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课程设置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学设备和设施等也在逐步发展,对医学专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提高其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究和分析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很多疾病的治疗需求不再局限于生命的延长,而是注重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功能的恢复等,很多社区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综合性医院等部门对康复治疗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给中医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早日与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接轨,提高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原有3年制康复技术(治疗)专业的办学层次,培养更高层次的康复医学高级人才,我院以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博士点和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专业方向教育为依托,并经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共同努力,于2002年正式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后期分为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和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专业方向,培养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和OT师).该专业于2002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已完成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正在进行专业教材编写工作.该专业的建立弥补了中国康复医学教育没有专业的缺憾,课程设置基本达到国际规定的最低标准.该专业的建立得到了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援助,在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和教师授课等方面均得到了日本专家的指导.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办好该专业教育,仍需逐步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办学模式. 康复治疗学探讨 一、背景 现代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但规范的高级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康复医疗机构和其他事业的发展。据胡忠亚统计,截止到2013年,全国已有72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113所普通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科教育。 国家康复医学相关职业准入标准还在制定和发展中,结合我国现阶段医疗市场对于康复治疗人才的特殊需求,以及就业范围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决定了该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分化无须过细,定位以物理治疗为主,兼顾作业治疗、言语治疗。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康复治疗专业相对应的9所实习基地的27名专家和实习带教老师进行调查:1.课程设置情况的看法2.学生能力的满意度。发出问卷27份,收回有效问卷27份。具体见表1。 表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简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在调查问卷中,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普遍认为我校教学计划中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偏多,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很少的占55.5%;认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较少的占25.4%;较少的占认为一般的占19.1%;认为实践教学时数较多的为零。 2.学生能力的满意度 参与问卷的专家都认为,实习生应具有的技能是社交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康复思维。实习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总体能力表现,认为很满意的占18.5%,满意的占40.8%,基本满意的占11.1%,不满意的占33.3%。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操作能力、面对疾病康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康复思维较差。 3.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核心课的课程设置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安排有待改进,实践学时偏少导致学生实习过程中操作能力欠佳;临床疾病康复课程主要培养的是面对疾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康复思维,调研结果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授课学时有限,无法完成专业技能的培养;第二,内容设置较泛泛,无系统性和针对性疾病康复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需要重新定位。 四、康复教学现存问题 1.目前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缺乏一套严谨、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尤其是康复治疗实训体系的匮乏导致各院校该专业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 2.传统的临床康复实践能力简单地理解为动手能力或知识和技能数量的简单叠加,因此在实训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内容和方法上的局限性和单一性。 3.与康复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内地的培养目标中缺乏对学生整体观的培养,因此工作中暴露出思维局限,难以胜任为临床康复计划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导致学生职业定位为康复流水线的某一环节,成为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附属品,最终成为“康复治疗匠”,而非名副其实的“康复治疗师”。因此,康复思维训练成为临床顶岗前必不可少的实践项目。 五、康复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开发必要性 1.实训体系有助于各类医学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梯队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基本是操作课程,与康复教育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体系中针对基础理论较为系统、深入,而欠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康复教学实践体系。 3.该实训体系的难度和要求按照认知规律逐步提高,最终目标是使毕业生成为具有临床思维整体观的康复计划的设计者与执行者,能够将具体的康复治疗计划有序、高效地整合并正确实施。 4.该体系以实践为主导,体现以临床康复操作技能为主体、按照国际操作规程和要求规范各项技术的实训教学流程。 六、康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借鉴康复医疗较先进国家经验结合国内康复需求和职称资格考试内容,筹划了现阶段相适应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基本目标,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围绕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与培养临床医师有一些区别,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康复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外交流的能力。课程的实践体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专业基础→核心技术→康复专业综合思维训练→临床应用”四阶段技能递进为原则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具体见表。 表2 康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七.讨论 在传统实训教学体系中,一般将康复治疗技术划分为若干知识单元,这种划分使学生较容易掌握技术的原理和操作,但是毕业后在工作中经常暴露出思维局限,面对临床患者错综复杂的症状难以系统、深入地完成治疗工作。该实践体系使教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高效、协作的临床思维,促进对学生的连续性评价,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406-410. [2]李凝,於伟,朱毅.香港理工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教学比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9. [3]江钟立,励建安,周士枋.我国康复治疗师学历教育的模式.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429. [4] 杨芳.香港康复治疗教育对内地的启示.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 [5]胡忠亚,张伟群.以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 [6]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84. [7]卢健.高职康复技术专业PBL教学方法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9,7:137-138.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编号:XIII408),库华义为项目主持,在研。
