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jupeng12
1658 0

[CFA] 总结2014中国保险十大新闻下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4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573 个
通用积分
5.725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6996 点
帖子
26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7
最后登录
2024-6-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互联网保险首度纳入监管

  在国内互联网保险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2014年12月10日,保监会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规定保险机构应保证互联网保险消费者享有不低于其他业务渠道的投保和理赔等保险服务,保障交易和消费者信息安全;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核保、理赔、退保、投诉及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应当由保险机构直接负责,不得委托第三方网络平台;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保险机构总公司集中运营、集中管理,不得授权分支机构开展;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2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了我国互联网保险目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这是中国保险行业首份关于互联网保险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

  点评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根据《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统计,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加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加到5437万人,增幅达566%。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一方面,互联网保险产品不断推新,业内出现了高温险、众乐宝保证金计划、参聚险保证金保险和第三方支付账户盗刷险等险种,而运费险则越来越成为淘宝买家、卖家交易必备品;另一方面,面对巴西世界杯带来的保险产品“创新”热潮,6月份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销售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叫停“部分财产保险公司违背保险原理,开发并销售带有博彩性质的保险产品”。

  正如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互联网保险专题培训班上所言,要有效借鉴互联网思维,筑牢保险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们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互联网领域,必将随之面临特定种类的风险因素,有效开发这一潜在市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而要密切关注互联网领域保险需求,有力拓展保险业服务范围,切实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同时也要注重防范风险。

  宁波先行先试

  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落地

  2014年11月11日,巨灾保险在宁波正式实施。9月4日上午,中国保监会、浙江省政府举行宁波建设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大会,标志着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项目正式落地。中国保监会将把一些具有全国性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改革创新项目,安排在宁波先行先试。

  据悉,宁波拟从六个方面重点展开示范区建设。一是坚持制度创新引领,构建创新自育平台;二是推动保险组织创新,集聚保险产业要素;三是开展保险产品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针对宁波海洋经济、外向型经济特点及小微企业等保险需求,开发特色性保险产品,保障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四是创新政府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五是发展健康和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六是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点评

  宁波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的落地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快保险业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促进宁波在保险组织和产品技术创新、丰富保险市场体系、加强和改善经济社会薄弱领域保险服务、加大保险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先行先试。

  保监会主席助理梁涛认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是落实中央改革系列政策和保险“新国十条”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现代保险服务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对于探索政保合作的有效模式,深化保险服务大局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波此次实行巨灾保险是国内在继深圳以后的第二个城市试点,并且针对居民损失、救灾等提供了相对应的保险。宁波公共巨灾保险首年由宁波市政府出资3800万元向人保财险购买6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其巨灾保险体系是由公共巨灾保险、巨灾基金和商业巨灾保险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巨灾保险规定,当发生台风、强热带风暴、龙卷风、暴雨和雷击(雷击仅针对人身伤亡)自然灾害及其引起的突然性滑坡、泥石流、水库崩坝、漏电和化工装置爆炸、泄漏等次生灾害,造成了居民人身伤亡抚恤及家庭财产损失救助时,每人最高可获10万元人身伤亡抚恤赔偿,每户最高可获2000元家庭财产损失救助赔偿。

  境外投资开闸

  中国险企大手笔“海外淘金”

  2014年以来,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呈现加速态势。境外投资领域已由香港市场扩大到欧美洲市场,投资资产由股票扩大到不动产、股权和私募基金,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安邦保险、阳光保险等险资纷纷走出国门,对一些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和百年老店进行收购。

  6月,中国人寿和卡塔尔控股公司获得伦敦金丝雀码头集团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11月,阳光保险集团以4.63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悉尼喜来登公园酒店;12月初,保监会批准中国人寿保险(海外)公司筹建新加坡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美元。

  12月16日,安邦保险宣布以2.19亿欧元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是继10月斥资12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希尔顿全球控股公司旗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100%股权收购比利时百年历史的FIDEA保险公司后,再次出手以100%股权比例收购比利时金融机构。

