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
一判断题
1.F 收入弹性表示商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反映程度,考察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2.F 当MU>0,总效用才增加
3.F TR=TC时,超额利润等于零,正常利润仍存在
4.F 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大量厂商存在,单个厂商的供求对商品价格影响为0
5.F 对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要素能够带来的“收益”,具体而言包括边际收益产品(MRP)和边际产品价值(VMP)
6.F 不是0,而是无穷大,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需求曲线即是如此
7.F 正确的为MUx/Px=MUy/Py
8.T 垄断竞争市场条件是:大量企业;产品存在差异;规模较小
9.F b=0.8,K1=1/(1-b)=1/(1-0.8)=5
10.F dTR/dP=Q(1-Ed),当Ed<1时,dTR/dP>0,所以降价使TR减少
11.F 从支出看,三部门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S+T;从收入看,Y=C+I+G
12.F 非充分就业时,应采用扩张性政策,使AD右移
13.F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r与y的组合,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时r与y的组合
14.F P上升时,名义M不变,则实际Ms=Ms/P会减少
15.T M下降 导致 r上升 导致 I下降 导致 y下降,所以LM曲线左移
二选择题
1.C 边际替代率不断下降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
2.C
3.A TR1=10*70=700,TR2=9*75=675,总收益因为价格的下降而下降,所以Ed<1
4.A P=100-4Q, P=40+2Q 联立推出 P=60, Q=10
5.D TC1=500,TC2=11*51=561,MC=561-500=61
6.C 由MR=MC,完全竞争厂商满足P=AR=MR,所以P=AR=MC
7.A
8.D 当MR>MC时,增加一单位产量MR-MC>0,利润增加,所以扩大产量
9.B APl=TPl/L,在图中表现为原点向TPl引的射线的斜率
10.A 所有厂商的基本均衡条件是MR=MC
11.B
12.C 2002年试题第7题中重复出现
13.C 本题与成本无关。因为MR=40,AP1=30,AP2=33.3,所以MP>AP
14.C 1999年试题第13题中重复出现
15.B 因为TR1=7*8=56,TR2=5*10=50,所以TR减少
16.B 2000年试题第26题中重复出现
17.C 名义GNP=实际GNP*折算指数=17500*160=2800000
18.B 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为互补品,如钢笔和墨水,电脑和软件等,互补品的交叉弹性为负
19.C 纵轴为支出,横轴为收入,则在45度线上,支出等于收入
20.A 低档商品,特别是吉芬商品
21.C 1999年试题第15题中重复出现
22.B 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交点表示两个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
23.A 处于非充分就业时,AS曲线较为平坦,AD曲线右移,使国民收入上升较多,而价格上升较少
24.A 因为利率与债券价格反向变动,投机者希望投机债券就需要注意利率变动
25.B r降一点时 导致 I上升很多 导致 y上升很多,所以IS曲线平坦
26.C B,D对货币供给M无影响。发行债券需要支付货币,增加了M
27.B 工资是生产成本之一
28.B
29.C 货币乘数=1/(Rd+Re+Rc),Rd或Re上升,则乘数下降
30.C
99年
一判断题
1.F 应为产品数量减少
2.T 单独的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均能使均衡价格上升,所以使均衡价格上升
3.F 应该是MP>0使总产量增加,MP<0使总产量减少
4.T 因为等成本线斜率为-w/r,如果w和r确定,斜率也随之确定
5.F 要素数量和技术状况能使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但社会生产只能在边界上或以内进行,超过边界进行生产是不可能的
6.T 当TR=TC时,经济利润=TR-TC=0,但是正常利润仍存在,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为超额利润
7.T 完全竞争厂商满足MR=P=AR
8.T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使LAC呈U形,其中规模经济即内在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使LAC上下移动
9.F 垄断厂商的AR为d曲线,MR在横轴的交点为原点和AR与横轴交点的中点
10.T 考察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1.F
12.T 投资属于GDP的一部分,已生产出来但未售出的产品称为存货投资
13.T AS曲线平坦,则M增加导致的AD曲线右移带来更多的GNP的增加
14.F 可以画图求解
15.T 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使货币供给M上升 导致 r下降 导致 I上升
二选择题
1.B P变化只会影响需求量,注意区别需求与需求量
2.D 交叉弹性为负则为互补品,可以按照“负补”与“互补”的谐音进行记忆
3.C 考察特殊的直线型需求曲线,包括水平,竖直和交X和Y轴等三种
4.B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很容易推出结论
5.A 预算线斜率为-P1/P2,其斜率不变,又因为收入不变,所以预算线向左下移动
6.C
7.D TP到最大时,TP曲线的斜率为0,此时,MP=0
8.B 等成本线斜率为负,且-(1/Pk)/(1/Pl)=-Pl/Pk
9.B 增加1单位劳动可减少3单位资本且能使产量不变时,1MPl=3MPk,MRSlk=MPl/MPk=3
10.C 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可知,长期比短期可以选择生产规模,并决定是否进入或者退出
11.C 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知,MP先升后降 导致 MC先升后降 导致 AC先降后升
12.A
13.D 当Q增加时,AFC是一直下降的
14.A 要使AB与Q相交,而Q不动,只能使AB右移
15.B AR水平为完全竞争厂商的特征,AR右下倾斜为垄断厂商的特征
16.B P>AVC时,继续生产不仅可以弥补可变成本,还可部分弥补固定成本。但P<AVC时,收益连可变成本都不能弥补,则只能停业。
17.A 此时收支相抵点,因为AR=AC
18.C VMP仅仅因为要素MP下降而下降,而MRP除此之外,还因产品的MR下降而下降,因此,MRP比VMP更加陡峭一些
19.A 开始工人劳动80/2=40小时,而后来则劳动105/3=35小时,产生了后弯现象,故此时收入效应起主要作用
20.D 实际储蓄始终等于实际的投资。但只有当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时才会均衡
