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叶风尘
1204 3

[创新发展] 如何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说明剩余价值的转形 [推广有奖]

院士

3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754 个
通用积分
108.7019
学术水平
255 点
热心指数
259 点
信用等级
200 点
经验
84697 点
帖子
3227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9
最后登录
2024-4-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如何用简单的逻辑推理说明剩余价值的转形

马经论坛是所有经济论坛中争论最激烈的论坛,诞生了这个世界上最无影响力的各种经济学流派和最无知名度的众多经济学大师;马经论坛同时也是所有经济学论坛中效率最低的论坛,混迹于马经论坛的所有辩手,既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改变别人。每每想到这些,笔者就有一种冲动,幻想自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现代经济学枝繁叶茂,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建立了专业性很强的专业领域,在很多应用领域具备科学的基本属性,然而在现代经济学的基础部分,或者说在所有经济学的顶层,它的提纲或者总括部分,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门神学,被每个人不同的信仰左右。也就是讲,跨入现代经济学的第一道门槛,并非是你的知识或者能力,而是你自己的世界观!

什么是世界观呢?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基本看法或者认识。这句话其实等于没说,所以世界观其实还有个通俗化的解释,就是你站在什么角度、处于历史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去观察、理解、分析你看到的事物或者现象。简单的一句话,世界观其实就是你的立场。举例说,马经论坛前几天大家争论美国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作用。你说美国人曾用庚子赔款在中国建立了清华大学,在二战中曾经派遣了飞虎队到中国,这些属于知识面,有对错之分;而有人说中国的今天离不开美国的支援,这些就属于世界观,没有对错之分,或者说无所谓对错之分。

有了世界观,才会有方法论。数学是最好的方法论,首先是因为我们在数学的基本世界观上很容易达成一致,比如说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多的、少的等等。将数学做为一种方法论,引入到经济学中,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真相。比如说鲍特凯维茨算法对于剩余价值转形的意义,比如说边际分析对于均衡价格形成的意义等等。遗憾的是,经济学中的绝大多数数学应用都和方法论无关,仅仅是经济现象的一种数学表达,或者说是一种定量描述,不可能用来解释这个世界。

即使我们可以用数学做为我们经济学的方法论,我们依然会碰到另外一个瓶颈,就是我们大家彼此不同的世界观。一千个人的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常来说,方法论都是由世界观派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很难用方法论去修正一个人的世界观。对于任何学科来说,抛开世界观去谈方法论,或者抛开方法论去谈世界观,永远都达不成共识。如果一门学科,没有办法达成基本共识,那么它就不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科学从本质上来讲,就应该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科学很容易就解决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为自然科学的世界观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实际观察,来源于科学实验所揭示出来的基本事实。经济学要想做这样的观察,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空,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对于经济学来说,或是事实,或是数据,都不会改变一个人的主观世界。笔者大胆设想一下,要解决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我们需要把这门学科建立在逻辑学的基础之上,着重建立经济学的逻辑结构。

逻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规律的科学,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最为普遍和实用,而辩证逻辑具有一定的哲学高度。我们这里只谈形式逻辑。简单的说,形式逻辑就是研究演绎推理的,是一种线性逻辑,我们可以用演绎推理的形式把简单的事实和复杂的结论联系起来。由于经济学的大前提并非十分复杂,因此采用形式逻辑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绕过各自的立场,很有可能实现我们一直希望达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下面就进入一个实例,看看能不能用类似的形式逻辑帮助我们解决剩余价值的转形问题。

众所周知,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形问题。简单的说,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和商品的价值不相等,是因为有的商品中的剩余价值要跑到另一部分商品中去,以此保证所有的资本都可以获得一样的收益。剩余价值的转形就是要证明,如何在满足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总利润和总剩余价值,总价格和总价值,两个总量的相等。100多年来,为了解决转形问题,学界提出了很多算法,却始终没有真正解决。最理想的算法,笔者认为是DFL算法,但是依然不能做到马克思两大总量的统一。有的朋友认为转形就一定是干净的,也有的朋友认为转形就一定不是干净的,他们认为这些个东西其实是不需要证明。这就是玄学的做法了,“玄之又玄”,把自己说不清的东西直接当成真理。科学的做法就是要把基本的事实说明白,在世界观上不能出现歧义。

做形式逻辑的推理,我们首先需要简单的事实。我们不能先引入货币概念。一旦我们引入货币,就会引入社会制度。也就是说在形式逻辑的大前提中,我们的世界观就很难统一了,这样推理起来就不容易说服人。历史的发展和形式逻辑一样都是线性的,历史有因果关系,逻辑有前提和结论,两者完全可以结合一下。下面我们以历史故事为主线,演绎一下推理过程:


1、原始社会早期,产品单一,劳动者自食其力(包括供养家庭成员)。由于劳动力无差别,产品无差别,其产品有唯一的度量单位,劳动时间。

2、原始社会中期,技术开始进步,拥有A、B两种产品,但是劳动者依然自食其力。由于劳动力无差别,所以劳动时间不发生变化。

3、酋长规定,不同的产品,可以借助共同的时间度量衡,计算劳动时间,实现产品的自由交换。无论怎么交换,每个人到手的所有产品,始终包含了原有的劳动时间。

4、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进步,劳动力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酋长决定,劳动者的消费水平不变,所有的剩余产品归部落统一支配。

