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恐慌可我
755 0

[其他] 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华中师大807经济学资料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讲师

7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63 个
通用积分
8.0141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1226 点
帖子
27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4-16
最后登录
2022-3-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专业课一定要看重,必须学好,这科其实份量特别大,应该和数学一样,多付出,不止是为了初试的分数,还关系到复试专业课面试。因为专业课是每个学校不一样的,所以这里就很难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只能全面备考。吃透重点内容,并且最好不要限于学校给的考研大纲,这些大纲很多都没有更新,但可能考试的考查内容比大纲要广一些,那就只能熟悉学校所提供的参考书目,并且多去涉猎一些高校的经典考研真题。

专业课我是先看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这本书作为基础打底是真的很好,对很多学校都有用,然后有它的习题册或者笔记,一些练习题是很好的,然后总结的部分也写的不错,用来扎实基础是完全没问题的。当时因为考专业课没有很好的真题和复习方向,还去看了很多别的练习题和书,比如一本钟根元老师的练习题,还有各个学校的考研真题。参考书都是反复反复看,然后也是总结了一些课本内容来做笔记,就一些概念比较多的例如市场失灵那部分,还有那个垄断的几个模型,就分别自己总结一些笔记下来。挺后悔考完试之后,那些笔记都没有留下来,都不知道上哪了。

我建议的复习程序是先学习参考书目的内容,至少学两遍,并且要做笔记,然后就是去做真题了,通过真题来划一些经常出现的考点,就把重点给标注出来,剩下的时间就是去熟悉和做题。华师807的初试资料,包含有历年的真题汇总,20年以上的,并且有分知识点的各年考频的汇总,和真题参考答案。另外有一个辅导讲义,就是对应高鸿业那本书的重点知识点串讲。这部分真题的内容就比较全面了。

然后各个考查科目宏观微观计量政经,都有对应的电子版参考书和笔记(知识点)整理。这里边有一个我认为特别好的就是微观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笔记整理,圣才那本书的电子版(其实也是一个很全的辅导讲义,包含一些考研真题例题的)。如果有这个资料都总结好了要点,能节省很多时间,效率会高很多。政治经济学的话就是自己看书,然后整理知识重点,就也可以参考资料里包含的知识点整理和背诵笔记,然后去背就可以了,这个我感觉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计量经济学的资料也包含名校的计量经济学试题,可以复习完之后做一下,看自己能不能掌握了基本的考察内容。当然,计量的资料肯定是先包含了电子书版的参考书,还有最重磅的是它对应的习题笔记,就习题的解答和这本书的笔记整理。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就可以直接看笔记整理不看课本。另外还有本校的他计量老师使用的那个上课的PPT,还有另一本书古扎拉蒂的课后习题也是包含一些可以参考的题目。如果时间充分,就可以挑一些需要的来做做。

这里提醒一点,非跨考的同学不要掉以轻心,很多跨考的同学深知自己专业知识储备不高,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如果你因为考本专业而侥幸然后放松复习,那就太轻敌了。考本专业应该成为你的一个优势,而只有在你复习好专业课程后,这个优势才发挥作用。

因为考研的竞争是一个越来越难的趋势,所以希望大家真的多去用心,僧多粥少,如果你不够努力你就真的不够格考上研究生。现在的趋势应该是更多的人考研,更多的人二战,所以说很多一战的朋友们如果不努力,真的是会去做分母。另外,考研真的是很像高考的第二次塑造,就是你高考的时候犯的错,很可能在考研备考中还会再出现,所以你要是克服了,你就进步了成长了,很有意义的。比如说,你高中的时候偏科特别厉害,你在备考的时候各科时间分配是极不均匀的,那么你考研备考很可能还会犯这样的错,而你这次备考的时候已经成长了几年了,应该对自己的意识更强,自制力等等也应该和高中不一样,所以你必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去改正自己。人生就是这样的过程,你需要进步、变得更好。

总之后浪们加油,不要懒,祝你们变得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考研经验分享 经济学资料 经济学考研 考研经验 经验分享 经济学 考研 华师 专业课 8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