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2341 0

[原创]从物品(质)价值公式到思想价值公式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大师

3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关于“我”的分析

道德经与经济学

时空经济学

威望
1
论坛币
13447 个
通用积分
3882.9053
学术水平
457 点
热心指数
447 点
信用等级
413 点
经验
303333 点
帖子
11541
精华
0
在线时间
86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24-4-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从物品(质)价值公式到思想价值公式

物品的价值如何体现呢?物品的价值即是:“物品相对于使用者的有用性,是被使用者使用的价值”其实,就这句话来说,应该是“被使用价值”,可马克思称之为“使用价值”。当然,也可能是引进“马论”的翻译者罗辑混乱,才使这么重要的概念成为阻碍国人正确思想的干扰,但我们在论述物品的价值时,常用:“这个物品的使用价值”,可见,正是以“物品”为参照系统,只有这样才可能客观,否则,“这个物品”就成说这句话的这个人的使用价值——即“效用”,因此,在本人的经济学思想系统中,为了不被干扰,从物品(参照系统)的角度出发,勉强用“功用”这一概念,并且引进参照系统、参照主体系统、参照客体系统等概念;而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从人的角度出发论述物品的价值(效用)便是“消费者从某一物品的消费时,获取的满足程度”。可见,两种思想知识系统论述的参照主体系统是不同的,这就是它们矛盾的根源所在,认识这一点很有必要,可说是解读两种思想知识系统吸取它们合理成分的思想准备工作,许多人看不明我的“功用”便是要么局限在“人” 的 角度出发,要么,以机械化的观点看待,这是他们无法理解的原因。记住,“引进参照系统”!

另外,一种物品(参照系统)并非对任何目标系统或环境(特别是“人”)全都有被使用者使用的价值——“功用”的,有些物品不但少有被使用者使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更甚至负价值!就算是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被使用的同一种物品,其“功用”也不同,

下面我给您分折:

首先,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功用量、成本量、以及损失量的概念和关系:现在,我们假设在下面事件中,以某降压药品为物品 (参照系统),某高血压病人为降压药的功用目标系统,如降压药在该高血压病人吃后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有5,但吃进去的总量10,才能使该病人达到最优化效应或最大效用(当然,这个最大效用以该高血病人平时在专家用血压测量仪器及其它检查身体健康标准的医学测量仪器反复测量评估以及自己的神经感觉、心理评估为基准统计出来的——并确定他的最佳参照标准血压收缩压应为130单位,舒张压为80单位),那么,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5便是前面所谈的产生功用量,吃进去的总量的10便是前面所谈的总输出成本的量,吃进去的总量(总成本量)10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功用量)5=没有被吸收的或发挥作用的药量(损失量)5

以上事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有5克——是物品被使用者使用的价值量(功用量);吃进去的总量10克——是物品被使用者使用的总成本量(总成本量);没有被吸收的或发挥作用的药量5克——是物品没有被使用者吸收的(使用的)的价值量(损失量)。

以上用公式表示:
①功用量(马经的“使用价值”量或价值工程的“功能”)=总成本量-损失量

接下来,我们同样假设在上面事件中,以某降压药品为参照系统,某高血压病人为降压药的功用目标系统,如降压药在该高血压病人吃后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有5克,但吃进去的总量10克,才能使该病人达到最优化效应或最大效用,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占吃进去的总量比是5/10=1/2。那么,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5克便是前面所谈的产生功用量,吃进去的总量的10克便是前面所谈的总输出成本的量,真正发挥作用的药量占吃进去的总量比5/10=1/2=50%,便是功用率。

以上用公式表示:

②功用率(价值工程的“价值”)=功用量(马经的“使用价值”量或价值工程的“功能”)÷总成本量
  

这些就是我现有物品的“价值”的认识及其怠总结!

其实,人与物同理,都是可以以系统形式对其价值量的计算,只是比较复杂些罢了,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我们要有进化、优化的观念,前人不管是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也是凡人,会有犯错的可能,记得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他就指出当时成为权威学术思想的亚里斯多德的错误处,当时也遭到人们的责难,后来不也证明了比前者正确吗!权威学术思想也不绝对是真理,如果把人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完全信息)———“绝对是真理”——绝对精神看作“1”也即确定性——也是最大客观信息价值成本!那么,我们人类认识确定性程度便是功用,因此,思想的有序性程度 (功用率)= 认识确定性程度(功用)÷“完全信息”或“绝对是真理”(最大客观信息价值成本),此是我发现“思想经济学”的公式。

您看,根据上以上思想的有序性程度公式,我们可以认为前人有思想文字罗辑混乱是肯定的,但我们这些后人不应也被搞得罗辑混乱,以前创立权威学术思想的学者他们也是凡人,会有犯错的可能,当然,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们,他们也是因为许多历史当时的条件原因,各种信息资源贫乏、科技水平落后等,或许还有基因生理结构、智商等问题,科学已经证明人类是不断进化的、人脑作为信息处理器也越来越高级、越来越聪明的,难道您敢说不是?不然科学枝技术怎会越来越先进呢!

其它物质、能量、信息价值公式以此类推,举一反多!

请大家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18:15: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 亚里斯多德 经济学思想 主流经济学 使用价值 价值 思想 公式 物品 原创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