康复治疗学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康复治疗知识和技术,能在各类康复医疗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康复治疗师)。 康复治疗学专业就业方向 康复治疗学在我国兴起于80年代初期,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科的硕果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对生活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康复治疗学专门人才也越来越为社会所需求,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康复医疗与保健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学校、体育运动机构、社区服务等部门从事康复医疗、教学和科研,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以下就来介绍一下康复治疗学专业就业方向 康复治疗学专业就业方向一、就业范围 (1)综合性医院 (2)各级医疗机构 (3)儿童康复机构 (4)辐射医疗相关机构 (5)社区 (6)大、中专院校或特殊学校(聋校、语训学校等) 康复治疗学专业就业方向二、主要工作岗位 (1)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康复医疗及相关工作; (2)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康复医疗及相关工作; (3)儿童康复机构从事临床康复医疗及相关工作; (4)辐射医疗相关机构从事临床康复医疗及相关工作; (5)社区从事临床康复医疗及相关工作。 (6)大、中专院校或特殊学校(聋校、语训学校等)从事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做什么的 康复治疗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是在二十余年的康复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依托我校强大的医学基础教学实力和康复医学院的临床基地资源优势,依托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点、硕士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专业方向教育基础,按照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的教育标准,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设置的。该专业制定了符合《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和《世界物理治疗(PT)师联盟及世界作业治疗(OT)师联盟教育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达到了国际水平,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物理疗法专业方向(PT)和作业疗法专业方向(OT)分开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毕业生就业面向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和社区康复站等多个层次,争取尽快满足残疾人、老年病人、慢性病患者等社会不同人群对康复治疗的需求。 二、建设理念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市教委、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确定了康复治疗学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按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要求,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为支撑,强化特色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整体水平,培养服务于康复医学和康复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依据该指导思想,我院确立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相结合、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相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并在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培养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雄厚、临床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社会认同度和满意度高。 三、人才培养 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康复治疗师,需要掌握扎实的、系统的、先进的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我们在总结三年制康复技术(治疗)大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学计划,根据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WFOT)的标准,制定了康复治疗学专业物理治疗(PT)专业方向和作业治疗(OT)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经过三届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又根据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现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突出了PT和OT的专业特色,使康复治疗学的专业性更加突出,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特色更加明显,起到了更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国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国内高校、首都社会及国际上的认可。 四、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一直是制约康复治疗学这一新型专业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攻读学历和学位,目前已有20余名教师在国外取得了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硕士学位,并回国任教;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近三年共引进康复专业技术人员171人,学科带头人数名;全面实施人才强教计划,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和各种临床实践带教培训;对年轻教师和新任课教师均进行教师岗前培训、多媒体教育技术、理论授课基本功等专题培训。同时,坚持新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示范与观摩制度等,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有骨干教师16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5%,大部分教师接受过国外及香港地区的康复专业学习与培训,拥有临床康复、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听力语言(ST)、康复工程、内科、外科等16个教研室,完全保证了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五、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水平的根本,是一项牵动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康复医学院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特点,依托学校强大的基础教育教学实力和临床基地资源优势,深化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开展各项专业建设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国内调研、召开研讨会等工作,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新思路。组织开展康复治疗专业教材建设,对现有的19本教材进行修订与编写;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组织全院教师和专家完成了15门专业课共10000试题的出题、审题、汇总、整理、试题数据库建立等工作,使康复教育教学逐渐标准化和规范化;制作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促进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第四是加强了教学设施建设,对原有的五个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添置了电动起立床和康复专用跑台,进一步改善学生实习操作的基础设备和康复训练装置。 六、教学资源 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充分利用我校的综合资源优势,努力为该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该专业的基础课程由基础医学院承担,现有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有设备优良的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实验室和示教室等,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完全确保了教学的高效开展。专业课教学和学生的生产实习由康复医学院承担,该院具有建院时间最早、国内规模最大、康复设备一流、康复功能完善、专业设置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康复医学高级人才培养平台;拥有脊髓损伤康复实验室、脑神经损伤康复实验室、神经泌尿康复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建立了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等实习室8个;实践教学条件国内一流,康复科室健全,实习病种齐全,总床位数是624张,设有神经康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骨与骨关节康复和儿童脑瘫康复、老年病康复等康复专科病区,建立了设施完善的康复训练与治疗科室,拥有假肢矫形器研究室及假肢矫形器制作装配车间,康复训练器械300余种;图书馆专业性极强、馆藏康复图书国内最完整、最丰富,现有藏书3万余册,并对学生全面开放。 七、实践教学 康复治疗学是一门技术性含量很高的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并完善了专业实习室,购置了电动起立床、上肢和下肢肌力测试系统、三维步态分析仪等40余种先进的实习设备,享有300余种生产实习所需要的康复训练器械,完全保证各项教育教学要求。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提高了实践教学学时数,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之比达到1:1-1.5,并设立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制定了规范的考核项目、内容、标准和要求。在生产实习教学方面,其实习周数完全按照国际标准设定,达到了国际标准最低1000学时的要求,制定了物理疗法实习手册和作业疗法实习手册,对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实习病种做出专门规定。此外,我院借鉴国外教学先进经验,大胆改革生产实习教学,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进行科研训练、撰写毕业研究论文等教学手段,力争达到高级康复治疗师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康复治疗学是一门促进病伤患者和残疾人心身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医学技术专业。从事康复治疗的技术人员称为康复治疗师(rehabilitation therapist)。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康复预防与评价和康复治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掌握较扎实的康复治疗学技术,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 培养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生物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计算机学、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学学、表面解剖学、康复医学总论、康复评定学、康复工程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康复心理学、骨科康复学、内科疾病康复学、神经伤病康复学、传统康复学等。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保健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与评价工作、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师技术工作,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 开设院校: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沈阳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佳木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牡丹江医学院,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南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学院,南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赣南医学院,大理学院,潍坊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高校。