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4518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海南省定安县为例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2 个
通用积分
245.47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要: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7年出现第一家开始,截至2009年3月,全县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专业合作模式,二是能人带动模式;三是专业化经营模式。其给辖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三个优势:一是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就业机会。但其发展也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资金制约;二是技术制约;三是信息制约。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开闸资金“水龙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信贷投入力度,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二是更新技术“升级包”,花钱买智,花钱培训,总结经验;三是打造信息“千里眼”,信息到家,信息上网。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结构,融资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极大挑战,在这种责任制度下,农村经济生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技术水平低等劣势日益显现。如何进一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便应运而生。从2007年定安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三年来,合作社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在定安县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3月,全县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00多家,拥有会员600多人,带动农户2000余户,参股金额2000多万元,成为定安县农村经济的新亮点。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种发展模式

  根据定安县的实践经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目前,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三种模式。

  1.专业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引导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领域开展专业化合作,使分散的农民获得协作生产的能力,形成足以抗击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合力,让农民从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分享丰收成果,由被动接受改革转变为主动参与改革,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定安翰林绿果槟榔专业合作社便是这一模式的代表者。翰林镇有槟榔种植户3000多家,农户间最初为争夺客源,竞相压价,加之槟榔果收购价格大起大落,家庭承包经营者效益下降。面对困难,该镇19家槟榔种植大户、销售大户、运输专业户自发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经营,通过提高槟榔生产销售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该社投入资金60万元,用于槟榔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机械购进改造、厂房建设、原料购进、购买办公设备、产品检验检测等。同时合作社组织社员实施标准化生产,并实行联户联销、联户联防、专业合作。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均衡上市,合作社通过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槟榔茶、槟榔酒、槟榔干花苞汤料、花苞泡菜等槟榔花苞系列食用产品。这样产业链条延长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相应的市场效益也就出来了。由于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开展专业化合作,仅产品附加值一项,农民一亩槟榔可增收1000元,定安县6万亩的槟榔就可增收6000万元。

  2.能人带动模式。个体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生产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难以应对市场风险。尤其农业是脆弱产业,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亟需寻找好的“领头羊”,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从而实现一人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区。从定安县的实际来看,农村“能人”往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起者或领跑者。他们在组织中的主导地位来自个人人力资本,主要是其技术知识、管理能力和社会关系,而不是行政权威。与普通成员相比,他们无论是在最初的组织发起、制度订立,还是在日常的管理决策中都有着突出的影响力。定安县目前有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凡是规范运作好、服务功能好、分配机制好、增收效果好的合作社,都有一个能人领头。这些“领头羊”一般都是种养大户、运销大户,是同类行业中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能人与农户联合起来组建专业合作社,能发挥他们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在带动农户发展特色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新竹镇白墩村群众素有养鹅、养鸭、养鱼的传统,但过去单家独户分散饲养,技术上也缺少指导,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白墩村饲养大户李南华真切地看到这一点,凭借自己多年的饲养和运销经验,牵头成立“定安新竹南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产一供一销”一条龙产业链。技术上,该社有养殖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3名,并常与相关部门专家及外地专业户联系沟通,不断改进养殖技术。销路上,合作社开辟可靠稳定的种苗、饲料来源,与海口等地客商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并实行专人负责制,由李南华专门负责肉鸭的销售,李植义负责罗非鱼的销售。在李南华带动下,有100多家农户以投入劳动力或土地的形式与合作社合股经营养殖业,养殖水面面积1200多亩,主要养殖罗非鱼及樱桃鸭,肉鸭年出栏25万只左右,产品供不应求。2008年,该社农户人均纯收入达1万多元,比当地其他农民收入高出2倍多。

  3.专业化经营模式。专业化经营是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它把分散的土地、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从而聚沙成塔,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既降低了市场风险,又能使社员利益共享。定城镇平和地区是海南省小有名气的养鹅专业村,过去农户单打独斗,不仅要同其他村民竞争,有时还会被收购商压价。通过成立“平和新安四季鹅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继而借助规模优势打通产、供、销环节,把农户与市场有效地衔接起来,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利益。短短两年,合作社已连结农民128户,创建基地131个,储存肥鹅基地1个(能储存肥鹅2万只以备调节市场),年产35万只肉鹅,占全省鹅出栏交易量三分之一左右。依托合作社的力量,社员养的鹅产量、质量、销量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高,销售旺季还需预定。目前,合作社每日平均有2000多只鹅被销往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地区,收购价较其他农户饲养的鹅每公斤高3-5元。该地区仅养鹅一项总收入能达到30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大优势

