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2014年考研专业目录_河海大学考研网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2014年考研专业目录_河海大学考研网 单位代码:10294地 址:南京市西康路1号邮政编码:210098联系部门:河海大学研招办电 话:025-83786303传 真:83787337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招生 人数考 试 科 目备 注物联网工程学院 70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1现代通信系统 02水下探测与通信 03信息获取与处理 04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4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3信号与系统复试科目:934通信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701 普通物理、02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02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 03网络化仪表与智能传感技术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2电路或827自动控制原理基础复试科目:96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同等学力加试:701 普通物理、02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810Z2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01传感网理论与应用 02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 03数字化模型与大数据处理 04智慧水利技术与应用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63信号与系统或890算法与数据结构复试科目:739计算机网络 同等学力加试:701 普通物理、02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4英语二 ③301数学一或302数学二 ④845电子技术基础复试科目:996电子与通信工程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701 普通物理、026编译原理085211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4英语二 ③301数学一或302数学二 ④838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复试科目:994计算机技术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701 普通物理、026编译原理

  • 2015年云南大学物联网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云南大学考研网

    2015年云南大学物联网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云南大学考研网 据云南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云南大学物联网工程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信息学院(015)0810Z1 物联网工程 0871-65031597计划考 试 科 目备 注01物联对象智能感控、分析及处理02物联网信息传输03物联网应用5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该专业为“信息与通信工 程”一级学科下我校自主 增设专业,按照教育部相 关规定,毕业时学位证书上的“学科(专业)”名 称为其所属的一级学科名 称:“信息与通信工程”。科目2201 英语一科目3301 数学一科目4827 信号与系统

  • 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怎么样

    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怎么样 物联网工程是新开没多久的专业 就业: (1)面向物联网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 (2)主要面向岗位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目前通信网络发展中就业前景看好。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 等级的学校有: 黑龙江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长春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C+等级的学校有: 河北师范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C等级的学校有: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华侨大学在B梯队里不错的了。 修双文凭你在大二的时候可以申请个第二专业,但它一般是要你利用周末或者晚间其他空暇时间来修,所以难度是大的(牺牲休息时间)。有个二专业肯定比只有一个专业的有优势。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 外国大学有没有物联网工程专业 未来十年,什么专业就业前景最好 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就业前景怎样 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以后的就业方向几工资待遇 今年全国30多所高校将新增物联网工程这一热门专业,而在课程申报过程中共有700多所院校申请增加这一专业!经过严格审核,包括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30多所院校获得了新增资格。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洪君表示,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 有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其物联网专业今年就准备招生,因为现在正是国家需求比较多的时候,物联网工程专业准备单独招生。 部分高校教师也认为,物联网工程的就业前景是被一致看好的。北京理工大学有教师表示,该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 物联网工程在中国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就业前景非常可观,物联网加上电子商务 懂得这些,你就是个人才,中国物联网,靠你了 物联网啊,很不错啊,我也想报,不过听说物联网专业是杂而不精,想要好的话,就要有考研的觉悟,我也很纠结呢 我个人感觉这个专业暂时不会有什么优势,虽然这个专业前景和未来确实很不错。但因为这个专业是新设的,所以教学都是在摸索之中,老师也只是凭着感觉教。据我了解,这个专业在大学里面的课程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将计算机技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会将一些其他有关的课程。想要真正学习物联网工程至少要读到硕士以上。而且这个专业比较新,政策还不明朗,国家的发展计划还不是很明确,也就不知道将来在中国的发展到底怎样,贸然选择这个专业存在一定风险。这个专业现在提出来,至少到五年之后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发展规划和就业方向。现在就抱着个专业我感觉太早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之见。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赋予物体以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它以通信技术为基础,让物理设施和IT设施进行“联姻”,从而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实现互联互通,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而在我国,它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10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进入了“国字号”发展的轨道,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尔集团推出了“物联网冰箱”,在这种冰箱上输入相关信息后,不出家门,就能轻松缴纳水电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国将进入一个“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的“行市见涨”,也刺激了许多高校培养此类人才的热情。