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ubgood
1017 0

世界储蓄过剩论舍本逐末 [推广有奖]

  • 1关注
  • 5粉丝

高级会员

教授

1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5675 个
通用积分
6.2973
学术水平
131 点
热心指数
168 点
信用等级
112 点
经验
16079 点
帖子
796
精华
1
在线时间
39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7
最后登录
2015-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何海峰  大凡有兴趣多了解“金融危机”的人,往往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会产生金融危机呢?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有各种层次和视角,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把板子打在自己身上,而是抬出了美联储现任掌门人伯南克的“世界储蓄过剩论”。
  用今年初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阿尔特曼的话说就是,“这场危机较为深刻的原因是低利率与过度泛滥的流动性,……流动性反映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所谓的‘世界储蓄过剩’:极大的金融过剩,这在诸如中国、新加坡、波斯湾国家等国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于是,伯南克的文章——《世界储蓄过剩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美国解释当前金融危机理论与政策选择的官方表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先来看一下美国经常账户失衡(赤字)。
  从时间上看,自1971年第一次出现逆差起,除了1991年有过昙花一现的顺差,美国经常账户在其余年份赤字逐渐攀升,屡创新高,1999年后除2001年外均高于GDP的3%,2004~2007年甚至超过了5%,连续领到了4张“红牌”,而2006年更是高达5.98%。
  这些逆差是由谁“贡献”给美国的呢?
  从国家分布上看,1970~1985年间主要是日本,有时是欧洲。1987年之后,日本和欧洲的贡献逐步减小。到了1999年和2000年,日本和中国成为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两个顺差国;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开始成为最大的顺差国。
  由此可见,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源自不同的对手方——中国只是这个老故事中的新因素。如果把从1971年以来的账全算在中国身上,那真成了“上游的老狼说下游的小羊弄脏了河水”。
  再来看看伯南克的“世界储蓄过剩论”。
  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美国以外的因素,例如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国际资本的贷出者,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通过股票价格、房屋价格、实际利率和美元汇率进一步传导。怎么把这头大象放进冰箱呢?伯南克也分了三步。
  第一步,列举了1996年与2003年不同组别国家经常账户余额的状况,然后指出“确实”存在世界储蓄过剩,它们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经常账户顺差构成,这些顺差基本抵补了美国的逆差。
  第二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大量顺差。伯南克认为,关键是这些国家此前10多年间经历了金融危机,出于亡羊补牢而不断地积累外汇储备,例如韩国、泰国,也包括未雨绸缪的中国;其他因素则在于原油价格的不断上升,例如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国。
  第三步,解释上述顺差对美国的后果。鉴于美国的诸多优点,过剩的储蓄迅速涌入美国。在2000年之前,造成了股指大涨、美元升值、家庭财富增加与收入预期高企、居民扩大消费从而致使储蓄率降低的连锁反应;2000年3月股市下落之后,随着低利率推动了房屋购买,房价进一步上升,加上再融资与房贷申请便利,储蓄率再创新低;而2003年的股市复苏,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扩大。
  为什么过剩的储蓄没有投向其他发达国家呢?因为美国是上世纪90年代IT革命的投资集中地,而且金融市场富有深度和成熟度;另外也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并被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所盯住。
  伯南克的观点看起来环环相扣,但已经对一些重要事实采取了裁减重置。
  首先,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常账户的改善,2008年联合国曾表示,最初是因为出口制成品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度贬值,然后由于政府和中央银行努力维持有竞争力的实际汇率,经常账户继续改善。如此它们才获得了外汇储备(别忘了危机已经造成资本外逃),而外汇储备的积累是为了避免遭受再次冲击,而不是为了投资于美国国债。至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激增问题,还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其次,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个人储蓄率就曾低于零,1933年降至历史的最低点-1.5%。从1984年起,个人储蓄率开始了新一轮下降;1999年,它已降至2%左右的水平,而2005~2007年均低于1%。因此,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与其低储蓄率很大程度上是各有其因、各自发展的。
  此外,伯南克选择以储蓄、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视角,而不是贸易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具有观点预设的倾向。一方面,国民经济从事后核算来看都是恒等式,但关键是事前均衡的决定与变动,这个基本常识被他回避了;另一方面,伯南克的视角选择涉及到宏观经济分析的范式,而贸易问题一般属于实体经济范畴,应该多进行真实分析,当然也可以辅以货币金融分析;但他舍本逐末,把问题简化为“货币金融决定实体经济”,这显然不符合实践和一般认识。
  最糟糕的是,伯南克用以立论的储蓄缺口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存在问题。比如前者认为:投资增长快,经济增长才能快;而要投资增长快,就得储蓄增长快;怎样才能储蓄增长快呢?只有经济增长快——这不是“车轱辘话”吗?而传统的凯恩斯-熊彼特模型可能更具解释力。
  既然“世界储蓄过剩”导致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的观点站不住脚,它也就更不能扩大到成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
  美国与其鼓吹要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如检讨自身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监管不足等问题。(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舍本逐末 过剩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古典增长模型 经常账户赤字 世界 储蓄 舍本逐末 过剩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