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随机漫步
5167 2

“草根”邵东面临转型之痛(社会调查)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贵宾

GodFather

博士生

7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24420 个
通用积分
2.1590
学术水平
8 点
热心指数
7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4629 点
帖子
470
精华
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6
最后登录
2019-3-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全国小商品业界里,湖南邵东颇有名气。凭借务实勤恳,敢为人先的经商作风,邵东人赢得了“内地温州人”的绰号。寻查两者历史的脉络,可以发现邵东和温州的发展经历有着惊人地相似。改革开放之初,邵东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下,是典型的内陆贫困县。但到了1998年,该县GDP达47亿元,高于中西部239个县级市32。15亿元的平均水平。在2002年时,GDP升至70.3亿元,居湖南省第四位;县治所在地两市镇更是获得“湖南综合实力第一镇”的桂冠。虽然邵东经济实力和沿海发达县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但放在内地,还是让人刮目相看。这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人多地少的弹丸之地,外无重点工程投资拉动,内无经济特区政策优惠,是如何创造被经济学家称之为“邵东现象”的经济奇迹的呢?但也有人说:“这城,那城,其实是座空城!”,“邵东繁荣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泡沫经济。”甚至,外地商店还一度打出“本店决无邵东货”的逐客令。毁誉交加下的邵东到底是怎样的发展状况?带着兴趣与好奇,笔者于4月28日实地走访了邵东,希望通过零距离的感性体验发掘出邵东的真实背后。

“逆境美德”之“敢为人先”

有个小故事,很能体现拓荒时期邵东人精明的商业头脑:80年代初,邵东人在秋收后,将稻谷15元一担卖给邻县人,春荒时,再以20元一担的价格买回。邻县人窃笑:“邵东人傻,每担白送我5元!”邵东人感慨:“邻县人笨,帮我存了一年粮食不说,还给我一笔活钱,让我落实好几笔生意!”在文革时期,商品经济已在邵东骚动萌芽,70年代末,僵化的经济体制开始解冻,私营经济开始发展。邵东出现了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企,地方将此事上报,省里冒着政治风险下达了“不提倡、不反对、不支持”的指示,在事实上对邵东创新举措提供了保护。78年,国家对邵东经济恢复集市贸易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邵东人多地少,78年人口密度就达535人,有“百工之乡”传统的邵东,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下,迫于生计纷纷外出“淘金”。现在邵东有30万人常年在外经商务工,邵东商人足迹遍布全国,在一些城市里,出现了“邵东街”“邵东区” 。邵东人在压力下的出色表现倒印证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应战”说。

就目前而言,邵东形成了“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式经济格局。所谓“商业城”,就是以工业品市场为核心,以100多个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为网络,编织了辐射全国的商业物流网络,其中的药材、五金、服装、皮革、建材、家电等市场有较强实力。在商业强劲带动下,第三产业占据了GDP半壁江山。工业镇是指以打火机、铝制品、铁器、五金等产业为依托的小城镇,专业村则是工业镇内部的分工单位。笔者实地发现邵东工业区域布局已具“块状经济”雏形,“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地域积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块状经济区即是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积聚成的专业化产业区。笔者走访的仙槎桥镇以小五金见长,其特色又进一步分解:锤子村、扳手村、钳子村、起子村等,各村又将每道工序发包至户。在仙槎桥镇上调查时,有一群“特殊工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不到1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里,六名“童工”在加工扳手配件,其熟练程度并不亚于成年男工。旁边家长模样的中年人解释说,他们利用五一学校放假空闲帮工。这让笔者不禁想起亚当·斯密笔下十八世纪英国生产针的手工作坊。当者想把这场景拍摄下来时,敏感的孩子们用跑开的方式善意地拒绝了。扳手村村支书介绍了生产流程:在黑田铺铸铁,然后转到廉桥加工成毛坯,再到火厂坪进行车床作业,在仙槎桥镇完成电镀、打磨、组装等最后工序。与此类似的还有打火机行业。邵东继浙江、广东之后,打火机产值排名全国第三,年产130亿只,一次性打火机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塑壳打火机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并且行业内出现了卡特尔式联合。在一些强势产业上,初步实现了横向专业一体化:众多生产经营同类、同档次、同环节产品的不同企业,形成了专业化产区和专业化市场区。“块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同业充分竞争和部门分工协作,发挥规模集聚优势。民营经济是浙江崛起的资本,而块状经济正是浙江民营经济的组织形式。作为效仿者,邵东似乎起步不错。

明天的奶酪在哪里?