此次的新增专业中,物联网工程可是个大热门。今年,位于无锡的江南大学揭牌成立了全国首个“物联网工程学院”,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并同时在其网站显要位置发出了“物联网工程学院面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的通告。在百度“百科”的词条上,对于物联网工程有如下的说明: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看了上面的一大段,是不是有些头晕?是的,要成为该专业的“合格品”看来并非易事,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勤修内功”,发奋努力。事实上,学生需要学习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无线通信,物联网安全技术等20多门主要课程,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最好还拥有外语这把“刷子”,这样就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 经过四年的学习,成绩合格的你将顺利毕业,并被授予工学学士。此时的你,必然面临着选择:既可以进一步深造,读研的方向可以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等;当然,也可以选择就业,“施展”自身所学。知识面宽广的你可以选择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 物联网工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物联网工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教育装备网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据测算,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2015年物联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浅析,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依托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国家资金配置,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协作,推动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行业应用领域,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探索商业模式。推动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深化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应用,充分发挥物联网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带动形成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发展。 在个人应用领域,推动形成物联网自循环发展。以面向公众的应用为突破口,通过规模发展带来突破性效应。对于感知节点采集上来的大量物的信息,借助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过应用创新为个人提供特色服务,以此突破规模化瓶颈,推动物联网自身的持续性发展。 充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先导,确保安全”的原则,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选择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化物联网应用。 结合技术和产业化的水平,坚持层次化推进。优先在技术产业相对成熟、发展潜力大的领域开展应用推广工作,以规模化的物联网应用市场带动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进一步完善。在技术和产业化尚未成熟的领域,在确保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和产品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发展。在技术相对稳定而产业化能力不足的领域,应首先提升生产能力,扩大产品产量,改善产品的工艺、质量,以适应应用规模化推广的高标准和低成本要求。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创新层次。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基础性研发,推动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在物联网重大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加强安全自主可控软硬件的应用。加强融合创新,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培育新型业态。 坚持物联网发展的自主可控,加强防护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有效保障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安全可控。 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推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信息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推动物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 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物联网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最基本功能,与Android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类似。先看一下Android,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实现了智能终端硬件和软件的分离。任何应用程序开发者,基本不用考虑智能终端的物理硬件配置(CPU型号、内存、各种外设等),只需根据Android提供的编程接口编写应用程序,就可以运行在所有基于Android的智能终端上。硬件的功能是有限的,如果软件和硬件紧密捆绑不分离,则整个系统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但是一旦把硬件功能剥离出来,则通过软件的变动,可以使得整个系统的功能大大扩充。举例来说,带闪光灯的拍照手机,如果硬件和软件捆绑,则其功能就仅仅局限于一台照相机和一部手机。但是软硬件分离后,就可以变成手电筒、信号灯等原来无法实现的功能。对于物联网来说,要实现类似移动互联网一样的良性发展,也需要达到软硬件分离的效果。物联网终端的硬件功能很有限,比如一个传统的车载OBD模块,仅仅提供定位、GPRS、车辆信息读取等功能。但是通过额外的应用软件,则可以把OBD模块变成一个防盗器(事先划定位置范围,超出后报警),甚至其它功能设备。保险公司也可以定制开发自己的程序,安装到OBD上,获取必要的数据。这种通过软件创新,把已知(硬件功能)变成未知(软件功能)的能力,才是激发人类兴趣的源泉,也是为行业带来活力的关键。 除此之外,物联网还需要达到另外一种分离:硬件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的分离。考虑这样一种场景:电冰箱的内置摄像头坏了,重新更换了一个新型号、功能更强大的摄像头。这时候运行在冰箱内的操作系统,必须能够根据新摄像头的硬件特征(比如设备ID等),自动从网上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然后安装。这个过程对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来说是透明的。Android貌似是无法做到硬件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分离的,一旦增加一个新的硬件,必须编写对应的驱动程序,然后重新编译Android内核。 下图示意了基于这两种分离思想(应用软件与硬件分离、设备驱动与操作系统内核分离),构筑的一个物联网生态体系: 图中的实线表示永久逻辑连接,虚线表示临时的逻辑交互。