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孟子的学生
2280 5

[学科前沿]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批判 [推广有奖]

  • 2关注
  • 30粉丝

学术权威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6366 个
通用积分
5506.5330
学术水平
1420 点
热心指数
1104 点
信用等级
964 点
经验
148887 点
帖子
5670
精华
3
在线时间
38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6-23
最后登录
2024-5-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批判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强调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类的,突出强调真理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特点,这样,在实践中,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便具有了两点十分明显的缺陷,这样的缺陷,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致命和根本的缺陷,这些缺陷,足以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推向荒谬的逻辑境地。

    那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中的明显缺陷是什么呢?第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真理的主动创造者和主动遵守者——人,当成了人造真理的被动的必须的服从者。第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暂时的、方便的理论假说当成了固定的永久不变的永恒的绝对的东西。这两条,其实是紧密联系的,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正是把人造的暂时的结论当成是必然的固定永恒的结论,因此,人才会成为这些不变的固定永恒的结论的被迫的服从者而不是真理的主动的创造者和主动自觉的遵守者。而正是因为把人这一真理的主动创造者和主动地自觉的遵守者变为真理的被迫服从者,真理才会从可变的暂时的变为不变的、永恒的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东西。

    那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两点缺陷,是如何具体的形成的呢?我们可以试着来分析真理的具体形成过程来看一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实践中造成以上缺陷的。

    我们说,即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也绝对不会反对以下的说法,即,真理首先是人的思维、思考的结果、即主观认识的结果。马克思理论唯物主义也说,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真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它首先是人的认识,在它没有被验证能解释其他现象前,它仍然属于主观认识的范围,也即是说,真理最初是人的认识。既然真理是人的意识的结果,是人的主观认识,那么真理是否是真理,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实践的检验,让一个人的主动的主观的认识结果,逐渐具有了能够解释大多事物能够在大多数场合下被运用的能力。此时,请大家注意,一个本来是人的主观意识认识的结果、具有主观性质的认识结论,在检验和实践中,逐渐变成了大家都认可都认为有必要遵守的东西,因为,如果不遵守,就会给人的行为带来一定阻碍和困扰。而这里的“大家都认可都认为有必要遵守”,也就让本来是主观性的东西,具备了具有客观性的东西。而这里的“客观性”只是指,大家暂时地对它的一致的认可和主动的遵守。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真理不仅仅是一个枯燥的结论,它更是一个逐渐由“主观”变为“客观”的过程。而这个所谓“客观”,并不是说它原本就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说,它暂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暂时为大家所遵守罢了,是人创造了它,也是人在主动地遵守它。也由于这样,我们绝对可以说:所谓的真理的客观性,是人让一开始的是主观的认识的结论变得“客观”起来的,而绝非是如此即它本身从一开始就是“客观”的,绝非是它本身让它本身成为“客观”的,而既然是人使某些事物变得“客观”起来的,那么,自然,人也有可能让此时的“客观”丧失它暂时的“客观性”,或者,让其他的人造的新的“客观”来代替旧的“客观”。而真理,作为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如此!

    在真理由“主观”向人不得不暂时遵守它而使该它具有“客观”意义的转变过程中,人的认识结论——真理本身也在不断地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而不断被加以修正、加以改进,最后使之成为大家都认可的,大家都遵守的东西。而一旦这个现在大家都遵守的东西适应不了新经验了、不能解释新事实了,不能用在更大更新的场合下了,此时,该原来具有“客观性”的真理的主动的创造者和遵守者人也会主动对它进行修正,已让它逐步适应新的经验、并能够解释新的经验。因此,当一个结论被人遵守的时候,是人主动地遵守它,也只有人主动地去遵守它,也因此,当它不适合现实的时候,也是人主动地去改进它。真理的形成,就是从主观到所谓的暂时的“客观”,又从这暂时的“客观”出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形成新的“主观”,真理的形成过程,就是从主观到“客观”,又从“客观”到“主观,”又从“主观”到“客观”的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该过程不止,就意味着真理没有止境。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不同了,它在实践过程中,就是把人由主观认识得到的“暂时”被人所认可和遵守的东西,当成了绝对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永恒的东西,当成了人必须要遵守的,不论在何时都要如此的东西,而这也意味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上错认了“客观”的基本含义,或者说,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赋予了客观以绝对的涵义。什么是客观,客观都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绝对而言的,而在现实中人的认识,作为人的认识的结果的所谓真理,是没有绝对的客观性的!并且,一旦一个最初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东西在获得暂时的“客观性”之后,它被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拿来当成绝对的东西看,此时,这个暂时的人造的东西,对人来说,就成了绝对的的东西,人在这样的绝对的固定的事物面前,则彻底地丧失了人的权利,人在自己创造物面前丧失了创造者权利,而人一旦丧失自己的真理创造者的权利,人也就在所谓的真理面前丧失了自己的作为人的尊严。

