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10140 29

[其他学者] 西南财大经院刘璐( Resource Economics )在线访谈问答汇总 [推广有奖]

运营管理员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973564424 个
通用积分
41994.8715
学术水平
4617 点
热心指数
3402 点
信用等级
3620 点
经验
647144 点
帖子
9791
精华
140
在线时间
185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4
最后登录
2024-10-31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Dr. Lu Liu earns his PhD at Utah State University (USA) in 2010. He is interested in general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issues, especially in the application to land and housing markets, as well as other regional economic issues.
His research has used discrete choice modeling, spatial, and time series econometrics.
In addition, he is interested in the use of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 Regional Economics under both autarky and open economy settings.


"I love the moment when I am devoting myself in economic/econometric modeling."

            ---- Lu Liu

Teaching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English, Undergraduat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Master)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Master, Ph.D.)


问答汇总:

Q1:坛友终结天狼:

璐哥好,关于经济学家如何兼顾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这一问题,是怎么看的呢?有的学术立足于热点,所以能够立竿见影,但是基本上不能流传下去,所以对于学术本身理论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帮,而一些学术理论本身的研究,当然非常的难,也并没有多大的社会应用价值(当然这个问题应该处理的是理论研究本身及其应用的问题)。其次,人毕竟是要生存的,纯理论研究应该收不到多大的物质回报吧?学生立志于学术,自然也是冲着纯理论研究去的,但是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对于学术界不是很了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学生也有很多无奈和迷茫的时候,就在这一问题上,璐哥何解?
A1:

我觉得学术理论研究可以粗略的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比如物理学上的很多前沿研究,和当前的现实结合得确实不是那么紧密,比如研究银河系的构造等等,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隔得较远,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学了没什么用。但是,恰恰是基础理论上的前瞻性累积,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

的确,基础理论研究的回报周期很长,纯粹靠市场的激励可能难以实现资源在基础理论研究上的有效配置。这更像一种公共产品,需要ZF出钱来资助一些看起来对当前的生活没什么直接用出的研究。

对于经济学来说,其实我觉得相对自然科学来说还好啦,大多数的经济理论都是可以找到在现实中的投影的,所以说经济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我觉得这位同学的疑问,应该是来自于专业选择上的吧?现在的就业压力的确很大,同学们有这样的疑虑也很好理解。我觉得在选择研究题目的时候,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和现实问题,特别是一些较热点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如果你喜欢做的题目,不是热点问,我觉得也没什么,它总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吧,呵呵。

Q2:坛友铁杆粉丝:
刘博士您好!各地大搞新农村建设或城镇化建设时,强拆农民的生活根基,如土地、家园,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通过剥夺别人的资源肥私?
如果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应该先从偏远贫困地区开始?
城镇居民交完养老金后却发现,靠养老金养老已是过去的神话,只好延迟退休继续缴纳养老金,变相为自己养老。农民失去土地后,一没技术二没生活资料,靠谁养老?

A2:
这位同学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就业为先,才是最适合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关注“三农”问题。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把城镇化当作是新时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社会各界也纷纷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各种解读。
那么,什么才是最合适的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呢?
中国的城市化带来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过去30年中国有5亿人迁入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占全球人口的1/8。中国的城市化率,正处于一个从40%到70%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然而,通常意义上人们理解的城市化,主要是指户籍和土地上的城市化,这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隐患。

