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转帖:南方科技大学需要重新定位

    南方科技大学需要重新定位飘侠2011年08月26日13:53:49南方科技大学在这两年曾经是中国人广为关注的话题,可是综观南方科大这两年来的发展情况,从网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感觉南方科大的发展并不顺利和成功,一方面是今年的招生的是不通过全国高考,是单独招生,给人的印象是有点自命不凡,我们知道美日欧的名牌大学虽然拥有自主招生权,但是像美国的名校哈佛耶鲁斯坦福的招生学生都要参加美国的高考SAT考试,虽然SAT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但是没听说哈佛招收的学生不需要SAT成绩单,南方科技大学只是中国经济特特区内的一所大学,有什么理由无视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呢,诚然南方科技大学可以有除了高考成绩之外的额外地入学标准,但是无视高考而单独的招生方式对于一所从零开始办学的大学来说,则是非常不正常和欠理智的做法。随便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网上对南科大的评论很多,也很中肯,现引述一些:南科大是深圳ZF出钱,既然ZF出钱,又不让ZF说话,这明显不符合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精神,可见南科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够格做个合格的职业人,朱清时不是好校长,为45名不参加高考的学生担忧。南科大既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学科框架,既没有学术团队也没有学生教育培养大纲方案,既没有清晰学校定位也没有清晰发展路径图,既没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问责机制也没有外部监管问责法规,也就完全无从谈起建设一个现代研究型大学所必需的教授质量、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具体问题。“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沦为哗众取宠的口号问题的实质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架构和行政体制的角色定位问题,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行政体制和以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学术体制的相对定位问题,是干涉教育还是服务教育,是干涉学术还是服务学术,是起主导控制作用还是起服务配角作用的问题,是为什么行政权利异化为行政权力的问题!所以单纯的大学去行政化,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伪口号。大学办好的关键,在校长。但是在中国大陆,大学没有校董会(一个让人笑掉大牙的事实),大学校长不是董事会考察聘用的,而是要上级任命的。所以这个校长上任之时,就被诸多掣肘。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要想有一所好大学,先得有一个好校长;而一个好校长,来自校董会的考察鉴定。那么国家肯不肯让各大学有自己的校董会呢?其实校董会确实是个很好的话题。其实能不能办好南方科大的事,看起来不只是深圳人所关注的事情,也是全国人民殷切希望的事情,根据笔者的观查,之所以南方科大开办以来至今所做的建校事情被社会广泛关注议论,似乎是对南方科大尚未认可,没有强大的一流教师队伍,没有国际上认可的学校管理团对,只有公共媒体的过度关注,这一切,都给人一种感觉,也许南方科大办学一开始就有许多不明确和不托当的定位和目标。南方科技大学最初的办学动机是模仿一水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因为在短短的二十年里,香港科技大学从无到有,变成了亚洲第一流的理科院校,问题是香港和深圳是一地两市,这么有限的两座城市的空间里,有必要和能力办两所以理学位主的科技大学吗?数一数全球最出色的理科工科大学,自然大家都会想到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乔治亚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珩工业大学,瑞典的皇家理工学院等等,这些著名的大学都是被称之为理工学院,以XXXInstituteofTechnology的方式命名为绝大多数,很少有以XXX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命名的,以科学技术大学的命名方式是中国特有的命名方式,其中的含义笔者猜想Science一般是指理学,Technology一般是指工学,纵观美国的大学,侧重工程学科的大学都叫理工大学,而注重理学和人文学科的大学一般是综合大学,像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等。将理学和工程融合到一起最成功的大学是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的科学技术大学以合肥的正牌中国科学技大学为最正宗,再有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哈尔滨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从华中理工学院变成的华中科技大学,在这些科技大学中,以中国科技大学学术水平最高,毕业生留美最多,留学生中成为欧美大学的教职(Faculty)的比列最高。