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对中医学重视地理环境的探究_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4-11-09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中医学重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寿命、疾病、治疗以及药材等方面的影响。现代中医人,不仅要注意人体的地域差异,也要考虑药材是否道地;即使是同一个地域,生态环境从古至今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应当灵活理解和运用古医籍中的理、法、方、药;即使同在今日,对南北各地临床辨证施治的经验不可拘泥。 关键词:中医学;地理环境;体质;寿命;疾病;治疗;药材 中医是运动变化的医学,它将天地万物看作是永恒运动变化并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处理生命问题上是随着天、地、人等情况灵活多变。地域不同,人体质的强弱,寿命的长短,疾病的状况,治疗的法则,以及药材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重视地理环境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古医籍,特别是《内经》中有很多相关记载,兹概述如下。 1人与地的相应关系 祖国医学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也。《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其气九州(九野)、九窍,皆通乎天气。《灵枢。邪客》云:地有九州,人有九窍。都是说人体与天(自然界)相通,与地相应。《灵枢。九针论》还论述了身形之应九野的具体情况。《素问。三部九候论》云: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是说诊脉的三部九候,以合天地人,以应九野。《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篇运用五行学说,以五方配五脏、五体、五味等,说明了人与地的相应关系。 2《内经》对地理气候的认识 我国幅员辽阔,古代先民早已认识到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这是运用五行学说概述了我国五方气候的基本特点。《素问。五常政大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南方)热而左(东方)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北方)寒而右(西方)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这是运用阴阳理论,解释了地域有南北高下之不同,气候亦有寒热温凉之差异。《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水土刚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这是具体说明五方的地形、地貌、水土、气候、物产:东方象春天一样,得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地处海滨,盛产鱼、盐。西方是金玉沙石之处,气候象秋天,有收引之象,水土强硬。北方象冬天,有闭藏的气象,地势较高。南方象夏天,自然界多长养之气,是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雾露经常聚集。中央之地平坦多湿,利于种植,且与四方交往便利,所以物产资源丰富。 3地域不同体质不同 不同的地理环境,营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进而形成了地域性体质类型。《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西方者,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北方者,陵居,风寒冰铡,其民乐野处而乳食:南方者,其民嗜酸而食驸(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中央者,其民杂食而不劳。是说东方之地的人们习惯吃鱼类和咸味食品,因鱼性属火,会使人积热于中,成能走血,多食伤血,所以该地域的人大多皮肤色黑,肌腠松疏;西方之地的人们依山陵而居住,宅简多风,披毛布,盖草席,吃鲜美的酥酪骨肉类食品,形体较肥壮,抵抗力较强,不易受外邪侵袭;北方之地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过着四野临时住宿的游牧生活;南方之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臭的食品,肤理致密而色红;中央之地的人们吃的食物种类繁多,劳动比较少,生活相对安逸。这些论述初步概括了前《内经》时代五方之地人们的生活习俗、体质等特点。元代着名医家朱丹溪认为:西北之人,阳气易于降;东南之人,阴火易于升。也是强调人的体质有地域性的差异。 4地域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人的寿命亦有地域性差异。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阴精所奉,其人寿。是说东南方阳气有余,阳精自上而下降,所以气候温热,人的由寿命较短;西北方阴气有余,阴精自下而上奉,所以气候寒凉,人的寿命较长。现实生活可见,气侯温暖,万物生长快,收成都比较早;气候寒凉,万物生长慢,收成都比较晚。早成熟,早衰退;晚成熟,晚衰退。由于地域不同,气温不同,动植物的生成速度不同,人体寿命长短同样有差异。 5地域不同疾病不同 学各地区虽然都与时令季节同步,但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阴阳之气盛衰各异,人体的疾病也表现出地域性的倾向。古籍中的记载大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所在地域的水质、土质不同而造成的地域性疾病。如《吕氏春秋》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旭(足部肿胀)与跫(瘸腿)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虺(类似鸡胸)与伛(脊柱弯曲)人。《嵇中散。养生论》云:颈处险(通岩)而瘿,齿居晋而黄。古人虽然还没有认识到水土中具体缺乏某种成分,但已经认识到了这些病主要因于水土。二是由于不同的地理气候、饮食习惯、体质等特点,造成某些疾病容易在某些地域多发、易感。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西方者,其病生于内;。北方者,脏寒生满癍:南方者,其病挛痹:中央者,其病多痿厥寒热。《瘟疫论》云:西北高原之地,风高气燥,湿证希有;南方卑湿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时有感湿者。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地域性的多发病。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