5、剩余产品可以用于供养更多的部落人口。剩余产品越多,供养的人口越多,可用于生产的人口越多,生产出来的产品越多,经济发展速度也就越快。

6、酋长把原来的大部落分解成两个小部落,A部落专业生产A产品,B部落专业生产B产品。因为偏好,酋长不断的把A部落的剩余产品分给B部落。

7、剩余产品调整以后,酋长发现了一个现象:A部落由于剩余产品多了,所以经济发展更快了;B部落由于剩余产品少了,所以经济发展更慢了。

8、酋长很快就领悟到一个真理:当某个小部落需要快速发展的时候,就要向它转移更多的剩余产品;当需要维持部落之间平衡的时候,就不要转移任何剩余产品。

9、酋长得出一个结论:剩余产品的转移适合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适用于均衡条件下的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如果要维持A、B两个部落的均衡,就不要转移剩余产品。

10、部落进入手工业时代,生产工具的重要性凸显。这样A、B两种产品的度量时间,就不仅包括劳动者的产品制造时间,还包含对生产工具的补偿劳动时间,或者称折旧时间。

11、酋长发现,产品的制造时间和折旧时间在劳动的抽象表达中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同等的剩余产品投入不同部落,由于两种时间的比例不同,对经济影响的速度就不同。

12、酋长决定,优先发展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的A产品。A产品包含劳动时间几乎全是制造产品的时间。剩余产品用于A部落招工,A部落增长速度很快,高于剩余价值率。

13、经济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吻合。由于育龄人口的自然生育节拍最少为一年,因此剩余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应该符合这一节拍要求,计划每年招工一次。

14、代表先进手工业水平的B产品随后开始生产。B产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几乎都是B产品的工具折旧时间,每年虽有一次招工,但是经济增长率远远小于剩余价值率。

15、为了提高生产B产品的部落的发展速度,酋长不断的将生产A产品的部落的剩余产品转移到B部落中去,让A部落的发展速度慢点,让B部落的发展速度快点。

16、酋长发现,要让A部落和B部落发展速度一致,就要让两个部落各自工具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也就是将剩余产品按照两个部落彼此使用的工具的制造时间进行分配。

17、工具的制造时间10天,使用年限10年,每年的折旧时间为I天。当剩余产品投入到扩大再生产时,其中必有一部分投入到工具的折旧中,但真实的工具并不会出现。

18、折旧其实是每年的一种计提,每年1天,10年后累积到10天,正好可以用来生产一件工具,也就是讲此前的10年,尽管理论上有投入,但是实际上没有产品。

19、并非是投入劳动时间在使用工具的身上,却没有在现实中找到使用工具的影子,而是使用工具的出现时间滞后了。这样B部落今后将不再需要A部落提供的剩余产品了。

20、部落的规则并没有改变,依然是按照A、B两种产品的工具制造时间分配剩余产品。这样A部落依然向B部落转移剩余产品,导致B部落生产过剩,出现周期性的危机。


这个杜撰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转形理论中两大总量相等的概念其实并没有错误。为什么我们在公式中无法推导出这个结论呢?这是因为数学公式求得的都是具体的数字,这些个数字是同时存在的,比如说平均利润率或者不同产品的价格。要证明总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这个没有问题,因为它是即期的数字,两者相等,意味着剩余产品被分光了。要证明总价格等于总价值,这个就很有麻烦了,因为它不是即期的数字,价值的投入,不可能马上就显示到具体的产品上去,你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看到,道理前面我们说了。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时期,剩余价值的转形是必然的,它可以为新兴产业的提供足够多的物资保证,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在产业的成熟发展阶段,剩余价值的转形将对经济发展结构产生破坏作用,直至于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是资本主义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道理前面我们也分析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这个规律其实是很明显,只不过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更为复杂,周期性的规律并非十分显著罢了!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剩余产品或者说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资本追求的是平均利润率,也就是资本的收益率。什么东西能做资本呢?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其中最重要的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应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包括劳动者工资,大多可以从企业的当期收入中直接摊销出去。真正属于资本收益的,其实还是固定资产。按社会平均利润率分配剩余价值,其实就是按照固定资产投入的权重分配剩余价值,和我们故事中按照工具的制造时间分配剩余产品,道理是一样的。分到手的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再接着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企业就可以在原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上以一定的比率持续发展了。由于利润的平均化,每个产业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幅度是相等的,所以看上去各个产业之间是均衡发展的。

这完全是一种假象!从企业个体上看,某些产业确实需要剩余价值的转形,否则无法吸引新的投资。而从这个企业个体所处的产业群的整体来看,其实完全不需要剩余价值的转形。如果此时我们依然按照平均利润率分配剩余价值,其后果必然是该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社会平均发展速度,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失衡,造成产品的大量过剩,最终让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都慢下来。资本主义本身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是机制问题,资本取得报偿被理解为天经地义。凯恩斯出了个招,就是由政府买入剩余产品,缓解经济危机。其实这些不过是自欺欺人。经济危机只是一种表象,其本质是经济体运行机制的失效。本来是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发展经济,做到多快好省,结果经济发展却慢成了一头蜗牛,还一身的臭毛病,能好到哪里去呢?

2018.4.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bjy1285582 + 60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60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qi509 发表于 2018-4-9 20:39: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剩余价值的转形就是要证明,如何在满足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总利润和总剩余价值,总价格和总价值,两个总量的相等。“——————因为这个都是错的。所以没有人能将其转型,。就是马克思自己也无法将其转型。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三卷里用于转型的例子或说在整个《资本论》里所用的例子都是:w500磅,c410磅,v90磅,m90磅。

马克思所谓的转型实际上是用他自己已经得出的剩余价值:m90磅去套利润。属于:打哪指哪。

使用道具

藤椅
对与更对1 发表于 2018-4-9 20:47: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是一个爱独立思考的人。

使用道具

板凳
1993110 发表于 2018-5-8 13:28: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