但是中国科技大学在科学研究中除少数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外,整体科研水平和教授水平都离国际一流水平相去甚远。自香港回归后,香港科技大学异军突起,教授队伍基本上从欧美名校的教授或博后中招聘,由于是教授治学,专家治校,香港科技大学中短短的20来年中一跃成为亚洲一流,科技水平不仅超越中国科技大学,还持平或超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的东京理工学院等亚洲一流名校。深圳和香港一湾之膈,地理位置上很近,但是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却揭然不同,香港是中国和亚洲的金融中心,社会结构的元素和文化气息都是英国殖民文化的底子,跟西方社会很接近,在香港办一所以西方学科体制的西方科技风格的科技大学是有其文化社会基础的,这也是香港科技大学能够迅速上位成功的原因,但是香港是个金融贸易为主的虚拟经济为主的城市,办一所理科为主的科技大学是再合理不国了,而深圳是个新型的工贸城市,深圳所拥有的工业基础及实体经济基础是香港所没没有的,而香港拥有的东西在深圳却不一定全面,这就决定了深圳不可以再简单的照搬香港的模式去创办一所科技大学,去浪费深港两地的资源。笔者以为,以深圳的城市的工贸经济基础和结构和初具规模的民族工业的新兴科技工业产业的大环境考虑,深圳应该是极为需要办一所理工大学而不是科技大学,从字面的意思笔者粗浅的理解科技大学是重理而轻工的,这个可以以现在的中国科技大学为例,中国科大的实际情况就是基本是理科,近代物理,近代化学等等系科,做为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理科大学,这个办学方式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而对南方科技大学来说,她只是由深圳市地方ZF独资创办的一所大学,虽然头顶着中国经济特区和最为和国际接规的城市这个光环和平台,但是严格的说,深圳市是没有必要再办一所像中国科技大学那样一种纯理科性大学,深圳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基础,理科大学是基础学科,要求投资大,出科研成果的周期长,大学所在地城市要有其特殊的文化,这样才能吸引大师级人物,这样的办学基础,深圳市远不及北京上海,也不及武汉西安广州这样的高校密集的城市。深圳在多年前被许多人称之为文化沙漠,但是今日的深圳不仅在文化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深圳做为一座新型城市云集了北大清华,南开哈工大等众多国内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院。今天的深圳已是中国第四大经济中心城市,位居前三位的中国金融中心,深圳最为叫人骄傲的确是拥有一批居有国际竟争力的民族企业,深圳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是走前列的中国企业;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深圳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电池治造商和全球技术领先的电动车制造商。如果我们对南方科大重新定位,按照深圳目前的产业优势定位成未为来亚洲顶尖,全球一流的工科大学,这样的目标也许更符合未来南方科技大学的角色,而不是不顾深圳和香港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深港两地的文化基础的不同去执意创办/复制一所和香港科技大学类似的大学。也许,连简单复制香港科技大学的模式和方法在南方科技大学都是行不通的。笔者以为,如果南方科技大学以麻省里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为样板,参照亚洲极富盛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在软件方面有世界声誉的印度里工学院的办学模式,结合深圳市的产业如电池,新能源,汽车,软件,商业管理,金融和新型核能源方面在中国领先的优势,办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兼顾文理的强势工科大学,将来南方科技大学能够出现腾讯软件学院,王传福汽车学院,华为电子工程学院和中兴通讯学院这样的产业和学科紧密相接合的新型工科大学,那将是深圳和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大喜事。

  • 南方科技大学卷入“退学风波” 校方回应

     来源:2011年06月30日新安晚报  南方科技大学的“风吹草动”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昨天,有媒体报道南科大一名学生退学,并撰写博文认为南科大前途不大,表示不满自己被代表“拒绝参加高考”。尽管任何大学都可能发生退学事件,但因为发生在南科大,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南科大校方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退学是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特别在意。南科大在校学生也告诉记者,退学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大家都在为期末考试做准备。  >>>退学者  承认玩游戏荒废学业  “作为南科大的一名学生,不,是曾经的一名学生,我,退出了南科大,也就是说,南科大现在只有44名学生。”