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ple_lwl
2699 2

[其他] 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论学识与知识的成份和构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8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0 点
帖子
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7
最后登录
2006-3-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坚持科学发展观论“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写给全国大学毕业生、企业家及教授与相关人士一封公开信

敬望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和尊敬的企业家、教授与相关人士:

国家自改革开发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一系列人才强国战略决策。因此全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潜力,为国家发展培育了大批后备的学识型人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上百万人,提高了我国 人民的高等教育率,从过去学识型人才短缺,发展到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生求学进取的意识造成了困惑,并且引起了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出现这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的说法不一。从历史唯物论及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来认识,在走访了一些大学毕业生,了解了他们的求职意识后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大学毕业后就拥有了超过没有上过大学人的知识”,所以他们所要求的工作岗位和薪水待遇,要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高。所以这样的工作岗位很难找到。因为大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是老师所讲述的书本(学术)上的知识,在词典中将这种从书本中(学术)上所取得的知识称为“学识”,而不是知识。“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是词典中所赋予的知识内涵。知识就是力量。所以凡是拥有作用于社会中效益活动能力的人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内涵,只是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别。因此称没有上过大学和读书少的人们没有知识的论点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因此同学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除美术和文艺某些专业外,一般均为“学识”,而不是“知识”。可是我们一些同学及某些老师(教授们)却把学识当知识来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这是当前在学术界、教育界所反映出学问贫薄造成的结果。故此党的十六大、十六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要求。

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是人们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属于学问性课题。出现学识当知识的现象,说明现在我们学术界做“学问”的人少了,所以才出现了把学识当知识的错误意识观念。

人们把学识当知识用,就如把半成品当成成品用一样,必然导致达不到使用质量要求,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和阻碍党和国家所提出的“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决策的落实。故此,认识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不仅仅是一个学问课题,更是关系着人才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实质性课题。例如:所有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都普遍感到:在学校里所学习的收获在实践工作中用上的不多。这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为什么呢?依据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其原因如下:

1、 同学们在学校里所接受的理论和方法,均是在相对科学数据与相对条件数据以及相对智能与技能数据作用下,所形成方式方法的相对理论和方法。而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条件与所学习的理论和方法的条件不一样。故此同学们所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就感到用不上了。同时它也表明了我们的授课教师只讲了书本中的理论和方法,而缺乏理论和方法与实践条件相结合的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 在学校和社会中把学识当知识的意识和行为普遍存在。例如对企业中各专业人员的资格考核、晋升的确认,目前的做法是:由某些院校教授编辑几本培训书,然后通过费用培训,再以所培训教材出几道考试题,通过笔试合格就可取得专业资格职称和晋升的确认。这就是以学识当知识,严重忽视以实践能力知识考核专业人员资格的做法,从而造成当前某些专业人员只具备学识水平,而发挥不出取得相应职称的作用能力。

综上所述,依据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按照党和国家所提出的“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决策目标,以及全球市场经济竞争的客观需求,已经到了需要我们明确认识的时候了,否则党和国家所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

学识的构成,依据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科学发展观来认识,由如下三种方式来构成:

1、通过教师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加上自我所接收理解的认识能力来构成。

2、通过自我看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加上自己认识社会需求所取得的理解来构成。

3、通过看别人的示范(实践活动),自己所获得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来构成。

以上是人们获得学识的构成方式,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知行统一观来认识,学识是人们的感性认识,在知行统一观中只是知道的部分,还没有上升到掌握可行的程度,所以称为学识。例如你可以通过学习“汽车驾驶员手册”知道汽车怎样开,但是不等于你就能够开汽车了,要想达到能够驾驶汽车,还得在已知的学识基础上,通过实际驾驶培训达到掌握驾驶汽车的能力,再达到熟练的条件下,才能够有驾驶汽车运行的能力。这是每个人在认识自然界和自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必须要明确认识和掌握的知行统一观。

