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735 0

[学科前沿]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及战略联盟的构建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79 个
通用积分
243.36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676 点
帖子
20279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借助外力促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壮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类型的介绍,提出了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原则,提出应通过加强ZF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联盟治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学习、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等对策,以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一、引言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5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3%;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近年来,由于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竞争手段的现代化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加快,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的对抗性越来越强,竞争内容的变化越来越快,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能否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创新资源等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技术创新能力很薄弱,大都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单凭中小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已经很难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进行“单兵作战”或“吃独食”的战略,已经很难取得竞争的优势了。因此,中小企业应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缩短技术开发时间,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分散研究开发风险,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等建立联盟契约关系,在保持各自相对独立的利益及社会身份的同时,在一段时间内协作从事技术或者产品项目研究开发,在实现共同确定研发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各自目标的研发合作方式。
  对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内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的:技术联盟成因及演化、技术联盟稳定性、技术联盟治理和技术标准联盟。北京大学的张坚运用协同学的运动方程研究企业技术联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揭示企业技术联盟的自组织演化特点,并对此进行仿真模拟;李瑞琴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从量化的角度,寻找影响战略技术联盟稳定性的因素,从而为跨国公司建立成功的战略技术联盟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湖南大学的曾德明、彭盾、张运生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的价值创造,认为联盟成员企业通过“化敌为友”、“综合利用”、“学习内化”三种途径创造价值,通过周而复始的“组织学习”,实现技术标准联盟的升级与扩展。
  当前,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大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研究的较多,而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能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可供借鉴的思路。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分析
  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是能力障碍和风险障碍。对中小企业来说,自主权相对较大,能力因素的阻碍作用最大,即创新观念不强、资金约束和人才约束。
  (一)能力障碍
  1.技术创新观念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决策者对技术创新在提高竞争力上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技术创新是花钱多、见效不大的事,产品生产仍然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企求稳定第一,缺乏研究市场变化需求的意识和能力,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存在一种“拿来主义”的心理,即把别人成功的产品拿过来自己生产,这样投资少,见效快,企业不冒风险。因此,决策者对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重视不够。
  2.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技术创新投入较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资金供给不及时或者资金缺乏,就会使企业陷入技术创新的困境。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少,必须依靠外源性资金加以补充。在对外融资方面,企业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二是发行股票、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资信差、抵押难等固有弱点,因此,普遍采用前者。但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节约贷款成本的考虑,不愿过多向其提供贷款,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既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又无法直接融资的局面,造成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
  3.缺乏技术创新人才。企业创新离不开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而这恰好是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面临如下障碍:企业名气不够,不利于员工后续发展;薪水相对低,工作环境相对差;缺乏系统和持续的培训机会;缺乏良好的管理,福利、激励等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发展预期以及技术创新的层次均无法与大企业相提并论,很难吸引和挽留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使得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非常薄弱。
  (二)风险障碍
  1.决策性风险。技术创新是关系全局的活动,对决策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决策者如果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全局性观点,有可能进行错误的技术创新决策。如选择了错误的战略类型,或技术创新项目与战略定位不相符,或战略时机把握不准,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技术性风险。技术性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源于技术开发自身规律的影响,如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技术本身的变革等;二是企业技术信息闭塞,对技术的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掌握不够、把握不准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三是技术创新延续时间过长,而同类企业的技术突飞猛进致使技术创新项目大为贬值。
  3.市场性风险。市场性风险指企业技术创新产品推出和销售时所面临的风险。市场性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变更;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竞争对手已抢先一步推出类似的新产品;三是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有下降趋势;四是消费者不熟悉新产品,再加上消费者流动偏好和消费惯性的影响而对新产品需要较长的接受时间。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方式
  1.与大学(研究院所)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是我国正在大力探索和推动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式。我国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为目标,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2.以行业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指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开发产品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
  3.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基于专业分工和合作的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业链、供应商、客户关系或其他竞合关系为联结方式,在特定地域集聚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集合体,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准市场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