6月23日,新浪博客上出现这篇南科大学生的所谓“揭露文”,他在博文中提到前不久网上的那封南科大学子致社会的公开信并不是全体同学的意见,他就属于“被代表”的,同时,他还提到一些考试和上课的情况,表达了不满。  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关注,6月28日,这名退学的学生再度在网上出现,并承认“我荒废了许多时间,但当时正在努力补习,并跟老师许下了期末考一个优秀的成绩的承诺”。但是这名学生随即提到“南科大接受教育部改编”一事,因为南科大可能被收编、不断有领导来劝家长让学生参加高考一事让他觉得学校前途不大,于是就回到了山东老家。  随后,有媒体从校方了解到,确实有一位王姓学生退学。广东一媒体记者采访这名退学学生时了解到,小王当时发文确实“冲动了”、“有些偏激”,并表示退学回家“继续读高三也未尝不可”,而且他也承认确实放纵自己玩游戏,他说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就很爱玩,都是自学的。据相关媒体报道,小王毕业于淄博六中,高二上学期就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高中数学老师评价小王“很个性”。  不过,这名学生在博文中也表示,自己还不算退学,因为要求退学时校方只批了请假。  >>>在校学生  退学风波未影响学习  “他性格比较孤僻,平时就不合群,整天沉溺在游戏中。”昨天中午,记者采访了正在南科大校内正常上学的小远(化名),他告诉记者,南科大的课程设计得比较深奥,自学很难,一旦缺课就不大可能继续上下去。  小远告诉记者,听老师说小王以前高中课程都是自学的,所以他上大学后以为还能自学,哪知道跟高中是完全不一样的了。在小王那篇博文的后面也有大学“过来人”的看法,一位网友表示,对大学生来说应该“学会学习”,因为大学老师不像父母每天和你生活在一起监管着你,所以要学会自制。  至于这名退学的学生在网上爆出的线性代数期中考试很多人不及格的情况,接受记者采访的小远同学表示,这属于没上过课也没考过试的人乱说,根本不知道实际情况,当时考试总分100分,自己考了80分,而这个分在全班只能算中等。  退学风波有没有影响到孩子们学习?昨天,小远笑着告诉记者,没什么大的影响,“7月18日左右学校要放暑假了,这两周大家都在积极备考。”小远说。  >>>校方表态  退学是很正常的事情  据媒体报道,这名发博文的学生确实已经离开学校,但他并未办理退学手续,只是以“请长假”的形式离校。昨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南科大负责宣传的蓝海老师,他告诉记者,任何学校都有退学的学生,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社会没必要太关注,媒体也不用炒作。  “如果这名学生要求退学,学校会尊重他的选择。”蓝海表示,退学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影响。之前,校长朱清时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知道小王退学一事,小王入学后很多课没有上,也不参加考试,后来不适应南科大学习进度,最后只能退学。朱清时还表示,每个学校都会遇到退学学生,而不上课和不参加考试,是他离开的原因。  昨天,记者采访了国内知名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于南科大最近遇到的港科大教授退出、学生退学等情况引发的争议,熊丙奇认为,改革中出现各种争议很正常,面临的争议越多越好,可以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而让改革者能多思考。在熊丙奇看来,南科大的改革在内部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理念和共识,而社会公众更不能对南科大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持幸灾乐祸的态度,那将是对教育改革的一种伤害,大家应该共同想办法帮助南科大走出困境,这是关键。

  • 南方科技大学内部办学分歧 核心团队离开

     ●朱清时曾把南科大比喻成一流别墅,这所尚在搭建的“别墅”已接纳第一批“住客”,然而,作为关键“砖头”的教师团队仍在招募  ●在至今没有副校长、诸多行政架构缺失的情况下,朱清时不得不亲自处理许多细节事务,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员工的工资  自2011年3月开学开始,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一直处于舆论关注的中心。6月初45名学生缺席高考,更引起社会各方的热烈讨论。  热议中,一件波澜不惊的事情被忽略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在内的4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在开学前后,便已先后离开了南科大。  核心筹建团队成员带着失望离去  南科大的改革之路,该如何走?中国国情和教育的普遍规律之间,到底应该如何权衡?在改革者和改革者之间,路径和策略的争论,往往更容易决定改革的成果。  创校之初,南科大明确把香港科技大学作为改革的模板和方向。2010年,在港科大与南科大签订的合作协议框架下,李晓原等3位对高教改革怀有浓重情结的教授,来到南科大协助筹建工作。  面对采访,几位港科大老师并不掩饰,他们是带着失望离开的。在这场悄无声息的离开背后,隐含着一场内部的激烈争论南科大的办学策略和路径,筹备工作进展的缓慢,应何时开始招生等等,都受到他们的强烈质疑。  朱清时曾把南科大的创建比喻成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别墅,“那么从每一块砖头开始,你都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来选择。”