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harea
2107 2

[经济学教育] 从感性角度看待“中奖弃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梦雪儿

讲师

7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30 个
通用积分
0.0038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832 点
帖子
391
精华
0
在线时间
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7
最后登录
2018-9-14
毕业学校
中央财经大学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南京一名大二学生买彩票命中500万元巨奖后,并没有像一般人一样闷着不吭声,而是到处向同学报喜,还分钱给同室好友。该学生在领完奖之后立即卷铺盖回老家,说不上学了(2007年12月27日《现代快报》)。<p>  中500万元大奖早不是什么新闻,而一名大二学生中了500万元大奖之后说不上就不上学了,却成为了大新闻。“中奖弃学”,折射了什么问题呢?</p><p>  我们可以站在“理性的高度”批判这名大学生的行为,希望他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有了金钱而放弃学业。但是,我们也不妨从“感性的低度”来看待“中奖弃学”。首先,“金钱万能”思维在作祟。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手里拿着几百万元,还读书作甚?其次,“读书功利化”已经成为诸多读书人的目的所在,发家、致富,仕途、升官等都成了读书的应有之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出路何在?读书发财就是道路之一!特别是对一些“无钱无人无门路”的贫苦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实现由农门、贫门到官门、钱门的跳跃。第三,大学教育吸引力的匮乏。一些僵化的教育机制一直广为诟病,枯燥、乏味、缺乏创新与活力,某些大学教育已经越来越难以俘虏学子的心。而很多学生“由你玩四年”的心态与行为更是迎合了这种“大学教育吸引力缺失”。</p><p style="MARGIN: 0px;">  在这种现实下,个别大学生有了大钱,逃离大学“苦海”也就在所难免了。</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奖弃学 三思而后行 大学教育 在所难免 现代快报 大学生 买彩票 南京 老家

沙发
ajout 发表于 2008-1-3 20: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读书读到大二了,人生目标却不过如此,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耻辱啊。

对知识没有兴趣,反而视之为苦海,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竟然成了苦差?

这样的事情发生,家长的责任在哪里?老师的责任在哪里?

使用道具

这得理解为学子求学的出发点是什么?如上幸运的学生已经找到了他的目标,因为他的人生就是为了实现富裕的目标,当出发点和结果都兑现了,他放弃,我们没什么异议,毕竟这过程是要彼此成本支出。

为什么追求富裕是许多学子的共同目标呢?因为生存权的严峻考验,再说应试教育过程中目的就是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应付工作需要的一序列检查过程是否达标,而他们只是为了有份好工作,为的就是日子过得好点。

而在贷款求学过程中,银行也缺失人文关怀,很重视其合同约束,而忽视意外情况,并没有深入了解贷款人出来工作后的偿还能力,这也促使人性冷漠。

说了这么多,关键是应试教育已经剥夺了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在这一系列强加意识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已经不觉得学习是为了修养,而是为了生存。生存权的明显界定就是物质基础,以货币为符号。

一些站门的也要个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装下门面,至于博士之类也有,但是这些不需要学习成本吗?如果你能和美国一样,使用高学历人才要付同样高的薪酬,不论岗位如何,能做到这点,企业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我一直非常反感于企业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而政府也纵容这种不良风气成长。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更加需要节减,减少交易费用,把其效益分享到更多群体中去不是更好吗?今天毕业等于失业,明天呢?还有那些投入巨大成本而无法回收的人傻投入吗?

不单是学子中奖弃学,还有教师中奖弃教,这都是因为大家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改善生活的金钱筹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 22:58:43编辑过]

被抛弃的不是我,而是整个世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