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明凡
540 0

[休闲其它] 晚饭少吃点,饿点防百病!养生防病全靠一句话,不看很后悔 [推广有奖]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186623 个
通用积分
7719.6756
学术水平
2591 点
热心指数
3812 点
信用等级
3521 点
经验
119154 点
帖子
32152
精华
1
在线时间
8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1
最后登录
2024-1-31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原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第四军医大学著名教授万承奎,曾在做客央视《人物新周刊》节目时,向全国观众讲述了他的养生防病秘方。其中一条就是——“晚饭少吃点”

                                    




                                    

    晚饭少吃点,饿点能防病!

  万承奎介绍,爱吃晚饭、晚饭吃得过多,是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因为现代人太重视晚饭了,忽视了早饭,轻视了午饭。早饭午饭马马虎虎,晚饭夜宵大吃大喝,这是百病之源!许多人认为,晚间饿了就要吃东西。其实不然,晚间饿了少吃东西,才是正确的养身之道。




                                    

  据说,在美国大约有60%的人是胖子;然而美国人的饭量并不大。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美国人爱吃晚饭和夜宵。


  为什么吃晚饭和夜宵会肥胖呢?因为人在夜里睡觉不消耗热量,因此吃进去大量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当然这些脂肪也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诸如:皮下、血液、心肌、肝脏等,这造成了心血管等一系列疾病。


  过去,汉族人是不吃晚饭的。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过了下午13点就不能再吃饭了。


  饿了怎么办?可以喝点牛奶、吃水果。中医和佛教都提倡不吃晚饭,不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是为了养生。


    “四高”多是吃出来的

  要是您本人或者亲人朋友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高尿酸等疾病,每每到医院检查,都会听主治医生继续絮叨吧!

  “平时要吃清淡点啊”“怎么和你说了还不忌点口”“你呀,都是吃出来的”。


  医生说得没错!其实得了这些病,多是因为未完全消化或转化的物质。





  为什么现代人身体消化转化不了?一是吃的多了,二是脾胃功能弱了。脾胃功能的下降,则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说,大饱伤脾。就是这个道理。


    肠胃怕堵不怕饿,饿一饿更健康

  以前有个糖尿病患者来,当谈起饮食对于她疾病的影响的时候,她很肯定的说:我已经很注意了,早餐中餐都吃得很少,就晚餐吃饱一些。

  但她想错了,也吃错了。人体晚上消化机能最差,阳气都收敛潜藏起来,吃的营养越丰富,越转化不了,剩下的就是垃圾,反而容易导致疾病。

  一日三餐中,晚餐要吃得最少,才是养生之道。





  患者仍然担心地说,我身体虚,晚餐那顿一定要吃饱,马无夜草不肥。如果我晚上不吃饱,半夜都会饿醒。

  其实哪会呢?记住:我们的肠胃怕堵,不怕饿。

  半饥半饱,人身体轻快精神,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劳没劲。营养不是越多越好,恰到好处最妙。

  就好比耕田种地一样,肥料要淡淡的,稍微过浓一点,反而会把植物的根给烧掉。所以古人说“过犹不及”。我们吃饭,要宁留三分饥,也不十成饱啊!

    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后来,上面的那位糖尿病患者把晚餐减成半饱,结果最大的受益就是以前老容易心慌,把饭量减半后,心就不慌了。

  可见,心慌未必尽是气血不足。对当代人来说,更多是饮食过度,胆胃不降,堵在中间造成的心慌。

  中医的经络理论中,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化食物的能量来源于心脏,小肠脉不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对于心的功能不够强大的人来说,饮食非但不能大补特补,还要吃得少量,要注意节制,不能让小肠有壅滞阻塞。

  老人尤其是这样。多数老人的心功能有所降低,胃肠动力也不够,吃的过多,心与小肠都受损,不可不戒!很多老人都是在大饱后去世的,特别是晚餐吃饱吃撑,就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去了。

  孙思邈那句“夜饭饱,损一日之寿”,就是说晚上吃撑一顿,就是在减损一日的寿命,故晚餐宜少食为养生之道。


    晚上饮食


  晚上饮食,注重轻薄、少厚浊。食物可以用厚、薄、清、浊几种特质来划分。


  •     清、薄——大多数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简单不油腻的烹调方法等;

  •     厚、浊——大部分肉食、煎炸烤熏、味道重、复杂的烹调方法等。



  在过于重视感官刺激的现代烹调习惯里,注入“清、薄、淡、少”的特质,避免“厚、浊、重、多、杂”的取向,对健康更有益。


  尤其是晚餐,此时人体正准备缓慢关机,进入充电休整状态,少食、简食对于我们这些四体不勤、运动不足,思虑、紧张已伤脾,担心、恐惧、渴望已伤肾的现代脑力劳动者来说,是个合适的选择。






  晚餐要“查漏补缺”。吃晚饭前,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么,在晚上把今天缺的营养都补上。


  比如,没吃足500克蔬菜,晚餐就该吃一大盘青菜;如果前两顿没吃粗粮,晚上就来碗杂粮粥;如果没吃豆制品,晚上就该来个豆腐……补足前两顿缺了的食物,晚餐才能成为全天营养找到平衡。

  从今天开始,晚饭少吃一点,让身体负担更小一点,离健康更近一点!

  发给身边的朋友看看,让他们对照一下,是否晚饭吃太多,而导致了身体的各种不适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一句话 糖尿病患者 脑力劳动者 人物新周刊 养生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1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