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1、              物联网终端(大到汽车、冰箱,小到门锁、追踪卡、手环等)上运行物联网操作系统,以及基于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应用(APP)。APP从“M2M APP Store”上下载; 2、              物联网终端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由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控制。智能手机通过本地通道(比如蓝牙、WiFi、Zigbee等)连接到物联网终端,控制终端上的APP的安装和卸载,以及M2M终端的相关配置(安全信息等); 3、              一旦物联网终端上运行了一个APP,如果该APP是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比如智能手机上的微信),则物联网终端需要跟APP的“应用程序后台”进行交互,实现业务逻辑; 4、              物联网终端跟“终端管理后台”建立持久的通信连接,用于实时更新物联网操作系统内核版本、实时更新物联网终端的硬件驱动程序等。还是上面讲的例子,一台冰箱更换了内置摄像头,这时候物联网终端需要连接到终端管理后台,去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一般情况下,终端管理后台由物联网终端制造厂商建立并维护,比如针对家电领域,是由家电厂商建设的,针对汽车领域,则是由车厂建设; 5、              物联网终端上运行的APP,由第三方开发者或者ICP/ISP开发,并上载到M2M APP Store,供用户按照需求下载; 6、              物联网终端之间能够通过本地通信通道(蓝牙、WiFi、Zigbee等)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无需借助后台。比如,汽车到达路口后,可以跟信号灯通信,向信号灯注册。这样信号灯就能够掌握各个方向的排队汽车数量,然后根据数量来决定信号的变换,达到优化交通的目的。物联网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端端通信)是物联网关键能力之一,也是物联网区别于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地方之一。 为加深对这个生态模型的理解,举一个餐饮行业的例子。先说一下需求吧,我经常去家门口的一家餐馆吃饭,而且每次去,点的餐食基本都一样。但现在的问题是,每次去都要排队,点餐,交钱,然后拿餐牌,找座位,等待。显然这是一个重复乏味的过程,如果能够通过自动化的物联网应用,使得这个过程简化或者自动化,那就很理想了。 我们开发一种通用的智能手环,智能手环上运行物联网操作系统。手环除了具备通用的闹钟提醒、身体生物指标测量和报告等功能外,还具备RFID功能,该功能的打开与否,由用户控制,比如甩一下手环、按一个按钮等。在餐馆门口,安装一套ID识别设备,一旦一个带手环的人进入餐馆,并打开了RFID功能,就立即被检测到。检测设备把进入者的ID上报给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进一步判断这个人是否已经有消费记录。如果没有,OK,遵循通常的点餐、交钱、等待等流程,但是这个过程中,后台系统会建立针对这个人的档案,并记录其点餐列表、等待时间、座位号等信息。 如果这个人第二次来就餐,那好了,运行在手环上的APP(由餐馆开发并上载到M2M APP Store,由用户安装到手环上)会立即震动提醒消费者,并通过自带的小屏幕,自动把上一次点的餐食列表等信息呈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确认是否点同样的餐食。如果确认点同样的餐食,则消费者只需要找个空闲的位置坐下,然后等待即可,手环上的APP会自动检测出座位号,并联系餐馆的后台服务器下订单。吃完后,通过手环确认一下,可自动完成支付,甚至可以对本次消费满意度点评。显然,排队、点餐、交钱等过程完全省略了,大大提升了就餐方便程度。     要实现这个过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手环上需要运行一个餐馆特定的APP,这个APP能够跟RFID联动,并跟餐馆后台交互,完成就餐过程的自动化。这样的APP可能有多个,因为你可能要去很多餐馆就餐。如果没有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支持,这是无法做到的。或者说也可以做到,但是你的手腕上需佩戴很多手环,一个餐馆一个。这样的话,你的职业也变了,变成餐馆的活体广告牌了。 这个餐饮行业的应用,几乎把上面生态模型中的每个模块都涉及到了:手环与餐馆检测系统的交互,属于端端通信,手环上运行的APP,需要从M2M APP Store下载。具体下载哪些餐馆的APP,由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控制。手环上的任何一个APP,都需要跟自己的后台进行通信。假设手环上的某个配件(比如某个按钮、甚至RFID等)坏了,需要更换一个新的,这时候手环需要跟终端管理后台进行通信,下载新配件的驱动程序。 上述过程的最核心需求,就是物联网操作系统支持的两大分离特性:应用软件和硬件分离,操作系统内核和硬件设备驱动程序的分离。 在物联网领域,很多情况下,硬件终端的功能比手环简单得多,无需或者无法运行第三方开发的APP。这种场景下,上述架构也可以很好的实现人与物的交互。举例来说,为了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检测,未来可能会开发很多依靠太阳能供电、无显示屏等外设的“环境监测器”,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安装到任何可以安装的地方。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读取这些小玩意儿上的检测数据。这时候,如果是第一次读取某种型号监测器上的数据,则首先用手机上的M2M APP Store客户端软件,扫一下监测器上的二维码,客户端会自动根据二维码中记录的信息,到M2M APP Store上下载一个应用程序。这个应用程序调用蓝牙、Zigbee等无线服务,从监测器上获取数据,然后显示出来。 基于这样的一个物联网生态环境,可以改变很多既有的商业模式,达到更高效率的整体效果。比如下面这张图,说明了这个效果: 如果没有物联网操作系统,那么应用程序提供商(腾讯/阿里等)就需要跟硬件设备提供商进行紧密捆绑,形成联盟。这一个一个的联盟,有点“龙虎结姻”的感觉,强强联合,但又不是一类生物。对消费者来说,也非常麻烦。比如你买了跟阿里结成联盟的家电,那么就必须购买阿里的智能家居服务,即使腾讯做得更好,你也无法更换。但是如果有了物联网操作系统,那么就会打破这种紧密耦合的关系。硬件厂商只需要通过物联网操作系统,把硬件的能力暴露出来即可。互联网厂商只需要开发对应的应用程序,放到M2M APP Store即可。具体怎么组合,由最终用户决定。可能的一种场景是,阿里的家电控制、节能等功能做得很好,而腾讯的用户感知、大数据分析做得更好,用户会在家电上同时安装两个APP,分别获取最好的体验。显然,这在没有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时候是无法做到的。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更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事。互联网公司聚焦做用户体验,硬件厂商聚焦做硬件,God god and Satan unto Satan。 基于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架构,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架构大致如下: 通过定义标准的硬件驱动程序接口,实现操作系统内核与硬件驱动程序的分离。通过引入Java虚拟机,并定义基于C语言的标准API接口,实现应用程序与硬件的分离。这与Android的实现思路有雷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1、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整体映像尺寸,必须是能够高度伸缩的,以适应硬件资源受限的应用场景。比如既能够适应手环等硬件资源相对丰富的应用场景,也能够适应环境监测器等不是非常智能的应用。具体来说,操作系统的尺寸,应该能够从10几K甚至更小,到数十M的伸缩量级; 2、               除提供Java接口外,物联网操作系统还应该提供标准的C语言接口,以应对高效率、高实时性的应用。比如,物联网终端的生产厂商可以使用C接口,开发针对该硬件的高效应用,第三方企业则可以使用Java接口,开发可广泛移植到同类设备上的应用; 3、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框架,应该设计的足够灵活和足够兼容性,并能够动态加载和卸载设备驱动程序; 4、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版本分支或者变种数量,会非常大。针对每隔行业,甚至每种硬件(比如汽车、冰箱等),都会有一个对应的版本,这需要编译开发工具进行良好的支持。 除此之外,物联网操作系统还有很多其它不同于一般智能操作系统的不同之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最后,还是为作者正在主导开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Hello China做一番招聘广告。