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3219 0

[区域经济学]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十二五”的思路建议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2 个
通用积分
245.41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国土开发格局明显优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
  一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细化,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区域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加快建设,西部地区优势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各地区通过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十一五”以来,区域合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区域合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区域间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以市场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全面展开,产业转移规模进一步加大。全国建立了数以百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覆盖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成为推动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企业跨区域发展成为趋势。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对口支援工作继续深化,支援的重点领域和方式都发生了积极变化。国际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是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进程明显加快。区域规划和政策对推动区域产业和人口合理聚集,科学统筹空间开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避免无序无度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开发。“十一五”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重点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区域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成为我国人口、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区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广西北部湾、江苏沿海、辽宁沿海、海峡西岸等城市群和经济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对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十一五”以来,中央更加重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扶贫开发资金进一步向老、少、边、穷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倾斜。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活力的增强,四大板块经济增速日趋接近,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传统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五是科学发展理念继续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十一五”以来,各级政府在促进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系统分析各地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区别、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策略。各地区更多地立足区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了诸多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是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区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入“十二五”,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会逐步减弱,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随之优化,区域经济长期以来保持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将会延续。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引导和日益完善的区域政策体系调控下,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会进一步凸显: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国际竞争能力日益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各区域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但地区差距拉大趋势仍将存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超过东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积极变化,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反映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进入“十二五”阶段,上述发展态势有望延续,区域发展协调性将持续增强。同时,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资源要素会继续向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聚集,受既有经济基础影响,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将继续扩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仍将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
  三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目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地区差距的最直观表象。加快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目标,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真正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也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十二五”期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中,应把普遍提高和改善欠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科学发展理念仍需继续加强。“十二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引导下,各区域产业结构都将呈现出改善升级的趋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但受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作用,中西部地区过度依赖能源、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的发展模式仍将延续,但开发方式和利用效率有望提高。同时,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发展,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仍要放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
  五是行政区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区域一体化进程将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受体制、利益、绩效考核等因素驱动,各地区加快发展的愿望将更加强烈,地区经济将进一步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发展仍会立足于行政区划板块,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等现象还将存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地区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区际联合与协作将不断展开,区域合作广度、深度得到拓展,形式、手段日益丰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优化开发。
  六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推进.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将进一步细化。“十二五”时期,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为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推进,同时根据中央总体部署和区域发展的阶段特征,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也将相应调整和完善,老、少、边、穷、枯(资源枯竭地区)、库(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重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要素集聚效应仍将大于扩散效应,重点区域开发开放在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群、经济圈(带)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地区结构在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将呈现出明显的多极优化趋向。
  “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建议
  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出境、跨区通道建设,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重点边境口岸、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主要生态源区和生态水源补给区生态重建和移民安置,继续实施对口支援和帮扶机制。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着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重点经济带(区)加快发展,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继续深化东部地区改革开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推动形成多极带动的国土开发格局。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提升沿海发展轴,带动沿海地区转变发展模式;强化沿长江发展轴,打造贯通东中西部经济联系的战略通道;依托京广铁路和京港高速公路,打造经济隆起带;培育陇海—兰新开发轴,打造沟通欧亚经济联系的拓展走廊;发挥哈大经济带的带动作用,形成统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干骨架;形成西南开发轴,推动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引导重点城市群(带)集聚发展。发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复合优势,建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世界级城市群;立足辽宁沿海、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加快发展国家基础性战略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引导武汉、长株潭、海峡西岸、辽宁沿海、江苏沿海、广西北部湾等城市群加快发展,打造全国区域统筹发展的主要载体。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
  三是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积极探索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功模式。支持中西部有条件地区加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力度,鼓励东部参与中西部地区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发挥区域合作组织在解决公共产品领域、规划领域、区域重点问题领域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协作互动的推进区域合作立体网络。规范推进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拓展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领域。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台的经济合作。
  四是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优化开发区,严格限制占地多、消耗高、排放多产业的发展,支持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重点开发区,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
  五是积极推进重点地区的区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的体制机制。有重点地开展具有全国战略意义经济圈、经济带、城市群、特殊类型区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已有区域规划的贯彻实施,促进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鼓励开展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支持各地区探索适宜不同地区特点的功能区划方案。
  六是着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将中西部落后地区作为公共资源配置的重点关注区域,引导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将人力、物力、财力向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根据不同地区的贫困特点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的扶贫开发规划,积极推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优化扶贫资金使用结构,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对口帮扶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七是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流向区位条件好、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和管理措施;推动形成规范运作的行业性自律组织体系,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工作,重点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厘清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责与公共权限,明晰各级政府事权和公共支出责任,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整合专项性转移支付项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 十二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 建议 思路 区域协调 十二五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np84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8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