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3761919671
210 0

[规则制度] 关于通过向企业开放高校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建议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4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40 点
帖子
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3-5-3
最后登录
2024-6-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的了“三个牢牢把握”的总要求,其中,关于落实“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目前上海市在引进国内外人才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张江高科技园区、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也为加强科技合作和创新提供了的优越的软硬件条件。我们还要看到,科创创新的核心源泉是智慧的交汇、交流和交融,这就需要打破有形和无形的智慧隔离的樊篱,最大限度发挥上海现有智慧资源的整合与耦合。而通过向企业开放上海高校资源无疑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社会渠道。

    一、目前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实习资源供不应求

对上海1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方式接触企业。学生在上大学期间,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不多,90%的以上的学生希望社会实践课能在企业进行,但学校一般只能在学校实验室进行,这主要是因为联系企业实习存在困难。

2.产学研结合只是资源的单向流动,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动力不足

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例如松江区政府就有各种产学研项目补贴、企业和实习生实践补贴、实习基地建设支持、等等。但实际上,各种产学研项目、实习基地、学生企业实习,主要都是大学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缺少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企业从中受益不多。对G60科创走廊许多企业的调研表明,企业在业务托展(例如大型项目联合租赁、物流融资)、创业创新融资等方面需要有更多更灵活的交流平台。松江大学城的大学希望有更多接触企业的机会,大学教师科学研究需要去企业调研,大学生需要去企业实习,但企业对大学确没有对等的需求,结果是老师联系企业调研不容易,学生联系企业实习也有困难,许多本应在企业开展的实习实践课因为企业实习机会难找只能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如果大学的准公共资源能成为企业间交流的平台,这些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3.高校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高校教学的优势在于理论教学,实践类教学如果没有企业合作,仅在校园内进行效果就会很差。特别是上海市教委对“应用型本科类院校”规定了实践课比重要求(根据专业差别比重不低于20-25%),这意味着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校果,就需要大量的企业实习实践资源。在企业实习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实践类课程只能在学校校园内进行,以致大学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优势,导致教学资源错配的浪费。此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不影响大学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提高大学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西方大学闲置的实验室、会议室、教室、讨论室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被社会组织和企业预定并使用。当大学的这些准公共资源对企业开放,企业走进高校的时候,这不仅提高了大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让高校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接触企业的机会,这将大大提高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开放高校资源以社会耦合方式产生科技创新的聚集和发酵效应

1.通过开放大学资源实现智慧交汇、交流交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机理

  由于知识的外部性、正向溢出和正向反馈效应,小企业集群网络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比传统的大企业一体化创新模式更有效率。分散的大学、各类高科技产业集群都可以看成是创新集群,这些创新集群之间的交流越多,创新就越活跃。通过向企业开放大学资源,不仅推动了企业与高校间的知识交流,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企业间的知识交流。美国的硅谷通过利用大学资源举办“荣誉合作项目”, 向当地公司开放课堂,使硅谷开启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小企业网络开放式创新模式。这种新的创新模式机制更灵活,其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大企业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由此引领了美国2000年时代的新经济浪潮。

2.以政府整合公共资源产生发酵效应

国有企业和国有股份制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高校主体也是国有的。企业和高校是产学研联合创新的主体,高校拥有很多公共性质的资源(实验室、会议室、教室、讨论室等),政府在促进这些准公共资源有效利用方面比西方国家有更强的制度优势。在美国硅谷,创新理念的产生,创新融资协议的达成可以在咖啡桌上、在大学的开放课堂上。我在加拿大约克大学访学的时候也经常参加企业和社会组织人士在高校举办的各种讨论会,在约克大学,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预定大学的实验室、会议室、教室、讨论室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中国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推动企业去利用大学的公共资源、使大学成为企业间交流的平台,企业因此而获益后就会更愿意与大学合作,大学师生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这将实现企业和大学的多方共赢。共赢会形成发酵效应,企业和大学之间的交流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交流越多,受益越多, 交流的动力就越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政策建议

如何向企业开放大学资源,实现协同创新,我们建议:

1.高校和企业交流的氛围首先要由政府引导。政府规定每个企业都有义务参加高校的交流活动,并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高校有义务免费提供闲置的教室、讨论室、会议室、资料室,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交流活动时使用。大学职员和学生都有义务也有权利参加这类交流活动。

2.高校教学资源要完善网络化管理,高校具有公共性质的资源(实验室、会议室、教室、讨论室等)必须在网上实时更新,以便于企业举行交流活动的时候,可在网上预订所需大学的教室、讨论室、会议室、资料室等资源。

3.大学应压缩相应的实务类教学课程,以保证大学职员和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校企间的交流活动,同时保证有更多的教室、讨论室、会议室以备使用。同时对学生参与企业交流活动替代企业实践和实务类课进行相应规定,以鼓励学生参与企业交流活动。

4.大学应该多设一些更小的讨论室,咖啡亭、茶室,以便于企业人员间、企业人员与高校师生间进行一些更自由的讨论和交流活动。

5. 举行各种交流讨论活动的形式应尽可能的自由,手续应更可能的简洁,企业和高校参与此类活动的党员应尽责确保交流讨论的内容是健康积极向上的。

6.政府可在松江大学城高校和G60科创走廊试点,政府可根据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分区派专人负责组织这类活动,直至这类活动能自发到自觉进行,再逐渐改由行业协会、社会人士、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专家、大学教授等牵头组织这类交流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科技创新 加拿大约克大学 股份制企业 高科技产业 开放式创新 对策建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