首先,城市化不是简单地在户籍上把农民转变成城镇居民。户口本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张纸,虽然在一些地方这张纸还比较值钱。户籍上的城市化是最简单的城市化。农民在户籍上变成城市居民后,的确可以享受一些城市居民所谓的待遇,比如医疗社保等等。但其实现在农村也在搞互助合作医疗保障,所以仅从这些保障来看,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城镇居民后能够得到的实惠有限,总不能把城市化理解成贪图一点保障的小便宜吧?
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后,首先要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居住。变成城镇居民以后,自然就不能再务农了,那以前有的土地也就没了。让农民自己掏钱去购买商品房,除了少数富裕农民以外,总体来说这不现实。据我观察,目前各地较为流行的做法是把一个村或乡的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在ZF修建的安居小区里。这种思路是通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来解决城镇化后失地农民的住房问题。由于以往农民居住在各自的宅基地里,非常分散,所以这种集中安置的做法较为合理,既节约土地,又使失地农民的居住至少在形式上看起来像城镇居民:住在居民小区里。根据各地条件的不同,这些集中安置房的形态既有普通的多层小区,也有电梯公寓,甚至还有别墅形态的安置小区。在这些安置小区周边,ZF一般也会修建一些配套,比如菜市场、中小学校、小型医院,等等。
把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在安居小区,使其居住社区化,再变更失地农民的身份,使其成为新社区的城镇居民,然后空出的宝贵土地用于从事各种房地产开发,吸引新的城市居民前来居住,这可能是当前在实际操作层面最流行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看起来很美。但这种城镇化道路的问题是什么呢?从总体上看,从农民变成城镇居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居住的形态和户籍的状态,这些都是形式上的和表象的。城镇化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而以城镇居民的方式工作,获取收入。把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居住、变更户籍身份,这些都不能带给农民持久的收入。有地时,农民至少还可以进行农业生产获得收入;而无地时,由农民变成的新增城镇居民从事什么工作且如何获取收入呢?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农民变成城镇居民以后,靠什么吃饭?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从农民转变的新增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这才是当前城镇化最根本和最棘手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令人担忧的。近日,新华社连续发文,对一号文件涉及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实际情况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部分地方ZF被指将城镇化简化为拆迁征地。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浙江省人民ZF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说:“一些地方ZF容易把经念歪,以为城镇化又可以大规模拆迁征地了。”
当前在一些地方,城镇化被简化为让农民“上楼”,结果许多农民“被上楼”。一锤子买卖过后,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将成为一个长期的隐患。如果城镇化被简单演绎成“拆迁征地”,那前景可能是悲观的。英国《金融时报》2月15日文章报道了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记者汤姆米勒的一本书《中国十亿城民:人类历史上规模移居背后的故事》,其中提到,“中国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受到城市建设推动。当建筑活动在约20年后趋缓时,一种切实风险是:中国将成为这样一个国家,'在零星区域分布着拥有巨额财富及受过教育的中产阶层,但城市里充斥着庞大贫民窟'”。这或许有点危言耸听,但绝不能让“大跃进”式的城镇化变成批量制造平民窟,这的确是我们应该警醒和坚决避免的。

那么,什么样的城镇化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首先,以产业发展推动的城镇化是最优的城镇化。假设在城市郊区能引入一些大型产业项目,比如兴建几个工厂等等,那么从农民变成的新增城镇居民就能去这些产业项目里就业,这样既解决了工厂的招工问题,又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当然,这对地方ZF的要求更高,引入和发展合适的产业,其难度远远大于简单的拆迁征地。
其次,在没有办法发展产业项目的地方,可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新增城市居民提供配套。我曾仔细考察过一些农民安居项目。在这些由农村演变而成的城市郊区新兴社区中,原来的农田变成了新建的商品住宅小区。随着城市居民从市区向郊区的迁移(这是大的趋势),原来的农民可以在这些新建商品小区里从事保安、保洁以及家政等服务。在附近的一些配套商业设施里,原来的农民也可以就业。而在这些小区建成以前,原来的农民也可以在工地里打工,从事体力劳动。
应该注意的是,原来的农民除了种地以外的知识技能往往较低,所以一旦转变为城镇居民,其就业能力是很低的,这必然存在着一个转型的阵痛期。当地ZF可以辅以适当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以上两种就业途径的需求。

这位同学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就业为先,才是最适合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那么,什么才是最合适的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呢?
中国的城市化带来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过去30年中国有5亿人迁入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占全球人口的1/8。中国的城市化率,正处于一个从40%到70%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然而,通常意义上人们理解的城市化,主要是指户籍和土地上的城市化,这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隐患。