如果邵东人和外地人打交道表明身份,一般外地人露出神秘的笑容,用暧昧的语气说:“呵呵,邵东是个好地方咧——有钱!呃,听说你那儿造假蛮厉害的~~!”说“邵东货”全是假货,倒有点冤枉,因为“邵东货”的原产地并不全是邵东。笔者在工业品市场以商人身份就五金、打火机、服装、电器等产品来源地进行调查,发现款式好、价格高的产品近八成来自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在一化妆品店铺,发现某标价34元的“名牌”洗发精竟然只卖3元!问店主该产品是否为本地生产,店主摇头:“本地买不起一整套生产设备。” 在高附加值领域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并没有40%(官方数据),真正“邵东货”多为仿制品——因为它们有自己的商标。在五金市场看到同样型号的扳手,浙江的5元一把,而本地产的只要2元。不过质量和价格成正比,笔者仅凭肉眼就能分辨两者质量高下。如此说来,称邵东人为“温州人的搬运工”倒更为确切,邵东只不过是江浙产品的内地中转站而已。

90年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邵东能成功发展批发业,让人颇为不解。但若能联系当时的大环境,便能破解其中奥妙:首先,当时内地交通普遍落后,在汽车长途贩运方面邵东交通劣势相对并不明显,而且还紧依衡阳和娄底这两个铁路枢纽——几千里都跑完了,还会在乎最后几十里吗?;其次,在保守气氛厚重得连邓公南巡都不愿停留的湖南,邵东棋高一着,以极小的投入在谋篇布局中抢得先手。在别处“高筑墙”进行如火如荼的“诸侯大战”之际,却拆除流通“藩篱”,邵东率先进行市场建设,构建全国性小商品交易平台,极大地节省了客商的交易成本,外地厂商由此对邵东形成“路径依赖”。然而,近来邵东商业“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工业品市场个体经营户从98年的6800户,减至2002年的5800户。其中常年经商约有一万人,外地前来进货客商在两万上下,很难在恢复往昔五万人的繁荣景象了,有些批发城“空壳率”在60%左右,无怪乎有人发出“这城,那城,其实是座空城!”的感慨。在高速公路和提速铁路的冲击下,邵东交通条件虽然也有所改善,但区位劣势逐渐凸现;外地客商在利用邵东交易平台的同时,自身也从中积累了大量信息和经验,开始可以绕开邵东这一中转站,直接和厂家交易。所以,邵东中转站地位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对邵东人来说也不必有太多失落感,关键是要有“危机意识”,所谓“危机”乃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关键是能否扬长避短,开发其中的新优势。现在,邵东将发展重点由商业转向工业,结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温州的民营经济的成长,依循“地下微量型——数量积累型——规模数量型——规模质量型” 发展路径。邵东经历了第一次飞跃,现在还处于第二次转变之中。邵东打火机“一分钱利润”神话可以击败广东,但却在欧盟受到“CR技术壁垒”的狙击,如果每只打火机装上自己没有专利的CR装置,那么邵东人不赚反赔。温州学习的是“意大利模式”,试图效法意大利北部轻工业发展路径,培育出自己的国际名牌。相比之下,邵东仍然受OEM的贴牌掣肘,利润空间极小,邵东打火机单价只有温州的十分之一,产值只占全国的4%,并且还不时受到上游企业取消合同的压价威胁。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遭遇“资金瓶颈”,一位政协官员无奈地对笔者苦笑:“不能说邵东人没有钱,去年邵东的各项存款余额为51个亿,但除了银行准备金外,大部分被省里调拨,企业贷款并不轻松。03年财政收入为3亿,财政支出却达3.2亿。基本的吃饭财政就占一大块,还能剩下多少钱来搞建设呢?”

