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原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正确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正确

云谷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点、不正确。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就是从《资本论》中提炼出的精髓。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读过《资本论》原著,但大多数人都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我们中学和大学的必修课,是经济学者和党政干部的必修课。所以,只要学习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人,就基本上了解了《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既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的必修课,那么,就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的官方经济学,也是我们的主导经济学。虽然我们进行了30年的改革开放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已经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而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我们原来的经济理论却没有放弃。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理论创新没有同步,经济理论创新滞后。

我们先来看一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资料,而这些物质资料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取得,离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的一段话,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不会忘记,甚至有些人耳熟能详。

表面上看,这段话表述的很流畅,合乎逻辑,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存在很大问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资料,而这些物质资料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取得”。这句话不正确,因为它只说明了其一,没有说明其二和其三,以偏盖全。

大家想想看,我们现在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资料,除一小部分是自给自足、自产自用以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商品交换而获得的。例如,生活在农村的人,大部分口粮、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是自产自用的,其它的日用品都是从市场上或商店里买来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包括口粮和蔬菜在内的绝大多数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资料都是从市场上或商店里买来的,甚至有些人的全部生活资料都是从市场上或商店里买来的。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说明现代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绝大部分是通过商品交换取得的,而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生产才能取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通过市场交换取得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有人会说,首先是物质生产,其次才是商品交换。如果没有物质生产,哪来的商品交换呢?生产决定了交换,从而生产决定了消费。这种看法只是从生产一个角度来说的,是非常片面的。没有看到消费能力和商品交换对物质生产的制约和限制作用,没有看到人口压力、资源瓶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对物质生产的限制和制约作用。从消费角度来说,是以销定产,如果市场没有需求,即便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人要,消费决定了生产。从交换角度来说,是交换促进了生产,如果生产的产品多了不交换就会浪费,如果缺乏某些资源和原料不通过交换就得不到,从而生产就无法进行,交换决定了生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源瓶径制约和决定了生产。工业“三废”污染了环境,损害了人类健康。过度排放使地球变暖,影响了生态,影响了人类。生态破坏影响了生物圈和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人口过度膨胀迫使人类增加生产、从而造成资源瓶径、环境压力和生态问题等等。

实际上人口、资源、环境是相互制约和协调发展的母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交换、消费是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子生态系统。他(它)们缺一不可。至于哪个环节起主要作用,这要看具体情况。当环境污染严重的时候,就要治理环境。当生态破坏严重的时候,就要恢复生态。当遇到资源瓶径的时候,就要节约资源和开发替代资源。当供小于求的时候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当供大于求的时候消费起决定性作用,当供求平衡的时候,交换起决定性作用。物质生产属于供给,生活消费属于需求,从供给到需求之间必须通过商品交换过程。问题的关键是:物质资料为什么不能通过生产直接取得而非要通过商品交换呢?

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界的总供给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每种资源和产品的具体供给却是有限的,分布不匀的,占有不均的。例如,沿海地区具有海洋资源,鱼、虾、蟹和食盐等海产品丰富。内陆地区粮食、蔬菜、瓜果、绵麻等农产品丰富。草原地区马、牛、羊、乳品、皮毛等畜牧产品丰富。这些资源和产品都是有限的、分布不匀和占有不均的,但是,这些资源和产品又都是人们所需要的,存在着互补性。互补性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可能性。

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然而,个人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和手段又是非常有限的,个人显然不能依靠自己的独立活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而必须借助他人的资源和产品。这就出现了分工与合作的问题,分工与合作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可能性。

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是要付出代价的。物质生产会形成工业“三废”,工业“三废”造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损害了人类健康。环境污染造成了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影响了生物圈和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过度排放使地球变暖,影响了生态,影响了人类。总之,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于资源和产品的有限性、分布不匀性、占有不均性,决定了资源和产品的互补性。个人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分工与合作。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是要付出代价的。物质生产需要消耗一定资源和劳动力。这些都决定了资源和产品消耗的补偿性。也就是说,他人的资源和产品不是白来的,要付出代价、消耗资源和劳动力的。所以,他人的资源和产品不是白拿的,需要用一定资源或产品来补偿的。由此看来,只要是资源和产品具有互补性、代价性、补偿性,社会经济就必然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那种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就会取消的想法只能是一相情愿。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放弃了“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而采用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已经加入了WTO,我们又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必然性,那么,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就不是“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取得”,而主要是通过商品交换取得。既然商品交换是人们获取物质资料的主要途径,那么,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不仅仅是物质生产,还有商品交换和消费需求,还要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物质资料生产当作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不正确的,是片面的。在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情况下,生产、交换、消费构成的整个经济过程才是经济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