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_电子商务论文

发布时间:2015-08-0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_电子商务论文

浅析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
[摘 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它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立人之本、经营之道、立业之本。但是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他却成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为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失缺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寻找一些应对之策,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以及电子商务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以求为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服务,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可以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信 应对之策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兴经济手段,它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商务活动中,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方式,为企业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全球贸易市场上异军突起,并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中的各个角落。我国的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了十多年了,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隐私问题”、“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消费者信用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选率占70%左右。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我们如不尽快改变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将会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因此,通过各种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在电子商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信用环境,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与诚信的关系和现状
诚信,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一直都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消费者同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页交流,双方很难有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对于彼此的信任一般都是通过感受和体验等比较初级的手段,并没有成熟的体制或者适合的载体来支持开放性的真实信息的传递。于是,消费者无法准确的知道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消费;经营者无法完全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程度,只能遵循着对方的需要和要求实现销售。在双方互相探索和尝试信用程度的集合之中,中国的电子商务难免有许多尴尬和无奈,千分之一的交易成功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市场经济是信用化的商品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信用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活动风险极高,后果不堪设想。
完善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关于信用方面的立法、执法;政府对征信行业的监督管理;行业自律等方面。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并未建立起健全的征信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尚处于信用制度建立的初级阶段,各个方面还是不太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国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的社会信任度低
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一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势必会干扰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2、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在虚拟的社会中,网络主体表现不完整、不充分,人的自然的、社会的特性都被剥离了,剩下的只是代表交往对象的一个符号,甚至连这个“符号”也是不确定、不统一的。这给处在这种虚拟环境中的网络主体提供了不诚信的温床,从而导致网络相互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3、电子商务秩序尚未形成
作为一个新型的商务活动空间,网络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一些传统的经营准则在网络市场中缺乏网民的认同,而一种能够被网民普遍认同的具有广泛约束力的网络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在此情况下,网络市场中的商务交往必将处于缺乏规则约束的无序状态,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了商务运作的诚信原则。
4、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部分网络法律法规,但有关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支付结算、电子发票、交易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电子支付安全、隐私权保护、商业合同认证、纠纷调解、网上打假等问题的解决还缺乏相应的游戏规则和制度参照坐标。
5、利益驱动
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不难发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很难让人满意。
二、现状和问题
1、商品质量难以保障,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
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使得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上进行,交易双方通过网页交流,难以面对面的沟通,买方既看不到真实的商品,也没有办法试用,只能根据经验进行交易。因此,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商品的售后就会出现麻烦,甚至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用户实际购买和期待购买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如图书、音像、软件、鲜花礼品、通讯产品等是网上消费的主要热点。在信息不对称下,消费者只选择一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而对购买卷入度高的大型家电、电子产品等价格较高的商品则相对冷清。
2、对消费者资料保护不利,侵犯隐私权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