模式的转型,现在碰到一个很大的困难,解释了经济困难的第二个原因。
  3、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就是“中等收入陷井”。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人均200美元,当时发展是很容易的,只要将产品生产出来,尤其是农村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将他们搬到城市中,生产出产品,一定能够卖得出去,因为你的成本非常的低。只要通过大量的投入,增加投入品,就可以让经济增长。现在的人均GDP达到了7000美元,意味着过去靠低成本和增加资源投入的增长模式已经很难持续下去了。现在说要靠创新,要靠技术进步,这不是一天之间就可以做得到的。过去做得比较好的产业,现在都在快速的失去我们的竞争力,这是我们现在碰到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江浙一带碰到的困难比其他的地区还要多。因为过去成功的产业,现在面临转型的问题。
  今天我们的经济非常的困难,其实是有多方面的原因。1、周期性的因素跟现在的增长速度相比比较慢,也跟前一阶段刺激政策有关;2、面临增长模式转变的问题,增长模式不转变,经济增长很难持续。3、特殊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靠克服中等收入陷井,要从过去所谓粗放型的增长转变到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如果大家同意我简单的看法,意味着我们短期的经济对策可能是需要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大家都知道,新政府上台以来,宏观调控的思路是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能像过去那样大规模的刺激,要靠改革,推动增长模式的转变,保持我们的经济增长。老实的说,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政策有回归的倾向,而且越来越明显。官方的说法,现在的宏观调控是两个方面。1、区间调控;2、定向调控。区间调控是非常好的思路,增长和转轨期,增长速度不断往下走的时候,你不知道真正的目标应该在什么地方,因此用区间的方法,实际上是让我们逐步的找到最后增长的潜力地方。区间有一个简单的定义,上限不触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为界,下限不导致严重的失业,我认为这一区间是非常小的。大家知道,政府说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5%左右,大家都看到了,第一季度的时候,GDP增长7.4%,政府非常的紧张,采取了各种措施微刺激,第二季度的时候,经济增长到7.5%,回来了0.1%,效果好还是不好,现在不好说。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我认为往下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最近的PMI如果还是往下走,而且政府对7.5%的数字是非常的敏感。下一步有怎样的政策,我认为是可以理解和预期的,因此我对短期的政策不是特别的乐观。反过来说,经济增长7.5%已经没有问题,通常的说法,政府努力一把,央行帮点忙,最后统计局把一点关,7.5%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最后得到怎样的增长,说实话,有一些不确定性。如果再刺激下去,所谓的微刺激,刺激多的话是怎样的结果,这个问题我们是需要思考的。
  政府的说法,要改革,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反过来说,不改革,一直刺激增长,使得改革越来越难。我不需要提醒大家,过去几年大规模的刺激给我们的经济增长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最近,日本一桥大学的吴教授做了中国工业TFP总要素增长率指数的估计,他发现在八、九十年代以及2008年之前,国家工业总要素的增长,大概每年在1.5%左右,实际上是不高的,我们希望TFP生产率的增长占到总增长的1/3左右,这是比较合理的增长模式。2008年以后,基本上没有增长了,实际上是说我们的4万亿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生产率不增长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2008年的时候,平均过剩的产能大概是25%左右,现在的平均产能是35%左右,这样的产能推上去后,下一步的经济导致怎样的结果。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过剩产能这么多,说明我们的需求不足,不是供给有问题,需要做的是刺激需要,如果像过去那样刺激需求,最后导致的结果会更加的严重。现在我个人觉得,有条件接受相对低一点的增长速度。政府最担心的是三个问题,增长速度下去了,可能会出现三大问题:失业、金融风险、投资者信心。
  失业的问题基本上没有问题,最近失业率进行调查,经济增长放慢,失业率下降,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的情况一直持续的,短期内劳动就业不是最大的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金融风险,会不会因为金融风险减速,导致系统性的风险,这是值得关注的。如果靠进一步的刺激控制现在的金融风险,是好的结果,还是更糟糕的结果,大家可以进行判断。
  投资者信心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各位更加的清楚。大家说政府应该刺激,一刺激股票就上去了,也有人说再刺激我就会更加的悲观,因为不会有长期的增长模式的转变。从前一阶段国内股市的行情来看,国内投资者的信心没有太多可以再损失了。政府的措施还是要刺激,尽管刺激的形式和方式有所改变,因此并不是那么悲观。如果将过去的保8%变成了现在保7.5%是有后果的。关键的问题不是保7.5%采取怎样的微刺激措施,关键的问题是实施怎样的改革。
  第二,改革,金融改革对我们的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讨论金融改革之前,我谈谈自己对中国三十年改革的看法。对中国三十年的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我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改革简单的说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核心的策略是两个双轨制。
  1、国有和民企之间的双轨制,改革开放初期将国有企业保留,同时希望非国有企业快速的发展,非国有企业发展快十年到二十年后,国有企业非常小,就变成了市场经济,因此双轨制,从客观上来说,跟过去经常听到的休克疗法是比较好的方法,因为会比较平稳。导致的后果是,双轨制有套利空间,意味着被保护的一块,尽管比重不断的减少,但是影响力和总效率的制约不见得会减少。
  九十年代的时候,第一个双轨制碰到非常大的危机,当初碰到三个问题:国有企业全行业亏损,财政收入的降低,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0%,金融危机,银行的坏帐率高达30%到40%,这些是跟双轨制的做法有关的。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解决不了,就变成了宏观的问题。九十年代朱熔基总理是改革的总理,反过来说,他是没有办法的,当你民对国有企业危机,财政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时候,反过来没有办法。温总理上台的时候,接了一把好牌,不改革经济增长也是10%的速度,对领导人来说,能不冒风险就不冒风险。