首先说明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国际化需求,Hello China这个名字后续要修改为HelloX,其中的X可以代表任何东西。这样就貌似有点打招呼的意思,比如“Hello,car”,“Hello,ring”…,通过这个操作系统,你能够跟任何东西对话,符合物联网的含义。英文的口号是“HelloX,through which you can talk to everything.”。 Hello China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已实现,后续将向本文描述的物联网生态环境方向做进一步开发。这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的参与,不仅仅是操作系统内核的开发人员,更多的是生态环境相关模块的开发人员: 1、               Java开发人员,聚焦Java虚拟机的移植和定制、优化,以及相关Java类库和程序的开发; 2、               M2M APP Store开发人员,基于流行的分布式、大数据等架构,这部分也是整个物联网生态环境的核心; 3、               编译环境的开发和定制,当前基于Eclipse开放环境进行定制; 4、               硬件驱动程序开发人员,基于HelloX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框架,开发各类底层硬件的驱动程序; 5、               操作系统内核优化和开发。 我们已经设计了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相信任何参与的人,只要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总会得到意料之外的回报。而且您的有效付出,会立即得到反馈和确认。 同时,物联网是被广泛看好的未来IT发展方向,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同时物联网也一定是以软件为主导的行业,这与移动互联网一样,硬件和网络从来都是配角。因此,通过参与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开发,对准物联网生态环境,直接切入物联网领域的核心,对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会。

  •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物联网技术是以计算机、通信、微电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创造了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也必将影响到未来大学生就业格局的变化[1-3]。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受到了我国政府、科研、教育、产业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随后,我国有数百所大学申报和准备试办物联网工程或传感网专业,这反映出大学对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敏感和重视。但物联网属于发展中的集成创新型技术,知识体系不清晰;产业涵盖面宽,边界难以界定。在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时,课程体系的设计在国内外无先例可以借鉴,因此必须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在考虑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遵从两个原则:一是充分发挥“源学科”的学科基础与优势;二是从未来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的能力需求出发,反过来审定设计的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0前言物联网技术是以计算机、通信、微电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创造了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也必将影响到未来大学生就业格局的变化。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受到了我国政府、科研、教育、产业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随后,我国有数百所大学申报和准备试办物联网工程或传感网专业,这反映出大学对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敏感和重视。但在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时,课程体系的设计在国内外无先例可以借鉴,因此必须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在考虑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遵从两个原则:一是充分发挥“源学科”的学科基础与优势;二是从未来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的能力需求出发,反过来审定设计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取舍。本文从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框架和保障措施两方面对物联网. 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引言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性领域,体现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技术效益好、带动性强的突出特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培育和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质量不高,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应用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局面,其根源在于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新需求。物联网产业具有典型的应用创新性需求,技术的发展、应用的研发、产业的升级、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均需大批专门人才作支撑,且它们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和目标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分两批共批准57所高校开设物联网相关本科专业,以培养物联网工程方面的专门人才。作为一个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探索,如何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构建遵从该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科技大学视角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二五”规划高校教育科研课题“以能力为本位的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GX-63)、“高职教育师资培训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GX-062)。1研究背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和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将会是继互联网之后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在“两化融合”和“感知中国.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1.引言物联网的思想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书中提及了物物互联的思想,只是受限于当时无线网络技术及传感设备的发展水平,并未引起重视。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奥巴马政府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物联网研究的热潮。