  1.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对单个农户来说,新品种的引进、生产技术的辅导、市场的调查等等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单打独斗的传统生产模式注定了其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的弱势个体形象。而合作社有能力组织市场调查,搞新品种试验示范,开展技术辅导,组织产品统一包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按订单或合同生产。这种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同担、共同发展的模式,能够有效衔接市场,把城市与农村、生产与销售对接起来,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割状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促进农民增收。降低风险、增加收入是农民加入合作社最本质的目的。最大化农产品附加值是农民增收的有效保证。合作社框架下的农民,可以享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好处,如翰林绿果槟榔专业合作社利用废弃的槟榔花研制出槟榔花酒这一全新产品,在市场上开创出一片新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进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自己的联系与合作,打破所有制和行政区域界限,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领域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为成员提供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服务,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地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参与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使社员获得更多的农副产品增值利润;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低成本地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使社员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据抽样调查,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与一般农产相比,年纯收入高出2000元以上。

  3.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农业的科技化,说到底是农民的科技化。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只有最终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使更多的农民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模式,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根据生产需要和农时特点,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解决农户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也为农民提供了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平台,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形成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其防风抗浪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能人便是新农民的代表者。不管是合作社中的种田大户还是养殖大户,他们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扩大其种植或养殖规模时,都会大量地聘请农民和其他具有某些特殊技能的劳动力,以保证其经营的规模化。同时合作社在做大做强过程中,必然向集团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并不断延伸其产业链条。这将促进资金、技术、信息、加工、销售、物流等分工分业,不仅能就地整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可吸纳大批因金融危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更能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如潭黎瓜菜专业合作社通过统购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联合发展圣女果生产基地,其种植规模达3000亩,每亩圣女果可降低生产成本150元。每逢瓜菜上市季节,不少客商为了能找到工人打点瓜菜,除了招聘其他乡镇村民外,还请来定城居民帮工,有时甚至一工难求。“定安黑猪”是定安县标志性特色农产品,蜚声岛内。通过成立“定安黑猪协会”,发展会员120多户,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销售,定单养殖黑猪数量由不足500头发展到6000头,成员户年收益由平均0.5万元增加到3万多元,既增产又增收。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三个问题

  1.资金制约。万事起步难,资金是制约合作社做大的第一因素。从调研情况来看,合作社普遍反映资本金缺乏。定安县目前的60多家合作社,各自的投资总额多在100万元以内,有的只有几千元,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很多合作社无法开展正常的业务活动,更无力扩大经营规模或发展新产业。造成合作社资金短缺的因素有农民收入低出资有限、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一是财政扶持少。今年定安县政府拨专款28万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平均到60多家合作社,作用将十分有限。如翰林绿果槟榔合作社2007年从本村19户农民合股起步,当时入股金额不到万元,目前种植“绿果槟榔"2000多亩,虽然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但合作社并没有多少积累。苦于没有财力,槟榔花酒等特色产品后续市场开发一直未能更进一步发展。如果公共财政能对合作社的一个或几个薄弱环节、关键环节给予一定扶持和引导,其资金使用绩效会很大,不仅可以提高合作组织为农服务能力,而且可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二是银行贷款少。农业生产,无论以何种形式,总是要受到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波动始终较大,加之农民借贷的资金流动性低,因而贷款风险也相对比较大,银行放贷意愿低。目前主要是开展五户联保贷款,每户贷款额度3万元,已有10户向农行贷款30万元,相较于全县2000余户社员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而农业专业合作社几乎没有可抵押的动产或不动产,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所需的评估、登记、交易等配套服务尚不健全,在现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双重约束下,对农村依法可抵押的荒山、荒滩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面临着办理难、处置难、变现难等问题,影响了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三是社员投入少。定安县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资金入股的方式。但由于入社社员生活并不富裕,入股资金数额小,合作社资本金只能用于启动,无法扩大再生产,难以做大做强。

