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ancunhui
3041 17

[范存会] 经济与经济学考 [推广有奖]

11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14 23:47: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7 09:27
经济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无论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乃至社会主义市 ...
“应对”就是要避免,既然经济学避免不了经济危机,还应对什么?
你这样一说,经济学家就像是一个仵作。仵作不能让人不死,但是知道如何收拾残局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admin_kefu + 10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2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14 23:50: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8 17:57
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分析。同样是水,研究其导热性、导电性、原子构成等,就是物理学的领域 ...
福利政策是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性的。
政治学就更不用说了,充斥着价值判断的影响,就是不同价值观的博弈。
而现代的经济学,是自我号称不谈价值判断,只搞实证研究的。

使用道具

13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17 17:48: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吗?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既有公平的效率,也有效率的公平。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推行为例,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同时大家都可以吃上饭,于是吃饭的公平性也解决了。如果效率的提高是普遍性的,那么与公平并不矛盾。
同样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对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都面对同一个价格,这不是一种公平的表现吗?
至于由于市场竞争出现的两极分化,并没有从总体上考虑问题。如果某人在某行业竞争失败,完全可以转到其他行业。

使用道具

14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17 17:56: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危机能完全避免吗?回答是否定的,正如生物有生老病死,经济社会也是如此,必然有一个周期性的波动。我们可能会影响周期的某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但是这种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并且有时候反而会好心办坏事,试图避免通货膨胀的政策可能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这种例子太多了。仵作仅仅是经济学的价值之一,随着发展也具有了一点巫师的作用——能够预测点趋势,虽然其准确率有多大存在问题,但是毕竟能够自圆其说。

使用道具

15
胡勤丰 发表于 2015-4-19 03:3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17 17:56
经济危机能完全避免吗?回答是否定的,正如生物有生老病死,经济社会也是如此,必然有一个周期性的波动。我 ...
  经济危机能完全避免吗?回答是肯定的!!!
  尽管生物、个体行为自然人、各类企业,都会有生老病死。但是,个人、企业的生死,既不表示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死。也不表示某人、某企业消失之后,社会经济整体存在危机。所谓的经济危机,仅是表示因经济资源的支配配不合理,所能同时产生的、既导致很多健康的个人、企业,因缺少经济资源而非正常性饿死;且又导致很多经济资源,同时处于闲置浪费性状态的现象。而经济资源的支配配性不合理现象,却是可以完全避免的。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寻找到经济资源的自洽合洽性公平平衡支配配置律,经济危机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使用道具

16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19 09:15: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假设条件,或者我们假定的完全合理配置是否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正如我们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对于资源配置而言是最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经济世界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任何两个商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就连最接近完全竞争商品特征要求的粮食,也存在很多差异(如口感,色泽等),这些差异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偏好选择,从而偏离完全竞争无差异性的要求。

使用道具

17
胡勤丰 发表于 2015-4-21 01:42: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19 09:15
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假设条件,或者我们假定的完全合理配置是否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正如我们完全竞争市场环 ...
生存必需性、可偏好选择消费性经济资源,只能必须基于个体行为自然人、群体行为法人消费经济资源的习惯,划分成两个部分,予以分别讨论、予以分类平衡配置。生存必需性经济资源处于短缺状态,是不能谈钱的、不能讲口感的。只能在实有生存性经济资源的人均配置基础上,再谈钱、再讲口感、再讲合法竞争、再讲偏好经济资源的供需贸易性自由市场规律。

使用道具

18
fancunhui 发表于 2015-4-21 17:34: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偏好性的含义很广泛,比如说,同样是基本需求的粮食,北方人偏好面食,南方人偏好米饭。这种偏好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客观存在的。
只要存在市场就离不开货币。即使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全面短缺,但是农村集市仍然存在,并且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交换的目的就在于满足不同的偏好。有些情况下越是短缺,可能交换的愿望越强烈。所以改革开发前,有些农户会把鸡蛋攒起来,拿到市场上换钱,然后用钱买其他日用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