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求真
3486 2

[转帖]论两极分化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0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599 点
帖子
82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30
最后登录
2006-10-2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论两极分化
作者:路漫漫
关于两极分化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本质》一文中已有较多论述。但这个问题实在太重大,有必要不避重复,再次详细论述。

关于两极分化的历史陈述
两极分化看起来只是个政治问题,但自从凯恩斯提出“收入越高者消费倾向越低”这一规律以来,两极分化在们们心中就逐渐就成了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人们注意到:
1、两极尖锐分化将导致社会消费急剧萎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2、两极分化引发的政治危机(如动力),将破坏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
3、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自发产物,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强大干预,两极分化只会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巨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如果干预力量不够强大,两极分化也将缓慢腐蚀,直到整个经济饥体溃烂。

经济史反复证明,那些社会比较公平,收入比较均衡的国家经济发展往往比较快,而且健康;而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严重的国家的经济在某个时期可能发展较快,但过了这个时期,就成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有关例子可信手拈来:
1、二战以后,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实施限制财阀的政策。出乎美国的预料,这刺激了日本小企业的遍地开花,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前行,到八十年代后期,甚至有将美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拉下马的趋势。
2、国民党在大陆把经济搞了破烂不堪,到台湾后接受了教训,实施了类似于大陆的土地改革,农民得以分到田地(三民主义本就有“平均地权”的口号)。人民生活趋于安稳,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农民积极性普遍高涨,经济快速发展,很快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并以此支撑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及其他多次军事行动。在帝国主义的强大包围与压力之下,在与帝国主义进行了殊死博斗之后,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捍卫了主权与和平,已经在1949年站立起来的中华民族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巍然不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史乃是一首气势磅礴、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决非如河砀派所描述的那种阴暗历史。)
4、改革开放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拉开序幕,农民收入得以大踏步向城镇居民靠拢,这为以后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后劲。没有这一改革的首先成功,在日益恶劣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持续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5、看一看相反的例子。阿根廷在九十年代初,梅内姆政府实施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拍卖了大量国有企业。拍卖后,政府获得了大量收入,财政紧张状况得以缓解。同时实行私有化后,企业活力确实在短时期内得以增强,在拉美经济进入“复苏的九十年代”背景下,阿根廷经济颇有起色。然而,这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2001年,令人震惊的阿根廷经济危机猝然爆发,人们疯狂提款挤兑,旧内阁倒台,新内阁几度难产,失业人数急剧上升,社会形势混乱不堪。直到现在,阿根廷经济仍在低谷中徘徊,看不到希望所在。
6、在“产权明晰”、“自动均衡”一类破坏性极强的经济理论指导下,我国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实施大规模的“股份化”(实际为私有化)、“国退民进”、“转机改制”(实质为转变所有制)运动,失业人数持续快速上升(壮观程度创造了吉尼斯记录),社会贫富分化急剧扩大,基尼系数达到0.45,已光荣跻身于世界极不平等国家行列,市场萧条日益严重(连年通货紧缩)。由于人口众多,在进行了一系列“思路清晰”、“雷厉风行”的“经济改革”之后,未来中国已呈现某种灾难性前景。何新痛心疾首地指出:由于这一系列“改革”,使中国走上了歧途,新一届政府及后继各届政府即使想挽回,也已经十分艰难甚至危险了。何新甚至这样说:我只希望在今后十年中国不出现动乱,就谢天谢地了。