目前,这所尚在搭建之中的“别墅”,已经迅速接纳了第一批“住客”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学生。然而,作为关键的“砖头”的教师团队仍在招募中。目前的授课教师,仅有两人为全职聘任,其余皆为兼职。  而吴家玮及该校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都认为,南科大的一些做法违背教育规律。这几名从2010年春天开始前来协助南科大办学的老师,坚持认为在正式招生、开学之前,必须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你不能还没有设计图纸就开工建设什么一流别墅,更不能别墅还没建好就让‘住客’入住。”李晓原说。  但对于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来说,10年的中科大校长生涯令他意识到,招生的时机稍纵即逝,而优秀的人才,则同时被内地多所大学激烈争夺。他认为,在中国内地办大学,必须采取“边开车,边铺轨”的模式,不能等待一切完备。最终,双方无法统一意见。  一直以来,南科大作为高教改革的探路者,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我原来以为南科大教改实验的阻力会来自外部,没想到最大的问题和争议出在内部的办学策略上。”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说。  多名院士南科大不见踪影  著名物理学家陈应天院士、葛墨林院士、雷清泉院士以及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等3位港科大教授的名字都在南科大“消失了”  “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第一学期共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科学、英语、国学经典导读、社会学以及比较现代化8门学科。这些课程的内容堪称完美。”这是在高考前夕广为流传的南科大学生公开信中的句子。此后,又有多名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学校的教学管理非常满意。  然而,按照一位南科大老师的说法,这个班的第一学期是在“连滚带爬”中开学的。  2010年12月,朱清时发出“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长的一封信”,宣布开始自主招生。信中说,“我们已经做好了首期教改实验班的师资准备,聘请了若干院士和著名教授承担教改实验班的教学工作。”  但是,“聘请”的教师,都是兼职。当时的南科大并没有一名全职教授。  2011年年初,从清华退休的张贤科教授和从华中科大退休的李元杰教授,与南科大签订了全职合同。前者担任线性代数的教学任务。  李元杰教授和唐叔贤院士共同教授物理课。从朱清时的公开信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的老师原定为陈应天教授。但是在开学前,由于理念分歧等原因,陈应天也淡出了南科大的工作。  原计划讲授微积分课的张景中院士,依然在授课教师名单中。但他事务繁忙,同时兼有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以及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多个职务,无法每周到校讲课。因此,在临开学前,学校找来了一位来自美国、恰好正在学术休假的教授“救火”。  与之类似,同时兼职至少四份的陈国良院士,也依然担任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但他请来了3位教授组成“教学团队”。负责通识教育课程的丁学良教授如约开设了“比较现代化”,但南科大学生证实:丁学良并不能做到每周来上课,“他每月来一次,一学期一共上4次课”。  对于这些情况,港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并不满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5门课就应该是5个教授,怎么能那么多老师?”  对照一年多以来的学校公告和媒体报道,可以发现除几位港科大老师和陈应天教授外,还有多个曾经出现过的名字最终“消失了”,其中包括葛墨林院士、雷清泉院士等等。  与教师团队类似,南科大的规章制度、行政架构、培养计划、学术委员会等,都未能在招生前完成,实验室也没能准备好,第一学期的课表,也是在临上课前最终敲定的。  在朱清时看来,去年匆忙决定招生的原因,是当时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从教育部到深圳市ZF都表态支持。如此时机不容错过。他觉得,到今年的话,“就不行了”。  核心团队  李晓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前主任。  李泽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  励建书:耶鲁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前主任。  离去原因  鼓动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改革  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被邀请为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成员,从事人才引进、学科架构与课程体系设计、薪酬体系制定、招生考试等工作。