    正是由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只具有暂时性的被大众认可的东西,当成是绝对的,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永恒的东西,在实践中就会造成人在认识真理上的裹足不前,就会彻底束缚住人认识真理的脚步。同时,更有可能把人变成人造的真理的工具和奴隶,更甚至于把一部分人变成另外一部分发明客观真理的人的工具和奴隶。于是,事情会变成这样,一部分人发明所谓的真理,把它们的认识,变成具有客观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永恒的东西,然后要求另外的一部分人来被动地遵守这样的人发明的真理,并且不得改动这样的真理,于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讲,在实践中,就有可能把旧有的人对人的绝对统治,变成了一个新的形式,这形式就是:真理对人的绝对统治。而不论是真理对人的统治,还是人对人的统治也好,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一部分人凌驾于另一部分人之上!

    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看到它的认识论上的缺陷。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的认识符合实在,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只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空话,因为,它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符合实在,也没有告诉我们对事物的正确反映的确切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在人的主观意识里的正确的反映(艾斯奇语)。换句话说,真理,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以及规律性的正确的认识。用一般的唯物主义的说法,真理是对“实在”的“符合”。凡是符合实在的,就是真的。

    面对以上的看法,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什么叫“符合”实在?什么叫“正确”的认识。当我们说一个观念符合实在的时候,我们似乎在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实在的画面,或者,我们认为,我们对外在的那个实在有着十分具体的清楚的认识,然后我们说,我们现在脑海中关于那个实在的“观念”或认识,符合我们已经知道的那个实在。打个比方:“实在”是一幅画A,我们照着A临摹又画了一幅画A1,我们拿着A1去和A对比,然后我们说,A1符合A。而实际上,我们手里,只有一幅画A1,我们对于“实在”在我们脑海中的观念,只是指向一个我们未知的对象。这样看来,符合实在,其实只是一句无意义的话:即,我们对于实在的观念,符合这个未知的对象。和“符合实在”一样,我们对于实在的观念符合这个未知的对象,并没有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观念“为什么”或者是“怎么样”符合这个实在的。而既然对象实在是未知的,我们凭什么说,我们的认识符合这个未知的对象呢?

    既然,我们对于一个观念所指的对象的性质是未知的,对于一个实在是未知的,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观念所指对象的(被我们认识到)性质,就是那个对象的真实的性质呢?我们所认识到的对象的性质,是否就是对象实在的真实的性质呢?如何判断我们所认识的对象的性质,是否就一定是该对象真实的性质呢?我们的观念,如何符合实在呢?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问题的解答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实在的自身真实的性质是A,而我们所认识到的实在的性质是A1。我们在生活中运用我们所认识到的实在的性质A1,如果这个A1,在实际生活中,到处通行无阻,我们就认为,我们所认识到实在的性质A1,就是该对象该实在自身的性质A,我们就认为A1符合A,或者说,观念符合实在。

    因此,我们说,判断一个观念是否符合实在本身,并不能从外在的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实在本身出发,因为,在判断一个观念是否符合实在以前,我们对于这个外在的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实在的性质或者对于这个实在是未知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外在的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实在是什么,也不知道它的性质是什么。我们并没有一副画A,然后照着A去画A1.认识的过程就是如此。我们通过我们对事物的性质的认识A1,看A1的实际效果,来看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如果能,我们就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实在的性质A1,就是实在的自身的真实的性质A!而所谓的认识符合实在,观念对事物的正确的反映,只能从这个认识出发来进行判断,而不能从被认识的对象——外在的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实在出发来判断,因为,被认识的对象,它之所以要被认识,就是因为它对人来说,是未知的。如果,从被认识的对象出发来判断一个认识的正确与否,那不是拿着未知的事物去判断本来就是我们在思想上认识到的“假设”的事物吗?而且,拿着未知的事物的性质去认识我们观念中对事物性质的认识,还会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即,我们拿着认识去认识认识。

   观念的是否符合实在,是否是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只能从我们作为人的认识观念即我们认识到的我们观念中的实在或者事物的性质本身出发来考察,假如我们认识到的观念中的实在和事物的性质适用于人类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是可以说我们的认识是符合外在的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实在的,是正确地反映了外在的实在的。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才是最科学的真理观,因为它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符合实在,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如果不从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就只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空话,因为,它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符合实在,也没有明确地指出对事物的正确反映的确切含义。