Q3:坛友zxcy:
刘老师您好,有几个问题想听一下您的观点:
1.您对中国楼市泡沫的问题怎么看??目前网络流传着各种楼市泡沫的信息,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地价高得已经不是离谱二字能描述的了,北京房子一户1000万元,不是一栋。都说房价调控,降价,但是完全没看出来,还是在涨价,除了影子银行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房价地价,到底是ZF意图?还是百姓的需求?这种支撑能长期的持续下去吗??这样的泡沫和美国的有什么区别,中国的泡沫会破裂吗?还是更本不会破裂?破裂的话谁会是受害者:ZF、地产商、金融机构、百姓。。。。。最后谁来买单?有没有办法来吸收这个泡沫呢??
2.低碳发展的主题是否具有长效性?加入WTO是为了互利,区域一体化也能够互利,全球节能减排承诺的互利性体现在哪里??《公约》《议定书》的约束力是否足够强?如果能够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前提是什么?可能的机制设计又是什么?谢谢!

A3: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敏感,呵呵。中国当前的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的确很难由收入来解释。的确,国内的房价比美国贵很多。一线城市房价超纽约伦敦,但收入不及发达国家1/10。美国教授回国买不起房的例子。一个流传的段子说,一个旅美多年的教授准备回国当院长,把美国带花园游泳池和车库的大别墅卖了,回到北京连个电梯公寓的套二都买不起。在美国很多城市,40万美元的就算比较好的住房,而比较普通的住房一般在20万美元左右。我曾经粗略算过,人均GDP4万美元的地方的比较好的物业的单价为人民币6000元/平米(独栋、产权土地)
中美房价差异为什么这么大?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体一些看法引起大家的思考。
中美国土面积差不多,美国适宜耕作的面积高达90%,平原面积在70%以上;我国平原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2%,丘陵和山地众多
美国人口3亿,中国13亿
美国早已完成城市化,中国还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楼市的新增需求大。

以上只是中美房价差异的普通原因。要理解中美的房价差异,我觉得还必须找一些特殊的原因。
特殊原因1:美国人口分布更均匀,不像中国一样在大城市这么集中
特殊原因2:根据美联储的统计,2010年美国家庭的总资产37.9%属于金融资产,62.1%属于非金融资产。中国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在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为仅仅只占总资产8.76%,而非金融资产占91.24%。

我国居民资金的投资渠道匮乏是房地产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
存银行里则很难跑赢CPI,贬值风险大
炒股不靠谱,80%的人亏损,2012年A股表现全球垫底,美股屡创新高,A股则还在2000点附近纠结
买黄金以往是稳当的,但今年以来黄金屡屡走低,“中国大妈抄底黄金”结果惨被套,而且黄金的走势依然看跌
买各种理财产品纷繁芜杂,也容易亏损
自己创业艰难,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生存困难
综合来看,投资不动产仍然是相对来说最靠谱的选择

另外,土地财政,面粉和面包的问题。财经网前天发了一条很有意思的微博:
【早间新闻对照看】1、北京住建委酝酿暂停高价楼盘预售申请审批,年底前将暂停房价高于4万元项目审批。2、首开住总联合体12.2亿夺北京亦庄地块,楼面价达3.8万元/㎡。3、保利首开联合体21亿拿下北京朝阳东坝地块,楼面价达3.7万/㎡。

这位朋友的第二个问题:
低碳经济肯定是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主线,但确实在短期来看低碳经济面临很多挑战。具体来看,中国和美国的差异很大。美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消费领域,而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生产领域。中国虽然目前也在尝试建立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解决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还不敢贸然对碳排放加一个总量限制,所以这些地方的碳交易市场的作用相当有限。但如果现在我国就建立一个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又相当于给自己的经济发展戴了一顶紧箍咒,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Q4:坛友swufeliuyi2010:
璐哥好,可以问一个务虚的问题么?现在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是不是有种相互渗透的趋势?现在的资源与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前沿与研究重镇在哪里呢?大牛人物有哪些
A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确有很多地方需要和空间相关的分析相结合。我不知道你说的空间经济学是不是特指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现在比较前沿的一个实证方法的分支,你可以把它类比成时间序列在空间上的兄弟。环境经济学上的确很多地方用到了空间计量经济学,比如做实证环境研究时常用的Hedonic模型,现在一般都是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界和起来使用的,因为物业的估值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空间问题。资源经济学方面,目前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结合不如环境经济学密切一些。我觉得资源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其实更偏宏观一些,比如动态优化的方法那些。
资源经经济学的重镇还是在美国吧。哈佛大学经济系的Weitzman 教授有很高的呼声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Q5:坛友淡之美:
刘老师,您好!最近深圳决定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您看,这会对深圳房市甚至整个中国房市带来什么影响?是在传递什么信号?这个政策能多大程度的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
A5:
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70%,那其实不如不贷款了,呵呵。其实如果你关注到高层昨天的讲话就不难理解了:现在我国经济要提倡“去杠杆化”,显然,首付比例越低,杠杆率就越高 。
对限贷和限购的问题,我正好有一篇论文。愚作《限贷和限购政策对一般均衡中房价的影响》尝试探讨了限贷和限购政策的作用和适用条件,发表在今年9月期的《管理科学学报》上,欢迎做相关研究的各位同行引用。


