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蓝田日暖29
11657 60

[讨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推广有奖]

12
sungmoo 发表于 2005-2-19 08: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5-2-19 0:30:25的发言:个人一点研究,请两位斑竹指教:

严格讲,“需求定律”只是描述某一商品自身价格与自身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但显然,人们不会认为某一商品自身需求量只与自身价格有关,还有其他因素(变量)。然而“价格”、“收入”这类东西在经济学中是“相对”的,一种商品的价格最终是通过别的商品来表示,“名”“实”之辨就要卷入其中。

其实如果张五常不能只以两条来重写更好的经济学,人们不必在这方面纠缠。存不存在“吉芬商品”(如何精确地对其定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那么影响人们的经济学研究吗?

使用道具

11
sungmoo 发表于 2005-2-19 08: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数学方式和张五常的文字表达是一样的”,张五常的表述就不应该引起那么多歧义,还得等待其他人为其做出更精确的表述(而其中数学的方法也许最简明严谨)。数学式出来了,只要明白相关数学概念,真伪判定方便许多。

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辩证”关系,其实大家都理解的。

使用道具

10
sungmoo 发表于 2005-2-19 08: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比如“阿罗不可能定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都可以说是数学的精品。

博弈树(“树”是图论中的概念)的引入,简明而严谨地消除了人们就某一博弈形成的歧义,也方便了人们的分析。

许多哲学家都认识到了物质、运动、时空的不可分性,但其中“究竟”是何种关系,以数学表达的广义相对论定量地给出了一组关系。

生活中,我们在多景点景区旅游,“一笔画”问题就很有用,一个景区可不可能一次性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遍历全部景点,有点数学知识就派上用场了。

画一个地图,最少可以用几种颜色,也可以借助数学回答。

当然,这些只是应用数学。

至于从哲学谈数学,个人就不敢多谈了,也不适合在这里谈。

使用道具

9
ccggqq 发表于 2005-2-19 03: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需求定律有三个不变,是驳不倒的。至于三个不变在实际中不成立,那只说明它不是定律,而是真正需求定律中的一种相关性。如假设质量不变,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你能驳倒它?但这肯定不是引力定律,因为假设质量不变不成立。

使用道具

8
ruoyan 发表于 2005-2-19 00: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一点研究,请两位斑竹指教:

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如上图。从Xi到Xj为消费者的一个选择或交换。线段的斜率为外生的价格比:- P1/P2; ΔX2 为因变量“可能的交易量”,就是需求;ΔX1 *P1为可付出的成本量,该量小于等于收入,具体决定该量的有意愿需求,其它替代品的影响,X1的禀赋量,X1的价格等等;或者说非P2的其它因素影响都在这个量中体现。这样,

函数式: ΔX2= (- P1/ P2)*ΔX1 就可以认为是需求函数。

令ΔX1 *P1为常数,意味着“其它条件都不变”,ΔX2只随P2而变,此时ΔX2符合需求量的定义。于是有需求(量)曲线:ΔX2=F(P2);这在个人需求曲线是明显可能的。

显然,ΔX1*P1 对ΔX2的影响与ΔP2对ΔX2的影响是相反的。如果允许或实际情况本身就是ΔX1*P1和P2同时同向变化,则当ΔX2/Δ(ΔX1*P1) >ΔX2/ΔP2时,就会出现曲线向上。

这个不等式似可以解决“其它因素不变,P2怎么会变的”的难题。事实上各个因素都会变,理论上也允许变,但其它因素对需求的变动归结为“可付成本量”的变动。X2的价格因素P与非价格因素的“可付成本量”如果同时同向变,则变动率大的决定了需求的走向。

给定一个“可付成本量”,就有一个“需求(量)曲线”;所以也可以认为在不同的“可付成本量”下,有不同的“需求(量)曲线”。

使用道具

7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5-2-18 22: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需求定律方面,我觉得你所谓数学方式和张五常的文字表达是一样的,在没有更好处理方法前,暂时用张五常OR弗老的方法吧。

另外,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处(我指内涵,经济行为,不指推理过程),能否举例说明一下,最好是用另外方式不能解决的,而数学方式能解决。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地板
sungmoo 发表于 2005-2-18 22: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此外,“需求曲线必定向下”不如“需求定律”严谨,多元单值函数只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其“影子”可能出现各种形状,虽然它们都服从相同的“需求定律”(其他自变量作为参数是可以变化的)。

使用道具

报纸
sungmoo 发表于 2005-2-18 22: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认为,张五常还是有点“一知半解”的味道,尤其是在“套套逻辑”与“证伪”的判定上。当然这不影响其洞察力,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张的说法也容易让人们忽视数学对思维的作用(虽然许多人拿数学作大帽子唬人)。

我个人没有找到“需求定律”恰当的数学形式,因为“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的定义成了问题。在所有变量均为名义值时,“其他条件不变”可以很清楚地表达,但是此时可以出现反例(当然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也可以采取硬手段假定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但这样的“需求定律”就被反例打倒了,个人认为这种“因已知为伪而可证伪”并不是“证伪主义”);而取实际值时,可以不出现反例,但“其他条件不变”又不知何意了。

张五常说只用两条就可重写经济学,个人认为只是妄想(事实上他至今也没明确提出他是如何重写的,也许是年事已高,但我们不希望是别的原因)。经济学要想在可经验性的路上走得更远,必须在数学上有不断的突破。数学的内涵是很深广的。

使用道具

板凳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05-2-18 21: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知道sungmoo兄对理解其它不变条件有何见解?你认为张五常等人的处理怎么样?
我的微博 http://weibo.com/u/1266448693

使用道具

藤椅
sungmoo 发表于 2005-2-18 21: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键是如何给“需求定律”一个精确的数学定义(其中的关键又是,如何用数学表达“其他条件不变”),以消除人们对其理解上的歧义。许多人揣着各自不同的“需求定律”是争不出一个结果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