  2、第二个双轨制,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双轨制,尽管你是往市场走,产品市场放开了,农产品和制造业、服务业的价格是随行就市,供求关系决定的。投入品的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源市场、资本市场,凡是投入生产的价格,或多或少的由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约束和干预是最严重的。我自己觉得,第二个双轨制,恰恰解释了过去为什么看到中国独特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增长速度非常快,年均10%,在世界上是比较少见的,达到了30多年。同时结构性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什么?因为第二个双轨制的核心就是政府通过对要素市场的干预,将生产成本人为的压低,我们一直认为变相的补贴企业,同时向居民征税,实际上是补贴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征税,同时或者是说补贴富人,向穷人征税。核心就是居民和企业再收入分配的平衡,因此可以理解投资强劲、出口强劲,但是消费越来越疲软,这就是收入再分配导致的结果,增长模式是否可以转变过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核心的就是将第二个双轨制扭转过来,要素市场的扭曲要消除掉,要实现市场化。
  第二个双轨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双轨制,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时候,我们通过财政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进入WTO,解决一系列国有企业过去的问题,大家知道这些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根除,今天讨论的很多问题跟国有企业有关。大家可以想像,下一步要素市场的改革,是否可以真正的推到底,跟国有企业改革是否可以真正的走下去,有紧密的关系。
  最关键的一条,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能不能转型,不是简单的靠发改委调控过渡的投资和产能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改变的是要素市场的扭曲,要素市场扭曲的核心,通过对投资者、生产者的激励机制,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因此我们的经济结构变得扭曲,要从根本上消除掉,才可以使生产模式出现改变。最核心的扭曲就是金融扭曲,大家看一下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多年,增长很成功。但是我们金融体系扭曲的程度,可以说是金融抑制,全世界来说,几乎是最高的,不仅仅是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甚至超出了低收入国家。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很成功,一方面增长很成功,一方面金融抑制程度非常高。金融改革中,也不是简单的抑制。过去三十年有很多的成绩,问题比较多。用简单的一句话描述过去三十多年的金融改革,过去的金融改革,在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两个方面做得不太好。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我们的框架搭建起来了,其次,资产规模非常大。今天的金融体系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类别都有了,因此是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我们的资产规模比较大,大家是比较容易理解,一般人都知道M2占GDP的比重,这是金融资产的相对比重,中国现在是200%左右,在世界上算是比较高的,因此从框架和规模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什么地方,市场没有放开,治理的机制没有真正的改善。市场没有放开,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汇率和利率受管制,信贷受管制,资本流动受管制。我们的治理结构,现在很多的公司,包括国有的金融机构都已经是上市公司了,但是改动有很大的空间。量上做得很大,但是质方面没有变动。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金融改革,内容是11条。简单的说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将准入降低,让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我们的金融活动;第二,让市场发挥作用,市场决定汇率和利率,市场决定资金的配置;第三,改善我们的监管。
  一系列的改革,如果真正的实施,对我们的经济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的问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公布很久了,我们还没有看到非常具体的关于如何实施的方案,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认为一行三会都是部级单位,因此协调比较难,当初搞成评级单位是很大的问题,这是技术性的问题,里面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我认为是值得考虑的。我自己觉得,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在金融改革讨论问题上,有很大的缺陷,就是没有量化的概念。任何人可以提出强烈的金融改革的概念。例如资本项目的开放,像任何的改革一样,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好的方面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可以到国际市场上融资和投资,这是好的事情。坏的事情是,你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不稳定性增加了,因此支持和赞成快速推进资本项目改革的人,认为应该开放,因为这是经济发展长期的因素。也有人反对,因为金融开放,就会出现金融危机,现在缺乏细致和量化的分析。
  我简单的跟大家介绍最近做的研究,如果国内外和中国金融管制七个方面,从目前的水平提高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或者是提高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发现真正实施比较彻底的金融改革,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大概0.7%到1.4%。如果要想实现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不要想着刺激的事情,要想着改革的事情,不仅仅是金融改革方面有结论。改革可以释放供给的能享,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可能让我们的增长速度更快一些。改革的过程中,短期内有可能让我们的增长速度往下走。例如以后改进资金配置的效率,部分的资金从大量过剩产能的领域,转变有竞争力的领域,过程是有时间差,不是说今天改革,明天增长速度就上来了,是否可以接受短期内增长速度有所下滑,现在是非常大的考验,听起来比较简单。
  正规市场的实际利率可能会上升,非正常市场的实际利率可能会下降,利差会缩小,这样的结果对经济部门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大家想象一下,现在很多的行业,都是依赖于银行大规模的贷款,如果这些企业真的面对实际利率的上升,尤其是部分企业存在严重过剩的产能,对经济的调整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好处是相当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无法从银行融资,他们会得到更好的支持,他们的增长速度会更快,如果利差会缩小,大家可以想像,对银行的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开放后,国际资本流动会怎样。过去IMF和香港金管局做过研究,他们发现中国资本项目的开发,导致资本大量的往外走,这跟今天很多人的预期是一致的,因为过去资本项目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先放开进,然后放开出。下一步放开的话,大家觉得资本会往外走,我们做的结果认为,资本会大量的往里面走,这跟其他新兴市场的经历有关。
  为什么要往外走?