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都表示将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物联网技术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科技人员和政府决策部门持续关注的热点,相关产业研讨和学术交流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据美国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2],到2020年,物联网将大规模普及,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与人的通信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亿万级”产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最初由Auto-Id实验室提出,它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融合,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工程是2010年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增的专业,在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时没有可以借鉴的国内外课程体系,需要针对专业特色重新制定。基于物联网的新型信息网络产业涉及较多的技术门类,如传感节点技术、组网与互联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关键支撑技术等都是新型的技术,需要适应新技术开发的人才。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物联网将大规模普及,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高科技市场将达到数万亿元的规模,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物流、医疗等各个领域。

  • 物联网工程需要学哪些课程

    物联网工程需要学哪些课程 物联网工程是新开没多久的专业,看宣传前景不错,但是肯定近些年会有些晦暗不明,毕竟新兴嘛。个人觉得,这种专业一定要挑学校。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C语言程序设计 、Java程序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概论 TCP/IP网络与协议 嵌入式系统技 传感器技术概论 RFID技术概论 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 M2M技术概论 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1)面向物联网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 (2)主要面向岗位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目前通信网络发展中就业前景看好。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洪君表示,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 有高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其物联网专业今年就准备招生,因为现在正是国家需求比较多的时候,物联网工程专业准备单独招生。 部分高校教师也认为,物联网工程的就业前景是被一致看好的。北京理工大学有教师表示,该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就业前景挺乐观。 学生需要学习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无线通信,物联网安全技术等20多门主要课程,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最好还拥有外语这把“刷子”,这样就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 课程1物联网导论推荐使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联网导论》(国际著名物联网专家、ACM中国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刘云浩编著)等教材。 全面了解物联网的3个重要特征,并且需要大概了解物联网的感知识别、网络构建、管理服务等技术及其行业综合应用。 课程2 C语言程序设计推荐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教授的经典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国际经典教材)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3 Java程序设计推荐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Flash,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4无线传感网络推荐使用清华出版社出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孙利民、哈工大教授李建中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信技术与标准,Zigbee,蓝牙,WiFi,GPRS,CDMA,3G,4G,5G等。 课程5 TCP/IP网络协议推荐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用TCP/IP进行网际互连(第1卷):原理、协议与结构(第5版)》等教材。 TCP/IP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6 嵌入式系统技术推荐使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操作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为必修课。 课程7传感器技术推荐使用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传感器技术》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8RFID技术推荐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9 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推荐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10 M2M技术推荐使用TSTC Publishing出版的《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课程11 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推荐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教材。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 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吗_物联网工程专业排名_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吗_物联网工程专业排名_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8090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相近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 专业解读 开设院校 就业前景与方向 专业排名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物联网应用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对外感知、感知信息传输(可能需要节点利用无线组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回馈控制。智能技术贯穿整个物联网之中,是核心技术的核心。 感知可以是智能感知,可以是多节点协同感知,还可以是智能识别感知系统。 物联网工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物联网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了解与物联网工程有关的法规; 5.能够运用学习知识和外文阅读能力查阅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