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是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叫中间产品。
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其中,用于补偿资本消耗,以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总投资扣除重置投资为净投资。 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相当于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然后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之后的收入。
IS曲线的含义和性质:IS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均衡前提下的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 系。在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该曲线具有负斜率,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能保证产品市场的均衡。该曲线的位置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左移。
LM曲线的含义与性质: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均衡前提下的收入和利率的关系。
在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应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能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该曲线的位置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该曲线向右移,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该曲线向左移。
IS—LM模型: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纵轴为利率、横轴为收入的坐标系中,就得到一个完整的IS—LM模型。由于IS是产品市场的均衡线,而LM则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线,因此在IS和LM相交的地方,也就是在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时候,有一个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被决定。但须注意的是,IS—LM的均衡点并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它有可能是一种萧条的均衡。如果是这样,就需要动用宏观经济政策移动IS或LM曲线,以使宏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将自己的资产的一部分以不
生息的货币持有在手中,是出于以下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需要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二是谨慎动机,是指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三是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通常用L1表示)和收入水平同向变化,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通常用L2表示)和利率水平反向变化。因此,完整的货币需求函数就可表示为:L=L1(Y)+L2(r)。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既然货币因素可以影响到利率,而利率又可以影响到投资、总需求、产出以及就业,因此就突破了古典的“货币中性”的说法。
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货币政策效果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从IS-LM模型看,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小。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小 ,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愈小;反之,则愈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特例:这里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此时IS垂直,LM水平;另一种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此时LM垂直,IS水平。在LM曲线为垂直的情况下,由于货币的需求与利率的变动不相关,IS曲线向右移动时,均衡的利率上升,但收入不发生变化,存在着完全的挤出效应;如果LM曲线为水平线,即经济处于“流动性陷井”状态,则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时IS曲线移动对收入的改变十分明显,财政政策效果最大。在IS曲线为垂直线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有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产生挤出效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支出与利率的变动不相关。
当LM曲线为垂直线、IS曲线为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垂直的LM曲线意味着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完全没有敏感性,货币余额的决定与利率变动无关,货币政策完全有效。当LM曲线为水平线时,存在“流动性陷井”,货币供给不改变LM曲线的位置,因而利率和收入均不发生变化,移动LM曲线的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当IS曲线为垂直线时,投资支出与利率不相关。当LM曲线向右移动时 ,利率会下降,均衡的国民收入不变。这说明,货币政策可影响利率,但对国民收入的变动没有影响。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货币政策:是指为了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法定准备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变动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最终影响总需求的水平。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I
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 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 Y=C+S+T
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 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v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 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充分就业
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2、失业种类
(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
前三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
种类 定义
原因 解决的途径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在寻找工作时需要时间而产生的失业 信息不完全
构建与充实就业信息平台
结构性失业
在经济结构转型时产生的失业。
技能不吻合:
由于从衰退产业退出的工人所拥有的技能与新兴产业需要雇用工人所要求的技能不一致
对工人进行培训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而产生的失业
短期周期进入衰退期
进行宏观调控,扩大需求,防止经济衰退
二、选择正确答案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投资包括( C )。
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 2.使用收入法核算GDP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B )。
A.工资、利息 和租金 B.净出口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 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C )。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 A )。-
A.GNP>GDP B.GNP=GDP C.GNP.GDP D.GNP与GDP不可比
5.假如一套住宅于2000年上半年建造并以9000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600美元,同期折旧90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分别为( A )。 A.9000美元、600美元和9600美元 B.0美元、 9600美元和9600美元
C.8910美元、600美元和9510美元 D.9000美元、1200美元和9600美元
6.在公司税前利润中,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是( C )。
A.公司所得税 B.社会保险税 C.股东红利 D.公司未分配利润 7.下列那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 C )。
A.GDP B.NDP C.NI D.DPI 8.要从国民收入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B )。
A.公司所得税 B.间接税 C.社会保险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
9.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D )。 A.NDP B.NI C.PI D.DPI
10.为使不同年份的GDP具有可比性,需要对GDP进行调整,原因是( A )。 A.GDP是一个现行市场价值的概念 B.不同年份GDP的实物内容不同
C.不同年份的GDP所含的折旧和间接税不同 D.GDP包含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成果 1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是存量指标( C )。
A.收入 B.投资 C.资本 D.进出口 1.在古典理论中( D )。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 B.储蓄与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 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 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2.如果总收入为100万元,消费为80万元,则由萨伊定律(设为二部门经济),总需求的水平应为( A )。
A.100万元 B.80万元 C.大于100万元 D.大于80万元小于100万元
3.由古典理论,当储蓄供给有一个增加时( A )。
A.利率将下降 B.利率将上升 C.储蓄供给曲线将左移 D.投资需求曲线将右移,因为投资增加了
4.由古典理论,若货币供给不变,实际收入的增长必导致价格水平( A )。
A.在纵轴上有一正截距的直线 B.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一条相对于横轴上凸的曲线 D.一条相对于横轴下凹的曲线 6.某家庭在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后来收入升至6000元,消费支出亦升至6000元,则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 B )。
A.3/4 B.2/3 C.1/3 D.1
7.若消费者提高自己的消费曲线,说明消费者已决定( D )。
A.因收入提高,将增加储蓄总额 B.因导致收入提高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增加储蓄总额 C.因收入减少,将减少储蓄总额 D.因导致收入减少之外的其他某种原因,将减少储蓄总额
8.假设企业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增加购置新机器和新厂房的总额。则可以预计( B )。
A.收入不会有任何变化 B.收入会上升,消费支出也会上升 C.收入会上升,但消费支出不会受影响 D.收入会上升,但消费支出必然下降
9.已知潜在GDP为6000亿美元,实际GDP为5000亿美元,若消费者打算把3900亿美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的总额为1200亿美元,则实际GDP将( A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不能确定
10.当GDP处于均衡水平时( D )。
A.收入总额必须等于消费者计划用掉的那部分收入再加上他们计划储蓄的数额 B.消费者支出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收支相抵”的收入水平
C.GDP的数额必须正好等于计划投资与储蓄相加的总额 D.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加计划投资总额
11.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此时政府欲增加100亿美元的购买支出。为保持价格稳定,政府可以( B )。
A.增税小于100亿美元 B.增税大于100亿美元 C.增税100亿美元 D.减少100亿美元的转移支出
12.下列哪项经济政策将导致经济有最大增长( A )。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50亿元税收然后将其悉数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 C.减少50亿元税收 D.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其中2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支付
13.假定经济正经历通货膨胀,它可由下列哪一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消除( C )。
A.增加政府购买 B.减少个人所得税 C.以同样的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 D.增加同样多的政府购买和税收
14.若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设为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水平为( C )。
A.大于7000亿元 B.等于7000亿元 C.小于7000亿元 D.等于700亿元