笔者在县城发现一“邵东特色”,几乎每家店铺前都有一张牌桌,给人一种散漫浮躁的经营作风。其实并不是邵东人好赌,在外地时他们非常兢兢业业,但除了打牌和唱卡拉OK外,在邵东没有更多的娱乐方式可供选择。刻薄一点讲,县城是邵东最大的农村——虽然有城市的基本硬件,但居住其间的邵东人并没有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虽然邵东经济发展不错,但湘人并不怎么买帐——有霸蛮气质的湖南人看不惯邵东人浓厚的商人气息。邵东人在经商生活中养成的小心谨慎不相信外人的心态,妨碍了民营企业的转型。邵东企业主大多是十多年前白手起家的,现值当打之年,凭以闯荡商海的是多年经验积累。经验在初期发展中是弥足珍贵的,但在企业进一步蜕变中,经验若没有理论视野的依撑,反成为束缚发展的蚕茧。家族制是民企的一大特点,笔者对家族企业在初期打拼阶段的内聚力持肯定态度。但有学者调查表明中国家族企业的寿命在25年左右,邵东民企能够跳出“一代勤、二代富、三代垮”的“家族怪圈”吗?就以笔者了解的批发业为例,大部分业主由于时间和心态关系,对待下一代用顺其自然的“放羊式”教育:“能读书就读书,自己也有钱送;不行,则跟我做生意赚钱;反正我是没有时间来管。”蓝未必出青,青也未必胜蓝。一些先富子弟中已经出现了“铁锈一代”。邵东的教育水平并不落后,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名牌重点大学,但其中高收入阶层子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政府的“失位”与“越位”

在邵东崛起之时,邵东政府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适时制定“兴商建县”的战略,并对民营企业加予以引导鼓励:96年县里奖励给民营经济纳税大户五辆吉普车和六台大哥大,97年拨出140万元再奖励六辆桑塔纳两辆吉普车,民营企业家身份的抬高在邵东人中间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在民企壮大的过程中,政府合理利用规则模糊大打“擦边球”,规避僵化体制带来的不利因素。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不是先规范后经营,而是先经营后规范,边经营边规范,“先上车后买票”的措施,降低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准入门槛。“打假不打死,打假促成真”,政府在打假中教育从严,处理从宽,销毁假冒商品,引导企业创造自己品牌,把企业从“地下”转到“地上”。不过这多少也有一点“地方保护主义”的“假打”嫌疑;自由量裁空间的过大,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可能;加入WTO后中国要履行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势必会加强打假的力度,地方政府这种权宜之计不利于民企长期的健康成长。政府在财政汲取方面能力明显不足,以相似经济结构的义乌市为参照物:2002年义乌GDP为156.1亿,财政收入为 16.6亿,邵东GDP为70.3亿,财政收入为2.4亿,但按相应比例财政收入应为7个亿,虽然这种估算很粗糙,但确实可以想象邵东“地下经济” 造成了很大的“财政漏出” 。邵东有很多“空壳房”暗地里在经营,政府通过提高税率加强财政收入的举措在上招致一片责质疑:“防君子不防小人,增加了合法经营者的负担,只能迫使

更多的人将经营转入地下。”

有人戏称邵东是“三色社会”,指的是:黑(社会)白(毒品)黄(色情)三色。媒体对此多次曝光,但未见其根本好转。笔者在邵期间,就看到一张法院对一起绑架案的宣判公告。邵东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2000人,庞大的吸毒人群跟抢劫案件的高发频率不无关系。“三色现象”并非邵东之独有,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劣,极易影响嗅觉敏感的商人投资经营信心的波动。另一方面,政府以“统一规范”的名义频频介入正常的市场运作,与民间利益发生冲突。前两年,政府对托运业务进行干涉,导致民众与政府发生激烈摩擦。

邵东启示录

邵东本身并无先天优势,政府的“无为而治”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是邵东崛起的关键因素,但是,随着各地对招商引资的逐渐重视,这种政策优势将逐渐丧失。政府应将着力点放在改善其它软环境方面,“进得来,留得住。”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认为:“制度就是生产力。”经济发展初始阶段,模糊的政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进入成熟发展期后,更需要一种稳定的制度环境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线,推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邵东的“商业优先”发展路径有其时代背景和地域人文积淀,后来复制者未必成功,重要的是品味出邵东发展轨迹起伏与政府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或许,我们也不必对“小富即安”的邵东人过分担忧,因为市场是最好的实验场,它会告诉邵东人该做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调查 著名经济学家 个体私营经济 地方保护主义 做生意赚钱 社会调查 草根 邵东

万物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沙发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4-12-7 18: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现实现象的调查当然好,如果能在一个具体的理论框架下来分析,那就更好了。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藤椅
东师范 发表于 2009-6-16 23:03: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一个,老乡啊!楼主莫非是邵东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