  1、你将往外走限制和卡住的话,往往会影响资本往里流,往外的门打开,更多的钱往里面来,因为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很多实行市场中的情况。
  2、中国经济保持相对比较快的增长。中国是有机会可以投资的地方,我们的看法是,最终在改革资本项目和放开后,会有很多的资本往外流,但是往内流会成为主要的现象。恰恰因为资本往内流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尤其是资本项目开放后的金融危机,往往都是从资本大量往内流开始。往内流大家不太警惕,因为支持改革和资产价格,钱进来,总有一天要往外走,往外走的时候,恰恰是金融危机即将开始的时候。
  金融改革措施方面,例如利率管制,信贷配置,金融产权的管制,资本项目的管制,每一个项目对金融的效益都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发现最有意思的现象,所有的改革措施中,有两个方面的改革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是有正面的影响。
  1、监管水平,监管水平决定我们会不会发生很严重的金融危机。
  2、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现在虽然办了民营银行,金融改革11条中没有提到产权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在一些领域,讨论混合所有制,但是国有金融机构中并没有将产权改革作为非常重要的领域。到底对最后的改革有怎样的影响,我认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自己觉得金融改革,产权改革,国有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3、如果金融改革可以推下去的话,还需要其他的改革配合,不仅仅是金融改革,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能源价格的改革,土地制度是否可以改革,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改革可以推下去的话,对经济增长模式是可以预期的,下一个中国经济重大的转变,我将它称之为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转向常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像其他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过去增长很成功,发展很成功,称之为经济奇迹,大家都知道既然是奇迹,就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的时髦词“新常态”,这是所谓的常规发展,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曾经提出有六个方面重要的变化。1、增长速度会进一步的放慢,2、通货膨胀压力有可能会提高;3、收入分配会改善;4、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可能会不断的加速,因为成本上升成为长期的趋势;5、产业经济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都是靠投资,以后消费会变得越来越重要;6、经济周期彗变得相对动荡。过去是政府保8%,让我们的增长速度一直控制在8%到12%之间,这样的做法有其好处,看上去宏观经济比较稳定,也有坏处,生产力增长已经在不断的减速,过剩产能不断的增加,保增长的政策,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中的僵尸企业越来越多,短期内将增长保住了,就业保住了,严重遏制了非僵尸企业的增长,僵尸企业再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还不如非僵尸企业。因此保增长政策目前来看是得不偿失的政策,核心问题就是这样的“过剩”。如果大家同意我的观点,中国经济今天正好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折关头,过去对经济已经习以为常的特征,在未来几年可能很快就会消失。过去靠低成本和劳动力经济,靠投资和出口,靠制造业,未来都会发生变化,对于个人和投资者,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决策者而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转型是否可以相对比较稳定。稳定的转型才是我们喜欢的转型。短期看宏观政策,长期是看国企改革。前段时间讨论刺激政策,觉得政府不应该再大规模的刺激,我自己觉得虽然不应该大规模的刺激,但是宏观稳定政策还是需要的。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尽量的稳定。要放弃过去保增长的做法,现在将保增长的目标定得太高,短期内没有问题,时间越长,以后的困难越大。短期的平稳,看我们的宏观政策。长期的平稳,能不能真的转过去,要看国有企业改革。说实话大家都在看,各个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我自己到目前为止,认为不是特别的乐观。
  经济当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调整,过去我们说经济增长硬着陆,能不能完全的避免,现在不想做预测,但是要对经济调整和下行有一定的预期。金融危机是否可以避免,也是值得我们观察的。经济调整并不完全是痛苦的过程。龚方雄主席说,经济调整过程中,有所创新。互联网金融在全世界都是新兴行业,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黄益平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十八届三中全会 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 搜狐财经 中国经济 金融投资 互联网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mzl79 + 100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lovealljinan 发表于 2014-8-25 11:29: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果断收藏。感谢版主分享。老是胡乱下药,到最后抗药了都。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也是没办法,要保就业啊,否则自身合法性就成疑啦。巨大的社会张力潜伏在下面,怎么办?先糊弄着吧,糊弄一会是一会。呵呵。

使用道具

藤椅
sxghp 发表于 2014-8-25 14:36: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ovealljinan 发表于 2014-8-25 11:29
果断收藏。感谢版主分享。老是胡乱下药,到最后抗药了都。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也是没办法,要保就业啊,否 ...
感谢您对教师之家的支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