  点评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全球或行业知名企业受到冲击。而对于国内企业而言,通过投资并购消化吸收他们的品牌、技术、经验和市场,正逢其时。于是大批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的新方式进入国际商业舞台。

  国务院发布的保险“新国十条”,提出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保险资金“走出去”实现国际化配置,既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也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实乃大势所趋。今年以来,险企海外投资动作频频,尤以不动产为主。按照大类监管要求,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可达到10%。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国保险业海外投资总额达到15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40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1.26%。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走出去”才刚刚开始,截至目前,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保险机构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大概有31家。

  然而,在海外并购中,环境风险常被中国企业所忽略。由于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惯例等不熟悉,使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功亏一篑,因此,包括监管部门负责人在内等多方人士提醒,险企海外投资要格外关注风险。

  老龄化压力加剧

  保险养老社区投建扩张

  2014年12月24日,中国保监会就《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于2013年《养老保障管理业务暂行办法》,此征求意见稿将促进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更加规范,投资范围更加开阔,风险控制日趋完善,是监管部门在制度层面对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又一次支持。

  2014年,保险系养老社区投建步伐提速,养老社区投资已接近300亿元。4月3日,长三角地区首个由保险公司投资建设的连锁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申园在上海松江掀开面纱;7月16日,位于广州萝岗的泰康之家·粤园养老生活体验馆正式揭幕;11月1日,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健康养老展示平台——中国人寿健康养老体验中心在北京大兴区庞各庄正式开馆,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中国人寿“一馆三地”养老项目雏形已初步形成;合众人寿即将于2015年全部建成的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床位10000张。

  点评

  健康服务业可能成为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内需的着力点。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该意见指出我国健康服务业今后的目标是形成多元的服务体系: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由社会力量参与的健康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2014年,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养老地产这块“蛋糕”无疑让险企跃跃欲试,保险业提供的养老保险产品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前11个月,保险公司提供的以养老为目的的年金保险保费收入2646亿元,年金业务责任准备金超过1万亿元。

  如今,“保险+实物对接”的模式,引领了寿险产品的第三次革命:将原有、单一的保单保障向“保单+实物养老”双保障的形式转变,用“保险产品+养老社区”实物对接产品的模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养老的一站式服务。

  “零整比”报告出炉

  车险精准定价有据可依

  2014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这两个系数可使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各品牌、各车型之间维修成本的差异,为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提供依据。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向财产保险行业发布“车型标准数据库”,这是中国保险业首个汽车车型标准数据库。汽车车型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填补了我国汽车车型标准化编码领域的一项空白,突破了保险业分车型精细化定价的瓶颈,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在车险定价的科学化、专业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也为商业车险改革打下基础。

  点评

  一直以来,“高成本、高费用”是车险业难以摆脱亏损压力的一大难题。事实上,当前车险承保业绩的恶化,主要来自于人伤赔付标准、车辆零件成本、车辆维修的工时价格等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近年来车险市场居高不下的赔付率,相应拉高了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2013年年报显示,太保财险和太平财险两家综合成本率均超过99%,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也高达96.7%。

  作为年保费规模近7000亿元、每年以1000亿元增速的中国车险市场潜力巨大,而推进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将很大程度改善目前车险业务经营惨淡的状况。

  2014年下半年,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保监会以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分别发布《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条款(征求意见稿)》,意在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尽管目前监管部门还有一些涉及费率浮动系数、产品创新监管等细则未完全形成共识,但业界普遍认为,车险费率改革方案一直是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幕将启意义重大。以车型定价为基础、以费率和条款为主线的改革思路也逐渐浮出水面,可将彻底改变未来三至五年中国财产险的市场格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2014中国 中国保险 行业发展报告 全球金融危机 保险资金运用 DreamHigh 电视剧 研究报告 行业协会 客户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