  2.技术制约。一是技术人才有待增加。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并不愿意投身合作社,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奇缺现象更为突出。合作社中的“领头羊”多是种植大户、运销大户等专业户,普遍存在学历低、技术水平有限等情况。由于人才缺乏,各种新技术无法及时推广到位,大部分合作社没有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技术培训有待提高。虽然县里有关部门对合作社、对农户也开展培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但总的来说,培训的视野还不够宽,培训的内容与农业生产实际还不能有效衔接,培训的技术含量也有待提高。

  3.信息制约。从定安县合作社目前运作的模式看,主要还是以合作社中的种植大户或养殖大户为龙头,实现联产联营,追求的还是规模优势。虽然这些能人基本都是当地经济发展意识较强的农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热情较高,但由于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长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考虑,特别是信息短板的掣肘,致使合作社的发展局限在一定规模范围内,无法带领全体社员生产上规模、发展上档次、流通上台阶。个别合作社虽然配备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多为摆设,使用频率并不高。目前定安县尚未构建统一的农产品信息网,合作社对市场供求和信息反应不足,在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中易处于劣势。订单农业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利益有保证。部分合作社乐于此道,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从定安县实践来看,订单农业的客户群主要还是几个相对固定的大户。如果合作社不加强信息渠道建设,广开门路,实行县内与县外、省内与省外联动,建立多方保障机制,一旦这几个大户临时有所变动,将会影响合作社的发展,甚至给合作社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条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各职能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对策,齐抓共管,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和谐发展。

  1.开闸资金“水龙头”。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分为无偿、有偿两种形式。无偿扶持方面,政府要继续将支农财政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扶持10个龙头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质量标准制定、产品认证和市场营销人才、社员培训等工作,并把合作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农业结构调整目标考核范围;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甚至可以通过“绿箱”政策,将扶持农业的政策性资金补贴给专业合作社。有偿扶持方面,考虑在城投公司旗下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投资发展基金,采取政府独资或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吸收各种社会资本,特别是一批先富裕起来、有志于乡土建设的本地成功人士。在不影响合作社日常经营管理前提下,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扶持,重点支持生产十大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并制定具体退出机制。操作上务求公开公正,对有扶持可行性的合作社,经论证后予以资金支持并进行公示。二是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政府要协调金融机构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提供无息贷款、低息贷款、减息贷款、长期贷款等优惠贷款,在五户联保贷款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面。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信用联保中介机构,设立担保基金,对接县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贷款,畅通合作社在生产、收购、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融资渠道。三是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鼓励农民入股集资,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内部资金融通,扩大成员的融资担保范围和融资渠道,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难题。

  2.更新技术“升级包”。一是花钱买智。加强同各科研院校的联手,聘请专家教授加快农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重点高校联手建立大学生农业实习基地,对驻点的大学生给予一定补贴,务求实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难题。二是花钱培训。制定县、镇、合作社三级培训计划,县重点指导镇分管工作的部门及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镇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合作社重点对社员进行合作知识、规章制度、权利义务、利益分配和生产技术培训。邀请农业厅专家、科技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基层解决生产难题。农业局要结合当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使其基本掌握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并使其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适应科技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取得明显提高,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复合性人才,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三是总结经验。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偏路子、好点子,合作社要定期组织社员召开经验总结大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农技人员要与合作社开展“一对一”包点服务,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总结田间经验,加以推广。

  3.打造信息“千里眼”。一是信息到家。县工业信息产业局要及时编印农村科技、市场销售等信息,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进行信息指导,确保农民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二是信息上网。合作社自购或政府赠送电脑等一批电子设备,利用互联网收集农业科技信息,特别是产、供、销等环节的市场信息。县工信局要着手组建定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为会员和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建立供求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将定安县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省,走向全国。



作者:中共海南省定安县委 张忠惠 中国人民银行定安县支行 苏庆岑 范高信 来源:《海南金融》2010年第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调查与分析 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状 合作社 海南省 专业 农民 合作社 海南省 定安县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Sunknownay + 50 + 3 + 2 补偿

总评分: 经验 + 50  论坛币 + 3  学术水平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Sunknownay 发表于 2010-7-17 14:18: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希望楼主继续发表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使用道具

藤椅
liweidna 发表于 2010-7-27 09:4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过了!拜读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