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ljclx
4048 47

[货币和银行] 货币与存款 [推广有奖]

ljclx 发表于 2019-5-13 17:08: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zsl0815 发表于 2019-5-13 16:38
你自己前面的原话:【准货币不具备流动属性】。
        我加了什么定语啊?
请见第2页最后1楼(20楼)的第一句话。

至于M1纳入M2还是M1的问题,具有历史原因和货币体系的演绎因素,请参考央行主管货币统计官员的权威言论。

使用道具

ljclx 发表于 2019-5-13 17:16:4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zsl0815 发表于 2019-5-13 16:38
你自己前面的原话:【准货币不具备流动属性】。
        我加了什么定语啊?
M2=M1+定存。
        同时,M2是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统计的。如果个人活期存款像你说的不计入M1,那么就要计入【定存】项目。
        【个人活期】可以计入【定存】吗?

————————————

其次,请加强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我国的M2统计规则是单位定期存款+个人或住户存款。而个人存款包括个人活期存款和个人定期存款。
我不知道你的逻辑怎么会推理得出个人活期计入定存这样的结论。

错就错在,你的前提公式M2=M1+定存是错误的。M2=M1+单位定存+个人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或者再细化为: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使用道具

zsl0815 发表于 2019-5-13 17:28: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ljclx 发表于 2019-5-13 17:16
M2=M1+定存。
        同时,M2是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统计的。如果个人活期存款像你说的不计入M1,那么就要 ...
        货币金融的基本概念:
        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按照【流动性】强弱来划分的。
         所以有:
         M0=现钞
         M1=现钞+活期【包括个人活期】
         M2=M1+定存
       现钞,活期【包括个人活期】,定存分属【三个不同层次】的流动性。

        这个问题我就回复到这了,下面不再跟你讨论这些基本常识了。
-----------------------------------------------------------------------------------
对第二部分内容修订:个人活期存款确实不计入M1,是计入在M2中的【居民储蓄】,LZ这部分内容是正确的。

使用道具

石开石 发表于 2019-5-13 18:15:2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货币和准货币  Money & Quasi Money 1865935.33  1867427.45  1889412.14                     
货币  Money 545638.46  527190.48  547575.54                     
流通中货币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87470.62  79484.72  74941.58                     
单位活期存款  Coporate Demand Deposits 458167.84  447705.76  472633.97                     
准货币  Quasi Money 1320296.87  1340236.97  1341836.59                     
单位定期存款  Coporate Time Deposits 355604.75  356710.05  359015.48                     
个人存款 Personal  Deposits 760391.93  773741.13  782606.12                     
其他存款  Other Deposits 204300.19  209785.79  200214.99
++++++++++++++++++++++
以上是央行《存款性公司概览》2019年1月末、2月末、3月末数据。

使用道具

zsl0815 发表于 2019-5-13 18:31:3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ljclx 发表于 2019-5-13 17:16
M2=M1+定存。
        同时,M2是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统计的。如果个人活期存款像你说的不计入M1,那么就要 ...
刚才上央行官网查询一下M1定义:应该不包括个人活期存款,这一点你应该是对的。
Snap1.jpg



使用道具

zsl0815 发表于 2019-5-13 18:35:3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ljclx 发表于 2019-5-13 17:16
M2=M1+定存。
        同时,M2是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统计的。如果个人活期存款像你说的不计入M1,那么就要 ...
已查过央行相关M1定义内容,【应该不包括个人活期存款】,这一部分内容你是对的
刚才已有一条回复,并贴了图,但要过审。稍晚点应该会放出来。

使用道具

ljclx 发表于 2019-5-17 15:27:1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什么要区分基础货币和流通货币概念?为啥要重视存款是否等于货币这个金融问题?