  4.与大企业合作创新战略。一方面,应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的优势;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业的科技、设备、资金等优势,快速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
  5.与科技型中介组织组建技术创新联盟。科技型中介组织包括行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型中介组织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中小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可以借助协会的学术与信息平台,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行业动态信息;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科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技术协会的资源。
  6.与ZF部门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小企业可以与当地的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和科委等ZF部门结盟。中小企业可以在这些部门的帮助支持下,申请国家及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同时,这些ZF部门每年都会有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发的支持活动。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原则
  1.市场导向、ZF参与原则。坚持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与地方ZF和各种社会组织有着密切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充分利用其积极的影响,将有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无序现象,帮助企业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并协助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为动态联盟的建立和正常运转保驾护航。同时,ZF参与原则也体现在ZF的适当投入。由ZF负责,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信息交换手段,在此基础上建设适合起步阶段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需求的区域性企业信息网,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地域优先原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员企业,应先考虑在本地区、本行业中寻找在日前条块分离的管理体制下,同行业之间的合作。这既容易在企业之间产生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利于ZF和行业管理机构参与指导和协调,因而较容易成功。在全国范围的企业网尚未完善之时,优先选择地理位置近的伙伴无疑是明智之举。
  3.风险收益对称原则。在考虑利益分配的时候应该使分配原则与各方承担的风险对称,并注意区分技术开发风险和生产经营风险,每种风险应该赋予不同权重。在选择利益分配方式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以增强合作各方的信心。
  4.互惠互利、双赢原则。尽管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会呈现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但是,单个合作体本身都具有各自的经济目标,各方自主利益应得到充分保证,否则将会影响合作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合作的失败。
  5.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性原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包含着大量的技术传播和技术转移的业务。为了确保技术所有者的利益,无论在联盟模式设计还是运行中都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和保密性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对策
  由于联盟伙伴之间战略目标不同、期望有差异、文化不匹配、人员的变迁以及风险规避不当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加强ZF的作用。ZF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既是促进者又可以是参与者。ZF的具体作用是: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设置专项资金和项目引导、促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技术创新模式和创新战略联盟类型的多样性,ZF的政策应当具有灵活性,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中小企业结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后,联盟便实行“自主管理”,而ZF部门只实施监督与协调职能。
  2.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直接关系到战略联盟能否成功实施。联盟伙伴的选择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不能随意;中小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对其经营业绩、资源能力、资信状况等指标进行考察和评估,选择出值得信赖的、能够提升双方各自竞争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3.建立合理的联盟治理机制。不同的战略联盟形式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利益冲突是造成联盟成员间不信任,继而引发纠纷,直至导致联盟破裂的最根本问题。因此,在组建联盟体之始,应当充分考虑个体成员的长久利益,并以合理的契约与制度安排加以明确,最大限度地防范“不公平因素”。联盟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联盟成员之间的谈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信誉机制和知识产权信息披露机制等。
  4.引进冲突管理,有效解决冲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合作者之间存在的潜在冲突以及如何恰当地去处理冲突。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冲突是“学习和保护”。联盟的参加者不仅要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有用的信息或技术诀窍,并使合作伙伴拥有的互补能力和技能内部化,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核心资源以防止被合作伙伴单方面吸收或利用。因此,冲突与合作并存,在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过程中,引进冲突管理十分必要。
  5.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学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伙伴要特别重视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学习。首先,成员要努力研究制定在创新联盟中学习的目标和计划。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小企业不仅要得到物质上、经济上的效果,如得到创新技术和产品,更要得到无形资产的增值,使企业获得核心能力的提高。其次,在联盟中取得学习成效,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和谐的气氛,只有这样联盟各方才能有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第三,要围绕核心能力的提高,设计好学习的重点。
  6.整合文化,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行为的指导思想,应具有统一性。因此,联盟企业应注重文化的整合,一方面要注重自身文化的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合作方的文化精华,将其注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同时,还应培养联盟企业的合作精神,建立合作文化,创造以“合作”为指导思想的战略联盟文化。而且,企业必须重视培养和建立企业的学习型文化,有了良好的学习型文化,企业就会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才能在联盟中学到更多东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符合现代化生产和竞争的要求,可以说是中小企业进入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和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笔者从我国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并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类型的介绍,提出了中小企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原则,提出应通过加强ZF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联盟治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学习、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等对策,以期望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中文 姜小冉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中小企业 小企业 生产力促进中心 中小企业 关键词 竞争力 文章 创新 技术创新论文 技术创新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基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