    如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必要回答以下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的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请教:用实践检验真理,是检验A1(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的认识)在实践中是否符合A(事物自身的性质)呢?还是检验A1是否在实践中能满足人的需要、能给人类带来益处,用A1的实际的效果来承认我们的对事物的认识A1是真理,是符合A的呢?如果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第二点,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味着检验A1在实践中能满足人的需要、能给人类带来益处,用A1的实际的效果来承认我们的对事物的认识A1是真理,是符合A的。如果是这一点,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因为,我们知道,A1本身不是A,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看A1是否能解释大多数的事实,我们还要小心地看有多少事实,是A1解释不了的,有多少事实,是A1所不能包含的,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要随时的修正A1,我们这样做的原因,也只有一个,因为,A1不等于A。(这里的做法,其实就是实用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做法。而此处,也体现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用主义认识论的最根本区别)而在实际中,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上的缺陷,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不承认A1不是A,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往往做出了阉割事实以迎合结论的事情,他们拿着被阉割过的事实,说,看A1是真理!

    认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上的缺陷之后,作为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应该保持这样的警惕呢?我们要小心,有人用真理对人的统治这一新的形式来掩盖人对人的绝对的统治。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根本缺陷会造成新的人对人的绝对统治吗?该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哲学思考!

    思考于2018年4月25日下午

    草作于2018年4月25日下午

    于从吾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zhuosn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5   查看全部评分

再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荒谬

题记:思想和大脑的关系,不是胆汁和肝脏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则是反映论。唯物主义哲学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一边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一边又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这样的强调,本身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荒谬性所在。

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边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一边又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体现了它的认识论的荒谬呢?其实只要仔细分一下,我们就会很清楚的看到这种强调的自相矛盾之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人脑的机能,强调世界的统一的物质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只要这个大前提在,只要这个大前提是绝对的,那么,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对于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强调,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既然一切都是物质的,人脑也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样,就决定了人类任何意识的产生,都必须受物质的规律性的制约。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意识的社会性,但是,意识的社会性本身也是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必须贯彻在它的每一处论证中,既然意识的社会性也是物质的,它的产生也必须受到物质的规律性的制约。因此,不论是意识的自然属性,还是意识内容的社会属性,不论是作为人脑的自然机能产物的意识,还是作为社会产物的意识,它们的产生必须受物质的规律性的制约,而物质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的客观内容,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更是完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不依据于人的意志为转换的。既然,意识,人的意识,不论是作为自然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都要受到无情的物质规律性的制约,那么,请问,意识的能动性又在哪里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人是具有意识的能动性了,但是,人具有意识能动性,人能改变物质的规律性的运动轨迹吗?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人能够改变物质的规律的客观内容吗?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人能创造新的物质的规律性吗?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能决定人可以遵守这一个物质的规律性而不遵守另外的一种规律性吗?人具有意识能动性,人能改变物质规律性实现的客观的顺序吗?意识的能动性,既不能改变物质的规律性本身,更不能对于规律的使用有所选择和有所取舍有所序列,这样,意识的能动性对于人来说,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既然一切都受无情的物质规律性的制约,这样,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对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而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对于人来说,同样不能提高人的尊严让人获得了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质!作为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因为处处受规律性的制约,这样,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就只具备一个含义,就是,在无情的物质规律的制约下亦步亦趋地去行动。在无情的物质规律的制约下行动,说得通俗些,就是一切按照本能行动。而在无情的物质规律的制约下行动,一切按照本能行动,不仅是一切物质运动基本准则,更是一切动物行动的基本准则。动物,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是没有意识的,它们的行动都是本能。人是有意识的,但是因为,人的意识的能动性也要处于物质规律的制约下,因此,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其实也是一种本能。从都按照无情的物质规律性的制约来行动这一点上来判断,人其实就是动物,人和动物各自按照本能去行动。既然都是按照物质的规律行制约的本能去行动,那么,动物和人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难道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那里,动物遵守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和人遵守的物质运动规律在道德上有高尚和卑鄙之分,在伦理上有尊严和无尊严之分,在情绪和心理上又有感情和无感情之分吗?同样作为物质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原则和方法,我们都知道,它们本身是没有什么高尚和卑鄙有尊严和无尊严之分的,你喜欢不喜欢它,它都在那里,它都要对你起你无法作用无法拒绝无法逃避你只能忍受的作用!


