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二寅
13380 81

[货币和银行] 新宏观:货币超发论错在哪?   [推广有奖]

藤椅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8-21 09:55: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教育学界、经济学界、财经政策制订者如能搞清货币是否超发,算大功一件。社科基金不要无病呻吟,无关痛痒,货币是否超发于学术于实践均是重大课题。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shyxinan + 100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沙发
马列光 发表于 2018-8-20 22:35:0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楼主
张二寅 发表于 2018-8-20 18:03: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人讲,个体储户的银行存款可以自由提现、转账、甚至换汇啊。

这实际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将个体的感觉等同于整体的结果。

个体储户的存款可以自由提现,原因有:银行的拼命揽储使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提现、行外转账、换汇的额度管制。

还有讲,行内转账可以没有上限。

事实上,M2累积的是商业银行的债务,它对应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两者反映在商行上都只是过去的借贷记录,并没有实际货币存在,这些贷款资产对应的是商品存货,如果储户恰好购买这些存货,那么,贷款与存款可以冲销,表现为债转股或消费,从而完成去杠杆,然而,该过程相当于储蓄率假设为零了,也就是简单再生产,而非原来的储蓄率为正的假设。问题在于,储户并不购买这些存货,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2015年的《低欲望社会:胸无大志的时代》写道:“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不愿消费的还不只是年轻人,连老年人有车有房,也陷入了“低欲望”的困境,大前研一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和日本的未来感到不安,缺乏信心和安全感。30岁的年轻人也开始存钱,原因也是对老年生活感到不安。如今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等到临终时,日本的老年人平均每人拥有3500万日元的金融资产。

现代货币银行制度决定了央行垄断了银行券,即只有它发行的银行券才是社会公认的货币,考虑提取的法定准备金不能流动,因此实际的瞬时货币流量为现金+超准。而M2是不同商业银行债务的加总,自然不能作为通用货币而流动。

    另外,还可以从定量角度来论证。

因为现代社会实施的是月薪制,因此,产业循环为一月一次,一年十二次,即一笔基础货币投放,遍历顶级产业、中间加工级产业、初级产业,被分解成工资与储蓄,然后再回流顶级产业。据此概算,2017年M0+超准约为8万亿,扣除银行与居民库存1万亿,则当月GDP即为7万亿,一年为84万亿,与当前的统计数据非常接近,反之,M2与之相差甚远。

由此得出货币流量为现金+超准,货币流速为一月一次。

正是由于错误地将M2视为货币流量,导致了主流经济学家们的困惑,即M2超过100万亿,但PPI连续54个月为负,CPI也只在2%徘徊,于是有了货币迷失论。

货币当局将M2视为货币供应量的危害比研究者大,因为它实际把货币流量从7夸大为170,以此为标的进行的货币中性政策势必严重紧缩,结果债务爆雷、股市低迷、P2P崩塌也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圣路易斯联储披露的数据,2012年3月末,流通中的货币为11000亿美元,法定准备金余额968亿美元,超额准备金余额15097亿美元,据此概算,M0+超准约为2.6万亿美元,假设银行与居民库存0.3万亿美元,则月度平均GDP即为2.3万亿美元,一年为27.6万亿美元,而2012年美国GDP为16.16万亿美元,结果却是人民币的(现金+超准)/中国GDP<美元的(现金+超准)/美国GDP。或者说,美国的超准过剩,也就是流动性过剩,那么,美股的持续高涨也就成为情理之中了,它类似于中国2007年的股市。

有人以楼市没有统计到CPI中来论证货币超发,实际上,楼市上涨的确和M2高度相关,因为M2是储蓄的一个去向,买房一般需要按揭贷款,但这并不能证明货币超发。因为170万亿的M2是月度货币流量逐月累积的。楼市上涨还要考虑供给,在正反馈机制下,楼市的囤积居奇是重要原因,正如蒜你狠一样,而同期的汽车、家电、手机、计算机、衣服、食品价格却疲软走低。

货币是否超发的标准不是M2/GDP,因为M2对应贷款,GDP对应国民收入,故该比值实际为债务率。货币是否超发的标准为基础货币/实际GDP高低,物价的标准为货币流量/实际GDP,两者之间差距为准备金率高低,也就是说,即使基础货币发行稍高,也可以通过高准备金率来压低物价,比如顺差下的中国;反之,即使基础货币发行稍低,也可以通过低准备金率抬高物价,比如逆差下的美国。

储蓄的一个去处是存入商业银行形成M2,另一个储蓄是投资股市,它与上面的模型不同之处就在于不提取准备金,即储蓄购买了上市公司的股份,但结果与M2一样,都是不可兑现的,表现为商业银行挤兑,股市暴跌,比如高高在上的美股不可持久。因此,央行研究局局长以股市作为去杠杆的场所并非良策。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