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当下知返
860 1

[东方哲学] “视他如我、视人如己”的认知神经(脑)科学依据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硕士生

6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11 个
通用积分
0.0021
学术水平
24 点
热心指数
17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38505 点
帖子
13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26
最后登录
2024-4-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视他如我、视人如己”的认知神经(脑)科学依据

高旷(yzzxgk@126.com

摘要:视他如我、视人如己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社会人文道德要求吗?有没有一定的认知科学理论依据?本文试图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对这个问题作深度探讨,以期为这个道德精神标杆找到可信的科学依据,实现物质现象世界与东方传统精神文化的无缝接轨,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精神高度,树立科学系统的道德伦理信仰,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行性的理论。

关键词:视人如己  天人合一  感觉  认知  虚拟  道德

“视他如我、视人如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崇高的精神情怀,自古至今善书常阐、传承不断。

     视他如我、视人如己思想的古今中外经典语句

在中国,最早对这个理念有明确表述的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东晋道医葛洪,在《抱朴子·外篇·广譬》说:仁人之视人也如己,待疏也犹密。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太平御览·兵部一·叙兵》:敌有伤、饥、疫,不加兵,爱彼如己民。不知成书于几时的《天律圣典·卷一·第十一至诚章》:乐得恶失人所同,视人如己两相融,会穿此理圣贤位,希圣希贤大道宗。

基督教:“爱人如己”的诫命源自《利未记》1918节。保罗说:“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514)雅各还称“爱人如己”是“至尊的律法”(28)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我身既成普贤菩萨,发此心时,成就无边解脱。观一切有情,自他无别,同体大悲。

梁译《摄大乘论释》巻十一: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人与物(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心之间的关系,是个人必然也必须面对的三大关系,其中,如果把人也看作一种物的话,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则可以看作是人与物关系的一个子集。

东方古圣先哲认为人与大自然(一切物)之间是是一非二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以此论之,则“视他如我、视人如己”可以视为对“天人合一”理论的观行修习。

  天人合一思想在东方文明的提出、延续与庚新

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达生》:形全精复,与天为一。《道藏》: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孟子《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西汉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北宋张载《西铭》: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我与也。北宋程颢《程氏遗书卷六》: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南宋陆九渊《象山全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明朝王阳明《传习录》: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本体只是太虚……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
      其实,在中国更早的古籍中也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子,只是没有这么精炼的文字总结与表述;古印度也曾提出了“梵(天)我合一”的观念。

古圣先哲的这种认知、哲思、境界是不是空穴来风的想当然?有没有可以系统论证的科学依据?我们不妨从认知神经(脑)科学来逐次剖析。

   现代科学语境下的认识论通识

感觉是一切认知的基础,感觉,在生命对世界的系统认知过程中起着前置的、无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感觉信息的获得,生命甚至不能进行最基本的意识与逻辑运作。如果没有感觉作原始基础,则其它一切一切都无从谈起!即便是能阅读本文字的当下,既离不开当下的“眼见”视觉作用,也离不开之前文字像与感知所建立的深度条件反射经验。否则,要么是看不见,要么是见字不识意。

(一)感觉形成的四个一般过程:

1  感官接收器收集阀域内不同程度的能量刺激信息。

2  感受器把能量刺激信息转换为电、化学冲动信号。

3  电、化学冲动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

4  在大脑皮层的中枢区域,电、化学冲动被加工成不同性质与强度的感觉。
(二)感觉的普遍特性:

1  局限性

(1) 视觉阈域: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2) 听觉阈域: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当强度在听阈以上增加到某一限度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大可听阈域。

(3) 温度阈域:人的皮肤如果是暴露在空气中,短时间内可以停留在零上几十度到零下几十度的空气里,时间一长就会受伤。

(4)  对所有感觉器官来说,当外部能量刺激严重超越其适应极限时,会直接伤害器官本身。譬如,强光可以刺伤或刺瞎眼睛;声波可以击穿耳膜;压力过大或过小,躯体变形;温度过高或过低能导致皮肤、肌肉蛋白质变性以至于灰飞烟灭……某些环境条件下感觉器官自我保全尚不可得,何况能获知框外的刺激与信息!

2  程序规定性

(1) 感觉器官生理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确定性是由遗传基因序列(DNA、RNA等)表达并规定的,遗传基因突变,感觉器官功能与效应也随之变化,譬如色盲现象。感觉的形成是一系列独立严密程序的整体体现,是一种不自主的体验。