Q6:坛友V雷洛斯:
关于环境经济学,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先污染后治理,破坏了周围环境的同时,确确实实是获得了眼前的一些既得利益。可是从人类利益的大角度,对于这些企业行为,我们究竟获利了多少?损失了多少?有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计算?有什么方法?
A6:
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对于落后的经济体来说,“要钱不要命”;而对于发达的经济体来说,又是“要命不要钱”。这个通俗的故事,如果用模型来解释,就是动态优化的问题。我们现在一个静态的框架下设定一个总量控制的排放目标,然后再在一个动态的框架下来优化它。
对这个问题,我也正好有一篇愚作,欢迎各位引用:
Hamid Beladi, Lu Liu, Reza Oladi. 2013. “On pollution permits and abatement.” Economics Letters119/3 (June 2013) 302–305.


Q7:坛友子楼:
老师您好!
      中国房产就70年,以房养老,万一还没“养”个几年,房子就被银行等收回去了怎么办?这样如何以房养老?
ps: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A7:
这就是“反向贷款”的问题,在国外有,不过使用的比例也不是很高。其实从理论上说,这个方法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解决生命周期理论里被动留遗产的问题,对一生的财产的优化配置有积极作用。
至于你说的70年产权的问题,这个问题争议很大,目前流传较多的说法是,对住宅70年到期后,可以免费续期。商业用房到期后缴纳一定的费用也可以续期。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流传的消息(我不负责):我国民用建筑的寿命一般只有50年,所以70年的时候你担心的问题可能不是续期,而是拆迁的问题。我们可以等70年来验证这个命题,哈哈。。。


Q8:坛友无情00001:
我们学校的老师啊,您好,我想问一下高校教育的问题,各大高校都在争相发表论文,老师很多时候也热衷于搞论文,导致有些老师在教学方面准备不够充分,但是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对待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呢?PS我本科的一个老师研究很牛逼,是海龟博士,但是他说话都不流利,一节课基本都是扯淡,学不到东西。
A8:
现在年轻老师的科研压力的确很大,各个研究型的高校都是如此。但我觉得教学仍然是最基本的职责和义务,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看重教学的。当然,论文和研究也是一个拿时间堆出来的事情,所以我的生活也是常年对电脑。。。求关爱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Economics Economic resource Source econom interested especially University research addition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沙发
mm11100708 发表于 2013-11-8 18:10: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爱璐哥,去年刚教了我们中微,很负责人,人很好!!!

使用道具

藤椅
aolei 发表于 2013-11-8 20:13: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西财刘老师,哈哈

使用道具

板凳
夏夜炊烟 发表于 2013-11-9 09:43:3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够坚持教学培养人才是好老师

使用道具

报纸
aarontina917 发表于 2013-11-9 10:42: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牛人!

使用道具

地板
myhomecome2008 发表于 2013-11-9 11:02: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奇

使用道具

7
yi3220377 发表于 2013-11-9 14:10: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一下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使用道具

8
铁杆粉丝 发表于 2013-11-9 20:13: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刘博士牛人!

使用道具

9
wangfengyang 发表于 2013-11-9 21:46: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西财刘老师

使用道具

10
cyuzhao 发表于 2013-11-9 23:37: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1 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