因为它们对货币体系的演变,会产生巨大的,巨大的,巨大的变革作用,对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会产生重要的,重要的,重要的影响。



我举个极端的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区别。

1.假如社会上只有120万基础货币,那么社会中的流通货币就是120万,流通货币=基础货币。

2.假如其中的100万存入银行当成超额准备金,20万在社会上成为了M0,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流通货币=M0+超额准备金,还是120万,因为其中100万存入银行和存放在家中没有区别,并不影响货币的流动性。

3.第3步,结合20%的部分准备金制度,那么银行可以极限化释放信贷并派生存款400万,共计产生500万的存款。



关键在这里了。

我们会发现,这个时候,商行的超额准备金为0了。虽然银行有500万存款,加社会上20万M0,共计M2是520万。

但是经济交易必须以现金交易为基础来完成,社会上的现金M0只有20万,超额准备金为0,你会发现,流通货币=M0+超额准备金为20万,社会流通货币的规模远低于基础货币的规模了。剩下的100万基础货币收储到了央行当成法定准备金,是失去了流动性的了。(这个货币现象背后有个十分复杂的运行模型,不深入)



在实物货币交易的时代,社会上的流通货币会随着央行法准的增加而减少。(即存款≠货币时期)

经济体将出现通缩现象而抑制社会债务的增长。(通缩,流通货币减少或紧缩,一般会伴随导致物价整体性下跌现象。但流通货币萎缩减少与物价下跌并不是必然联系的。)



实物货币时代,随着银行信贷规模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极限化释放,社会上大量的基础货币将收储到央行成为法定准备金而失去流动性,这会导致社会流通货币供应减少并远低于基础货币的规模,从而导致经济减速并萧条而抑制社会的融资需求,同时银行因为超额准备金减少,为应对社会资金的提现需求也将储备更多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减少对信贷的投放。从而从流通货币供应和银行的风险因素这两个方面抑制了社会债务的增长规模。



这是实物货币时期,也就是存款并不等于货币时期的货币运行规律。



4.进入电子货币体系,就完全不同了。宏观经济的发展会进入一个相反的运行趋势了。

在非实物货币——电子货币交易的时代,社会上的流通货币会随着央行法准的增加而增加。(即存款=货币时期)

经济体会出现通胀现象反而社会社会债务的无休止增长。(通胀,流通货币增加或膨胀,一般会伴随导致物价整体性上涨现象。但流通货币的增加或膨胀与物价上涨并不是必然联系的。)



同样的例子,即使基础货币的100万被当成法定准备金,并不会向实物基础货币时期那样失去流动性,商行只需要依靠极少极少的一点点超额准备金,就可以产生500万流通货币的效果。(500万存款全部当活期存款来对待),任何人的活期存款都可以是流通货币,丝毫不受影响都可以直接参与到经济交易的活动中去。

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发现,120万基础货币,理论上可以产生520万流通货币供应的效果,于是经济会极度发展与繁荣,从而不断刺激新的融资需求产生,从而导致货币在降准的基础下更加天量地通过银行信贷来派生增长。

最核心的是,社会的融资债务规模也会朝着一个庞大到匪夷所思,并无法收拾的地步发展。我国当前社会融资规模超过200万亿规模了(间接融资规模超过140万亿),已经超过基础货币约30万亿的6倍规模了。



这才是要明晰存款与货币的区别和联系所要推演得出的运行规律和趋势性结论。我们当前社会的各种宏观经济现象都是存款等于货币的前提基础下导致的,它会导致社会融资债务无休止地增长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并爆发债务危机,并担忧和恐惧其将会带来一场经济灾难!

使用道具

ljclx 发表于 2019-9-28 16:56:2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谈货币时,一般必然首先谈货币创造。

而货币创造,又分为2种不同的创造模式:
1.央行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
央行通过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少量购买国家财政部发行的国债、或者社会中的黄金(黄金占款),或者极为大量地发行货币购买社会中的外汇(外汇占款),或者次大量的直接发行货币再贷款给商业银行(对存款性公司债权),从而释放人民币基础货币到社会中或者金融体系中的货币创造行为。专业的人员,一般喜欢用货币外生这个词来形容这种货币创造现象。
2.商行银行通过信贷派生创造货币。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并派生货币这种间接融资模式,是在派生银行存款的同事也认为是派生货币,因此,银行各项存款加上流通中的现金M0在一起就合称为广义货币M2,即货币供应量M2。专业的人员,一般喜欢用货币内生这个词来形容这种货币创造现象。

这里,就回到了我以前十分强调的一个观点,为什么我们会把银行的存款和货币等同起来呢?
我强调过,人民币基础货币,是对央行的债权凭证。是国家的法定流通货币。即所有的基础货币,都是流通货币。
而以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为主的广义货币即货币供应量M2,则是对商行的一种债权凭证。这两种债权背后所对应的债务人是完全不同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这里,我们一定要留意货币新现象,那就是银行(活期)存款这种对商行的债权凭证,也能成为流通货币使用了。因为电子货币的缘故。我们显著违背了严谨的金融秩序,无端提升了对商行的债权凭证——存款也具有了货币地位了,成为了流通货币了。

