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_xiaotao
8890 24

【读书随笔080704】 “经济学方法论”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之浅见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2粉丝

VIP

经济学公理

院士

8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503892 个
通用积分
33.4956
学术水平
20 点
热心指数
55 点
信用等级
8 点
经验
50517 点
帖子
1910
精华
32
在线时间
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17
最后登录
2023-11-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前一段读了《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这本书对我有一些启发,故写一些东西整理一下思路。

方法论的东西,似乎有些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很有用!我也是从经济学的初级阶段不断学习过来的,一路走来,感触很多。我不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工作者,我更倾向与经济学工具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有效运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换句话说是很难的!

学习经济学中高级课程的多数是在校研究生或者科技工作者,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参与课题研究是其中的一项任务,也是学习提升的过程。可能有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进行课题讨论、方案探讨甚至实施计划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关于方法运用合理性的讨论——当然有些是有见地的,但也有一些是可笑的!问题在哪里呢?经济学方法论!

方法论的运用是跟个体的知识结构、哲学理念及对问题的把握息息相关的,对方法论的认识差异也是由这些方面的不同而导致的!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开展也是近20年的事情,发展还不够快,跟国外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差了一大截——特别是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方面。这一点翻一翻中国所谓的顶级经济学期刊,且与国外的比一比,一目了然!

差距是明显的,我们也在不断的努力。我想说的是,中国各个方面的经济问题很多,需要合理有理地解决!怎么办?合理规范地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并辅之以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解决它——这是一个实用的途径!研究生不能只为构建高深的经济或计量模型置实际发展状况于不顾,这是不可取的。

大家都会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或许,不知道这句话的研究生是很少的,换句话说没有人不知道这句“大白话”!但是,能真正体会到其中味道的或许不在多数,能将其融会贯通于自身的研究过程中的恐怕少之又少。运用经济学工具进行研究,也可以说是“经济分析”——在熊彼特看来,所谓的“经济分析”应该是历史、统计和“理论”的集合体。我们再重复一次:历史、统计和“理论”。历史分析,体现了一种对问题剖析的纵深感,清晰地体现出发展的脉络与变化轨迹,但它并不是将其实质和核心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统计分析,它涉及到数学方法的运用——传统统计分析、现代统计方法(多元统计、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方法(单方程分析、多方程分析),如何合理运用是一个问题。有时人们常说,“不是数学方法欺骗了我们,而是我们在滥用数学方法”!“理论”,很广,关键是如何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合理构建,特别是中国问题。反过来说,你是否能合理有效规范熟练地综合运用“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呢?这不正是人们常说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么?

还接着这个问题来谈。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当你跟其他老师、同学甚至“大家”来谈论你的研究过程及成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歧,特别是在方法运用上!我觉得问题还处在“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上。这三个方面均有许多分支,你的研究可能是诸多分支的一种组合运用。但是这种组合方法很多,所以你就要说明你为什么选择了这种组合而不是那种组合了。但你采用你认为合理的组合,别人不见得都认可,或许他人也可以提出其他的组合方式——而这些方式也是有道理的,这就构成了对你的研究的反驳。个人认为,做好的方式是你所选择的组合应该是统筹比较多种组合后的相对最优化选择!另外,还会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对你的研究进行批评的人,可能对“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的运用都不是特别精通,但对你横加批判——这时需要你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实事求是,唯理是从——在中国,这种事情很常见。大家要注意哦:)

一些浅见,仅供大家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 相结合 经济学 方法论 经济学 方法论 浅见 随笔 定量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沙发
pl_cn 发表于 2008-7-4 13: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写得好

使用道具

藤椅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4 14: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宏观经济学不过是政治忽悠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3782-1-1.html

使用道具

板凳
fantasyshot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4 14: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 学习了
人既无虎狼之爪牙,亦无狮象之力量,却能擒狼伏虎,训狮猎象,无他,惟智慧耳

使用道具

报纸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7-4 14: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微观经济学,要有一点起码的变量逻辑知识,例如一个存量(如价格、价值、效用、偏好等等)和一个流量(如需求量、供给量、年产量)不可能建立起一个二元函数关系。

https://bbs.pinggu.org/b56i226731p8.html

使用道具

地板
w_xiaotao 发表于 2008-7-4 14: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上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见解,在下深表赞同——特别是国内研究中常常对流量和存量不加区分,导致所建立的模型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所谓的“创新”是也。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使用道具

7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08-7-4 19: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那天去CCER的seminar,感觉是idea比tool更重要,但是一定要防止太“宏观”。

使用道具

8
ruiing 发表于 2008-7-5 01: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收藏下

使用道具

9
1234567lixue 发表于 2008-7-5 10: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喜欢
wonder!

使用道具

10
freeljj 发表于 2008-7-5 12: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哎,现在很多期刊你不用点什么什么统计他就认定不行啊,真是不幸!
简单就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