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gw1989
2185 1

[学科前沿] 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时候淘汰你了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粉丝

博士生

3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19 个
通用积分
53.4961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598 点
帖子
99
精华
0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7
最后登录
2024-8-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40多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提出了“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一经提出,备受业界和学界的推崇,时至今日也被人们广泛地提及,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但该理论也广受诟病,反对者认为“利润最大化”理论过分关注了利润,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导致企业“肆无忌惮”、“作恶般”践踏社会责任,谋取巨额利润。

【01】企业利润最大化成立吗

细细想来,除却社会责任,难道利润最大化的观点就成立吗?换句话说,企业能追逐到最大利润吗?

利润最大化的理论是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来阐述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适用,但放到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还适用吗?现在还单纯地站在企业个体的角度思考经营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就是灭顶之灾。同时,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即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我们发现这两个理论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从企业个体出发、都在追求个体利润最大。

【02】企业间的矛盾——囚徒困境

来看一个经典的“囚徒困境”的案例: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无罪释放,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结果我们都知道,两人都选择了坦白。具体分析如下:

(1)首先,我们整理出双方的收益矩阵

QQ截图20180701152114.jpg

                              

(2)策略分析

A做出策略时,要考虑B怎么想的:如果B选择坦白,那么A选择坦白收益-8,选择抵赖收益-10,A作为理性人,会选择“坦白”策略;如果B选择抵赖,那么A选择坦白收益0,选择抵赖收益-1,A作为理性人,同样会选择“坦白”策略。所以,不管B选择坦白还是抵赖,A都会选择“坦白”策略。

同时B在做策略时,也要考虑A怎么想的,最终也会选择“坦白”策略。

(3)结果分析

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这样A和B都只被判1年。但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状态,无法串供。A和B都从利己的角度出发,最后选择了(坦白,坦白)策略,因此都被判8年。

从“囚徒困境”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即每个企业都从个体的角度追逐利润最大化,最终的结果是“双输”,利润永远也不会最大化。

两个囚徒之所以没有选到更好的策略,就是因为双方没能合作。现实中,企业做出的任何决策都要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而合作的前提就是要损失一部分自身的利益。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合作就永远也无法达成,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舍得”吧,有“舍”才能“得”。

【03】企业内部的矛盾

某医药公司有仓库,公司制定了对仓库的激励指标,就是对库存进行管理,考核库存成本,追求库存成本最小化。公司也有销售部门,对销售部门考核销售额,考核每年能够取得的订单数量和销售量。表面上看,对这两个部门的考核办法都没有问题。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销售部门为了提高销售额,到仓库取货时,要求拿到批号最新的药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最新批号的药品离失效期比较远,所以顾客希望买最新出厂的药。但是仓库部门不愿意,仓库部门说:“我们要求先进先出,而销售部门要求后进先出,就是说我们必须提供最新批号的药品。如果长期这样做,库存的药品就会失效。”

你是不是感觉这个案例莫名的熟悉?是的,因为它在我们身边不断的重复,它在大部分的企业中正在发生!基本上90%的生产企业都遇到过或者不断重复经历着案例中的情形。现实中,每个部门都从自己角度出发,追求本部门利润最大化,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太多了,导致企业内耗巨大。

【04】如何破解

如果说一个企业出现了这种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为经营不善,但大部分企业都在经历,那这就不是企业个体经营问题了,而是制度的问题或者说管理的问题。就像“当你发现所有人都疯了的时候,请不要怀疑,是你真的疯了”一样,当所有企业都出现了相似的经营问题,也请不要怀疑,真的是管理模式上出问题了!

管理理论从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开始,到现在也不过百年,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它过多地站在企业个体角度思考问题,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追求自身成本最低……这也导致了企业在经营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各种摩擦。如果企业思考的角度再不从个体转移出来,企业经营就只会越来越费力。所以说,不要再迷信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了,在这样的目标下,企业逐渐偏离了正常经营的轨道,越追求它,企业消亡的越快。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企业经营者学会从合作角度、从平台角度、从供应链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整合,增加利润,我们可以将这些利润归为“第三利润源”,即物流。

我们不禁要想:以前所说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不是可以过渡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呢?That is the quest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harverywu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7-5 14:46: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个人认为没过时.也没有淘汰. 除了非盈利组织以外,企业成立的目的就是 为投资人创造最多的利润. 由于资本逐利的本质,如果其他的活动能够比建立企业给投资人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企业就不会建立. 谈及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会推翻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个本质。只不过在现代社会,企业利润化是在不挑战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前提下完成的. 利润最大化的理论是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来阐述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适用,但放到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还适用吗?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不适用.
现在还单纯地站在企业个体的角度思考经营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就是灭顶之灾。企业家就算考虑群体或是社会的利益,其出发点也是保护其自身的利益,达到或是维护其利益最大化.
同时,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即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我们发现这两个理论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从企业个体出发、都在追求个体利润最大。
是的,利润最大化还是有效的.
囚徒效应,是一个典型的Game Theory 的 例子.但是其有很多的假设的,第一,A和B任何沟通都没有, 第二, A和B 都是理智的经济人, 第三,A和B之前没有任何的 合作或是竞争的历史. 但是在实际现实中, 第一:A 和B 或多或少都有联系, 完全断绝沟通是不现实的,第二,A和B都有内在的驱动来达成减少损失的结果。第三,如果 A和B之前有过交集 不管是 合作还是竞争,A和B都会对对方有所了解,双方会给予对对方的了解对其行为进行预测. 该案例不能用来证明企业利润最大化是过时的。
企业内部的矛盾, 这其实不是企业内部的矛盾,是每个部门的 KPI指标设置的不适合,没有从全局的高度来设定KPI.加强协调和企业内部流程优化会有所帮助, 这同样和企业利润最大化过时没有必然联系.

个人认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可以过渡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 原因是 除了供应链利润最大化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最大化,如
定价战略, 企业从代价工商转变为品牌商, 定价机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业模式, Bto B or Bto C, sale by distributor or direct sale, on-line sale or off-line sale.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0-6 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