21.C y=(a+I)/(1-b)=(a+I)/0.2=5(a+I),所以,无论a和I增加多少,y都会以5倍数量增加
22.D I,g,x 上升使y上升,t,m上升使y下降,本题中由于不知具体变化数量和乘数关系,故不能确定均衡中如何变化
23.A 购买证券,土地等不能算作投资,投资是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
24.A
25.D 货币需求有三个动机:交易,预防和投机动机,一般地物价会影响交易和预防动机。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变化却不一定影响货币需求,例如物品的价格上升,但是劳务的价格下降,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变化,但物价指数却不一定变化
26.B 利率很低时,其再降的可能性不大,故债券价格不大可能再升高,购债券的风险就很大
27.B 公开市场业务因其操作性,故最常用
28.B IS曲线上s和I处处相等,因此有无数个
29.C IS越平缓,LM移动对y的影响越大。LM越陡峭,LM移动对y的影响越大,但是当IS水平时LM斜率则不影响
30.A 本题不能武断认为充分就业则AS垂直,而认为题有误。实际上,充分就业时AS可能垂直也可能右上倾斜
三名词解释
1.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商品消费的增加,必须是另一个商品消费的减少。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人们从商品增量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根据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极大化。换句话说,在边际效用等于零之前,商品消费的增加可以增加总效用;而在边际效用等于零之后,商品消费的增加,则会使总效用减少。
3.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在这个市场中存在大量消费者,他们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商品的价格,产品存在着诸如牌号,包装和销售条件等差异。
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下降的比需求曲线更快,因此低于需求曲线。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可以有超额利润;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AC,长期中没有超额利润。
4.财政挤出效应
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效应部分或全部被抵消。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的定义中还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定,即财政挤出效应是在货币政策不变(即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假定下,财政政策的变化(扩大财政支出)所引起的挤出效应。
对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财政支出扩张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间支出,特别是抑制民间投资。另一种解释是:政府向公众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金供应。
5.边际产品价值(VMP)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四问答题
1.两种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MRSxy)是指消费者在保证效用水平相等的前提下,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RSxy=Y的变化量/X的变化量;在效用函数给定的情况下,对效用函数求全微分,即可得到边际替代率同边际效用的关系。即:MRSxy= -MUx / MUy
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随着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能够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呈递减趋势。
2.参考微观部分生产论的相关内容
3.作图:消费曲线(c),消费加投资曲线(c+i)和45度线,并用它们说明均衡国民收入。
假定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E=c+i=a+by+i。图略。45度线与消费曲线间的距离表示实际投资,而总支出曲线与消费曲线间距离I表示计划投资。显然,只有在总支出曲线与45度线交点处,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4.80%
四问答题
5.试说明凯恩斯的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并画出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以及总的货币需求曲线。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可合称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可称为“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而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减函数。
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是围绕着三大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展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鲍莫尔的存货模型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前者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提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增函数,而且也是利率的减函数。后者则是对凯恩斯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在维持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的基本结论的前提下,分析了人们在同一时间同时持有包括货币在内的多种不同收益率的金融资产这一客观情况。
00年
一判断题
1.T Ed>1时,降价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所以降价使总收益增加
2.F 生产函数是要素数量与(最大)产量数量之间的关系。
3.F 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两者同时增加价格变化不能确定
4.F 因为Px=MCx,Py=MCy 推出Px/Py=MCx/MCy
5.F 卖方垄断的要素需求满足MRP=W