两极分化有内在动力
之所以要如此严厉地指出问题所在,目的在于警醒人们,尤其警醒那些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此一派经济学说在国内居主流地位)信奉者,如果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还有良知,那就请赶快悬崖勒马。
但新国家主义者不牢骚主义者,新国家主义者主张正视一切现实。对于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及其治理方案,何新经济理论自有其一套系统的看法和方案。
首先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何新之所以认为形势严峻,并不是说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一团糟,而主要是说未来的趋势不乐观。诚然,自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无论在宏观还是在微观上都有了某种程度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却难掩两极分化扩大、就业形势严峻两大现实。而这两大现实问题(当然还有三农问题等许多问题)都是极不易解决的。之所以说这两大问题不易解决,乃是因为它们有一种自发的推动力量,趋势一旦形成,就会一直发展下去,越来越难扭转。八九十年代各国的私有化浪潮已经为此写下了鲜明的注脚,在最初的时候,这种浪潮似乎“大获成功”,蒙住了人们的双眼。但不过寥寥十数年甚至不到十年,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其中印尼、阿根廷的例子最为突出,最值得人们研究和深思。何新曾多次使用“利近害远”这一成语,就是指这类政策和现象。它的影响甚至比“近亦害、远亦害”还要恶劣,因为如果有“近害”的话,纠正也肯定会快一些。而“利近害远”的政策则和抽鸦片、吃摇头丸差不多,刚开始很痛快,对身体似乎也无大碍,时间一长,一切玩完。
为什么说两极分化和失业上升有其内在动力?让我们回头来研究一下马克思。以下是何新与日本S教授1990谈话的部分内容:
马克思思曾提出一个规律,即工人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发展而日趋绝对贫困化。许多人现在不信这个规律。理由是发达国家中的蓝领工人愈来愈少,而白领工人已走向中产阶级化了,富裕了。
但人们却没有问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会愈来愈少?
这是由于发达国家自70年代后,将其劳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是由于借助工会力量和政府干预,发达国家工人工资被抬高。政府干预工人工资,则是为了保持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
但这种工业转移运动,却同时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现象也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瑞这个规律主要不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而是在非发达世界顺相当巨大的规模上惊人地发生。这一规律之所以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发生作用,显然也是世界经济日益深刻地走向一体化的结果。
资料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现在陷于非常贫困、悲惨的处境。(路漫漫按:十余年过去了,这一情况并未改变,表明形势一旦成局,要扭转是多么困难!)
如果这个世界上,每年有1亿儿童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上万儿童因饥饿而死去,那么这与科技和财富取得空前成就的20世纪,色彩是多么的不协调?(《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P114)

马克思认为,在理想的市场经济中,即使经济秩序是公正的,是法制的,充分体现“自由、民主”的原则,其结果也必然是不公正的。马克思并不认为富有者财富的形成都来源于欺诈。问题在于,正是在绝对遵守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的前提下,也必然会产生资阶级。为什么?
马克思说,这是由于市场出现了一种特殊商品,即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劳动力。这种活劳动力具有创生新价值的无限能力。但资本家在购买这种劳动力时,所付出的市场价格,是社会平均工资(即劳力自然生产与再生产的生理消耗补偿物)的价格。资本家在购买有创新功能的劳动力时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用低谦的工资购买了具有无限创造潜力的活劳动能力。这就是市场经济中资本家利润--剩余价值的来源。

只有强力才能扭转两极分化的不断扩大
根据马克思的以上论断,我们可以考察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
在当前国民经济体系非国有企业比例明显占优的情况下,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明显减弱,财富的两极分化将自发地不断进行下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所谓马太效应)。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失业率反复上升,最终必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至引发政治危机乃和社会动乱。如果今天不是这样的局面,而是象90年代中期一样,国有企业居国家经济主体地位,即使其“效率不高”、“冗员过多”、“增长速度缓慢”,但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保持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地位,逐步探索各种有效的经验,将纵横自如,大有可为。(必须说明,大规模拍卖国有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恰恰有赖于我国当时较易控制的经济局面,决不是什么“英雄救世”所致。)可是今天在棋局几乎已定的情况下,转圜余地变得很小,而且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形势还将进一步恶化,政府越来越难有所作为。
我们切不能为当前仍存在的局部繁荣所迷惑。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即使真的实现了社会的“制度化”、“公开、公正、公平”、“彻底铲除”了腐败、严厉打击了经济犯罪……以及诸如此类一系列社会目标,最终也并不能防止严重经济社会危机的爆发。因为这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的扩大,以及相应的下层民众生活逐渐陷于绝对贫困化。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利用当前尚存的时机,制定一整套持续的战略方针,在保持经济繁荣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帕雷托改善,缩小两极分化。对此,有以下建议:
1、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作为今后长期列于前三位的经济工作,毫不动摇、常抓不懈。
2、保持国家对经济命脉部门强有力的控制,绝不再轻信某些策士肢解、消融国有企业的方案。当然,也要注重国有企业的效益问题,但改革必须在国家控制企业的前提下进行。尤其要注意的是,所谓效益不佳,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容量不足,因此绝不宜不断引进强大的外来竞争者与国有企业争夺市场。如果说一定要引进竞争机制,那也应该尽量在国内企业之间进行。
3、继续搞好西部大开发。
……

可以采取的措施非常多。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以及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在面临如此众多的矛盾之时(尤其是面对尖锐的利益矛盾),是不可能达到最终目标的。