知识的构成。依据在词典中对知识的解释和“知识就是力量”的概括定义

来认识:知识,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界和自我在实践中所取得的认识,并能作用到实践工作中所体现出的能力。所以首先要有对自然界和自我的客观性的感性认识(知道),然后才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并产生出生产力作用,才证明你拥有了知识的内涵。所以学识是构成人们拥有知识的基础性组成部份。故此人们通过学习获得了学识,是构成拥有知识的基础。不把学识当知识是每个人必须要拥有的思维意识科学,是每个人在认识自然界和自我的实践中,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科学学问,以及能否客观认识自然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及客观定位自己,并且是至关社会公平分配和构成和谐社会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认识和承认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不仅是一项学术界的学问性课题,而且是人们认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意识科学综合为一体的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所涉及的至关社会全员发展,以及党和国家所提出的“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等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不断需求的社会发展实际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实际相结合,所论述的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是落实党和国家所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现我国人才健康成长、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思维意识科学,也是人们认识自然界和自我的思维意识科学,所以建议全国大学毕业生、企业<?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家及教授们与相关部门人士,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意识,认识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并且落实在实践工作中,承担起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所面对的责任和义务如下:

1、全国大学生和毕业生,依据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要认识到自己所学习获得的是学识,还需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掌握和应用,才能使自己成为拥有知识的人才,所以建议全国大学毕业生要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生产实践中去,通过实践认识自己的学识,通过实践使学识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数据化时代新型人才。

2、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依据学识与知识划分构成的客观必然性。大批高等院校毕业的学识型人才,尽快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型人才,按照社会分工与企业所具备的条件,已客观的落在了企业界身上。所以企业要为大学毕业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接收他们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实现使他们从学识转化到知识型人才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3、根据坚持科学发展观论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的论述,建议高等院校在坚持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与知行统一观的指引下,进行以理论与方法为主导,以条件作用相匹配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启发式教育改革,使受教育者所获得的学识具有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意识能力,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界的历史性责任。所以根据这一改革需求,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师资能力,是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学识型人才的先决条件。

4、根据坚持科学发展观论学识与知识的划分和构成的论述,对从事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考核部门的权威人士,在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思维意识指导下,对以学识代替知识,以笔试考核确认专业人员资格职称的做法,应改革为以工作实践业绩为主导,按执业信誉卡为主加学识考核为辅的做法,确认各行各业专业人员资格职称考核,是摆在我们面前至关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能否落实的实际性问题和学术学问性课题。对此相信人事部和教育部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一定能够对专业人员资格考核晋升的确认方式,做出符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方式方法改革。这是至关党和国家所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 十一五”规划目标能否落实,所涉及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意识科学综合为一体的系统科学学问。因此党和国家要求学术界、理论界和企业界,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是数据化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历史性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在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和知行统一观的指引下,对先辈们所取得大量科技成果,以及对几十年工作实践的总结与分析中认识到:人为所构成物质、物体、物性的生成、存在、发展与应用,是由人们所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所获得的相对相续属性需求与相对相续条件作用加人们全员意识的智能,技能所形成的方式方法,作用于实践过程中所构成。以这一认识在对大量人为所构成物质、物体、物性的生成、存在、发展与应用的进一步总结分析认识中发现:这一认识存在于所有人为构成物质、物体、物性的生成、存在、发展与应用之中,故此,将这一认识称为:人为构成物体、物质、物性的生成、存在、发展与应用的“三元四要素相对互动统一作用定律”,简称为“三元四要素定律”。这一定律的应用科学理论的认识:对认识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的原因认识与分析,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指导性内涵。所以会同此信一并写给全国大学生和毕业生、企业家、教授和学者与相关部门人士。希望能为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发展,企业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教育界的启发式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学问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全国大学生和毕业生、企业界的企业家、广大实践者、广大的教师和学者及ZF相关人员,多多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欢迎交流。

联系方式:

北京朝阳区新源街二号楼1单元201 邮编:100027

另外通信地址:清华大学新水利馆212 邮编:100084

E-mail: sfg0312@yahoo.com.cn

电话: 64679338

张银龙

20063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 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发展观 大学毕业生 人才强国战略

沙发
leabai 发表于 2006-3-17 12: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经济学来解释,是供过于求了,但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我从国外的资料看得比较多的是,大学教育提供的是“训练”,而非“学识”。中国教育的目标似乎是想培养科学家,西方教育的目标似乎是想培养工作者。
李志刚: leabai@126.com

使用道具

藤椅
laudon 发表于 2006-3-19 08: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文章的思想我赞成——即学以致用;但将学识与知识如此划分,则不尽然,我们到学校学习的不正是知识么?而“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在应用中存在一个转化过程——化为能力的观点是对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