6.T 考察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区别
7.F 国民收入是流量概念,表示一年新增的国民收入
8.F P上升时,名义货币供给M不变而实际货币供给减少,使LM左移
9.T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新凯恩斯主义则否认市场出清
10.T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从技术变化引起生产函数变化入手,属于从总供给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二选择题
1.B 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所以无差异曲线才凸向原点
2.C 单个可变要素投入量最优时,处于最佳的生产区间,即第二阶段,此时AP>=MP
3.B 垄断竞争市场也有大量买者,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最大不同在于垄断竞争市场的商品不同质,有差异
4.D 本题题目似乎存在问题,A,B,C选项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D选项与前面三个存在差距。
5.D 根据Ed的公式,Q未知,所以不能确定
6.A 选项中B,C,D都与收入无关,而收入提高时,预算线右移
7.B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为0,但是正常利润仍然存在
8.C
9.B MC为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额,TC=VC+FC,因为FC不变,所以选B
10.D
11.D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为VMP,行业需求曲线为d1+d2+...+dm..,如果n个厂商完全一样的话,行业需求曲线为ndm;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为MRP,行业需求曲线为MRP1+MRP2+...+MRPm...,而买方垄断厂商无要素需求曲线
12.A 垄断利润本身不是壁垒,B,C.D都是垄断壁垒
13.B 完全竞争市场P=MR=AR,均衡时MR=MC,所以P=MC
14.D 画图可以得到,放弃4单位X换取1单位Y
15.C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传递性假设,C>A>B,所以C>B,但是本题违反了这一假设
16.A 因为C+I+G+(X-M)=C+S+T+Kr,c,i,g,(x-m) 都属于总需求,但t不是
17.C 财政政策乘数是指考虑货币市场均衡时政府支出对利率的影响所得到的支出变化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财政政策乘数小于简单政府支出乘数
18.D 货币供给增加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都会使AD曲线右移。货币供给增加也会使得LM曲线右移。
19.A 利率取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如果货币供给稳定,则主要取决于货币的需求
20.B 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1-0.25=0.75
21.D 简单模型中k=1/(1-b),取决于b
22.A 题目中的“货币需求”是指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指数,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实际利率。假设收入I=10000元,物价指数P=1时,实际收入为10000/1=10000,实际货币需求L1=10000元。当I=20000,P=2时,名义货币需求为20000,实际收入为20000/2=10000,实际货币需求仍为20000/2=10000,可见L1取决于实际收入。假设利率r=5%,通胀率为5%,则居民会认为存款根本没有收获,所以能够实际产生影响的是实际利率
23.A 央行购买债券 导致 货币供给增加 导致 商业银行存款增加 导致 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央行增加的货币数量*货币乘数=增加的货币供给
24.C 非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较小,存在流动性陷阱时挤出效应也小,投资对利息的敏感度大时,r上升一点,私人投资下降很多,挤出效应大,D与本题内容无关
25.C k=1/[1-b(1-t)]
26.B
27.C M/H=(Rc+1)/(Rc+Rd+Re),在本题中,只有银行准备金率Rd+Re会影响
28.C
29.B
30.B
三名词解释
1.经济人
微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的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己作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是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化。经济人是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人。显然,经济人是自利的,但自利不等于自私。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由于相信上帝的原因,会充满行善的愿望,他人得到幸福时,他会觉得自己更幸福---他是自利的,但并不自私。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
3.停止营业点
当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AR=AVC,厂商亏损,处于生产与停产的临界点。此时,S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即AVC曲线的最低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关闭点)。在这点上,生产与停产的结果对厂商是一样的。
4.基础货币
普通的货币供给决定公式是:M=m*B,其中,M是货币供给量,m是货币乘数,B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准备金(R)两部分组成,货币供给量由通货和全部存款货币(D)构成,那么,可以得出货币乘数是由通货存款比率(C/D)和准备存款比率(R/D)决定的,而前者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后者主要由央行控制,因而容易得出央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结论。
5.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其具体的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假说认为,人们的预期建立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政府无法“愚弄”公众。因为人们具有充分的信息,并且能得到政府所能得到的信息。
四计算题
(1)垄断厂商下的均衡条件为:MR=MC,即100-8Q=20,得Q=10。则P=100-4Q=60
垄断利润为:派=TR-TC=PQ-TC=(100-4Q)Q-TC=100Q-4Q^2-50-20Q=350
