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1
4832 11

有效供给创造需求 [推广有奖]

11
hhj-1 发表于 2018-11-2 10:09: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 有效供给的创新意义
有效供给原理的两个方面--品种品质与价格,也具有内在的过渡关系。我们假设一种产品的品种品质已经固定,只有价格灵活变化。当这种产品刚刚创制出来时,价格肯定是最高的。高价格伴随着高利润,高利润吸引众多资本竞相投资生产这种产品。结果这种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渐渐增大,价格渐渐降低,到价格降到其成本线以下时,迫使许多资本退出这种产品的投资。于是,这些剩余资本将寻找新的出路。出路何在?无非是重复这个过程,即投资更新创制出来的另一种新产品,因为新产品总是伴随着高利润。
这样,有效供给原理就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可称为“产品循环”:
产品创制--产品价格下降并得到普及--产品价格下降到底--产品被资本抛弃--新产品创制……
这个产品循环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电视机行业,开始时各个厂家生产的是黑白电视机,当黑白电视机产品因市场竞争加剧而没有什么利润后,投资者们将资本转向彩色电视机,在彩色电视机领域,电视机由小到大,功能由粗到细、由弱到强;最后,竞争也使传统彩电产品没有什么利润了。于是新的产品如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数字电视、液晶电视等,这些产品会应运而生,同时它们也必然要走黑白电视机“生老死”的老路。
可见,有效供给原理将任何一个产品,从接生、培养、成长、衰老,到死亡淘汰,再到新产品的同样过程的循环,都已经决定好了。就像任何一个有机体存在着控制其生老死一样,人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这种情况,使新产品不断产生,旧产品不断被淘汰。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自由市场在起主导作用,那么肯定存在这个循环过程,这正是自由市场积极意义之处。当然在这循环过程中,同样出现令人欢喜与悲哀的事情。欢喜的是,新产品的创制使人能够领受其新用途,创造新生活;悲哀的是,当任何一种产品被淘汰时,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的资本与就业工人,将会亏损、下岗失业,从而被迫痛苦转型(转制)。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任何产品都必然走“贵族到平民”之路。最典型的是移动通信工具,从所谓“大哥大”到“手机”的称号,说明这条路的存在。同样,任何产品都首先是富人才用得起的奢侈品,然后就不可避免地变成大众所用的必需品。“奢侈品--必需品”使人类生活水平得到进步;原先价格太高而受用不起的物品,现在因其价格下降(收入提高)而受用得起了。比如,坐飞机在过去是一种奢侈享受,现在则已成为许多人旅行的方便工具。今天,太空飞行绝对是一种奢侈旅行,但过几百年,可能这种奢侈旅行就会变成每个人旅行时的方便方式。
这就是有效供给原理的重要作用。
“有效供给”虽然也不时被经济学家们提到,比如中国的吴敬琏 、魏杰 及前面提到的胡培兆等经济学家就持有效供给观点。当财政货币扩张导致太高财政赤字与通胀危机时,人们就会想到有效供给观点。比如当以财政扩张为基本主张的凯恩斯主义导致“滞胀”时,以减税为基本主张的供给学派就乘机兴起了。减税之所以具有有效供给功能,是因为它可以在产品价格更低时获得一定利润,如果没有减税,那么一方面市场疲软使价格压低到成本线,另一方面又需要你缴纳固定不变的税量。这样,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生意将会导致厂商倒闭,工人失业。所以在市场疲软、经济衰退时就需要减税,以扶持各个厂商,使其生产经营活动维持下去。

使用道具

12
hhj-1 发表于 2018-11-3 07: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 全球化下的有效供给意义
  在此特别指出:一个国家在真正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它的财政、货币扩张的作用与效果会减弱,而有效供给的作用会增强。因为,如果这个国家商品的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的优势不如进口商品,那么它的ZF所实施的财政货币扩张,只会有拉动外来进口商品需求的作用,而不能带动国内商品的需求。对于这一点,ZF决策者应该有充分的远见。今天的中国,它的产品在成本价格上有优势而品种品质上无优势,因此财政货币扩张能够在一个方面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产生拉动作用;如果中国产品失去这种成本价格上的优势,但又没及时提升其品种品质的水平,那么,中国财政货币扩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将丧失。
这种情况显而易见,但容易被ZF与社会所忽视。当ZF在为扩大内需而大举项目投资时,有可能发现,本国商品并未因此而得到相应的需求扩大,却看到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随着ZF的这种扩张政策而迅速持续地扩大。原因很简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原先品种品质优良但价格昂贵的进口商品,价格必然下降。这样,如果国内商品没有在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优势上加倍努力,项目投资者在选购投资商品时,必定更倾向于国外进口商品。在生活消费品上情况也是如此,人们会更倾向于选购消费进口商品而对国产商品不屑一顾。而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相对于这些商品来说)就等于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再加上ZF“扩大内需”政策使人们收入增加(比如涨工资就是“扩大内需”最简单的手段),使人们获得了“双重收入”。这样,人们就更有条件、更有可能,倾向于购买更好的进口商品。在进口商品价格有所下降但仍比国产商品高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已经发生了,不必等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到与国产商品持平时才会发生。我们知道,每当一个人钱多,消费能力强时,他在消费上就必然更倾向于选择品种品质更好但价格较贵的商品。比如当人们手中钱多时,他们会考虑购买进口轿车,相反,当人们手中钱少时,他们反而会考虑购买国产轿车。这种供求现象与经济学历史上著名的“嘉芬反论”具有相同的原理,即当人们手中购买力提高后,人们消费的档次会提高,那些低档次的商品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高反而变得滞销了。
因此,财政货币扩张,使人们购买力增强的结果,有可能不仅不会使国产商品更加旺销,反而会使这些商品变得滞销,如果这些商品在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上没有进一步的优势的话。所以,一个国家在真正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它的财政货币扩张的作用与效果会减弱,而有效供给的作用会增强。这应该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之一,是必须受到决策当局高度重视的。政策的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提高产品的有效供给,如何使产品的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更具优势,而不过分依赖于财政货币扩张政策,否则,政策的效果最终只会为别人“作嫁衣裳”。
过分依赖于财政货币扩张政策会使整体经济产生一种依赖性,即各个经济实体总是依赖于ZF为它们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才能生存下去,它们自己则被动地等待着市场外部来适应自己的现状。这与有效供给所要求的每个经济实体主动适应外部市场,努力向市场提供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更有优势的产品,是背道而驰的。进一步地说,如果每个经济实体在市场上无所作为,则ZF以财政货币手段担当“扩大内需”的责任就越重。比如说,本来市场景气程度为5时,各个经济实体就已经可以在市场中自由生存了,但由于这些经济实体缺乏自生能力,因此必须将市场景气程度提升到8,才能使它们生存下来。这样,为了将市场景气程度拉高提升,ZF就艰难地实施“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使ZF财政赤字累累,筋疲力尽。可见,如果各个经济实体能够在更宽广的市场条件下获得自我生存的能力,能够具有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的能力,那么这将大大减小ZF的负担,社会经济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整个上层建筑,就会运行得更加健全有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