这样,我们就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抨击其他学派把人降低到和动物一样的水平,其实,真正地彻底地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把人降低为会说话的机器、把人降低为会说话的牲畜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


明白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荒谬和自相矛盾,明白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强大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的毫无实际的意义,我们就会逐渐明白物质只是人产生意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人的行动在一些地方是要受物质规律性的无情地制约,但并不是随时随地要受物质规律地制约,人的意识世界,也绝不是大脑细胞、大脑细胞中分子原子按照无情的物质规律运动后的必然的绝对的产物。在生活中,那些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基本相同的人,他们的意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完全不同,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看来,既然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基本相同、又都具有相同的物质大脑,这样,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两个个体就必然应该产生相同的或则基本相同的意识世界,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对某一事物有着相同的感受和看法。可是,事实是,在生活中,那些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基本相同的人,他们的意识世界和精神世界却可以完全不同,他们爱好兴趣、他们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和看法,他们对同一个世界的看法,可以完全的不同。严格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法清楚地解释解释这一点。


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阶级的定义和看法,其实,也即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反映论的考虑:既然人所处的外在的物质世界相同,人都具有相同的大脑,大脑都要按照物质的运动规律去亦步亦趋地运动,那么,处于相同环境的人们为什么不会形成一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呢?阶级,就是由那些处于相同环境下的人组成的,因为,他们在相同的环境下,一定会产生相同的想法和意识,而这是由世界的物质性本身决定的!而不同阶级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内容的不同,只是因为具体的人所处的外在世界的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意识的社会属性,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为什么同受物质规律的制约,人却会产生不同内容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不同,不是所使用和所遵循的物质规律不同,而是所处的社会和世界不同。


其实只要我们明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反映论的荒谬,我们就会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阶级观念,它的理论基础是多么的脆弱:为什么处于相同环境的人们一定会必然产生相同的世界观呢?处于相同环境的人们他们的能力不同,感情不同,情绪不同,爱好兴趣不同,这些,都是用受相同的物质的规律性制约来解释是不可能解释通的。处于相同环境的人们他们的能力不同,感情不同,情绪不同,爱好兴趣不同不就是在提醒我们,人的意识世界不是绝对的外在的物质世界的产物吗?人的意识世界,不是处处都要受物质规律性的制约吗?

恩格斯曾说:“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分子的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看来,似乎恩格斯也不同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大脑的机能的看法,但是,我们却看不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自身理论不足之处的更多的反省!


也因此,只有打破物质第一性的绝对正确性,我们才会对意识的能动性给予完全不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就是:意识的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创造人类生存的世界,只有人才能创造人类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类要遵守的各种规律!


而我们即使暂时承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没有解释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从哪里来!辩证唯物主义合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强调物质第一性,强调物质是意识的本源,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能并没有告诉我们说:物质这个第一本源从哪里来!现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师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草作于2018年8月9日早  于从吾庐

使用道具

藤椅
民声123 发表于 2018-8-9 14:03: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圭臬”的辩证法并没有引用到管理与被管理方面>>

(被你说成是“圭臬”的什么,如唯物辩证法并没有引用到管理方面)
----------------------------------------------------
“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与哲学
-----------------------------------------------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题:新时代巡视利剑作用更加彰显——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工作综述新华社记者)


  从首轮巡视情况看,各级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层级的问题呈现出不同特征。(文章有一句话讲“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句话)。
------------------------------------------------------------------
大家知道,工作的进步与成功总是循序渐进进步与成功,而不是突然的。所以讲“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与哲学讲的过程不相一样,存在偏差。“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句话应该是“从严治党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路上”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是不是?(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发帖,目的是盼望有高人指导、点评。)2018-8-1
-------------------------------------------------------------------
whitepony 发表于 2018-8-6 22:58:0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科学发展到今天,这种东西居然还被视作圭臬,只能说是这个国度的悲哀了!
---------------------------------------------------------------------
被你说成是“被视作圭臬”的什么,如唯物辩证法并没有引用到管理(管理与被管理辩证法原理)。2018-8-

使用道具

板凳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8-9 15:29: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真理的看法,首先要明确是人看真理,还是神看真理。
人在世界之内,人是主者。人看真理是主观真理。
神在世界之外,神是客者。神看真理是客观真理。

使用道具

报纸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8-9 15:30: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观察固有着立场,也固有着偏见。
没有立场的观察是荒谬的,没有偏见的观察也是荒谬的。

使用道具

地板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8-9 15:37: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硬币的公面与字面,哪一面具第一性,哪一面具第二性?荒谬!
不管是心还是物,哪一者都不具第一性。
按照逻辑规则,具有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而是另有其它。
唯心真理和唯物真理都犯有同样的逻辑错误。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4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