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家园携手,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家园携手,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摘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轻易。"由此可见,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家园携手 幼儿 行为习惯
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走同一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是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和在家里的行为习惯表现不一:在幼儿园。很多孩子都热爱劳动、不挑食、自己能独立自主;可在家里,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严重,对待家人合客人没有礼貌、不关心不考虑他人、吃饭要人喂、走路要人抱......甚至和邻居小孩抢玩具、动手打人等。 而造成孩子家园行为习惯表里不一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不一,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礼仪教育方面,早晨看见老师喊老师早,下午放学时和老师再见;生活卫生习惯方面,饭前便后洗手,饭后要漱口,保持正确地姿势,安静地入睡;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会独立地穿脱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会系鞋带,会帮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发碗筷;劳动方面,管理自然角,坚持值日生工作,认真擦自己坐的小椅子等等,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幼儿坚持每天去做。时间一长,逐渐形成习惯。回到家里,孩子成了掌上明珠。家长娇宠惯纵,迁就忍让,或是过分溺爱,大包大揽,使得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半途而废,也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难度。 一、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让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召开家长会,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式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2.利用家长开放日,增进家园之间的沟通。 家长开放日是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从而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式,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双方互相商讨、沟通,取得共识,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由于孩子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这种沟通要经常性、连续性、双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开放日活动: (1)小班阶段: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家访:保教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对每家每户的幼儿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让家长填写幼儿调查问答卷,和孩子们认识、交流、做游戏成为朋友等。 召开新生家长会:又家长带幼儿一起来园,认识幼儿园各方面的环境,和保教人员再次接触,做游戏、玩大型玩具、和家长做亲子游戏等,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概况、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共育,为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及物质准备,以此缩短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也缩短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开放半日活动: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适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真实再现孩子的发展水平,幼儿在进园2个月的适应期后,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观摩老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做游戏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面前,使家长看了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到孩子在体积中的表现、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活动之后,安排时间让保教人员与家长座谈、交流、探讨,然后每个家庭填写一份《家长参与半日活动的记录表》,最后让家长给幼儿园留下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家园共育。 (2)中班阶段: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儿童小社会中的种种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看清孩子在园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从而有助于对自己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我园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发挥家长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请各行各业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幼儿园来当"老师",请他们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表演,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与感受。针对农村幼儿园条件差的特点,发扬勤俭办园的优良传统,家长和幼儿、老师一起制作游戏材料,一起开展游戏,老师积极指导,并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家长处获得有关教育物质资源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同时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等。通过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大班阶段: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幼儿的方法及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及时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日常教学内容,举行"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3.利用家园联系表和家长园地,增强家园沟通。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为8个: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不挑穿;爱护、收拾玩具。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日期为星期一到星期日,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好★中△差×,在备注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周五下午总结,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并作为"评选学园四星"的标准。设置"小红花园地",如午睡小红花,进餐小红花,讲卫生、爱劳动小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谁的进步大。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远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就、桥梁。 4.利用家教沙龙,增加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套乱,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师,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帕,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家人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从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象,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知道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1.利用入、离园的时间,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劳动习惯。 入园时,教师主动热情地与家长问好、打招呼,无疑给幼儿放好榜样,幼儿见到老师也能主动问好,同伴之间热情问候,与家长再见。因为入园时,幼儿是三三两两进入幼儿园,可组织幼儿擦桌椅、给种植园的花草浇水、整理活动区域里的物品,还可与个别幼儿交流。离园时,培养幼儿主动与教师、同伴再见,将自己的小椅子摆放整齐。还可组织个别离园迟的幼儿和教师一起打扫教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入、离园时间是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劳动习惯培养、个别交流的最佳时间。 2.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时间,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劳动,与他人合作等习惯的培养。 晨间活动大多利用体育器械对幼儿进行身体素质、体能方面的训练。这时,可对幼儿在收发器械时候对爱劳动、吃苦耐劳方面进行培养。在使用体育器械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与他人合作方面的培养训练、培养他们的合作互助意识。 区域活动中,大多需要操作材料,可培养幼儿学会合理使用材料、妥善地管理好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以及与同伴友好合作,如:构件游戏,能将积木、盒子、橡皮泥、彩纸、插塑、瓶子等材料进行整合,多人合作,使幼儿通过互助创造出"人民公园"、"未来小学"、"动物公寓"等充满想象力、有趣的作品,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仅巩固、升华了主题内容,更使幼儿多项行为习惯得到好的培养,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3.利用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主题活动中,涉及到大量的故事。故事情节、角色行为包括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友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做事专心、有始有终的坚持态度,都给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主题活动中动手操作的活动,培养了幼儿喜欢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且在操作探索中能够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提问、交流、讨论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索、求知、求真、求实中,使幼儿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性、坚持性。同时,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讨论故事情节、学习对话、操作探索中,学会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学习平等与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 4.利用故事、儿歌这类教学素材,塑造典型学习楷模,鼓励幼儿学习,让幼儿有目标地去学习、去努力。 教师利用故事、图片、幻灯、情景表演等形式向幼儿提供一些生活中常遇到而又感到困惑的道德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组织他们对此进行讨论和评价。活动按以下步骤进行:列举选择途径。针对所提供的情景提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鼓励幼儿充分思考,但教师对所有的答案不作出好或坏的判断。想象后果。教师提问,"这样做最后会怎样呢","那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幼儿充分考虑到每一种途径可能引起的不同的结果,然后加以比较。自由选择。在引导幼儿对每一种途径及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后,提问,"现在你是怎么看的,愿意怎么去做",让幼儿自由作出选择,然后问为什么,让幼儿阐明选择理由以对其认知进行强化。情感体验。让幼儿从多方位去体验某种情景中不同角色的情绪或情感状态,引导幼儿对不同人物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从而进入他人角色,从他人的立场去感受有关问题。行为强化。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选择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还可让幼儿把自己做过的有关事情讲述出来,并鼓励幼儿坚持下去,无论在哪里都要保持一致的行为。 总是,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所有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期望,而良好的习惯培养就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课"。因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他能否成为未来成为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高质量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许多科学研究和事实都表明,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条不紊、诚实守信、细心、耐心、恒心等优秀品质,而这些都源于最初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园携手,是最有效的途径。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