在传统的实物货币时期,所有的基础货币都是流通货币,所有的流通货币都是基础货币,即基础货币是流通货币的重要条件。
而在电子货币这种非实物货币时期,上述逻辑关系就发生了要命的变化了。该逻辑关系变为了所有的基础货币是流通货币不变,而所有的流通货币却并不等于基础货币了。这里,基础货币是流通货币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了。

所以我也经常强调,别看很多人分析外生货币,内生货币头头是道,只要深入下去,很大部分分析人员,是认识不到这层货币内在的逻辑变化过程的。
所以我反复强调,一定要区分货币和存款的区别和联系,尤其要注意区分基础货币和流通货币的区别和联系。

这里,因为电子货币出现的缘故,在银行体系内让货币和存款高度等同起来。而这里的货币,尤其要重点理解为流通货币(M2内大量为定期存款,只需要0利率,大量的准货币都可以变为货币,由暂时失去流动性的定期存款全部变为活期存款而变为流通货币)。

既然这里重点谈货币的流通性,则一定要与经济的交易活动中的支付转移过程高度关联起来。
深入下去我们会发现,这种货币体系,只要用于经济的交易活动。我们的货币体系就不会爆发风险或危机,可以一直健康运行下去,因为电子货币体系下,仅依赖极低的超额准备金,就可以维持规模十分庞大的世界第2大经济体的所有的经济交易支付活动。

所以我们的货币体系,不怕银行呆坏账。但是最怕什么呢?
最怕的是资本外流导致的挤兑现象。

原因很简单。存款毕竟是存款,而不是基础货币。
在只动用货币的使用权时,只要在银行体系内的基于存款转账的经济交易活动,都不会出任何问题,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可以忽略银行间储备的不均衡流动这种因素,可以比较容易化解该风险)。

但是,当要明确动用货币的所有权时,就一定会出大问题。
也就是说,当存款的主人,直接将存款取现变为流通中的现金M0,或者直接将存款购汇变为外汇时,都是直接动用货币的所有权而离开银行体系。这就会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爆发巨大的且不可化解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

因为我国各项存款规模这种对商行的债权凭证有190万亿规模,而商行银行内所持有的准备金这种央行的基础货币,才不过23万亿,假如刨除掉央行10万亿再贷款这种金融体系内的杠杆,那么准备金规模不过区区13万亿规模了。
只需要银行存款的不到7%规模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就是导致我国所有的银行都会因挤兑而破产。

导致如此天大的缺陷和漏洞,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部分准备金制度所带来的!(100%的准备金制度则一定不会产生这些风险和危机)

世界上大千万物,我们都可以将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而不会出现任何法律上的纠纷或者难题。

但是世界上,如此多的事物,却偏偏有一种东西,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无法分离的。那就是我们经济交易活动中所使用的货币。

因为货币的使用过程,就一定是经济的交易活动过程,而经济交易活动中的支付转移,会合法转移货币的所有权,我们以为借出货币只转移了货币的使用权,其实是我们把货币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合法地也转移出去了。
所以,我们商业银行内部的190万亿存款,可以认为是190万亿货币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却才只有23万亿准备金基础货币才具有所有权。谁先拿到这些准备金基础货币,其所有权就归谁!

而这一点巨大的缺陷和漏洞,当今各大金融研究群体,各大资本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但是,即使世界上99%的人,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总有人会认识到这一点的。例如像我等这样的完全业余的民科,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那么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就一定会被那些看不见的敌对势力所利用来进行攻击的。
趁你病,要你命!这是山城书记之前发文所发出的担忧!

敌方的战略意图一定是趁你病、要你命。因此其战术方向,一定是刺激资本流出我国银行体系,例如社会风险和军事风险增加取现量,例如攻击网络攻击网银支付系统,例如攻击我国金融体系出现风险而刺激资本外流。
因此,未来的金融攻防战,一定会集中在我国金融体系的刺激和阻止资本外流这场战役上!!!

运筹帷幄可以决胜于千里之外,同样也只要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同样可以做到拨开迷雾见真相!

岁月仍然静好,各位请勿张皇!不然,可以不以为然!!!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