(2)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为P=MC。所以,P=MC=20
由P=100-4Q得Q=20。高于垄断情况的产量。利润=TR-TC=-50
五问答题
1.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它存在的条件是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们的规模都小到不足以决定市场价格。市场上的商品是同质的,不存在产品差别。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进入任何足以盈利的领域。市场的信息是畅通的,参与者都能迅速地获得完整的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价格仍然由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但是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却是条水平线。因为整个市场的商品价格下跌,需求才能增加;而个别厂商只能在市场决定的价格条件下,把所有的商品卖完。因为第一个商品的价格与最后一个商品的价格相同,所以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边际收益相同;又因为平均收益也不变,所以,完全竞争个别厂商的价格线与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重合。图略
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生产规模可以实现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若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说明企业规模达到使其利润下降的地步,厂商应该缩小生产规模;若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企业还有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应该扩大生产规模。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若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也将发生亏损,但此时的亏损将达到极小化。图略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AC,在这点上,没有厂商会进入该行业,也没有厂商会退出该行业,这就是该企业的长期均衡。而企业的供给曲线也就是MC大于AVC以上的部分。因为每一条可能的MR线都与MC线相交于MC上,MC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点,而MC与AVC的交点是企业的开工点。图略
2.第一,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消费需求
就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而言,来自体制的原因主要是,受体制的影响,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开工不足,利润的增长不快甚至亏损增加,就业的增长放慢,下岗失业者增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滞后,从而使得人们的收入增长放慢,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不佳。同时,为获得社会保障,人们需要交纳各种费用以及预防可能失业而带来的困难,住宅的商品化改革等,改变了人们的支出行为,使得人们必须增加储蓄从而推迟了当前的消费。由于收入分配体制的原因,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对增加消费需求起了阻碍的作用,为数不多的高收入者消费倾向较低,为数众多的低收入者无力或者不敢多消费,而作为消费的主力群体的中产阶级的队伍尚不大。信用消费在我国刚刚开始,除受传统的影响外,来自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金融制度方面的因素也多少不利于其扩大。
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农民的人数众多,它又成为增加整个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而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能起一些作用,但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每人平均的农产品产量,而且可以降低农产品的劳动成本。而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除了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外,还必须实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极小的农业是无法运用先进技术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而要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就必须:1将农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估计有2亿人)转移到非农业;2使土地的经营集中。而这两点都必须解决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就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来说,推进人口的城市化是最重要的途径。但是要推进人口的城市化,不仅要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民能够进入城市定居,而且要使农民进城以后得以就业,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城市的就业制度(包括就业的市场化,劳动力的培训制度等)和社会保障制度,否则即使农民进了城,也不愿意将其在农村承包的土地转让出去,土地依旧无法集中经营,甚至出现土地摞荒的情况。而要使土地得以集中和规模经营则必须改革土地制度,首先使土地的使用权得以流动和转让,进而使土地的所有权得以流动和转让,也就使土地这一资源也得以经由市场来配置,以提高其利用效益。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和土地经营的家庭承包制度的改革。而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问题。因为农民与集体签订承包经营土地的合同,规定承包关系长时间不变,目的之一在于使土地成为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一旦农民转让了其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又没有其他的保障,当他,们失去收入来源时,他们将面临生活无着的困境。因此,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同时建立对农民的保障制度或者将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到农民。