3人于2011年初先后退出,并授权南方周末发表《要改革,不要口号南科大筹建团队核心人员为何退出与朱清时的合作》文章,阐明与朱清时在办学理念上的分歧,意在以南科大为样本分析中国高教改革背后的深层问题:  我国的高考就考试本身来讲仍然不失为是一个较为公平的衡量体系。而这对一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没有健全的社会尤为重要。  在任何国家,统一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是否应该用高考成绩作为(所有)高校的唯一或最重要的取和评价标准。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不用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高校录取标准的话,如何才能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中,从机制、监管和操作上做到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和合理,以使所有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机会得到维护和保障。  我国高考体制由“考试”和“录取”两个重要环节组成。最根本性的弊端出在“录取(及其所用标准)”环节。用“录取”环节的弊端去否定“考试”环节的合理性,或用“考试”环节的不完善性去否定“考试”环节本身的合理性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更为严肃和重要的问题是高教改革是一场“改革”而不是“文凭革命”。改革的目的是用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来代替(或逐步解决)问题丛生的现有高考(考试和录取)制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文凭革命”式的否定现有考试制度和措施,而没有代之以更好更完善更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高教改革的不负责任。  南科大负责人鼓励学生“反对参加高考”的做法,除了空洞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煽动之外,看不到有任何建设性的具体建议和做法。  “朱校长也非常难我很同情他”  在至今没有副校长、诸多行政架构缺失的情况下,朱清时不得不亲自处理许多细节事务,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员工的工资  学术团队迟迟未能组建,也给行政管理团队带来了影响。按照朱清时的想法,在这所去行政化的学校里,应该先有学术团队,然后再确定管理队伍。  但在至今没有副校长、诸多行政架构缺失的情况下,朱清时不得不亲自处理许多细节事务,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员工的工资。“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由校长来直接决定每个员工包括各个部门秘书拿多少钱。”李晓原说。  “朱校长也非常难,我很同情他。”陈应天说。  事实正是如此当几位教授先后产生去意时,学校顿时陷入几乎无人可用的状态。招生复试时,励建书等教授本因为理念问题表示不参加,但眼看学校就要“出洋相”,他还是前来相助。  朱清时本人,也深感没有得力团队的困扰。“我在中科大时,有一个很大的团队在运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知道自己有责任干什么事,不需要领导催促、指示,我出国一个月也没有问题,学校照样运转得很好。”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个人人脉。例如,讲授国学课程的魏承思,与他同为南怀瑾弟子。更多的资源则来自中科大请他之前的秘书来从事教务、协助招聘人才,以及请中科大教授来主管物理实验室。  基于在中科大当了10年校长的经验,朱清时认为,自己为南科大选择的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近日也向媒体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按照香港科技大学一模一样办大学不可能,因为深圳不是香港。”但质疑者则认为,大学赖以生存的土壤之间的差别当然存在,但对于如何办学,是可以用科学理性的分析来探讨的,国外的经验、教育规律是可以借鉴的。以此衡量,南科大办学中的许多做法已经违背了常识。  事实上,对于南科大为中国高教改革探路的目标,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已经产生了不小分歧,影响到南科大的筹建工作,并有可能会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下一步走向产生影响。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不参加高考,就是支持改革?——风暴眼中的南方科技大学

