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构建校园文化 促进师生发展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构建校园文化 促进师生发展

[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倡导和建立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是加强思德建设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可从校园的静态文化、动态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来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苦而细致地工作。必须不断地精心设计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绿化、美化与悠久的校园文化和谐统一,使环境教育与整体育人融为一体。
[关键词]校园文化 静态文化 动态文化 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倡导和建立现代化的校园文化,是加强思德建设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谓的校园文化广义上指学校校园生活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指学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其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表现形式上,校园文化又可分为静态文化、动态文化、制度文化等几部分。而校园文化建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塑造校园文化的活动和过程,是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的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现代课程论认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不只是读、写、算等方面可以测量的认知和技能上的发展,他们还从学校的环境、校园生活、组织制度、校内人际关系及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获得没有显现出来的、潜在的价值与规范的陶冶。这些潜在课程,作为一种校园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尽管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只是“桃李不言”而非立竿见影,但对人的身心发展却发挥着其它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陶冶功能:校园文化起着一种文化传递的作用,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生命的内涵;其二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无意地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其三潜力开发功能: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求知欲和需要,校园文化发挥着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功能;其四导向功能: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显而易见。
因此,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尽量体现艺术价值,并力求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融合新的道德观、审美观、教学观为一体,构建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经多年的探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静态文化熏陶人
校园静态文化是信息交流、沟通了解、发展个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媒体。它包括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地等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实质就是一种无声语言的教育,无须教师传授,让学生置身于美丽、优雅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耳濡目染,起着陶冶情操与行为规范的作用,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并维持积极的学习动机,启示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勇往直前。无论是校园中的设施,还是校园中的环境,它们不但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顺利进行的保证。
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流的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成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项大事。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校园的环境悄悄地发生着可人的变化。
1.室外文化的教育效应。室外文化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它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如:端庄的校牌,严肃的校训,鲜红的校旗等标志有助于塑造学校的形象,有利于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维护本校的形象。校园里的宣传橱窗、校训牌、名人画像等展现着学校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形象真理,它能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激起它们情感上的波澜。学生身处在这样校园中,时时受到上进、求实精神的潜移默化,美好的心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塑造。
高大美观、新颖别致的教学楼,宽阔的运动场,平整的校道,绿色的草坪,美丽的花圃,修剪成彤的树木,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体现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无时不在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此外,我校还向历届学子的在职干部职工发出“反哺母校,共建校园文化”的倡议,集资建起了“校园建设功德碑”、“启蒙亭”、“儿童乐园”。园中有碑有亭,有诗有画、有花有草、有石桌石凳。这些建筑高低有别、错落有致,构成园林式花园式的校园。让师生徜徉其间,自有诗情画意的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观点。
2.室内文化的教育效应。室内文化就是各室的布置力求渲染文化气氛。如办公室集体办公的长桌上摆放两面鲜红的小国旗与几个盆花相互辉映,既增强政治空气,又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办公环境。墙上张贴各种规章制度,显得治校有方。档案柜里的各种档案分类归档,对号入座,体现管理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张挂各种荣誉的奖旗、奖状,能展示学校丰硕的教育成果。教师简介及历次活动剪影更展现出师生的亮丽风采。教职工在这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工作,自然为人师表,尽职尽责,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各教室挂有名人名言和班风要求,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以及形成良好的班风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室展出学生的手工制作、美术、书法作品和教师的范作,展示美的引力.形象地给学生以感悟美的愉悦,影响着他们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以动态文化启迪人
动态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深入师生思想,触及师生灵魂的一种隐性文化。它的教育性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而主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活来渗透教育,暗示教育,启迪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震撼儿童幼小的心灵。
1.课堂文化的教育效应。课堂文化就是一种同化教育。课堂上教师仪表堂堂,热情大方,谦逊文雅,谆谆善诱并饶有风趣的言谈举止,严谨的治学态度,崭新的课堂艺术等,无不感染着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其得到的是不断上涨的求知欲望,是智能的增强,潜能的发挥,灵魂的升华。另外,课堂上琅琅的书声.嘹亮的歌声,美妙的琴声都促进浓厚的课堂文化气氛的形成,使师生共同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2.课外文化的教育效应。课外文化是一种创造教育。学校的集会、文娱、体育活动都是校园课外文化的重要资源,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如:举行盛大的开学或休学典礼,授奖仪式、节日联欢、晚会、春游、野炊、校际联谊、体育比赛等活动,对师生开阔视野,锻炼意志,表现风格,增长见识都有益处。
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理解美的本质、内容和境界,以及提高表现美的能力。艺术文化表现的美比现实美更具有集中性和典型性而成为审美的化身,所以校园里的各种艺术活动便成为美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体,利用各种文艺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艺术作品占领学校艺术教育阵地,真正发挥艺术文化的审美作用。还有“红领巾广播室”的播音,课间操整齐的队伍,激昂的配乐,明快的节奏.一色的校服,一致的动作都构成浓重的文化氛围。庄严的宣誓,动人的演讲也会使学生激动不已,留下美好的印象。
师生关系等心理环境也影响着学生审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判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美的化身。教师的语言、服饰、价值观等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点。比如,教师对学生的爱护,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又能让教师品尝到爱护学生的乐趣。另外,学校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活动环境”,力求做到:一方面,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学习需要,实现课堂教学学习气氛民主化,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使学生涌动出创新灵感。其二,要建立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化。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拔功能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融为一体,实现情感的升华和共同发展。其三,学习过程要活动化。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自我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让学生从中品尝创新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化作美育的力量,使师生共同感受到人际关系之美。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充分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引导全班学生互敬互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组织全班学生开展各种健康活泼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克服困难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奉献意识等。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精心设计健康向上、团结活泼的寝室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中快乐成长。
三、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保证,是环境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它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好比催化剂,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我校将制度建设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如严格的“升国旗”制度,那庄严的国旗,庄重的国歌,动作一致地行队礼和注目礼,无不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又如“优秀班级”、“文明宿舍”评比制度,通过考核评比颁发奖旗,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不断努力进取。学校良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礼仪教育和警示教育。如楼梯间用醒目的美术字写上“上下楼, 靠右行”,在拐弯处写上“慢步轻声”,在阳台上写上“注意安全,严禁攀爬栏杆”等安全警示标语,使学生抬头低头都会看见,自然产生约束感,把这些安全意识内化为注意安全的自觉性和外化为自我保护的行为,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我校,制度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一项措施,而是让师生在参与制定和执行制度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师生在用自己的制定的制度来规范自己,没有压抑的感觉,只是为了在更好的机制环境下学习和工作。
校园美,制度严,校风正,师生文明,奋发向上,我校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已逐步形成。近几年来,我校连年评上市、县级常规管理“优秀学校”,200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均得益于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熏染。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苦而细致地工作。必须不断地精心设计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绿化、美化与悠久的校园文化和谐统一,使环境教育与整体育人融为一体。我校正努力以浓重的校园文化打造成独特的教育品牌,让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中快乐成长。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