(2)投资需求
近几年投资需求不足,约束着经济的更快增长。投资需求不旺似乎是由于没有多少能获利的投资项目,似乎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都过剩了。这当然是假象。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民收入还很低的大国,不应该是这样。这里存在体制上的原因。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赢利减少或亏损增加,无力增加投资;私营企业想投资,但允许其投资的领域太窄,许多能获得好回报的产业,如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电力等等产业又不许其进入,即使允许其投资的领域,由于融资渠道的阻塞,无法获得资金,他们又无力投资。创业板迟迟不开,使得风险投资的发展受阻,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难以启动和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都与改革投融资体制,特别是改革银行体制,发展资本市场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有密切关系。
(3)出口需求
在增加出口需求方面,也仍然有一些体制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出口退税,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进出口等方面都有来源于体制的障碍。
第二,对策: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有必要,因为当前的有效需求不足确实有着国内经济的运行和周期变化中的原因,以及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实施扩张性的宏观政策能起到拉动需求的作用。但是,不能不看到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体制上的种种原因,这是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的或显现出来的。例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尚待进行。目前的企业体制压抑了企业从供给方面创造需求。对这种种阻碍,压抑有效需求增长的体制的原因,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只能将其弱化,而不能将其消除。它们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如果不在改革方面下大力气,单靠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很可能使实施扩张性的宏观政策长期化,从而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引发通货膨胀和财政危机,甚至可能发生“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有人主张将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作为长期的政策,窃以为不仅不可取,而且应该极力避免。
01年
一判断题
1.F 收入弹性为负为低档品,低档品又可以具体分为劣质品和吉芬商品,劣质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而吉芬商品为负
2.F 在生产的第二阶段MP>AP,MP降低,但AP升高,到第三阶段MP<AP时,AP降低
3.T 完全竞争厂商满足P=AR=MR
4.T
5.F 完全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厂商需求曲线呈水平状
6.F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因为MRS递减,若两商品的MU都大于0,但MRS不变,则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
7.T 45度的洛伦兹曲线为收入公平的曲线,越远离45度线,越不公平
8.F 菲利普斯曲线在不同的学派眼中存在不同的政策导向,但是决不表明治理通货膨胀最有力的措施是工资和物价管制
9.F 储蓄率提高不影响经济增长率,但能提高收入水平
10.T LM曲线垂直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二选择题
1.D 经济物品时稀缺品
2.C 资源和技术的变动使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
3.D 价格不影响需求,只影响需求量
4.D Pa降低 推出 A需求上升 推出 B需求下降,所以B的需求曲线左移
5.B 恒为1
6.D 吉芬商品为劣质品,收入弹性为负,但其价格弹性为正。
7.C MRS12=MU1/MU2,注意1和2的位置
8.A MRSxy=MUx/MUy>Px/Py 推出 MUx/Px>MUy/Py,很显然应增加X,减少Y
9.C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而资本的边际产量逐渐上升。作为逐渐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与逐渐上升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边际产量所表现出的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即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0.B 注意其斜率小于0
11.A
12.A AC=AR 推出 TR=TC,所以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即超额利润=0)
13.C 当MC<AVC时厂商不生产,MC>AVC时,MC为供给曲线
14.B
15.B MC=5=VMP=MP.P=1/2*P 推出 P=5*2=10
16.C 经济租金属于长期分析,准租金是短期分析,因其是对供给量短期固定的要素的支付。准租金=固定成本+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故准租金存在不等于经济利润的存在,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无论如何厂商长期经济利润都为0。厂商存在经济利润时,TR-TC>0,其TC可能很小,即要素收入很小,此时要素经济租金完全可能不存在,故C错
17.D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必须MRSxy^A=MRTxy,MRSxy^B=MRTxy
18.D
19.C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这两个领域一度界限分明,但近年来,这两个子学科逐渐融合起来,因为经济学家们已经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诸如失业,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例如利用博弈论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各方的反应策略等。
20.A APC=(a+bY)/Y=b+a/Y,MPC=b,所以APC>MPC
21.B 区别在于符号的正负
22.A 存款和证券投资是储蓄而不是投资