    一直以来,教育部的态度并不强硬,有时还站在支持南科大自主招生的阵营中。从2009年底至今,包括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内的多位官员曾发表过讲话,支持改革试验。南科大一位老师认为,这样的二元对立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舆论渲染的:“目前社会舆论似乎是说:‘不考’就是支持改革,‘考’就是背离改革。”有网民建议:“现南科大一举一动,媒体盯得紧,有动辄得咎之惑。若为改革计,不妨能降降温,给多些空间。”南科大的首批学生们从入学开始,就做好了不高考、不拿教育部文凭的打算。(周游/图)时钟指向九点,南科大教学楼304、305教室依然见不到一名学生。6月7日上午,答案终于揭晓: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学生没有一人踏进高考考场。45名学生拒考,迎合了许多人的愿望。消息甫一传出,引发舆论欢呼。在一边倒的声音中,南科大此次高考风波,被简单解读为一则“抗争”的故事。但实际上,在是否高考这个问题上,处于风暴眼中的老师、学生、家长,乃至深圳市ZF、教育部,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进行着复杂的考量。2010年7月,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ZF、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南科大高考风波恰好为此提供了注脚:在三者关系尚未理顺的时候,社会对于ZF的警惕心理如何激化了对立情绪,而ZF所作的努力又如何被学生和家长负面解读,处处举步维艰。制度“红线”因为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教育部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其实,一直以来,教育部的态度并不强硬,有时还站在支持南科大自主招生的阵营中。从2009年底至今,包括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内的多位官员曾发表过讲话,支持改革试验。“我认为文凭应该是学校负责……如果各国都有经验,可以考虑让南方科技大学去试。”一年多前,袁贵仁如此表态。但正如南方周末在2010年12月16日的报道《办一所“出格”的大学有多难》中提到的那样,上层领导表态了,并不意味着事情必然变得顺利。部长的讲话被南科大视为“尚方宝剑”,屡屡引用,但它毕竟不具备法律效力。直至今年2月25日,局面才逐渐变得明朗——在当天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说:“对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并进行高等教育的一些改革、探索,教育部是积极支持的态度。”然而,时隔3个月,续梅在记者会上再次谈及南科大时,虽然依然重申“大力支持”,却意味深长地补充说:“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续梅所言的“基本教育制度”即是高考。这是改革的一根“红线”,并非因为支持改革就可以允许南科大突破。实际上,自开学以来,就高考问题,深圳市一直在与教育部进行谈判,南科大亦在积极协调变通之法。只不过在5月份,在《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实施之前,来自教育部的高考指令最终落下。体制输出了指令,一贯支持南科大教改的深圳市ZF便成了执行者,ZF官员需要回头劝说学生们参加高考。为了给学生做工作,市委副书记王穗明还曾亲自到南科大现场办公一天,坐镇指导工作。“伪高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场特殊的高考。简单来说,高考不过是走个形式,完成程序而已。市ZF向学生许诺:不需要回到原籍参加高考,南科大校内将特设考场,使用广东省高考试卷,分数将不对外公布,不管考多少分,学生都会依然就读于南科大。为了尽可能争取学生参加高考,ZF将报名截止日期一再延迟,一开始是5月31日,之后延长至6月3日,最后又改为高考开始前随时可以报名。端午节期间,负责报名工作的老师也都没有放假。校方亦不断重申这一高考的特殊性。在给学生们的通知中,高考被称为“高等学校注册考试”,而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言下之意,作用仅仅是完成“注册”手续,并不依靠其招生和入学。在南科大的一些老师看来,这些具体操作体现了ZF的通融,而且,走一遍程序之后,能够还给学生们一些他们本应得到的保障。正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对学生们所说:如果参加高考,将可以获得教育部承认的学籍和文凭,这将给学生们带来“双保险”,毕业后申请国内研究生、进入公务员系统等都不会遇到障碍。但想当公务员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来南科大。从一开始,这些学生就和学校签订了《自愿申请就读南方科大教改实验班协议书》,做好了拿不到教育部承认文凭的准备,他们深深认同朱清时校长所言:“我们的文凭,让社会来承认。”如今,面对教育部主动送上的文凭,他们普遍心怀不解。而ZF为学生们参加高考创造方便的种种具体做法,却引发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进一步质疑:高考报名时间早就过了,为什么我们还能报上名?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在本校考场参加高考的,为什么我们都可以在南科大考试?有学生干脆称这场考试为“伪高考”,并认为这伤害了高考的纯洁性——“既然教育部是以‘依法办学’为旗帜要求我们参加高考,这些做法本身就是违规的。”学生小贤(化名)说。学生们的想法并不一致种种得不到答案的疑问,令一些学生产生了对“黑箱操作”的怀疑。一些学生想出了办法:写公开信,开“微博”,借助舆论的扩音器放大自己的声音,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后来,那封两千多字的公开信成为媒体争相引用的对象,亦被人们视为代表全部45名学生的声音。但是,根据南方周末记者的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并非全然一致。