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510 1

【独家发布】苗实:我参与微博热点评论(128)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503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1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472 点
帖子
32239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知识分子要知无知#  我专门读书研究创作,从1980年进入校门,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过。而且,我这种情况相当特殊,不考虑家事,也不做家务,更不迎来送往,就是心无旁骛,做自己痴迷的学问。幸运的是,得到了父母弟妹,良师益友以及千千万万网友的理解支持。那么,在这种客观情况下,我这前半生,主要就是在著书立说的同时,順便做了下公益教育,可谓春华秋实,功成名就。与此同时,顺理成章,成为了著名学者,独立经济学家。过去,有不少人,问过我,怎样才算经济学家,究竟有什么标准?当然,自己不是没有谈过,如同许多前辈经济学家都不可避免会谈到一样。但是,我深深地觉得,当时的话,自己还相当不成熟,所谈不能算数,尽管可以谈,但是不能作为标准答案。现在,让我讲的话,鉴于经济学本来就是个极为宽泛的学问,说是包罗万象一点都不过分。再加之,经济学,与时俱进,不断演变。我看,不妨这样吧。第一个层面,在教学上的话,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两者的定义,最好都有个标准答案。毕竟,有老师与学生这个分别存在,勉勉强强可以搞个统一的东西。第二个层面,在学术上的话,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两者的定义,最好没有标准答案。毕竟,大家的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宜再做统一。坦白讲,进入经济学界的,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么人都会有,大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不违法乱纪,一直热衷经济学并乐意献身经济学,并在自己所在的这个行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一切ok。至于各自的江湖地位,我已经说过了,当下就不要做无谓争论了,还是等日后大家都消失了,少则一百年后,多则三五百年后,没有了某些外在因素干扰了,再来做断定不迟吧!


#何必争,天知地知#
yzqc 2019-3-9 15:03
社会的评价会约束你的自我膨胀。我相信我对你的评价和建议肯定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说,社会上肯定还有很多专业研究者都想这么评价你并建议,只是没有行动,有行动的也只是少数。你是在逃避现实的残酷而为自己开脱,我只是提醒你。当然你走你的,与我无关。以后再无提醒。


苗实:
这位老师,好意我心领了。但是,容我再说一句话,经济学家有不同路线,标准都不一样。或者说,大家和而不同,各自问心无愧就好,我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您,您也别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我,就这样,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老师与学生 经济学家 标准答案 标准要求 客观情况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沙发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9-3-10 06:06: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个人吧,主要还是自己管理好自己# 大家在各行各业,做经济研究,一路走来,都相当不容易啊。试问,走ZF路线的同仁,容易吗?走企业路线的同仁,容易吗?走高校路线的同仁,容易吗?走民间路线的同仁,容易吗?凡是长期潜心做研究,扎扎实实创作,这样的人,谁容易了,请举个手。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自己所处的路线上或者细分的领域里。当然了,由于人人都有个性或特色,还有你我在不同路线或者不同细分领域,就各自把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作务好,就像我的家乡教坊堡各家各户一样,每一家把所有精力用在自己的身上。切忌,狗拉耗子,多管闲事,或者带着有色眼镜去掂量别人,或者拿着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或者吹毛求疵专挑别人毛病,等等吧。更进一步讲,我研究做得好不好,千千万万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明白得跟镜似的,他们这么多年,一直在读我的文章,能不清楚吗?或者说,人家猕猴桃作务得好不好,市场会检验,消费者会说话,对不对?话又说回来,有这个精力,不请自来,去操心别人的事情,还不如转换一下思维,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出类拔萃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用你说,别人自然而然,会仰望你,学习借鉴你,是不是这个道理?譬如本人吧,自从我开始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习研究,一直到现在,二十多年,就是心无旁骛,把所有精力,不折不扣地用在了我个人的专业上或业务上,实在是太忙了,分身乏术,根本就没时间去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这个要求那个,完全没有必要去要求别人啊,别人有自觉自律,就跟你自己有自觉自律一样。坦白讲,我读书半生,尤其是自己献身经济学以来,就是自觉自律,自己管理好自己。而且,从亲身实践来看,挺好的。所以,还是专心致志做自己,力争成为名符其实的佼佼者,在自己所在路线上或者细分领域里。譬如,过去小十年,我自己主持的苗实研究室,以网络为平台,以个人原创形式,在普及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常识,在普及学术与社会人生常识,两个方面,成效显著,功不可没。试想,我们这一生,本质不就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吗?不言而喻,经济学家,有不同路线,或者有不同细分领域,各自的标准都不一样的,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本来,经济学就派系林立,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好吧!

使用道具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1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