23.B
24.B 货币乘数 1/(Rd+Re+Rc)=1/(0.1+0+0.2)=3.3
25.A
26.D 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即名义工资)具有弹性,而实际工资保持在劳动市场均衡时的水平
27.D 价格上升时投资和消费都下降,同理,(x-m)也下降,所以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8.D 证券价格<均衡价格 推出 r>均衡利率,而r>均衡利率是由Md>Ms造成的
29.B Gw=S1/Vr<G=S2/V,又S1=S2,,所以Vr>V
30.A 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一样认为市场非出清
三名词解释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为Q=AL^aK^b,0<a,b<1,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共同提出的。关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如下性质:
(1)a+b>1,规模报酬递增;
(2)a+b=1,规模报酬不变;此时a,b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a表示劳动在总产量所占的份额;b表示资本在总产量所占的份额
(3)a+b<1,规模报酬递减;
(4)MRTSl,k=a/b*K/L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候愿意支付的总额和实际支付的总额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为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对于连续型的需求函数,其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定积分的形式求出;对于离散型的需求函数,其消费者剩余可以通过求和方式求出。
3.公共物品
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如果某公共物品同时还不具备排他性,即无法排除一些人“不支付便消费”,则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否则成为非纯公共物品。非排他性是指如果某一种物品提供后,没有一个家庭或者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该物品的过程之外,或者,排除某人消费该物品的成本是无穷大的;非竞争性是指如果某产品被提供,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为0
4.流动性陷阱
在凯恩斯理论有一个流动性陷阱(liquid trap)的概念。一般来说,“流动性陷阱”指的是利率已经下降到这样的地步,公众认为这个利率即将(也只可能)回升,而利率的回升则会造成有价证券价格(例如债券)的下降,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而不敢买入(或者持有)有价证券,从而导致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无穷大,中央银行增加的货币供给都为公众的投机性需求所吸收。利率不会进一步下降,消费和投资都不会增加,货币政策无效。此时,财政政策却能发挥最大效果,这样的经济情况成为流动性陷阱。
5.自动稳定器
又称内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因为通货膨胀时期,居民收入增加,所适用的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的收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萧条时期,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下降,政府收入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同样,在萧条时期,贫困者增加,政府给予的补贴增加,消费支出相应增加。在繁荣时期,贫困者减少,政府给予的补贴减少,消费支出减少。内在稳定器的这种自发调节作用有望缓解经济的过热或者过冷,但是这种调节作用的力度是有限的。所以在特殊时期还是要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其到配套作用。
四计算题
(1)总成本的变化率即边际成本是C'=4+Q/4,代入1万,求得,增加的成本为4.25万元。总收益的变化率也是产量的函数R'=9-Q,代入1万,求得,增加的收入为8万元
(2)C'=R'时,利润最大,即4+Q/4=9-Q,此时,Q=4万
(3)由已知条件可得:成本的原函数:C=(Q^2)/8+4Q+1,总收益的原函数为:TR=9Q-(Q^2)/2+k.因为当Q=18时,TR=0,所以,k=0。即总收益的原函数为:TR=9Q-(Q^2)/2。当Q=4时,最大利润为9
五问答题
1.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无差异曲线有3个特点:(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具有连续性,于是,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的。
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其方程为I=P1X1+P2X2
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指出,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在这点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是相等的。由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表示,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比来表示,所以在切点有MRS12=P1/P2。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该式即为消费者的均衡条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与基数效用论者运用的方法不同。但二者所得出的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从本质来讲是相同的。
2.参考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内容。
02年
一判断题
1.T 钻石可以不买,但是水却是不能不买,最多只是少买一点。
2.F 由MU1/P1=MU2/P2=...=入,所以边际效用决定价格,而消费数量由边际效用和预算线共同决定。
3.F
4.T LTC是STC的包络线,所以,STC>=LTC
5.T 外部经济存在使厂商LAC下移,LTC也下移,因此也是行业产出的函数
6.F
7.F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8.T
9.F 增加总需求,但提高利率
10.T 交易需求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易活动,反映了交换媒介职能
二选择题
1.B 绝对价格如一瓶油50元,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比较的价格,如1个苹果换2个梨,就是一个相对价格。