尽管绝大部分同学都反对参加高考,但理由却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可以理解教育部的要求,但希望能有沟通、对话的机会,正如公开信中所写:“并不是高考了就是不改革了。”但也有人的看法更为激进些。在校门口接受众多媒体采访时,学生潘登说:“我觉得说白了就是教育部门在反对我们的改革。”学生程齐家则认为:“如果参加高考,就是对改革的背道而驰。南科大的改革关系到中国科教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们不想当历史的罪人。一旦高考这个事发生,就意味着这场改革被颠覆了。”个别活跃的学生,还会给同学们群发短信,再三告诫:不要参加高考。一些学生的态度很简单:跟着校长走。学生小嘉(化名)说,他深为校长的教改理念和个人魅力所折服。“我们还是学生,看的肯定没有校长透,所以我们肯定听校长的。如果校长让我去参加高考,我也会去。”但朱清时一开始并未直接表态,他回避了学生,不在学校出现,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不参加高考,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决定。我们负责改革,但是学生前途要由他们自己决定。”小嘉认为,朱清时的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校长的理念在刚开学的时候就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只需要想一想他之前说过的话就会明白。”杀君马者道旁儿?高考前的端午假期,许多学生都回家了,他们大多是去为自己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同学们加油。留在学校的学生不过十几名,他们也并未准备高考,而是利用假期在深圳游玩。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反感老师的“骚扰”,搬去了校外的宾馆暂住。6月3日,依然留在校园中的部分南科大学生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是学校的一名老师。信中有这样的句子:“考与不考,不可一概而论,我们倡导因人而异,鼓励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今天,大家的分歧在于‘改革中是否要尽量减少风险’,而不是‘改革’与‘反改革’的二元对立。”这名老师认为,这样的二元对立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舆论渲染的:“目前社会舆论似乎是说:‘不考’就是支持改革,‘考’就是背离改革。”舆论的热烈关注令一些人想起了蔡元培先生的话——“杀君马者道旁儿”。这句话出自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时留下的条子,意思是:杀你马的人,就是在道路两边给你的马鼓掌的人;正是旁人过分的期待与厚爱,才让骏马奔到超出极限而死亡。基于这种担心,有网民建议:“现南科大一举一动,媒体盯得紧,有动辄得咎之惑。若为改革计,不妨能降降温,给多些空间。”实际上,社会舆论对“反高考”的情绪化渲染,的确令不少局内人感到困扰。一名南科大行政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说拒绝高考的南科大学生‘有种’,这种激发对立情绪的评论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万一我们真的被迫关张,评论者当然不必为此埋单,但谁来为孩子们的利益负责?谁来为教改失败的社会代价负责?”这名校内人士认为,比起称赞学生“有种”,眼下更紧迫的事情是保留火种,在必要的限度内作出妥协。“深圳市的改革也是在体制内进行的,我们的教改并不一定非得突破高考的底线啊!”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也认为,高考并非不可妥协的原则问题。“美国也有标准化考试,香港学生进大学要经过两次类似高考的标准化考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自主办学。”吴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招生不是一切的判断,不应把所有高教改革都悬在这一点。”另一方面,坚持认为学生不应高考的人同样有他们的理由,教育学者熊丙奇就提出:“在我国内地大学,国际惯例是行不通的,试着用国际惯例解读,只会离题万里。而如果用另一种思路解读,则更贴切,这就是权力的思路。行政机构怎样能做到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最大化,就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即便这种方式有美丽的包装,但剥开之后,本质还是权力思想和利益思想。”显然,妥协和不妥协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身处其中的ZF、老师、学生和家长,可能出于完全相同的目的——让教改坚持走下去——而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各方都有许多理由可以支撑,也都认为自己充满了无奈,但谁也都无法确定: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是否能让这所学校顺利走下去。在南科大的学生们没有翻开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正是“回到原点”。现在,深圳市ZF和校方已经各尽其力,学生们也做出了各自的选择。舆论的狂欢中,南科大能否回到它改革的原点?