最大的困难其实不在于执行,而来自于思想。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僵化,以及资金的缺乏,国家保护甚至宽容某些既得利益(先富)者,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星移斗转,我们今天的经济情况是资本过剩,既得利益阶层队伍日益膨胀,两极分化急剧扩大,情况已发生重大改变。如果不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改变某些对策,那么可以想象,不久的未来,很可能出现某种难以控制的局面。
当前,维护新贵阶层利益的口号有:“按要素分配”、“资本无罪”、“赦免原罪”、“保护私产”、“松绑”等等。
新国家主义者并不否认上述口号的某种合理性,但是真理再向前半步,就变成了谬误。如果一味只强调这些口号,则滑到了真理的对面。
什么叫“按要素分配”?其潜在含义,实际就是按资分配。这在法理上是完全错误的。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是科技!如果真的完全按要素分配,那么科学家及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分配得到90%以上的社会财富。但事实上他们的所得往往是其贡献的零头。既然科技工作者“放弃”了应该得到的份额,那么这个份额理应由全民共享,而不是被有产者独吞。
因此,所谓纳税,实质是有产者将自己多得的部分返还社会,这是一种天然义务。而履行了这种义务,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权利。那种“多纳税、多享受权利”的看法并不正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财大气粗者往往可以“违法不究”、“以功折过”。这就是“松绑”的真正含义。然而它也完全违背了法理精神。
发达国家并不给有产者“松绑”,反而压得很死。比尔·盖茨被反垄断案搞得焦头烂额,格拉芙的父亲因逃税被抓进监狱。许多人更因某些侵权、假冒等经济行为被罚得倾家荡产。而我国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屡禁不绝,已呈泛滥成灾之势。最近的“婴儿奶粉”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直到几名婴儿死亡、相当数量的婴儿身体遭受损害才引起重视,其它产品也就可想而知了。至于其他更严重的经济犯罪,那并不难想象。难道赖昌星、刘涌这样的“大企业家”已经绝迹了吗?那些高呼“赦免原罪”的人真不知居心何在!
至于说“打击面太广,影响稳定”更是无稽之谈。康熙后期,政力衰驰,糜象日盛。雍正登基,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纲纪复肃,为康雍朝气盛世做了一个极好的中继。有人评说雍正之功不亚于康熙,此论深刻至极!当然,雍正也曾犯下许多错误,最为不当者就是施行“文字狱”,得罪文人,名声大损,但这无法掩盖雍正的丰功伟绩。
观今日中国,已极类似康熙朝末,雍正朝初。
邓小平同志曾讲:政治上有问题有时可能难拿得准,但经济上有问题,一抓一个准。
对于那些违法犯罪的新贵,每年应当抓一些出头之鸟,杀鸡儆猴,方能重振纲纪。要知道,某个全国知名的昔日第一女名星、今日大富姐被抓之后,震动了多少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一时间,全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高速增长。这也可算作巨星“立”了一次“大功”吧。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国企与民企效率有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企能够偷税,而国企老总不敢也不愿偷税。如果谈“同等待遇”的话,恰恰是国企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严肃法纪,才能为国企争得公平的竞争地位,才能重振国企雄风,才能使国家重掌经济命脉。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围堵民企,逐渐回复到公有制计划(统制)经济下,而是说有必要对当前过度放纵民企,对国企悲观失望的思想行为进行反省。所谓“整肃纲纪”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搞运动。但是方向一定要定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当前形势,甚至应该执行一种“越富者法律越严”的政策,专门盯住那引起巨富与暴富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5 0:20: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两极分化 假冒伪劣产品 资本有机构成 世界经济形势 工程技术人员 两极

沙发
谦虚的人 发表于 2006-8-3 02: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两极分化的现象在中国大城市比较严重。具体在一些落后和拥有国家企业的地方较小。

两级分化的产成,标志着生产力又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文章大体思路是论证和举例形式,无非就是想证明“两级分化”的错误性,而其正确性又在那呢?

思想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过来,国家也在慢慢的规划和建设这些东西。我个人认为,对每个地区实施不同的方法,才是最好方法。

.[move].欢迎大家来批驳和反驳我的意见![/move]

使用道具

藤椅
dusan3 发表于 2006-8-3 21:1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通过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其实可以知道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说能消除的。

但是两极分化不代表说贫富差距必然加大,相反还可能缩小

我们所谓的两极应该更小才对,而中间那部分应该更大

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逃避问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