2.B 标准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就是教科书上的短期生产函数,其一阶倒数大于0
3.B 短期资本,工资都不能调整,可以变化的只有劳动量,从而影响MPl
4.D
5.D TP达到最大时,MP=0,即与横轴相交
6.D
7.D 规模报酬要求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变,如果L,K都增20%,则可增产20%,但如果K不变,只L增加20%,产出增加但肯定不到20%
8.B
9.B
10.B P=AVC为停止营业点
11.A AC=AR 推出 TR=TC 推出 派=0 推出 只有正常利润
12.C
13.D 垄断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时超额利润为0
14.C 两者最大区别就在于厂商数量不同
15.D
16.B 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就是要素报酬,A是土地报酬,C是劳动报酬,D是资本报酬
17.B 收入决定购买力
18.B M1=通货+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19.D A为产品市场均衡的隐含条件
20.D
三计算题
(1)市场1的MR1:MR1=80-5Q1;此时,MC1=2(Q1+Q2)+10,根据均衡条件:MR1=MC1;
市场2的MR2:MR2=180-20Q2;此时,MC2=2(Q1+Q2)+10,根据均衡条件:MR2=MC2
两式联立:解得,Q1=8;Q2=7,由此解得价格和利润
(2)如果禁止差别定价,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方程可以合并,Q=Q1+Q2,得:
Q=50-0.5P,TC=Q^2+10Q
通过MR=MC,可以解出价格P,然后分别求得Q1和Q2.
四证明题
1.需求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它衡量在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略
由于为线形需求函数,斜率一致,但是P/Q得比值不同,所以点弹性不一样
2.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更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之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1)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2)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3)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4)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五问答题
1.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在经济萧条的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政府支出的增加则直接刺激总需求,从而可能使经济走出萧条。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则可以采取征税和减少政府支出的方式,遏制过多的总需求。因为,征税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减少政府支出则直接使总需求下降。财政政策的四大常用工具包括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
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工具主要有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表现为:在经济繁荣的时候,通过累进所得税的增加和转移支付的减少自动增加财政税收,减少支出,遏制社会总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财政又会通过累进所得税的减少和转移支付的增加,自动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使得过热的经济降温,过冷的经济升温,国民经济因此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2.参考微观部分效用论和生产论相关内容
03年答案:
一判断题
1.T 经济人假设包括:1理性人;2利己,即追求效用或者经济利润最大化;3完全信息。另外经济人不限于个人,也包括厂商。
2.F MC开始递增时,AC仍然递减。
3.F 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都向上倾斜,表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逐步上升。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外部经济性的存在,致使个别企业生产成本随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有时这种外部经济的力度相当大,甚至会使行业的供应曲线都向下倾斜。
4.T 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则反是
5.T 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或从X和Y的对称性也可以猜出结论。
6.F 乘数是指投资的增减引起收入更大的增减;加速原理描述相反的影响。
7.F MPC为消费曲线(消费和收入的函数)上的点的斜率,而APC为消费曲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所形成的射线的斜率。MPC和APC没有必然的增减联系。甚至还存在MPC递减,但是APC递增的情况。
8.T 从IS-LM模型来看,当利率降的很低时,此时LM曲线为水平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成为无限大,人们不论有多少货币都只想保持在手中,形成“流动性陷阱”。如果希望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的。不过此时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则效果很大。因为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
9.T 画图可知总供给曲线越平坦,相同AD增加的情况下,增加的Y更多。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D曲线右移。
10.T 稳定时候的均衡条件
二选择题
1.B Sen是一位印度亚裔。上财在出题上似乎对诺贝尔奖得主比较偏好,请注意近10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及其原因。
2.C 根据基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边际效用决定价格。
3.A 由需求弹性(点弹性)公式算出。
4.D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函数同样为TR=PQ,但是,由于P由市场决定,总收益曲线为平行于X轴的水平线,斜率为0
