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en
2006 2

张五常对经济过热的看法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2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38 点
帖子
28
精华
0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5
最后登录
2012-9-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张老对经济过热的看法与我们平时所担忧的有些不同,下文为张老的论述:

易宪容老弟跟过我一些日子,显然没有学满师。最近北京的经济专家群起而出,大叫经济过热,说什么危险情况云云,易老弟的声浪竟然最高。经济学术语多多,无奇不有,只是没有听到「过热」这一词。是北京发明的,不知何解,有点未富先骄的味道。

过热过热,有人建议加息,有人建议不准外资进入中国。最近不准外人在国内购买房地产的传言四起,害得外资急急脚跑进去。这边厢有人说楼价因而急升,那边厢有人说北京要打死楼价,应声下降也。不知谁对谁错,但风声鹤唳,搞得一团糟是事实。

身在北京,易老弟怎可以不知道重心问题呢?国务院要把经济发展的火头烧到西部,烧到农村及其它贫困的地方去。我想不出反对的理由,也认为大致上他们办得好,只是住宅楼宇的处理不对头。是不简单的学问,分几点说吧。

(一)国内贫困之区这几年改善得快,农民收入的增长,我调查过的大约每年百分之二十。再快一倍也谈不上「过热」:从零上升百分之一百还是零,从微不足道上升百分之一百还是微不足道。二十多年前,广东不少地区的增长年率达百分之五十。没有人说过热,今天这些地区有点看头了。

(二)好几年前,我认为北京不大手把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农地改为工业用地,是劣着,因为二者的回报率相差太远。今天我不再这样看。长三角与珠三角有足够土地容纳得起地球上的所有工厂,如果无限量地转作工业用途,中国的落后之区不容易发展起来。困难是怎样衡量不同地区的土地使用的约束。

(三)信奉市场,但戴维德曾经说公司理论是由我划上句号的。公司的存在是因为不少事项市场不能处理,而政府是大公司。看地价与回报率的差距,凡事靠市场,中国的落后之区不会有抬头的日子。政府(公司)策划是需要的,不容易,可铸成大错。可幸今天见到的内陆及农村发展,势头很不错。这方面我对北京的「约束」判断有点佩服。

(四)住宅用地,大城市受到约束,跟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工业用地受到约束有类同的需要,可惜这方面的处理北京不见得高明。要让多少农地转作住宅用地是头痛话题,即是问要让多少人口转到大都市去。我没有答案。

(五)要鼓励贫困之区的发展,不让大城市的楼价上升是劣着。大城市的楼价愈高,贫困之区愈有可为也。要让楼价上升,问题是住宅楼宇,市场好些时炒上炒落,加上地产商喜欢造势,兴风作浪。我不认为今天国内的楼价过高,或炒风盛行。有炒的,但如果看我认为比较可靠的二手楼价的变动,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头。

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从整体看。好比一家商业机构,公司也,其发展也要从整体看。一家公司有多个部门,大学的经济理论说,不同部门的投资要有相同的回报率才合乎原则。问题是公司的存在起于市场有交易费用,而又因为这些费用的存在,拉平不同部门的回报率,公司可能倒闭。看一个经济的整体比看一家公司困难十倍,而看中国那么大而又复杂的经济,难上加难。我身经百战,推断了得,也容易失误。可幸自己知错知得快,认错认得快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过热 张五常 工业用地 微不足道 住宅用地 五常 看法 经济过热

沙发
shj2541713 发表于 2006-7-27 07: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有过热的苗头。

使用道具

藤椅
manager0124 发表于 2006-7-27 08: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过热大概只会在中国的几个地区和城市出现吧,应该不是普遍现象才对.如果只看到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有经济过热的苗头和情况,就说中国的经济过热就太片面了.毕竟中国是个大国,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呀.
王者之心,武者之勇; 胸若沧海,志若苍穹; 威慑天下,一统九州!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