(2)   感觉的生成与感觉器官的生理构成的相关度
    不同生命的味觉与嗅觉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譬如人与猪、狗、屎壳郎对某一物质的味觉与嗅觉肯定不会相同。
    视觉也是如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物理实验证实,狗眼里的世界只呈现黄-蓝-灰三种颜色;牛、羊、马、猫等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基本颜色;人由于多了一种视锥细胞,看到的周围世界比其它哺乳类动物要绚丽许多;而鸟类眼中的圆锥细胞又比人类多得多,所以鸟类可以至少看到5种光谱带,还有一些鸟类,它们能够看到许多 人类看不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鸽子能够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而且还能够感知磁力线……
    3  相对稳定性
    生命程序(DNA、RNA)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感识(器官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这也正是物种假象产生的真正原因。之所以,生命彼此感觉到眼前的现象世界没有什么区别,是因为生命各自的预设程序(生理结构)几乎是雷同的;他者的确定性是自身确定性的一种结果,人类同样也不例外。
    4  变化性
   1)味觉的感受性与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密切相关。例如,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比较低,吃饱后就相反了,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提高了,对甜和咸的感受性降低了。
   2)味觉与嗅觉的敏锐性与刺激次数成负相关,多次食用某种食品,新鲜感下降。久市不闻鲍鱼之臭,频繁刺激,习以为常。集体无意识与集体感觉平稳趋同有关……
   3)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对某些信息的刺激反应(感觉)可以完全不同。
     4  失真性
   1)人所感觉到的任何外在刺激信息最终都要转化为大脑所能“识别”的电、化学等神经信号,无论这种信号的来源是真是假、是主动还是被动。
   2)大脑对于现象世界知与判别取决于它对神经信号的特定解读,而不是基于内、外部的初级物理事实,眼睛接收到的仅仅是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反映到大脑皮层中枢,可以是各种色泽、影像、物相。

(三) 认识论综括

人体如同一台碳基的、预先编程的、非常精密与智能的计算机系统。五官是输入设备,四肢是输出设备,大脑和神经是CPU,肠胃及心脏如同动力电源。

人的认知是宇宙本体世界存在相对于人的映射,是部分宇宙宏观信息作用于人的感官后,人的感觉系统所获信息的有机组合与架构。

人的感觉系统得到的感觉总和,就是人的影像世界,人的世界只是部分宏观宇宙信息的映射与镜像。

人的认知是基于身体和环境共同构成人的认知系统,动态积累的千变万化的刺激经验模型与抽象信息模型。

曹天云教授总结为:物自体(本体世界)的部分能量信息X+先验基因程序F=感知反映现象f(x),就是后天现象;后天现象f(x)+后天逻辑C=人化认识内容C(f(x)),这就是人化认、人化知识,这也正是人类生物意义上的共识基础。

邬焜教授用三句话概括了认知的过程与机制:凭差异而识辨,依中介而建构,借建构而虚拟;并提出三种信息形式:一是自在信息,也就是客观信息;二是自为信息,这是主观把握的信息;三是再生信息,也就是被主观所改造、创造出来的信息。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科学依据 计算机系统 加利福尼亚 集体无意识 天人合一

沙发
当下知返 发表于 2022-3-24 11:35: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认知困境

从上面的系统认知过程上,我们会发现一个诡异的情况:人对现象世界的解读(再生信息),其实解读并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自在信息)!而针对的是(大脑等)感识系统所织造的内识(自为信息)!

硫化氢气体对人来说是致命的毒气,但对于某深海生物来说可以是生命不可或却的“氧气”。粪便的气味对人类来说“臭不可闻”,但对于蝇、猪、狗来说可能是“香气四溢”。一水四见的哲理典故更是在开示生命这一特异的认知现象。

生命所对应的一切都是现象世界(自为信息),而不是客观世界(自在信息)。

迈克尔.波兰尼认为没有什么“客观知识”(自在信息),只有“个人知识”(自为信息)。“客观”是人对自己的误解,“客观视角”,不过就是人自身的幻象。

基于上述认知希拉里·普特南 (Hilary Putnam)《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缸中之脑”的假想: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大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大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体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2016年,埃隆.马斯克在接受Code Conference采访时表示:人类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华大基因CEO尹烨在接受梁冬采访时说:现阶段,我们还是无法绝对的保障与证明,我们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如今的科技可以做到,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让一个人产生性高潮,只要调整你的脑电波就可以实现……你可能就是试验品,但你自己也不知道……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的古圣先哲,印度古圣哲也发现了上述问题了,《唯识二十论》中开篇就提出了“……内识生时似外境现……”《楞严经》:不知身色,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譬如,眼睛接收到的仅仅是来自外部的有限电磁波,反映到大脑皮层中枢,可以是各种色泽、影像、物相。也就是说,外部只是提供了各种可以接受的能量信息(接近自在信息),大脑的功能才是虚拟成像的终结者。

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曾经深情地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共同体是一种本然

《杂阿含经》卷第三(八二):……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苦,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本质在)……

从宇宙万象万物万有都是由生命自身生发这个意义上来说,“视如己出”、“视他如我” 、“视人如己”是符合伦理的应有之义!

也因此,生命没有理由不慈爱他所孕育”的现象世界,没有任何理由破坏世界万物,没有理由不让世界万物祥和愉悦,没有理由不与之和谐共处,因为世界万物同体的,甚至就是自己!愉悦他者就是愉悦你自己,憎恨他者就是在憎恨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说:观察者如果突然了悟所有的被观察者其实都是他自己时,那么他和那些意象之间的冲突就消失了,他就不会总是先入为主地去评判某个物,而是视一切东西都为自己的再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然诸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是大菩萨起如是同体大悲无碍愿已,经一念顷恶风寻止……同体大悲,斯是正义。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中阐发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从俗谛上树立宇宙生态文明观,引导世界生态文明进程,建设美丽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论文与书目

曹天云《物质的新定义:物质是信息的某种呈现》

邬焜《哲学的最高范式与信息哲学基础理论》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未来论坛)

尹烨、窦文涛《圆桌派-元宇宙》

波兰 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朝向后批判哲学》

意大利 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

《道德经》,《金刚经》、《华严经》、《维摩诘经》、《佛藏经》、《佛教大辞典》等佛教经典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