5.D 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一般而言,提高工资,劳动者愿意增加劳动时间,劳动的供给增加。但是,工资超过一定水平后,即使工资增加,劳动者也不愿意多劳动。其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与财富有关,当工资足够高时,增加的工资对劳动者没有吸引力,或者劳动者放弃闲暇的成本过高;二是与生理极限有关,每天只有24小时,再高的工资也不能使劳动者超过这一时间极限。
6.A 根据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增加L的使用,MP减小,减少K的使用,MPk增大。
7.C 垄断厂商的收益同样满足公式:TR=PQ-TC,若TR=0,则PQ-TC=0,所以,P=TC/Q=AC
8.D 表面上,商品的信息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更了解商品)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是,这仅是博弈的第一层。在随后的价格博弈中,消费者将吸取教训,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保守策略。例如,不管商品的质量如何,都假定商品为次品。如此反复,最终损害生产者利益(真正的好商品卖不出去),甚至导致市场失败。
9.A 由瓦尔拉斯定律的表达形式,得出一个结论,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
10.A 科斯定理的两个要素:交易成本为零或者接近于零;产权明确。
11.B 宏观经济学一个著名的恒等式为:I=S,其中的投资和储蓄分别为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并且此时经济达到均衡。
12.D 由四部门均衡收入的决定公式。由于本题中“增加”这一条件规定并不清楚,所以,本题选择D。但是如果假设所有变量增加的量相同,并且认为,增加的储蓄即为减少的自发消费支出a。根据公式,分子的变化量为正,产生乘数效应,均衡收入增加。
13.B 当利率很低的时候,利率上升的可能大于下降的可能,此时购买债券就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此时购买,由于利率比较低,当利率上升后,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另外本身的利息收入也不如利率上升后发行的债券,2003年我国债券市场就形成了利率上升的预期,因此投资者购买债券的意愿下降,债券发行困难)。
14.D 一方面,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者而言可以称为一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具体而言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住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
15.D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以及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其中后两者为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支出乘数,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k)和投资的利率系数(d)正相关,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负相关
16.B
17.D 一般理解的失业包括两个因素: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失业和失业统计不完全一致,例如根据我国的失业统计,我国的失业不超过5%,但是,实际上我国的失业非常严重。综观中国历史,从来没有把农民失业纳入过统计。再说农村根本没有“失业”一词,“失业”只是城镇人口的“专利”词语。
18.D 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包括中国,另外,印度是南亚国家
19.B 菲利普斯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替代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稳定的,但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不存在。这是因为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最终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使得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因而不可能形成长期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替代。所以,如果菲利普斯曲线存在,只能说明,预期在短期无效。
20.A 在IS-LM-BP模型中,BP曲线上的点表示国际收支平衡,IS曲线上的点表示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市场均衡,后两者的交点表示国内均衡(或者内部均衡),三者的交点表示同时达到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或者外部均衡)
三计算题
1. 题目疑有误。因为Q=Q1+Q2, Q=55-P1,如果是两种产品,Q的函数应该包括两种价格。如果Q1和Q2分别为:
Q1=40-2P1, Q2=15-P2
利润表达式为:R=TR-TC=20Q1-0.5Q1^2+15Q2-Q2^2-Q1^2-Q1Q2-Q2^2
分别对Q1和Q2求导,并令其等于零,得:
20-3Q1-Q2=0; 15-Q1-4Q2=0
解得Q1和Q2分别为:65/11,25/11
2. 根据如下的公式:IS曲线方程:s(y)=i(r);LM曲线方程:M/P=L1(y)+L2(y) 可以解得实际收入为8,利率为6%。
另外,总需求函数是关于y和p的函数,所以在解题的时候需要把其他中间变量(例如r等)去掉。参考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四证明题
1.参考微观部分效用论相关内容
假定一个人只消费两种商品x和y,假如MUx/Px>MUy/Py,而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增加x的购买量会增加总效用。反之,如果MUx/Px<MUy/Py,增加y的购买量会增加总效用。所以,只有MUx/Px=MUy/Py,总效用最大,此时,切点E为最优商品组合
2.参考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相关内容
五论述题
1.单一投入要素的三个生产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边际产出递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在第二个阶段,边际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边际产出为零时,总产出极大化。过了这一点,边际产出负增长,总产出下降。生产的合理区域在边际产出递减到边际产出为零之间。图略。
2.参考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