15.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为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为3800亿元。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则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B )。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出现100亿元的紧缩缺口
16.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的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 A )。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持久收入假说
17.哪种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 C )。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持久收入假说
18.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 D )。
A.绝对收入假说 B.相对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持久收入假说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C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B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英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曲线( C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如果利率和收人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D )。
A.利率上升,收人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7.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 )。
A.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致于它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8.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B )。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利率越高,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 B.利率越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 C.利率越高,持币在手的机会成本越大 D.利率越低,持有债券的风险越小
10.货币需求意指( D )。
A.企业在确定的利率下借款的需要 B.私人部门赚取更多收益的需要 C.家庭或个人积累财富的需要 D.人们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11.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受影响,但变化方向不确定 12.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收人( C )。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1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 A )。
A. 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 C. 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14.如果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LM曲线移动100亿元,而且货币交易需求量为收入的一半,则货币供给增加了( B )。
A.100亿元 B.50亿元 C.200亿元 D.40亿元
15.如果政府购买增加了100亿元,导致IS曲线移动200亿元,设税率为0.2,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C )
。 A. 0.5 B. 0.375 C. 0.625 D. 0.8
16.关于IS曲线( D )。
A.若人们的储蓄倾向增高,则IS曲线将右移 B.若投资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则IS曲线将左移 C.预算平衡条件下政府支出增加并不移动IS曲线 D.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减少意味着IS曲线右移
17.关于IS曲线( B )。
A.若投资是一常数则IS曲线将是水平的 B.投资需求曲线的陡峭程度与IS曲线的陡峭程度同向变化 C.税收数量越大,IS曲线越陡峭 D.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曲线越陡峭
18.货币供给一定,收入下降会使( C )。
A.利率上升,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下降, B.利率上升, 因为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都上升 C.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上升,交易需求会下降 D.利率下降,因为投机需求会下降,交易需求会上升
19.如果投资收益的现值比资产的现行价格更大,则( C )。
A.不会有投资发生 B.资本边际效率比利率低 C.资本边际效率比利率高 D.资产的供给价格将降低
通货膨胀理论
1.通货膨胀的含义: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通常用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价格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有三种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价格指数都可以反映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一般常用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2.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划分,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以相同的比例上升)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比例不同)。按照对价格变动的预期划分,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成因:宏观经济学把通货膨胀的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和来自供给
方面的冲击。需求方面的冲击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供给方面的冲击包括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改变、农业歉收、劳动生产率的突然变动等。与这些原因相联系的,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以及所谓混合型(把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的冲击同时加以考虑)通货膨胀理论。
4.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这表现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和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两个方面。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其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在签订工资协议和贷款契约时,会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通货膨胀对债务者有利,对债权者不利;对雇主有利,对领取工资者不利;对持有实物者有利,对持有现金者不利;对承租人有利,对出租人不利。至于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非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就业和产量,非平衡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影响就业和产量。
5.对通货膨胀的治理:西方学者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最有效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经济衰退。具体来说,有两种方法,即所谓渐进主义的方法和激进主义的方法。前者是以较小的失业率和较长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后者则以较大的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来降低通货膨胀率。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对付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前者包括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后者使工资与物价挂钩,包括全部指数化与部分指数化。
基本概念:
1. 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通常用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2.消费价格指数:指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在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这一指数的基本意思是,人们有选择的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
3.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西方学者通常用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应当有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是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
(1)含义和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冲减指数。
 (2)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助动型等几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两种。 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3)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 2、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3.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1)“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 (2)“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故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3)中长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 (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 此外,还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 4.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3)经济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 (4)经济增长极限理论:又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2)快速的人口增长;(3)广泛的营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日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溃,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B )。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B )。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 )。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C.消费支出增加 D.商品、劳务共给过多
4.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C )。
A.有效需求不足 B.经济衰退 C.失业率下降 D.物价下跌
5.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最直接指标,以下属于物价指数的是( B )。
A.生活费用指数 B.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C.货币购买力指数 D.实际工资指数
6.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D )
。 A.向右下倾斜 B.一水平线 C.一垂直线 D.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7.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C )。
A.冻结工资水平 B.增税 C.降低法定准备率 D.增加有效供给

论坛首页|经济学专业介绍|管理学专业介绍|金融学专业介绍|统计学专业介绍|国际贸易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保险精算专业|经济学原理

本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62719935)

联系QQ:288198970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62719935 广告合作电话:010-68466864 13661292478 (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68466864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13661292478

手机版|人大经济论坛|三人行

京ICP备11001960号 京ICP证090565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招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