  • 《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发布,理事会为决策机构,校长是法定代表人

    南科大校长由校理事会任免本报讯(记者周亦楣)6月8日,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部“基本法”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正式公布。当天,深圳市ZF通过最新一期《ZF公报》披露了全文。《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昨日,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ZF已经难能可贵地放了很多权了。他期待今后南科大能争取到更多权力。教授治学写进《办法》此前,朱清时校长多次提到的“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被写入《办法》总则。《办法》对南科大的权责、治理结构、人事管理和监督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治理结构上,《办法》提出,南方科大将设立理事会、校长、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其中,理事会是南科大的决策机构。理事会可以聘任或解聘校长、副校长,审定学校章程、财务预决算报告、以及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校长是南科大的法定代表人,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对理事会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理事会由ZF代表,南科大校长及管理团队、教职工等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理事会理事长由深圳市市长或市长委任的人员担任,理事由市ZF聘任。副校长由理事会根据校长提名聘任。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深圳市公开推荐选拔两名正局级南科大副校长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市委组织部已圈定并公布9名入选者的名单。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办法》规定,南科大对市ZF提供的财产、学费收入等合法收入、各类资助和捐赠等依法管理和使用。南科大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办学经费体制。市ZF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形成多元办学筹资渠道。此外,对南科大的经费审批做出了相应规定。《办法》第四十条规定,市ZF将经理事会审定的对南科大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由市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摘要)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第五条南科大坚持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遵循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培育和发挥大学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按照本办法和南科大章程对大学实施管理。ZF部门确定编制第九条南科大在市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编制标准范围内确定人员总额;确因工作需要,需超过编制标准配备人员总额的,应当报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第十一条南科大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招生方案,按照科学、公开、择优的原则探索依法自主招生。理事会为决策机构第十五条理事会由ZF代表,南科大校长及管理团队、教职工等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理事长由深圳市市长或市长委任的人员担任。理事由市ZF聘任。第十六条理事会为南科大的决策机构,按照本办法和章程的规定依法履行以下职责:(一)根据本办法规定聘任或解聘校长;(二)根据校长提议聘任或解聘副校长;(三)审定学校章程或章程修改草案;(四)审定学校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五)审议批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报告;(六)审议批准学校人员总额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制度;(七)审议批准学术单位和行政单位的设立、变更或撤销;(八)审议批准关系学校发展的其他重大事项。前款第(三)项应当按规定报国家教育部批准,第(四)项应当报市ZF按规定程序批准,第(二)、(五)、(六)、(七)项应当报市ZF有关部门备案。校长每届任期五年第二十条校长每届任期为五年,届满后经理事会同意可以连任;连任两届以上的,应当启动遴选程序并经理事会按相关规定确定。校长不称职或不能履行职责的,经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提出免去其职务的建议,报市ZF按规定程序决定。第二十五条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教学、科研等重大学术事项进行审议,具体履行以下职责:(一)审议学校的学术发展规划;(二)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方案,教学、科研计划方案;(三)审议教师、教辅人员的聘用、晋升及解聘事宜;(四)组织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五)审议其他学术事项。■对话朱清时:现在做不到充分放权《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后,记者就此采访了南科大校长朱清时。他认为,对学校充分放权的程度,现在还做不到完美,这需要一个过程。“副校长不是来当官的”新京报:最新公布的《办法》提出,副校长将由校长提名。在你看来,副校长人选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朱清时:首先,副校长必须要有专业知识。例如,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必须要很有经验,有能力把工作做好,不一定要很高的学历。第二,他必须认同南科大的管理理念,要是志同道合的人。来了南科大之后,必须心甘情愿为学生和教授服务。南科大不可能有行政级别,他不是来当官的。新京报:之前,深圳市ZF推行的正局级副校长公推选拔引发不少争议。这项公推选拔还会继续吗?会不会和“去行政化”相冲突?朱清时:组织部已经和我们沟通了,现在正往同一个方向上走。那就是,7月1日,管理办法实施后,由校长提名副校长,理事会聘任。他们之前的遴选程序,可以作为帮助我们提名的前期工作。新京报:你心中有理想的副校长候选人吗?朱清时:已经有一些考虑的对象。新京报:可不可以透露一下?朱清时:这个不行。要决定了才能说。简而言之,副校长分两类,组织部前期遴选的是分管行政的副校长。另外,我还要在国外招聘两个学术副校长,分管学术科研的。他们必须是国际一流的教授,不一定需要有中国国籍。“教授治学”还有难度新京报:在你看来,《办法》对南科大的放权充分吗?朱清时:这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管理办法。第一个肯定不会很完善,更不会完美。对学校充分放权的程度,现在还做不到,总要有个过程。这一步,ZF已经难能可贵地放了很多权了。虽然还不全,我们还有更多的期望。新京报:还有哪些期望?朱清时:比如财权,怎么用钱。《办法》里有一条,南方科大每年的经费向理事会提交报告预算,通过后报ZF预算,再经人大通过后,由财政部门按规定拨付。这条规定是很关键的。新京报:《办法》还提出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这个实现起来是不是有一定难度?朱清时:那当然有难度。这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来做到。“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各个时代,各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